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毕业设计 / 正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_课堂教学效率

2019-12-03 07:33:26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非一个新的话题,但课改实施以来,这个问题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在科学课堂上,这更是每位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科学课所占课时不多,而课上的活动是一个接着一个,时间稍微掌握不好,课内40分钟就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有时为了完成新任务,又会造成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要有足够把握课堂的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导”的作用不能忽视,这正像拍电视时一样,所有呈现给观众的部分,都是由演员来完成,而真正的操纵者是导演。在科学课堂上,所有活动都几乎由学生来完成,而各个活动的先后,每个活动展开的程度都要由教师来指控、而课堂一旦失控,任务不但完成不了,课堂效果更是糟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技巧把握住课堂。首先,教师要充分备课。每个活动应如何展开,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学生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等等,都要充分考虑。其次,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为在课堂上,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想法去运行,学生的突发奇想随时会打乱教师的准备。这时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及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要想更好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因为在探究过程中,有时虽只需学生简单观察,但学生却有可能观察到更细微的东西或提出与预想不符甚至相反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并及时引导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思路向教师的目标靠拢,有时甚至需要教师“将错就错”,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可见,把握课堂的能力不是简单要求学生“你必须做什么”,而是用过渡性语言,渊博的知识,机智及时地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或者按照老师原本思路去发展,或者向一个新的目标发展,努力做到使一节课和谐有序地进行下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教师的引导是否成功,而且更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合作能力。试想,在拍一部电视剧时,导演的设想非常好,但是演员之间矛盾重重,配角演员不服主角,主角又瞧不起配角,那演出的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一样,组长的任务分不下去,活动时你抢我夺,那再好的活动也完成不了,更不要提教学效果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在于教师的艺术,教师要在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分小组是要选好组长,并订好各项规定。比如,课堂上不许带情绪,活动开始后马上进行,不许组长一言堂,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动手发言的机会,不要歧视成绩稍差的同学等等。同时,科学课教师还要在平时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搞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习惯的小游戏、小竞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合作的珍贵。从而在课堂上自觉地合作。合作习惯养成了,活动展开得会更加迅速,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往往会使一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体活动与次要活动要相辅相成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见过这样的介绍:一节40分钟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安排了四个探讨活动,其中每一个活动都很好,全班同学兴致勃勃,老师则忙于控制时间,还让学生展示结果,汇报方法,每个同学都在主动参与,每个同学都在动手实践,而文章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不是一节好课呢?

的确,在课改后的科学课上,一个连一个的活动,课堂真的非常活跃,非常的热闹,活动的结果,似乎也很令人满意,但这是否真正让学生获得了理智能力的发展呢?每个活动是否真正展开了?通过一年多的科学教学,我个人并不认同,有时我会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完成了我认为应该完成的所有任务,甚至中间还会有惊喜。但是学生能力真正提高了吗?每个活动真正发挥了它应该发挥的作用了吗?我在心里大打了折扣。我认为,一节课中的几个活动,必定有中心活动,把这个活动设计透,环节设计细一些,不惜花费时间,让学生真正能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而对辅助性活动,则大可减少时间,这样的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教学效果也会好一些,也就是说,既要“不惜笔墨”,又要“惜墨如金”,二者调配到最合理。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