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秘写作 > 写作指导 / 正文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育思想》十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题库(分学期版)
2020-11-10 16:07:01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育思想》十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分学期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1.试卷代号:2080; 2.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8日,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9.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早期教育如此“因材施教”
据2月12日《××早报》报道,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按交钱的多少,将入学的娃娃分成了“AB”两个不同的班级,分别在有无空调、有无钢琴的教室进行教学。据报道,该幼儿园A班的学费、生活费、糖果费一共181元/月,B班则不到160元/月。园方称,这种分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幼儿家长经济条件不太好。“经济条件不太好”就让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不同“档次”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该幼儿园园长承认,A班教室有空调,还有钢琴,而B班则没有。除了这些,AB两班的老师、伙食都是一样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答: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大多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好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还真有不少。本案例材料中反映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奇怪的现象,它带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在教育条件还不是十分充分的现实情况下,适当地将教育资源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这应当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的事情。一定程度的教育条件的差异,可以尽可能地限制在人们可以普遍认可的公平的范围之内,这一点,应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意识前提。但是就一个具体的教育工作部门或单位而言,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果按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来区分教育对象,必然影响到面向学生全体的教育价值诉求,人为地限制学生的发展。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暴露出来总体教育经费不足给教育机构带来的无奈,但将按不同收费标准的差异粗暴地等同于学生天资的差异,并且由此来决定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好与坏,这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会大大影响到人文教育的效果,妨碍到正确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如果不纠正这种“因钱施教”的倾向,我们也不可能实践好真正的“因材施教”这种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思想。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确已不少。
10.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为什么我们中学生的科学素质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案例材料]
几年前有人在一项“中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中进行调查:给初中生一粒花生米,让学生剥开并讲述果实的结构。尽管这个知识在生物课中已经学习过了,但当场调查的结果却是,只有7.8%的学生能够正确指认各部分名称,而能够正确描述种皮、胚、子叶部分的学生不到10%。
另有一题是让高中学生用一个好的电流表检测另一个电流电是否损坏,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拿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动手操作中,还暴露出来许多中学生缺乏正确使用各种日用工具的基本能力。
答:这个事例揭示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这就是,在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是否已经能够让过去习惯了应试教育学习方式的中小学生们,真正理解到实践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广大家长和老师学生们都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否能够自觉地将日常生活中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动手操作劳动等生活实践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素质培养作为基本的学习目标来努力追求。
对这个问题,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一个可怕的误解,就是:中小学生因为存在升学的压力,需要学习的各种“死知识”已经让他们难以应付了,因此我们不能再要求他们去掌握好与生活实践直接相关的那些不会出现在考试试卷之中的“应用性”的知识。这种“务实”的观点,可能让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大打折扣。事实上,近年来高考的改革已经明显重视了生活实践能力和 意识方面的考核,而从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上讲,多一些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一些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未来一代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成长都尤为重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和长期坚持的正确的教育方向。何况,在劳动实践教育中学生知识智慧方面得到的帮助,实际上比读“死书”得到一些“死知识”,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为什么我国学生总会让人感慨“如此缺乏想像力”呢? [案例材料] 某地一小学邀请来一位国外的访问教师,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宇航知识教育。快结束的时候,外教提出请孩子们以“未来的家园”为题,自由创作一幅画。结果却令他十分失望:绝大多数孩子画的就是原先由老师教过的一幅贴在教室里的宣传画“和谐小区图”:小孩游戏,老人健身,绿树上小鸟歌唱。基本上一模一样。他随后将孩子们参考的墙面上的图画用白纸遮住,再次要求大家重新画一幅能够体现出外太空特征的“未来的家园”主题画。结果多数孩子只能咬着笔头,瞪着眼四处张望,实在不知如何下笔。
答:缺乏想像力的人是由于缺乏想像的教育所塑造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责怪这些在外教面前真实地表现出存在素质缺陷的孩子们,而是应当更多地反思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为什么还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富有宝贵的想像力。
素质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放孩子们创造力的天赋,而目前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却还没有足够的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信心和能力。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是否仍然偏重于传承既有的知识,而忽视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是否仍然强调模仿学习而没有为青少年学生个性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做教师的人去认真反思的事情。当然,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为我所用,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终身受益的新的本领。因此,案例中的情形确实值得我们警醒: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传递给下一代现存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学生只能从我们教师这里得到上一代人所已经掌握的知识,那么,我们人类的未来就只能是一片黑暗,我们所培养的新人,永远也不可为全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应当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正视的现实的问题,大家都要来为此负起责任!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富家的“吃苦教育”需求
早报讯(记者李某某实习生陈某某)昨日上午,记者从某镇中学了解到,今年开学以来,某省会城市有6个富有家庭将子女从城里学校转到了他们那里“受苦”锻炼,想借此改掉这些娃娃迷恋游戏、讲粗话、盲目攀比的坏毛病。该镇中学校长苏某某介绍,该校距中心城镇有30多公里,该镇是距该省会城市最远的一个乡镇。学校虽然教学质量不错,但小镇经济条件一般,没有一家网吧,学校附近没有购物场所,买不到零食,也没有台球室、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学生需要在学校就餐,穿着校服。令记者疑惑的是: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真能根除不良习性,从而让“问题”孩子脱胎换骨吗? 答:对待所谓的“问题”孩子,尤其是如案例材料中提到的“富人”家的“问题”孩子,仅仅想到令其“受苦”的教育方式,其实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缺乏对于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认识,在将这些有相似毛病的孩子集中起来的时候,原来被宠坏了的性格上的弱点,一下子被人为粗暴地呈现出来,相互表现之后,极有可能让他们又彼此肯定而得到强化,实际上完全不会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反而还可能增加这些孩子对于家长和学校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案例中的做法实属简单化处理了教育问题,估计最终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现状。如果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而导致这些孩子的身心发展出现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调整好孩子们所习惯的人际关系环境,将爱和尊重深植于他们幼稚的心灵。其次,我们要正视社会发展带来的整个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积极优化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环境,通过尊重和真情的呼唤,将孩子们身边的正面的环境影响因素充分运用起来,同时以信任和要求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给他们足够的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学会运用新的网络文明,将孩子们的业余兴趣吸引到正当的学习活动之中。这一切,都是为人父母所应努力实践的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剥夺孩子接触社会生活的权力所能比拟的。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怎样才能改变生活中总会感受得到的这类情况呢? [案例材料] 据有关方面调查,在我国中学生中,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喜欢学以致用。当问及你是否喜欢“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时,15.4%的初中生作否定回答,18.8%的高中生作否定回答,且20.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是经常运用所学的知识。调查设计了一个题目,即用图表或文字描述自己的教室在学校的位置,结果多数学生只能提供部分信息,不能让人清楚顺利地找到教室。
答: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是应试教育给我们造成的一大弊端。案例材料中反映的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分裂的严肃性和艰巨性。
比较令人感到无奈的是,这种现象似乎已经到了令人失望的严重的程度。许多老师和家长,其实对于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的素质状况,已然心知肚明:他们身上明显存在的生活知识不足,又不能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大家司空见惯,但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学生也能自觉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自觉运用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努力以不断有所改进呢?这也不是只需简单讲一讲道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其中,能否从根本的“素质”要求出发,让孩子身边的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是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学习了现代教育思想,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只有重视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练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于人的素质发展的教育,也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我们青少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严重不足这个素质教育中的“老大难”的问题。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老师:我居然被学生打了
12月31日中午1时50分,某中学初三年级正在上午自习。16岁的胡某某和同学偷偷玩起了斗地主,正好被班主任陈老师逮个正着。“你们在玩什么?交出来。”担心挨批评,胡某某悄悄在桌下把纸牌换成了一本书和一张卷子交给陈老师。气愤的陈老师把玩牌的4个同学喊出了教室,请政教处张主任负责教育。
张主任告诉记者,当时他把4个同学喊到操场站成一排,挨着询问事情经过,其他三个同学都很配合,只有胡某某的态度极其恶劣。“我问他纸牌在哪里,他冲我直吼‘在楼上’。”张主任说,他又问了一遍“牌在哪里”,胡某某还是放大嗓门吼“在楼上”。他气得直发抖,顺手用手里捏着的《班主任手册》敲了一下胡某某的脸。这时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胡某某挥起右手对着他就是一耳光。“我连忙用手护着眼镜,那耳光的声音大得连二楼教室都听到了。”张主任说。
答:该案例中学生在自习时间玩牌,违反了学校的作息制度,陈老师当场予以批评、教育是正确的。但由于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完全感,老师对学生接受教育态度的不理解,陈老师由于学生的不顺从而产生的气愤情绪,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而矛盾激化后便只能上交政教主任张老师来解决。在强烈的对立情绪下,师生双方出现肢体冲突,大大刺激了教师的自尊心,教育效果骤减,师生对立进一步加深,要想弥合这种师生关系,困难定将更大。这个案例暴露出来的教训实在是深刻的。
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角度上,我们可以认识到:缺乏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时时以监督者面目出现的陈旧的教师角色意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尊重学生,应该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的尊重,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水平、尊重学生的状态,将学生的不成熟视为合理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细心周到的教育,才可能取得教育学生所应有的效果。自然,这方面,也还存在教育工作如何将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性与灵活处理问题的艺术性统一起来的经验值得探讨。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早期教育如此“因材施教” 据2月12日《XX早报》报道,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按交钱的多少,将入学的娃娃分成了“AB”两个不同的班级,A班教室有空调和钢琴,而B班教室没有。据报道,该幼儿园A班的学费、生活费、糖果费一共1800元/月,B班则不到1000元/月。园方称,这种分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幼儿家长经济条件不太好。家庭条件的差异使得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不同“档次”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该幼儿园园长认为,AB两班的老师、伙食都是一样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答: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大多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好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还真有不少。本案例材料中反映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奇怪的现象,它带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在教育条件还不是十分充分的现实情况下,适当地将教育资源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这应当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的事情。一定程度的教育条件的差异,可以尽可能地限制在人们可以普遍认可的公平的范围之内,这一点,应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意识前提。但是就一个具体的教育工作部门或单位而言,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果按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来区分教育对象,必然影响到面向学生全体的教育价值诉求,人为地限制学生的发展。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暴露出来总体教育经费不足给教育机构带来的无奈,但将按不同收费标准的差异粗暴地等同于学生天资的差异,并且由此来决定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好与坏,这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会大大影响到人文教育的效果,妨碍到正确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如果不纠正这种“因钱施教”的倾向,我们也不可能实践好真正的“因材施教”这种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思想。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确已不少。
10.根据下述案例材料,试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把人文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案例材料]小小学生当“官”搞“腐败”引人深思
一位姓范的女士曾打电话给报社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她11岁的女儿张玲(化名)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昨天一大早女儿就起床收拾准备外出。临走时,女儿神秘兮兮地告诉妈妈:“这学期期末我当上了班上第四组小组长,今天我们组的10个同学凑钱请我到公园吃烧烤。”范女士追问女儿同学为什么要请她,女儿神气地回答:“我是小组长,手下巴结讨好我噻!过春节时,他们还会送我礼物,请我吃肯德基哩。”
中午12时,记者和范女士终于在公园找到她的女儿张玲,只见几个十来岁的女孩子正在给她敬饮料,“组长,组长”叫个不停,而张玲则端坐在一边慢慢享用,尽显“领导”姿态。“当上小组长,平时好处可多哩,他们会送我好吃的,还有礼物,就像当初我送组长、班长糖果、玩具一样!”张玲神气十足。
当记者问及为何这般尊敬“小组长”时,一位叫张欣的同学抢着回答:“她是我们的小组长,管收发作业本,旷课缺席考勤等,权力可大哩!我们对组长好,到了关键时刻,组长会放过我们,给我们许多方便。”
某市三年级的一位姓董的同学昨日向记者透露,他们班上竞选班长,有的同学竟为拉选票送同学东西、请同学吃饭,有的甚至还抬出父母的“官帽”。有的同学当“班官”,不是因为想为同学服务,而是因为有人送礼物,被同学前呼后拥,觉得很气派。
答:人文教育思想认为: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题中案例反映出当前不良社会风气渗透到我国学校教育中来的严峻现实,说明要把人文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必须全社会都来重视综合治理社会风气,杜绝“腐败”现象对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侵害。
案例描述的事实反映了学生盲目效仿社会上的庸俗作风和官场腐败的消极现象,给我们提出了“必须重视优化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这个严肃的课题。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人文教育方面也同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负有责任。目前特别应该注意对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及一般舆论宣传环境和文化事业发展加以正确的规范和引导。文化、宣传部门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理直气壮地维护社会良知,保持社会生活中的正确的价值导向。
学校在这方面应该主动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联合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补充人文学科知识教学的不足,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领会社会分工下的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学会处理个人事务和社会交往的艺术,提倡建立广泛的同学友谊,培养学生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9.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早期教育如此“因材施教” 据2月12日《XX早报》报道,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按交钱的多少,将入学的娃娃分成了“AB”两个不同的班级,A班教室有空调和钢琴,而B班教室没有。据报道,该幼儿园A班的学费、生活费、糖果费一共1800元/月,B班则不到1000元/月。园方称,这种分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幼儿家长经济条件不太好。家庭条件的差异使得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不同“档次”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该幼儿园园长认为,AB两班的老师、伙食都是一样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答: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大多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好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还真有不少。本案例材料中反映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奇怪的现象,它带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在教育条件还不是十分充分的现实情况下,适当地将教育资源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这应当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的事情。一定程度的教育条件的差异,可以尽可能地限制在人们可以普遍认可的公平的范围之内,这一点,应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意识前提。但是就一个具体的教育工作部门或单位而言,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果按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来区分教育对象,必然影响到面向学生全体的教育价值诉求,人为地限制学生的发展。
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暴露出来总体教育经费不足给教育机构带来的无奈,但将按不同收费标准的差异粗暴地等同于学生天资的差异,并且由此来决定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好与坏,这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会大大影响到人文教育的效果,妨碍到正确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如果不纠正这种“因钱施教”的倾向,我们也不可能实践好真正的“因材施教”这种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思想。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确已不少。
10.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为什么中学生的科学素质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案例材料] 几年前有人做了一项“中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给初中生一粒花生米,让学生剥开并讲述果实的结构。尽管相关知识在生物课中已经学习过了,但当场调查的结果却是,只有7.8%的学生能够正确指认各部分名称,而能够正确描述种皮、胚、子叶部分的学生不到10%。另有一题是让高中学生用一个好的电流表检测另一个电流表是否损坏,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拿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动手操作中,许多中学生还暴露出来缺乏正确使用各种日用工具的基本能力。
答:这个事例揭示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这就是,在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是否已经能够让过去习惯了应试教育学习方式的中小学生们,真正理解到实践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广大家长和老师学生们都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否能够自觉地将日常生活中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动手操作劳动等生活实践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素质培养作为基本的学习目标来努力追求。
对这个问题,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一个可怕的误解,就是:中小学生因为存在升学的压力,需要学习的各种“死知识”已经让他们难以应付了,因此我们不能再要求他们去掌握好与生活实践直接相关的那些不会出现在考试试卷之中的“应用性”的知识。这种“务实”的观点,可能让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大打折扣。事实上,近年来高考的改革已经明显重视了生活实践能力和意识方面的考核,而从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上讲,多一些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一些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未来一代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成长都尤为重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和长期坚持的正确的教育方向。何况,在劳动实践教育中学生知识智慧方面得到的帮助,实际上比读“死书”得到一些“死知识”,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就作者的看法发表你的意见,并回答:为什么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会出现如此不和谐的现象呢?
[案例材料]让全班学生下跪的丑剧为何一再上演
某地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女生上课时玩弄头发被外语老师训斥后不满顶了嘴,班主任竟以全班下跪为惩罚。这位20岁不到的班主任面对采访还振振有词:“我叫他们下跪不是给我跪,是给他们家长跪,只有腿跪痛了,他们才会想起家长们找钱的辛苦,是想教育好他们。”
记得小时候我爱动弹好捣蛋,于是就老挨揍。罚跪、罚站、俯卧撑、扎马步、打板子……这些在我身上一样没落下,可再怎么打成绩也不见好转。被父母打急了还能一抹眼泪仰天狂啸:再打我告你们!但被老师打可就只能低眉顺眼忍气吞声了,老师的职责不就是管教学生的吗?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打也白打。后来上了大学就开始觉得这事有点不靠谱。
如同上述新闻中老师此种逻辑几乎成了许多老师普遍信奉的一个公理,但这种逻辑背后的错误却是致命的,体罚不是也绝不能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我们俗语所说“不打不成器”,潜台词就是只有暴力树立的权威才能让学生一心向学,可是这种父权封建传统遗留下的残渣早已被现代价值观冲击得支离破碎,尊重和沟通的教育理念树立为何就如此艰难? 近些年来,因为老师体罚殴打中学生使得有些孩子不堪其辱自杀的案例不胜枚举,究其根源就在于有些老师依旧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认为震慑惩戒教育才是正道。其实他们不妨学学尊重,学学宽容,学学沟通,以身作则把这些基本价值教授给学生,让他们的成长中少些暴力,少些仇恨。人生在世,立身才为本,身不正,即使分数高也未必成材成器啊。
答:许多东方国家的历史上都曾经比较公认“体罚对于学生成长具有相当的好处”,这和封建专制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正因此,长期以来在我国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各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恶劣行径,这也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实践中还可能遇到的严重不和谐现象,值得教育界和全社会都来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案例材料揭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理解现代教育思想的有关理论,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体罚学生的现象为什么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纠正?抛开一些行政管理上的薄弱等问题暂且不论,只从我们教育领域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上讲,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对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的模糊,就是其深刻的现实根源。如果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人格平等的对象,当作同自己一样有着独立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高贵的生命存在,那么,以旧有的教师“主导”作用的意识,出现个别人“为出气”而“惩罚”学生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坚持新的学生观,是真正实现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将学生的问题和我们的责任都放到“爱心”和“信心”的认识背景上面,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规律,相信当前仍然存在的体罚学生的恶劣事件,一定会逐步得到消除。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富家的“吃苦教育”需求
早报讯(记者李某某实习生陈某某)昨日上午,记者从某镇中学了解到,今年开学以来,某省会城市有6个富有家庭将子女从城内学校转到了他们那里“受苦”锻炼,想借此改掉这些娃娃迷恋游戏、讲粗话、盲目攀比的坏毛病。该镇中学校长苏某某介绍,该校距中心城镇有30多公里,是本区距该省会城市最远的一个乡镇。学校虽然教学质量不错,但小镇经济条件一般,没有一家网吧,学校附近也没有台球室、OK厅等娱乐场所。令记者疑惑的是: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真能根除不良习性,从而让“问题”孩子脱胎换骨吗? 答:对待所谓的“问题”孩子,尤其是如案例材料中提到的“富人”家的“问题”孩子,仅仅想到令其“受苦”的教育方式,其实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缺乏对于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认识,在将这些有相似毛病的孩子集中起来的时候,原来被宠坏了的性格上的弱点,一下子被人为粗暴地呈现出来,相互表现之后,极有可能让他们又彼此肯定而得到强化,实际上完全不会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反而还可能增加这些孩子对于家长和学校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案例中的做法实属简单化处理了教育问题,估计最终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现状。如果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而导致这些孩子的身心发展出现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调整好孩子们所习惯的人际关系环境,将爱和尊重深植于他们幼稚的心灵。其次,我们要正视社会发展带来的整个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积极优化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环境,通过尊重和真情的呼唤,将孩子们身边的正面的环境影响因素充分运用起来,同时以信任和要求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给他们足够的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学会运用新的网络文明,将孩子们的业余兴趣吸引到正当的学习活动之中。这一切,都是为人父母所应努力实践的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剥夺孩子接触社会生活的权利所能比拟的。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谈一谈你的看法,为什么我们中学生的科学素质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案例材料] 几年前有人在一项“中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中进行调查:给初中生一粒花生米,让学生剥开并讲述果实的结构。尽管这个知识在生物课中已经学习过了,但当场调查的结果却是,只有7.8%的学生能够正确指认各部分名称,而能够正确描述种皮、胚、子叶部分的学生不到10%。另有一题是让高中学生用一个好的电流表检测另一个电流表是否损坏,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拿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动手操作中,还暴露出来许多中学生缺乏正确使用各种日用工具的基本能力。
答:这个事例揭示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这就是,在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是否已经能够让过去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广大老师和家长、学生们,真正理解到实践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否能够自觉地将日常生活中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等生活实践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素质培养(尤其是科学素质的培养)作为基本的学习目标来努力追求。
对这个问题,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一个可怕的误解,就是:中小学生因为存在升学的压力,需要学习的各种“死知识”已经让他们难以应付了,因此我们不能再要求他们去掌握好与生活实践直接相关的那些不会出现在考试试卷之中的“应用性”的知识。这种“务实”的观点,可能让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大打折扣。事实上,近年来高考的改革已经明显重视了生活实践能力和意识方面的考核,而从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上讲,多一些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一些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未来一代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成长都尤为重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和长期坚持的正确的教育方向。何况,在劳动实践教育中学生知识智慧方面得到的帮助,实际上比读“死书”得到一些“死知识”,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 12月31日中午1时50分,某中学初三年级正在上午自习。16岁的胡某某和同学偷偷玩起了斗地主,正好被班主任陈老师逮个正着,“你们在玩什么?交出来。”担心挨批评,胡某某悄悄在桌下把纸牌换成了一本书和一张卷子交给陈老师。气愤的陈老师把玩牌的4个同学喊出了教室,请政教处张主任负责教育。
张主任告诉记者,当时他把4个娃娃喊到操场站成一排,挨着询问事情经过,其他三个娃娃都很配合,只有胡某某的态度极其恶劣。“我问他纸牌在哪里,他冲我直吼‘在楼上’。”张主任说,他又问了一遍“牌在哪里”,胡某某还是放大嗓门吼“在楼上”。他气得直发抖,顺手用手里捏着的《班主任手册》敲了一下胡某某的脸。这时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胡某某挥起右手对着他就是一耳光,“我连忙用手护着眼镜,那耳光的声音大得连二楼教室都听到了。”张主任说。
答:该案例中学生在自习时间玩牌,违反了学校的作息制度,陈老师当场予以批评、教育是正确的。但由于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完全感,老师对学生接受教育态度的不理解,陈老师由于学生的不顺从而产生的气愤情绪,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而矛盾激化后便只能上交政教主任张老师来解决。在强烈的对立情绪下,师生双方出现肢体冲突,大大刺激了教师的自尊心,教育效果骤减,师生对立进一步加深,要想弥合这种师生关系,困难定将更大。这个案例暴露出来的教训实在是深刻的。
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角度上,我们可以认识到:缺乏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时时以监督者面目出现的陈旧的教师角色意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尊重学生,应该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的尊重,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水平,尊重学生的状态,将学生的不成熟视为合理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细心周到的教育,才可能取得教育学生所应有的效果。自然,这方面也还存在教育工作如何将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性与灵活处理问题的艺术性统一起来的问题值得探讨。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9.有人总结了自己身边多名中小学校的“尖子生”,发现他们在学习上面表现出明显的过人之处,而同时在他们的学习行为中,存在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从中是否可以看到实践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机会呢?
【案例资料】“尖子生”的十个细节 作为一个学习成绩突出的“尖子生”,一般都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如:认真预习、听课、复习,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等。如何向“尖子生”看齐,使学生的成绩更加优秀?有人总结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学习行为上的十大细节,包括:随身携带学习卡片,随手笔记,学习时爱做标记符号,乐意进行错题集的整理和浏览,复习时先“回忆”,能够帮助他人学习,学习活动有目标,喜欢自己整理书包,复习练习的时候像考试一样紧张,有学习内容上面的“全局观念”。人们发现,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一个人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关系,应该也是可以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来改变的学习行为习惯。
答:一般认为,实践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改变我们“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弊端的保证。而从应试能力的培养方面,人们往往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这也是重要的素质教育的内容。
通过观察发现的教育规律,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更多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实践教育首先体现在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目前就还有大量的工作值得我们用心细致探索。案例材料中提到的“尖子生”学习品质上的这些细节,也不是自发出现和人人都可以随便做到的。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一个艰苦的训练和严格的督导的过程,这就是实践教育中的一个操作性课题,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做法,而最终的成效,也是不会完全相同的。现代教育思想应当更加重视对于实践教育理论的研究,结合不同条件下学生和老师之间在学习活动中的交互作用,真正培养起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和享受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这应当是培养劳动者全部素质的基本功夫,是实践教育最为基本的任务。从各种实际教育工作状况来看,只有充分运用实践教育的思想,培养好更多学生的更加有效的学习行为习惯,积小胜为大胜,才可能最终实现我们践行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 据2月12日《××早报》报道,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按交钱的多少,将入学的娃娃分成了“AB”两个不同的班级,分别在有无空调、有无钢琴的教室进行教学。据报道,该幼儿园A班的学费、生活费、糖果费一共181元/月,B班则不到160元/月。园方称,这种分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幼儿家长经济条件不太好。“经济条件不太好”就让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不同“档次”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该幼儿园园长承认,A班教室有空调,还有钢琴,而B班则没有。除了这些,AB两班的老师、伙食都是一样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答: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大多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好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还真有不少。本案例材料中反映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奇怪的现象,它带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在教育条件还不是十分充分的现实情况下,适当地将教育资源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这应当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的事情。一定程度的教育条件的差异,可以尽可能地限制在人们可以普遍认可的“公平”的范围之内,这一点,应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意识前提。但是就一个具体的教育工作部门或单位而言,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果按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来区分教育对象,必然影响到面向学生全体的教育价值诉求,人为地限制学生的发展。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暴露出来总体教育经费不足给教育机构带来的无奈,但将按不同收费标准的差异粗暴地等同于学生天资的差异,并且由此来决定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好与坏,这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会大大影响到人文教育的效果,妨碍到正确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如果不纠正这种“因钱施教”的倾向,我们也不可能实践好真正的“因材施教”这种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思想。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确已不少。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为什么我国学生总会让人感慨“如此缺乏想象力”呢? [案例材料] 某地一小学邀请来一位国外的访问教师,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宇航知识教育。快结束的时候,外教提出请孩子们以“未来的家园”为题,大家来自由创作一幅画。结果却十分令他失望:绝大多数孩子画的就是原先由老师教过的一幅贴在教室里的宣传画“和谐小区图”:小孩游戏,老人健身,绿树上小鸟歌唱。基本上一模一样。他随后将孩子们参考的墙面上的图画用白纸遮住,再次要求大家重新画一幅能够体现出外太空特征的“未来的家园”主题画,结果,多数孩子们只能咬着笔头,瞪着眼彼此张望,实在不知如何下笔。
答:缺乏想象力的人是由于缺乏想象的教育所塑造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责怪这些在外教面前真实地表现出存在素质缺陷的孩子们,而是应当更多地反思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富有宝贵的想象力。
素质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放孩子们创造力的天赋,而目前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信心和能力。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是否仍然偏重于传承既有的知识,而忽视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是否仍然强调模仿学习而没有为青少年学生个性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反思的事情。当然,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为我所用,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练就终身受益的新的本领。因此,案例中的情形确实值得我们警醒: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传递给下一代现存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学生只能从我们教师这里得到上一代人所已经掌握的知识,那么,我们人类的未来就只能是一片黑暗,我们所培养的新人,永远也不可为全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应当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正视的现实的问题,大家都要来为此负起责任! 10.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联系本课程中的主体教育思想,发表你的看法。
[案例材料] 某校德育老师一起研讨了下面这篇课文: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回家,忽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三个妈妈问老爷爷:“喏,看见了吧!这是我们的儿子,怎么样啊!”,“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一位老师认为:学习这一篇课文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小朋友们向第三个孩子来学习,但是,它同时对另外两个孩子可爱一面的扼杀却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答: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正确运用主体教育思想来分析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情况。本案例所揭示的教材与教学的问题,值得我们在学习主体教育思想的时候,深入加以思考。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案例中三个孩子的表现,都充分体现了孩子们鲜明个性,展示出他们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而都应当得到相应的肯定。课文中“白胡子老爷爷”只认可了能够想到首先帮助母亲提水桶的那个孩子的表现,自然也有他一定的道理。但如同评课老师分析的那样,他对三个孩子的评价,明显带有比较武断的褒贬,也许作为一种善意的幽默还是可能接受的,但要从教师的专业判断来讲,也确实有失偏颇。
其次,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当充分尊重未成年人主体性的发展规律,尊重其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切忌唯道德判断是从,因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觉、自信、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的保护,许多时候,是较之我们普遍熟悉的道德教育信念更为基础的需要,也是更为困难的事情。
再者,我们作为教学人员,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应当更加坚定地维护“发挥和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现代教育目标,总结推广符合主体性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正确处理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运用好课程资源和教学条件,将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谈一谈你的看法,为什么我们中学生的科学素质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案例材料]几年前有人在一项“中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中进行调查:给初中生一粒花生米,让学生剥开并讲述果实的结构。尽管这个知识在生物课中已经学习过了,但当场调查的结果却是,只有7.8%的学生能够正确指认各部分名称,而能够正确描述种皮、胚、子叶部分的学生不到10%。另有一题是让高中学生用一个好的电流表检测另一个电流表是否损坏,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拿出能够饵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动手操作中,还暴露出来许多中学生缺乏正确使用各种日用工具的基本能力。
答:这个事例揭示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这就是,在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是否已经能够让过去习惯了应试教育学习方式的中小学生们,真正理解到实践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广大家长和老师、同学们都能否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否能够自觉地将日常生活中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动手操作劳动等生活实践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素质培养(尤其是科学素质的培养)作为基本的学习目标来努力追求。
对这个问题,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一个可怕的误解,就是:中小学生因为存在升学的压力,需要学习的各种“死知识”已经让他们难以应付了,因此我们不能再要求他们去掌握好与生活实践直接相关的那些不会出现在考试试卷之中的“应用性”的知识。这种“务实”的观点,可能让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大打折扣。事实上,近年来高考的改革已经明显重视了生活实践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考核,而从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上讲,多一些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一些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未来一代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成长都尤为重要,也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和长期坚持的正确的教育方向。何况,在劳动实践教育中学生知识智慧方面得到的帮助,实际上比读“死书”得到一些“死知识”,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 12月31日中午1时50分,某中学初三年级正在上午自习。16岁的胡某某和同学偷偷玩起了斗地主,正好被班主任陈老师碰见了,“你们在玩什么?交出来。”担心挨批评,胡某某悄悄在桌下把纸牌换成了一本书和一张卷子交给陈老师。气愤的陈老师把玩牌的4个同学喊出了教室,请政教处张主任负责教育。
张主任告诉记者,当时他把4个娃娃喊到操场站成一排,挨着询问事情经过,其他三个娃娃都很配合,只有胡某某的态度极其恶劣。“我问他纸牌在哪里,他冲我直吼‘在楼上’。”张主任说,他又问了一遍“牌在哪里”,胡某某还是放大嗓门吼“在楼上”。当时他气得直发抖,顺手用手里捏着的《班主任手册》敲了一下胡文才的脸。这时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胡某某挥起右手对着他就是一耳光,“我连忙用手护着眼镜,那耳光的声音大得连二楼教室都听到了。”张主任说。
答:该案例中学生在自习时间玩牌,违反了学校的作息制度,陈老师当场予以批评、教育是正确的。但由于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完全感,老师对学生接受教育态度的不理解,陈老师没有意识到并充分尊重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之由于学生的不顺从而产生的气愤情绪,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而矛盾激化后便只能上交政教主任张老师来解决。在强烈的对立情绪下,师生双方出现肢体冲突,大大刺激了教师的自尊心,教育效果骤减,师生对立进一步加深,要想弥合这种师生关系,困难定将更大。这个案例暴露出来的教训实在是深刻的。
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角度上,我们可以认识到:缺乏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时时以监督者面目出现的陈旧的教师角色意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尊重学生,应该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的尊重,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水平、尊重学生的状态,将学生的不成熟视为合理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细心周到的教育,才可能取得教育学生所应有的效果。自然,这方面,也还存在教育工作如何将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性与灵活处理问题的艺术性统一起来的经验值得探讨。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怎样才能改变生活中总会感受得到的这类情况呢? [案例材料] 据有关方面调查,在我国中学生中,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喜欢学以致用。当问及你是否喜欢“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时,15.496的初中生作否定回答,18.8%的高中生作否定回答,而20.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是经常运用所学的知识。调查设计了一个题目,即用图表或文字描述自己的教室在学校的位置,结果多数中小学生只能提供部分信息,不能让人很清楚顺利地找到教室。
答: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一大弊端。案例材料中反映的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分裂的严肃性和艰巨性。
比较令人感到无奈的是,这种现象似乎已经到了令人失望的严重的程度。许多老师和家长,其实对于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的素质状况,已然心知肚明:他们身上明显存在的生活知识不足,又不能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大家司空见惯,但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学生也能自觉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自觉运用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努力以不断有所改进呢?这也不是只需简单讲一讲道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其中,能否从根本的“素质”要求出发,让孩子身边的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是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学习了现代教育思想,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只有重视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练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于人的素质发展的教育,也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我们青少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严重不足这个素质教育中的“老大难”的问题。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 据2月12日《XX早报》报道,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按交钱的多少,将入学的娃娃分成了“AB”两个不同的班级,分别在有无空调、有无钢琴的教室进行教学。据报道,该幼儿园A班的学费、生活费、糖果费一共181元/月,B班则不到160元/月。园方称,这种分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幼儿家长经济条件不太好。“经济条件不太好”就让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不同“档次”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该幼儿园园长承认,A班教室有空调,还有钢琴,而B班则没有。除了这些,AB两班的老师、伙食都是一样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答: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大多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好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还真有不少。本案例材料中反映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奇怪的现象,它带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在教育条件还不是十分充分的现实情况下,适当地将教育资源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这应当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的事情。一定程度的教育条件的差异,可以尽可能地限制在人们可以普遍认可的“公平”的范围之内,这一点,应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意识前提。但是就一个具体的教育工作部门或单位而言,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果按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来区分教育对象,必然影响到面向学生全体的教育价值诉求,人为地限制学生的发展。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暴露出来总体教育经费不足给教育机构带来的无奈,但将按不同收费标准的差异粗暴地等同于学生天资的差异,并且由此来决定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好与坏,这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会大大影响到人文教育的效果,妨碍到正确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如果不纠正这种“因钱施教’’的倾向,我们也不可能实践好真正的“因材施教”这种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思想。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确已不少。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为什么我国学生总会让人感慨“如此缺乏想像力”呢? [案例材料]某地一小学邀请来一位国外的访问教师,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宇航知识教育。快结束的时候,外教提出请孩子们以“未来的家园”为题,大家来自由创作一幅画。结果却十分令他失望:绝大多数孩子画的究是原先由老师教过的一幅贴在教室里的宣传画“和谐小区图”:小孩游戏,老人健身,绿树上小鸟歌唱。基本上一模一样。他随后将孩子们参考的墙面上的图画用白纸遮住,再次要求大家重新画一幅能够体现出外太空特征的“未来的家园”主题画,结果,多数孩子们只能咬着笔头,瞪着眼彼此张望,实在不知如何下笔。
答:缺乏想像力的人是由于缺乏想像的教育所塑造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责怪这些在外教面前真实地表现出存在素质缺陷的孩子们,而是应当更多地反思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为什么还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富有宝贵的想像力。
素质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放孩子们创造力的天赋,而目前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却十分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信心和能力。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是否仍然偏重于传承既有的知识,而忽视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是否仍然强调模仿学习而没有为青少年学生个性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做教师的人去认真反思的事情。当然,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为我所用,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终身受益的新的本领。因此,案例中的情形确实值得我们警醒: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传递给下一代现存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学生只能从我们教师这里得到上一代人所已经掌握的知识,那么,我们人类的未来就只能是一片黑暗,我们所培养的新人,永远也不可为全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应当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正视的现实的问题,大家都要来为此负起责任! 10.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联系本课程中的主体教育思想,发表你的看法。
[案例材料] 某校德育老师一起研讨了下面这篇课文: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回家,忽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三个妈妈问老爷爷:“喏,看见了吧!这是我们的儿子,怎么样啊?”“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一位老师认为:学习这一篇课文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小朋友们向第三个孩子来学习,但是,它同时对另外两个孩子可爱一面的扼杀却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答: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正确运用主体教育思想来分析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情况。本案例所揭示的教材与教学的问题,值得我们在学习主体教育思想的时候,深入加以思考。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案例中三个孩子的表现,都充分体现了孩子们鲜明个性,展示出他们主体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而都应当得到相应的肯定。课文中“白胡子老爷爷”只认可了能够想到首先帮助母亲提水桶的那个孩子的表现,自然也有他一定的道理。但如同评课老师分析的那样,他对三个孩子的评价,明显带有比较武断的褒贬,也许作为一种善意的幽默还是可能接受的,但要从教师的专业判断来讲,也确实是有失偏颇。
其次,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当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性发生发展规律,尊重其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切忌唯道德判断是从,因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觉、自信、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的保护,许多时候,是较之我们普遍熟悉的道德教育信念更为基础的需要,也是更为困难的事情。
再者,我们作为教学人员,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应当更加坚定地维护“发挥和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现代教育目标,总结推广符合主体性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正确处理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运用好课程教学资源条件,将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和学生主体性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就作者的看法发表你的意见,并回答:为什么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会出现如此不和谐的现象呢?
[案例材料]让全班学生下跪的丑剧为何一再上演
某地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女生上课时玩弄头发被外语老师训斥后不满顶了嘴,班主任竞以全班下跪为惩罚。这位20岁不到的班主任面对采访还振振有词:“我叫他们下跪不是给我跪,是给他们家长跪,只有腿跪痛了,他们才会想起家长们找钱的辛苦,是想教育好他们。”
记得小时候我爱动弹好捣蛋,于是就老挨揍。罚跪、罚站、俯卧撑、扎马步、打板子……这些在我身上一样没落下,可再怎么打成绩也不见好转。被父母打急了还能一抹眼泪仰天狂啸:再打我告你们!但被老师打可就只能低眉顺眼忍气吞声了,老师的职责不就是管教学生的吗?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打也白打。后来上了大学就开始觉得这事有点不靠谱。
如同上述新闻中老师此种逻辑几乎成了许多老师普遍信奉的一个公理,但这种逻辑背后的错误却是致命的,体罚不是也绝不能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我们俗语所说“不打不成器”,潜台词就是只有暴力树立的权威才能让学生一心向学,可是这种父权封建传统遗留下的残渣早已被现代价值观冲击得支离破碎,尊重和沟通的教育理念树立为何就如此艰难?
近些年来,因为老师体罚殴打中学生使得有些孩子不堪其辱自杀的案例不胜枚举,究其根源就在于有些老师依旧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认为震慑惩戒教育才是正道。其实他们不妨学学尊重,学学宽容,学学沟通,以身作则把这些基本价值教授给学生,让他们的成长中少些暴力,少些仇恨。人生在世,立身才为本,身不正,即使分数高也未必成材成器啊。
答:许多东方国家的历史上都曾经比较公认“体罚对于学生成长具有相当的好处”,这和封建专制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正因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各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恶劣行径,这也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实践中还可能遇到的严重不和谐现象,值得教育界和全社会都来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案例材料揭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理解现代教育思想的有关理论,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体罚学生的现象为什么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纠正?抛开一些行政管理上的薄弱等问题暂且不论,只从我们教育领域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上讲,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对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的模糊,就是其深刻的现实根源。如果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价格平等的对象,当作同自己一样有关独立自由意志和价人格尊严的高贵的生命存在,那么,以旧有的教师“主导”作用的意识,甚至出现个别人“为出气”而“惩罚”学生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坚持新的学生观,是真正实现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关健:如果我们能够将学生的问题和我们的责任都放到“爱心”和“信心”的认识背景上面,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规律,相信当前仍然存在的体罚学生的恶劣事件,一定会逐步得到清除。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富家的“吃苦教育”需求
早报讯(记者李某某实习生陈某某)昨日上午,记者从某镇中学了解到,今年开学以来,某省会城市有6个富有家庭将子女从城内学校转到了他们那里“受苦”锻炼,想借此改掉这些娃娃迷恋游戏、讲粗话、盲目攀比的坏毛病。该镇中学校长苏某某介绍,该校距中心城镇有30多公里,是本区距该省会城市最远的一个乡镇。学校虽然教学质量不错,但小镇经济条件一般,没有一家网吧,学校附近也没有台球室、OK厅等娱乐场所。令记者疑惑的是: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真能根除不良习性,从而让“问题”孩子脱胎换骨吗? 答:对待所谓的“问题”孩子,尤其是如案例材料中提到的“富人”家的“问题”孩子,仅仅想到令其“受苦”的教育方式,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当然,适当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对帮助他们改掉一些“坏毛病”会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对于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认识,在将这些有相似毛病的孩子集中起来的时候,原来被宠坏了的性格上的弱点,一下子被人为粗暴地呈现出来,相互表现之后,极有可能让他们又彼此肯定而得到强化,实际上也可能不会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反而还可能增加这些孩子对于家长和学校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案例中的做法实属简单化处理了教育问题,估计最终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现状。如果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而导致这些孩子的身心发展出现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调整好孩子们所习惯的人际关系环境,将爱和尊重深植于他们幼稚的心灵。其次,我们要正视社会发展带来的整个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积极优化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环境,通过尊重和真情的呼唤,将孩子们身边的正面的环境影响因素充分运用起来,同时以信任和要求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给他们足够的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学会运用新的网络文明,将孩子们的业余兴趣吸引到正当的学习活动之中。这一切,都是为人父母所应努力实践的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剥夺孩子接触社会生活的权力所能比拟的。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就作者的看法发表你的意见,并回答:为什么我国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总会出现这种不和谐的现象呢?
[案例材料]让全班学生下跪的丑剧为何一再上演
某地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女生上课时玩弄头发被外语老师训斥后不满顶了嘴,班主任竟以全班下跪为惩罚。这位20岁不到的班主任面对采访还振振有词:“我叫他们下跪不是给我跪,是给他们家长跪,只有腿跪痛了,他们才会想起家长们找钱的辛苦,我是想教育好他们。”
记得小时候我爱动弹、好捣蛋,于是就老挨揍。罚跪、罚站、俯卧撑、扎马步、打板子……这些在我身上一样没落下,可再怎么打成绩也不见提高。被父母打急了还能一抹眼泪仰天狂啸:再打我告你们!但被老师打可就只能低眉顺眼、忍气吞声了,老师的职责不就是管教学生吗?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打也白打。后来上了大学就开始觉得这事有点不靠谱。
上述材料中老师此种逻辑几乎成了许多老师普遍信奉的一个公理,但这种逻辑背后的错误却是致命的,体罚不是、也绝不能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我们俗语所说“不打不成器”,潜台词就是只有暴力树立的权威才能让学生一心向学,可是这种父权封建传统遗留下的残渣早巳被现代价值观冲击得支离破碎,尊重和沟通的教育理念树立为何就如此艰难? 近些年来,因为老师体罚殴打中学生使得有些孩子不堪其辱而自杀的案例不胜枚举,究其根源就在于有些老师依旧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认为震慑惩戒教育才是正道。其实他们不妨学学尊重,学学宽容,学学沟通,以身作则把这些基本价值教授给学生,让他们的成长中少些暴力,少些仇恨。人生在世,立身才为本,身不正,即使分数高也未必成材成器啊。
答:许多东方国家的历史上都曾经比较公认“体罚对于学生成长具有相当的好处”,这和封建专制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因而,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各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恶劣行径,这也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实践还可能遇到的严重问题,值得教育界和全社会都来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案例材料揭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现代教育思想,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体罚学生的现象为什么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纠正?抛开一些行政管理上的薄弱等问题暂且不论,只从我们教育领域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上讲,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对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的模糊,就是其深刻的现实根源。如果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人格平等的对象,当作同自己一样有着独立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高贵的生命存在,那么,以旧有的教师“主导”作用的意识,甚至出现个别人“为出气”而“惩罚”学生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坚持新的学生观,是真正实现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关健。如果我们能够将学生的问题和我们的责任都放到“爱心”和“信心”的认识上面,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规律,相信当前仍然存在的体罚学生的恶劣事件,一定会逐步得到清除。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阅读完下面这段文字后的看法。
[案例材料]反思我们的大学
某日,某高级中学结合历史课教学和升学指导,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会,题目是“大学为什么值得我们去追求?”会后,三位同学发表了如下议论。
学生甲:
的确,大学至今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个实用性的社会机构,一个仅仅是训练未成年人并给予其文凭资历的机构。然而,主讲人告诉我们,大学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工具性的,它应当是一个现代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整体觉醒的标志。中国近代历史并没有独立大学的存在,也就没有建构现代文明所必须的文化准备,这就决定了中国走向世界化的道路一再被动,总是被时事推着走,人们总是在应付各种燃眉之急,心中并无理性的共识和长远的战略。
学生乙:
听了报告,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现在讲的大学其实是源于西方的文明。但在中国历史上,西方文明的冲击直接呈现出来的就是坚船利炮,这就让国人误以为西方强大的原因就是器物文明,却不知道它的背后是一种必须有体系的大学教育才能获得的理性思维。两千多年来政治本位的传统,造成全社会上上下下对于政治权力的依赖和迷恋,人们改变现实的所有诉求最终都寄托于政治权力,却无法通过现代文化的建构,形成现代公民社会的共识。
学生丙:
上面这位同学提到中国学习西方的历史,其实,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说明:无论是实业救国,还是制度变革,没有现代科学和契约精神的内在支持,就脱不出传统文明的窠臼。虽然亦步亦趋地与西方现实妥协,甚至主动接轨,但人们没有自由的精神、悠然的心态来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秩序,这样,营造出来的只是一些急功近利的设施,并不具有生命力,而表面上务实的制度变革,总是陷入恶性的权力争斗中。而且,越到后来,社会矛盾越尖锐,人心越浮躁,道德越沦丧,自主改变的从容没有了,千年文明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
答:上大学是每个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乐意追求的理想。但有多少人明白大学究竟是为什么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呢?该学校组织这样的报告会应该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学的意义,上大学和追求社会进步的理想如何才能统一,这在三位同学的议论中体现了出来,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讲,大学办得怎么样,实际上极大地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落实。如果我们还只是提供如学生甲所讲的,大学“只是一个实质性的社会机构,一个仅仅是训练未成年人并给予其文凭资历的机构”,那么我们与之衔接的中小学教育,如何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学生们认识到大学的社会价值关系到国家的强大,关系到中国社会的转型,这些都是学生进一步追求上大学以成才报国的良好思想基础。现代教育思想中论述了科教兴国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和人文教育思想,如果能够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渗透这些思想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打下较好的基础,为提高整个社会的理性思维、形成新的公民社会的文化,做好应有的准备。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讲,中学生开始学习和思考有关大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也说明了社会上教育思想观念的进步。但在目前“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还需要加强自己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努力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当然,我们对于教育理想的追求、,还必须和现实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9.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早期教育如此“因材施教” 据2月12日《XX早报》报道,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按交钱的多少,将入学的娃娃分成了“AB”两个不同的班级,分别在有无空调、有无钢琴的教室进行教学。据报道,该幼儿园A班的学费、生活费、糖果费一共181元/月,B班则不到160元/月。园方称,这种分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幼儿家长经济条件不太好。“经济条件不太好”就让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不同“档次”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该幼儿园园长承认,A班教室有空调,还有钢琴,而B班则没有。除了这些,AB两班的老师、伙食都是一样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答: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大多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好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还真有不少。本案例材料中反映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奇怪的现象,它带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在教育条件还不是十分充分的现实情况下,适当地将教育资源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这应当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的事情。一定程度的教育条件的差异,可以尽可能地限制在人们可以普遍认可的公平的范围之内,这一点,应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意识前提。但是就一个具体的教育工作部门或单位而言,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果按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来区分教育对象,必然影响到面向学生全体的教育价值诉求,人为地限制学生的发展。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暴露出来总体教育经费不足给教育机构带来的无奈,但将按不同收费标准的差异粗暴地等同于学生天资的差异,并且由此来决定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好与坏,这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会大大影响到人文教育的效果,妨碍到正确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如果不纠正这种“因钱施教”的倾向,我们也不可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这一传统教育思想。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确已不少。
10.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为什么我们中学生的科学素质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案例材料]几年前有人在一项“中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中进行调查:给初中生一粒花生米,让学生剥开并讲述果实的结构。尽管这个知识在生物课中已经学习过了,但当场调查的结果却是,只有7.8%的学生能够正确指认各部分名称,而能够正确描述种皮、胚、子叶部分的学生不到10%。另有一题是让高中学生用一个好的电流表检测另一个电流电是否损坏,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拿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动手操作中,还暴露出来许多中学生缺乏正确使用各种日用工具的基本能力。
答:这个事例揭示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这就是,在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是否能够让习惯了应试教育学习方式的中小学生们,真正理解实践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广大家长和老师学生们都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否能够自觉地将日常生活中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动手操作劳动等生活实践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素质培养作为基本的学习目标来努力追求。
对这个问题,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一个可怕的误解,就是:中小学生因为存在升学的压力,需要学习的各种“死知识”已经让他们难以应付了,因此我们不能再要求他们去掌握好与生活实践直接相关的那些不会出现在考试试卷之中的“应用性”的知识。这种“务实”的观点,可能让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大打折扣。事实上,近年来高考的改革已经明显重视了生活实践能力和意识方面的考核,而从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上讲,多一些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一些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未来一代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成长都尤为重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和长期坚持的正确的教育方向。何况,在劳动实践教育中学生知识智慧方面得到的帮助,实际上比读“死书”得到一些“死知识”,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怎样才能改变生活中总会感受得到的这类情况昵? [案例材料]据有关方面调查,在我国中学生中,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喜欢学以致用。当问及你是否喜欢“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时,15.4%的初中生作否定回答,18.8%的高中生作否定回答,而20.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是经常运用所学的知识。调查设计了一个题目,即用图表或文字描述自己的教室在学校的位置,结果多数中小学生只能提供部分信息,不能让人很清楚顺利地找到教室。
答: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是应试教育给我们造成的一大弊端。案例材料中反映的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分裂的严肃性和艰巨性。
令人感到无奈的是,这种现象似乎已经到了令人失望的严重的程度。许多老师和家长,其实对于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的素质状况,已然心知肚明:他们身上明显存在的生活知识不足,也不能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大家司空见惯,但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学生也能自觉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自觉运用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努力以不断有所改进呢?这也不是只需简单讲一讲道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其中,能否从根本的“素质”要求出发,让孩子身边的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是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学习了现代教育思想,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只有重视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练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于人的素质发展的教育,也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我们青少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严重不足这个素质教育中的“老大难”的问题。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老师:我居然被学生打了
12月31日中午1时50分,某中学初三年级正在上自习。16岁的胡某某和同学偷偷玩起了斗地主,正好被班主任陈老师逮个正着,“你们在玩什么?交出来。”担心挨批评,胡某某悄悄在桌下把纸牌换成了一本书和一张卷子交给陈老师。气愤的陈老师把玩牌的4个同学喊出了教室,请政教处张主任负责教育。
张主任告诉记者,当时他把4个娃娃喊到操场站成一排,挨着询问事情经过,其他三个娃娃都很配合,只有胡某某的态度极其恶劣。“我问他纸牌在哪里,他冲我直吼‘在楼上’。”张主任说,他又问了一遍“牌在哪里”,胡某某还是放大嗓门吼“在楼上”。他气得直发抖,顺手用手里捏着的《班主任手册》敲了一下胡文才的脸。这时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胡某某挥起右手对着他就是一耳光,“我连忙用手护着眼镜,那耳光的声音大得连二楼教室都听到了。”张主任说。
答:该案例中学生在自习时间玩牌,违反了学校的作息制度,陈老师当场予以批评、教育是正确的。但由于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安全感,老师对学生接受教育态度的不理解,陈老师由于学生的不顺从而产生的气愤情绪,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而矛盾激化后便只能上交政教主任张老师来解决。在强烈的对立情绪下,师生双方出现肢体冲突,大大损伤了教师的自尊心,教育效果骤减,师生对立进一步加深,要想弥合这种师生关系,困难定将更大。这个案例暴露出来的教训实在是深刻的。
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角度上,我们可以认识到:缺乏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时时以监督者面目出现的陈旧的教师角色意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尊重学生,应该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的尊重,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水平、尊重学生的状态,将学生的不成熟视为合理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细心周到的教育,才可能取得教育学生所应有的效果。自然,这方面,也还存在教育工作如何将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性与灵活处理问题的艺术性统一起来的经验值得探讨。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9.从下面的案例材料中,你认为能够得出哪些教育思想方面的启示?
[案例材料] 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劭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本市的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对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作邻居的小张就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给同学们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要送到动物园,真是虚伪! 答: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这是人文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观点。从小培养对于自然的关爱,不仅有利于现代人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人们博爱的精神。
人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的天性是要亲近自然的。小王同学能够为“幼鹰那无助的眼神”所打动,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神来挽救一个自然界的生命,这种善良的行为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人文教育所要追求的一种目标。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自觉地做到“善待自然”,尤其是片面理解“弱肉强食”竞争规则的人们,案例中小张的言论就代表了漠视良心价值的这种社会现实。
小王和小张是邻居,然而他们对于自然的情感体验相去甚远,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们社会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价值冲突,所以我们的人文教育应该注重把自然和社会统一起来,培养相互尊重、理解与和平、仁爱的生存空间。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阅读完下面这段案例材料后的看法。
[案例材料]反思我们的大学
某日,某高级中学结合历史课教学和升学指导,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会,题目是“大学,为什么值得我们去追求?”会后,三位同学发表了如下议论。
学生甲:
的确,大学至今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个实用性的社会机构,一个仅仅是训练未成年人并给予其文凭资历的机构。然而,主讲人告诉我们,大学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工具性的,它应当是一个现代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整体觉醒的标志。中国近代历史并没有独立大学的存在,也就没有建构现代文明所必须的文化准备,这就决定了中国走向世界化的道路一再被动,总是被时事推着走,人们总是在应付各种燃眉之急,心中并无理性的共识和长远的战略。
学生乙:
听了报告,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现在讲的大学其实是源于西方的文明。但在中国历史上,西方文明的冲击直接呈现出来的就是坚船利炮,这就让国人误以为西方强大的原因就是器物文明,却不知道它的背后是一种必须有完整的大学教育才能获得的理性思维。两千多年来政治本位的传统,造成全社会上上下下对于政治权力的依赖和迷恋,人们改变现实的所有诉求最终都寄托于政治权力,却无法通过现代文化的建构,形成现代公民社会的共识。
学生丙:
上面这位同学提到中国学习西方的历史。其实,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说明:无论是实业救国,还是制度变革,没有现代科学和契约精神的内在支持,就逃不出传统文明的窠臼。虽然亦步亦趋地与西方现实妥协,甚至主动接轨,但人们没有自由的精神、悠然的心态来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秩序,这样,营造出来的只是一些急功近利的设施,并不具有生命力,而表面上务实的制度变革,总是陷入恶性的权力纠缠中。而且,越到后来,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心越来越浮躁,道德也越来越沦丧,自主改变的从容没有了,千年文明就会面临崩溃的危机。
答:上大学是每个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乐意追求的理想。但有多少人明白大学究竟是为什么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呢?这所学校组织这样的报告会应该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学的意义,上大学和追求社会进步的理想如何才能统一,这在三位同学的议论中体现了出来,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讲,大学办得怎么样,实际上极大地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落实。如果我们还只是提供如学生甲所讲的,大学“只是一个实用性的社会机构,一个仅仅是训练未成年人并给予其文凭资历的机构”,那么我们的与之衔接的中小学教育,如何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学生们认识到大学的社会价值关系到国家的强大,关系到中国社会的转型,这些都是学生进一步追求上大学以成才报国的良好思想基础。现代教育思想中论述了科教兴国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和人文教育思想,如果能够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渗透这些思想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打下较好的基础,为提高整个社会的理性思维、形成新的公民社会的文化,做好应有的准备。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讲,中学生开始学习和思考有关大学的问题,一定程度也说明了社会上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进步。但在目前“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还需要首先自己加强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努力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当然,我们对于教育理想的追求还必须和针对现实局限的斗争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请就下述案例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为什么我国学生总会让人感慨“如此缺乏想像力”呢? [案例材料] 某地一小学邀请来一位国外的访问教师,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宇航知识教育。快结束的时候,外教提出请孩子们以“未来的家园”为题,大家来自由创作一幅画。结果却十分令他失望:绝大多数孩子画的究是原先由老师教过的一幅贴在教室里的宣传画“和谐小区图”:小孩游戏,老人健身,绿树上小鸟歌唱。基本上一模一样。他随后将孩子们参考的墙面上的图画用白纸遮住,再次要求大家重新画一幅能够体现出外太空特征的“未来的家园”主题画,结果,多数孩子们只能咬着笔头,瞪着眼彼此张望,实在不知如何下笔。
答:缺乏想像力的人是由于缺乏想像的教育所塑造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责怪这些在外教面前真实地表现出存在素质缺陷的孩子们,雨是应当更多地反思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为什么还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富有宝贵的想像力。
素质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放孩子们创造力的天赋,而目前我们许多教师和家长,却十分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信心和能力。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是否仍然偏重于传承既有的知识,而忽视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是否仍然强调模仿学习而没有为青少年学生个性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做教师的人去认真反思的事情。当然,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为我所用,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终身受益的新的本领。因此,案例中的情形确实值得我们警醒: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传递给下一代现存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学生只能从我们教师这里得到上一代人所已经掌握的知识,那么,我们人类的未来就只能是一片黑暗,我们所培养的新人,永远也不可能为全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应当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正视的现实的问题,大家都要来为此负起责任! 10.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富家的“吃苦教育”需求
早报讯(记者李某某实习生陈某某)昨日上午,记者从某镇中学了解到,今年开学以来,某省会城市有6个富有家庭将子女从城内学校转到了他们那里“受苦”锻炼,想借此改掉这些娃娃迷恋游戏、讲粗话、盲目攀比的坏毛病。该镇中学校长苏某某介绍,该校距中心城镇有30多公里,是本区距该省会城市最远的一个乡镇。学校虽然教学质量不错,但小镇经济条件一般,没有一家网吧,学校附近也没有台球室、OK厅等娱乐场所。令记者疑惑的是: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真能根除不良习性,从而让“问题”孩子脱胎换骨吗? 答:对待所谓的“问题”孩子,尤其是如案例材料中提到的“富人”家的“问题”孩子,仅仅想到令其“受苦”的教育方式,其实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缺乏对于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认识,在将这些有相似毛病的孩子集中起来的时候,原来被宠坏了的性格上的弱点,一下子被人为粗暴地呈现出来,相互表现之后,极有可能让他们又彼此肯定而得到强化,实际上完全不会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反而还可能增加这些孩子对于家长和学校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案例中的做法实属简单化处理了教育问题,估计最终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现状。如果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而导致这些孩子的身心发展出现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调整好孩子们所习惯的人际关系环境,将爱和尊重深植于他们幼稚的心灵。其次,我们要正视社会发展带来的整个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积极优化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环境,通过尊重和真情的呼唤,将孩子们身边的正面的环境影响因素充分运用起来,同时以信任和要求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给他们足够的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学会运用新的网络文明,将孩子们的业余兴趣吸引到正当的学习活动之中。这一切,都是为人父母所应努力实践的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剥夺孩子接触社会生活的权力所能比拟的。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老师:我居然被学生打了
12月31日中午1时50分,某中学初三年级正在课前自习。16岁的胡某某和同学偷偷玩起了斗地主,正好被班主任陈老师逮个正着,“你们在玩什么?交出来。”担心挨批评,胡某某悄悄在桌下把纸牌换成了一本书和一张卷子交给陈老师。气愤的陈老师把玩牌的4个同学喊出了教室,请政教处张主任负责教育。
张主任告诉记者,当时他把4个娃娃喊到操场站成一排,挨着询问事情经过,其他三个娃娃都很配合,只有胡某某的态度极其恶劣。“我问他纸牌在哪里,他冲我直吼‘在楼上’。”张主任说,他又问了一遍“牌在哪里”,胡某某还是放大嗓门吼“在楼上”。他气得直发抖,顺手用手里捏着的<班主任手册》敲了一下胡某某的脸。这时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胡某某挥起右手对着他就是一耳光!“我连忙用手护着眼镜,那耳光的声音大得连二楼教室都听到了。”张主任说。
答:该案例中学生在自习时间玩牌,违反了学校的作息制度,陈老师当场予以批评、教育是正确的。但由于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安全感,老师对学生接受教育态度的不理解,陈老师由于学生的不顺从而产生的气愤情绪,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而矛盾激化后便只能上交政教主任张主任来解决。在强烈的对立情绪下,师生双方出现肢体冲突,大大刺激了教师的自尊心,教育效果骤减,师生对立进一步加深,要想弥合这种师生关系,困难定将更大。这个案例暴露出来的教训实在是深刻的。
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角度上,我们可以认识到:缺乏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时时以监督者面目出现的陈旧的教师角色意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尊重学生,应该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的尊重,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要尊重学生的水平、尊重学生的状态,将学生的不成熟视为合理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细心周到的教育,才可能取得教育学生所应有的效果。自然,这方面,也还存在教育工作如何将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性与灵活处理问题的艺术性统一起来的经验值得探讨。
2.试分析下面这则案例材料,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案例材料]
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不少同学又捂住嘴巴,埋下头嗤嗤笑了起来。原来,他们看见那女孩瘦小的额头上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惨白的小脸怯怯的,象只受惊的小鹿似的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丑的女孩当作了谈笑的对象。班主任王老师将这些现象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周过去了,王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她还了解到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而且,可怜的孩子,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王老师有意要女孩负责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又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再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和美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也终于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
答:虽然人文教育的影响时刻都存在于我们身边,但学校教育中的人文环境永远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加以细心发现和精心培育。案例中的老师善于利用“办黑板报”、“手工比赛”和“主题班会”等具体方式,让这位容易受到歧视的女生得到展现自己心灵手巧美好品质的机会,也让同学们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充满美好希望的事物,提高了思想认识的境界,使班级人文环境得到改善。老师的做法是成功而富有启发的。
学生对于生活中美与丑的最初认识,一般都处于简单和直观的水平,但这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教师不能简单使用批评或说教的方式来给他们以帮助。
让生活本身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们吧,因为在我们的世界上,往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更具有发现美好事物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同学和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品质,可以让教育赢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让同学们的善良的天性都得到发挥,需要教师去创造一些必要的教育方式,如此为学生提供发现的机会,共同开拓一片促进美好事物得到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我们教师、长辈应有的职责。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谈一谈你对下述案例材料的看法。
[案例材料]早期教育如此“因材施教” 据2月12日《XX早报》报道,某镇中心小学幼儿园按交钱的多少,将入学的娃娃分成了“AB”两个不同的班级,分别在有无空调、有无钢琴的教室进行教学。据报道,该幼儿园A班的学费、生活费、糖果费一共181元/月,B班则不到160元/月。园方称,这种分法,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幼儿家长经济条件不太好。“经济条件不太好”就让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不同“档次”的班级里接受教育。该幼儿园园长承认,A班教室有空调,还有钢琴,而B班则没有。除了这些,AB两班的老师、伙食都是一样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答: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大多具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好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这方面的问题还真有不少。本案例材料中反映的情况,绝不是个别的奇怪的现象,它带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在教育条件还不是十分充分的现实情况下,适当地将教育资源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和配置,这应当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的事情。一定程度的教育条件的差异,可以尽可能地限制在人们可以普遍认可的公平的范围之内,这一点,应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意识前提。但是就一个具体的教育工作部门或单位而言,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果按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来区分教育对象,必然影响到面向学生全体的教育价值诉求,人为地限制学生的发展。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暴露出来总体教育经费不足给教育机构带来的无奈,但将按不同收费标准的差异粗暴地等同于学生天资的差异,并且由此来决定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好与坏,这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会大大影响到人文教育的效果,妨碍到正确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如果不纠正这种“因钱施教”的倾向,我们也不可能实践好真正的“因材施教”这种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思想。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确已不少。
2.根据下述案例材料,试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把人文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案例材料]小小学生当“官”搞“腐败”引人深思
一位姓范的女士曾打电话给报社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该女士11岁的女儿张玲(化名)今年在某市39中上小学四年级,昨天一大早女儿就早早起床收拾准备外出。临走时,女儿神秘兮兮地告诉妈妈:“这一期期末我当上了班上第四组小组长,今天我们组10个同学凑钱请我到公园吃烧烤。”范女士追问女儿为啥同学要请她,女儿神气地回答:“我是小组长,手下巴结讨好我噻!过春节时,他们还会送我礼物,请我吃肯德基哩。”
中午12时,记者和范女士终于在公园找到她的女儿张玲,只见几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正在给她敬饮料,“组长,组长”叫个不停,而张玲却端坐在一边慢慢享用,尽显“领导”姿态。“当上小组长,平时好处可多哩,他们会送我好吃的,还有礼物,就像当初我送组长、班长糖果、玩具一样!”张玲神气十足。
当记者问及为何这般尊敬“小组长”时,一位叫张欣的同学抢着回答:“她是我们的小组长,管收发作业本,旷课缺席考勤等,权力可大哩!我们对组长好,到了关键时刻,组长会放过我们,给我们许多方便。”
某市三中三年级二班的一位姓董的同学昨日向记者透露,他们班上竞选班长,有的同学竟为拉选票送同学东西,请同学吃饭,有的甚至还抬出父母的“官帽”。有的同学当了“班官”,不是想着为同学服务,而是为有人送礼物、糖果,被同学前呼后拥。
答:人文教育思想认为: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接近自然、善待自然,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题中案例反映出当前不良社会风气渗透到我国学校教育中来的严峻现实,说明要把人文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必须全社会都来重视综合治理社会风气,杜绝“腐败”现象对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侵害。
案例描述的事实反映了学生盲目效仿社会上的庸俗作风和官场腐败的消极现象,给我们提出了“必须重视优化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这个严肃的课题。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在人文教育方面也同样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负有责任。目前特别应该注,意对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及一般舆论宣传环境和文化事业发展加以正确的规范和引导。文化、宣传部门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理直气壮维护社会良知,保持社会生活中的正确的价值导向。
学校在这方面应该主动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联合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补充人文学科知识教学的不足,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领会社会分工下的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学会处理个人事务和社会交往的艺术,提倡建立广泛的同学友谊,培养学生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
- 上一篇: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心得体会06
- 下一篇:区政府班子2020年度工作总结
猜你喜欢
- 2021-10-06 2022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弘扬抗战精神优秀作文参考五篇
- 2021-10-05 新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作文材料五篇2021
- 2021-10-02 校长工作述职报告新推8篇
- 2021-10-02 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新推
- 2021-10-0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神党课讲稿精选【五篇】
- 2021-05-06 2021年学习延安精神心得感悟文本
- 2021-05-06 有关2021年个人廉洁自查报告2021五篇
- 2021-05-06 5篇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剖析
- 2021-05-06 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精神心得体会
- 2021-05-05 公安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发言总结范文
- 搜索
-
- 组织生活会会前学习研讨材料 11-06
- 中美贸易战心得体会5篇 06-14
- 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建 05-24
- XX村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简报 11-14
-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液压气动技 11-05
- 部队党小组会个人发言 08-04
- 2020年党小组会议记录 06-18
- 八国联军狂欢夜的由来 平安夜的由来 01-19
- 六顶思考帽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04-09
- 思政课教学设计 08-26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