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办公表格 / 正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2020-08-24 20:14:0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古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是( )。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中华法系 D.社会主义法系 2.在法律意识系统里,可以自发形成的是( )。

A.社会法律意识 B.法律思想体系 C.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D.法律心理 3.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人民主权和基本人权制度的法律是( )。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法 D.社会主义法 4.在法律解释的分类中,历史解释是属于( )。

A. 字面解释 B.论理解释 C.扩大解释 D.学理解释 5.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 )。

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 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 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 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6.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

A. 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 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 )。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法律后果 8.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 )。

A.确认性价值 B.分配性价值 C.衡量性价值 D.保护价值 9.以下属于执行调整性职能的法的适用是( )。

A.取缔非法营业场所 B.判处某一杀人犯死刑 C.发给某一企业营业执照 D.出示拘捕令 10.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该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该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该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 D.该理念是中国的独创之举,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的经验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 )。

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 C.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D.社会调整分四个阶段,从宗教规范到习惯到法律再到习惯 12.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包括( )。

A.正确 B.合法 C.及时 D.合理、公正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曾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14.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B.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C.人权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实有的法律权利 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也可以阻碍人权事业 15. 在对法律规则的分类中,调整性规范可以划分为( )。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命令性规范 D.权义复合性规范 16.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 )。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性质和内容 C.发扬民主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正当性基础 D.发扬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 17. 原始习惯与法的区别表现在( )。

A. 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B.它们所反映的意志不同 C.它们所形成的方式不同 D.它们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18.以下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B.法律规范是法的基本构成因素 C.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范 D.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行为规范 19.违法的特点有( )。

A.违反社会公德 B.具有社会危害性 C.具有违法性 D.应受惩罚性 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 )。

A.“惟仁者宜在高位” 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已”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1. 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叫做社会调整。

22. 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和部门群。

23.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茗中输入的现象被称为法律移植。

24. 立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这体现了我国立法原则中的科学立法原则。

25. 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6.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只对个别人或个别事件有效的文件。

27.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权利人的要求为了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利益所必须作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28. 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29.文义解释:是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文义解释主要包括字义解释和语法解释。

30.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7.法的适用的特征。

答:(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进行适用法律的活动。国家专门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诸如中国人民银行被授予中央银行的权力。

(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国家机关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并不都是法的适用活动。国家机关不在其职权范围内的活动或者虽在其职权范围内但不是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都不属于法的适。

(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减少随意性和偶然性,使法的适用的每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才能保证法的适用的正确和公正。

(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法的适用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从而产生个别性的决定,即适用法律的文件。如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等。

(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

3.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法的实施和实现的程度总是受到复杂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可以对法的实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影响法的实施和实现的主要因素有:
(1)立法的“良善”程度影响法的实施状况。良法的社会认同程度会更高,自然更容易得到社会更大程度的支持和自觉服从,这种情形下国家执法的成本会更低,国家强制力的使用会更少些,而法的实施程度会更高。

(2)国家执法力量的强弱影响法的实施状况。一个国家所能利用的执法资源越多,执法力量越强,其法律得到实施的程度就越高。如果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加以保证,纵有良法美制也不能自然得到实施。

(3)社会主体的道德和守法意识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的守法氛围浓厚,社会的公共道德感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强,法与社会道德的契合程度高,那么人们更容易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法律实施的成本就低,实施效果则更好。

(4)社会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力量影响法的法律实施状况。在法律制度建构中,确认已有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尊重社会风俗、习惯、传统或常规的法律法规,更容易被社会主体理解、接受和遵守。这类法律的实施成本会相对较低、法的实现程度会相对较高。

(5)其他社会治理的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多种多样的社会治理方式,有多重参与治理的组织。这些组织的治理能力强了,正式的法律组织的压力就小了,这有助于法律组织更集中解决重大纠纷,从而也就提高了法的实施的质量。

可见,只有这多种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有可能使得法律实施达到其预期目的,达到法律实施的良好社会效果。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