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秘写作 > 秘书基础 / 正文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2020-12-18 23:25:47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老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但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溺爱或偏爱;(2)激发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以此带动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投入真情实感。
2.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1)共情。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羞愧感。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与羞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理想要求时产生。而羞愧感更多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3.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 答: (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卷入程度,以及在学习、探索、表达表现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程度等。
(2)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包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动作等。
(3)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主要涉及对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状况的评价,包括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的次数、形式及有效性等方面。
(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主要评价教育活动中幼儿对学习探索活动的坚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善于倾听他人、接纳他人意见以及与他人友好合作、交流协商等方面的水平。
4. 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 答:(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3)从儿童的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5.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答:(1)助人与分享。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儿童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2)合作。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作出积极反应。(3)安慰与保护。年幼儿童可以对周围其他人的情感悲伤作出亲社会的反应。尽管并不总是很恰当,但儿童的这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含有真正关心他人的成分。
6.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有什么积极影响? 答:(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7.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第一,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第二,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趣。
第三,社会交往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轮流、分享、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人际关系等。
8.简述导致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因素。
答:(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9.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稳定、和谐、安全、统一的环境,并注意以下问题:(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0 .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答:(1)人格陶冶的教育目标观;(2)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3)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11. 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
答:(1)持久性的困难;(2)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3)不理会现实;(4)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12. 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13.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14.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
15.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1)自律被破坏。强化法关注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却剥夺了幼儿练习作出决定或对行为选择作出自我评价的机会;(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强化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原因;(3)影响师生关系;(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
16.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17.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入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18. 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
(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
(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
(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 上一篇:师德修养与教师成长心得感悟5篇
- 下一篇:4篇2020语文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猜你喜欢
- 2023-11-01 单位秘书个人工作总结6篇(精选文档)
- 2023-10-31 总经理秘书总结4篇
- 2023-10-24 最新关于教学秘书工作总结15篇
- 2023-10-23 2023年经理秘书年终个人总结8篇【通用文档】
- 2023-10-23 2023总裁秘书个人工作总结3篇【精选推荐】
- 2023-10-23 秘书年终总结8篇(完整文档)
- 2023-10-21 2023年度董事会秘书总结4篇
- 2023-10-20 2023年有关公司秘书上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9篇
- 2023-10-19 公司秘书的个人工作总结12篇(精选文档)
- 2023-10-15 学生会秘书部总结6篇
- 搜索
-
-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第一批党员 09-04
- 践行初心使命心得体会10篇 06-29
- 党员自我批评简短150字 10-22
- 2篇2020年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07-09
- 党史工作调研报告 08-31
- 村(社区)网格员职责和要求 05-03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 10-31
- 派驻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 07-15
- 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 06-26
- 关于疫情的论文 07-17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