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秘书基础 / 正文

自然辩证法作业

2020-04-27 17:46:53

   

  

  

 论文题目: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

  

  

 作者:*******

 院系:***************************

 学号:************

 2017年10月15日

  

   

 摘要:随着进入21世纪的高新知识时代,科学与技术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科学是探索自然、寻求真理从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而技术是根据理论和实际经验所造的方法和工具,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和相对独立性;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反过来,技术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重新认识和正确把握科学与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学 技术 联系 区别 一体化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科学 是对事实真理的客观反映,与事实真相密不可分。而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于现代科学的成就。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从历史上看,技术先于科学,科学源于技术,技术是科学之母;从近代后期以来看,科学上先有重大发现,技术上才有重大突破,科学是技术之父,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延伸和应用[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因此错综复杂,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和相对的独立性,也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

  

 一、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要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译自英文的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知识”,是理性地、系统地探索自然,目的是寻求真理、发现新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从而对事物产生正确判断。科学是人对自然界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一般由五部分有机构成:实验事实、基本概念、原理演绎体系及理论体系应具备的逻辑和谐性、可预见性和可检验性。技术译自英文的technology,由希腊文的“艺术或技巧”和“学问”两个字根构成,是生产的物质手段,是科学理论的应用,是人有目的地运用科学理论和技能,借助物质手段,实现自然界人工化的社会活动过程。但是,新技术不一定马上能成为产品。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产品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需要经过多次的循环、反馈和反复,也需要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开发三方面的科学和技术人员脚踏实地地工作,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对技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古时手工劳动时代,技术被看成是个人的技能、技艺;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马克思主义将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和改造作用。[1] 

 二、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概念不同。科学是一个难以界定的名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给予科学下一个永世不变的定义。在西方,科学一词渊源于拉丁文scientia,它的原来含义是了解、知识和学问的意思。我国《辞海》给科学下的定义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它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验的结晶。每一门科学通常都只是研究客观世界构成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 …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两者的概括和总结。”在西方,技术一词的原意是“熟练” ,熟练的生产技巧就是技术。我国《辞海》给技术下的定义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术。如电工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的物质设备,以及生产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2.形态不同。科学一般表现为知识形态、理论形态,它提供物化的可能,科学必须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技术一般表现为物质形态,它提供物化的现实,技术的首要表现是生产“工具” ,是设备,是硬件;技术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是“规则” ,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这就是软件。

 3.职能不同。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认识,它着重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它着重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4.目的不同。科学的目的是现象之中求本质,以认识客观世界为己任;技术是来自某种认识或经验的升华,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

 5.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不同。科学革命迄今只经历过两次,第一次是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研究发现了宏观低速运动的规律;第二次是普朗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发现了微观高速运动的规律。钱学森院士指出,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发现了比基本粒子还小的“希克斯场” ,人的认识又从微观到渺观,这也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则经历了三次,第一次是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是19世纪后半期电力的发明和应用,第三次是20世纪后半期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等。现在,世界正面临第四次产业革命。

 6.科学与技术的评价不同。对科学的评价是一个 字“深”;对技术的评价也是一个字“新”。 [2]

 三、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结已不是两者简单分离与联系的关系,它表现为各科学之间、不同技术之间、技术与社会需要、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复杂作用与反作用关系,这些关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不可辨析。技术的自然特性与科学的自然属性是一致的,因此若使人类文明进步,必须通过科学与技术的连接扩展、科学与技术反作用效果等表现状态以进一步深化科学与技

 术研究以使人类未知自然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融合,才可能真正认识、利用自然,从

 而推动人类进步。[3]

  “ 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与技术是分离的,它们各自独立发挥社会作用,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且发展往往是脱节的。技术则根据生产的需要在独立发展着,而且它的发展要先于科学的发展,并不需要受到科学更多的指导。有时,在科学理论上还没有搞得十分清楚的东西,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而科学上已经发现的东西,在技术上却很久不能实现,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常常同理论科学没有直接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例如,没有热力学,蒸汽机却能被创造出来,卡诺等人在改进蒸汽机的研究中创立了热力学,但它对内燃机的发明仍没有产生直接的作用。就是赫赫有名的牛顿力学,虽然是划时代的科学成就,但它对当时技术和生产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现代的技术发明越来越依靠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科学对技术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1831年,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原理,把电学与磁学统一起来,成为电磁学。在这个理论指导下,西门子和爱迪生完成了电机制造技术,出现了科学指导技术发展的情况。现代的技术完全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基础科学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推动整个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带来重大的技术革新以至技术革命,从而开拓前所未有的全新生产领域。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卢瑟福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等为揭示原子核结构以及原子核裂变规律开辟了道路,从而把人类带入了原子能时代和电子技术时代。

 2.技术对科学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科学课题是受技术发展的需求而得出的,如19世纪20年代无线电通讯穿越大西洋发现静电干扰,从而发明了射电望远镜,产生了射电天文学。另一方面,现代许多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和重大学科的诞生都依赖于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与设备,如果没有雷达技术和射电望远镜,射电天文学就不可能诞生,从而现代天文学一系列重大发现和新的宇宙理论的建立也都是不可能的。总之,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我们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它们截然分开,而是避免把两者混为一体。反之,如果我们否定它们之间的紧密的具体联系,只抽象地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则会使他们彼此在孤立中萎缩以至窒息。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明显特征。[2]

 四、结论

 科学和技术的两种形态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

 是生产形态科学技术的来源没有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生产形态的科学技术;反过来,没有生产形态的科学技术,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也就不能发展,同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形态的科学技术对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新的课题.推动着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根据生产形态的科学技术的需要.不断以新的成果转化到生产形态中去,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4]

 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许多外国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将是东方巨人的世纪;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的希望在中国。我们自己更应该看到光辉前程,坚定必胜信念。让我们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和伟大战略思想.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特别是高新尖端科技事业.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描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卷.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进步事业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 李秀石.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和区别[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8,(Z1):58

 [3]姚荣.硕士论文.2012.5.28

 [4]王杰才. 文科教学1996.2

 /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