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工商税务 / 正文

基层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6篇】

2021-04-24 14:01:19

从《平“语”近人》领悟“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之道。…58报告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基层干部《平“语”近人》观后感【6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后感

党员干部要从“底气”中树牢“自信”

 

  近日,笔者认真观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集《不畏浮云遮望眼》。通过对三个关于“自信”典故的学习和解读,感受颇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足够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坚定走向未来。笔者认为,工作中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从“底气”中树牢“自信”,才会有实现远大理想的无穷力量,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真正打开工作新局面、创造工作新业绩。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然而,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够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妄自菲薄,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社会心理。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守“四个自信”,工作当中,要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做到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组织有信心,对人民有信心。平时说话时要底气十足,做事时要劲头十足,遇到困难时,更要能自信自如地面对。

  自信是建立在对客观情况认真理性的分析判断之上,更是建立在“有底气”的基础之上,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面对复杂的工作,要和各种人群打交道,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想的事情,这就要求党员必须要有底气,切实做到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而底气从何而来?底气需要的是过硬的本领支撑。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知识折旧率很高的年代,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如果不注重学习和积累,知识就会老化、能力就会退化。有的党员干部肚子里没有“干货”,患上“本领恐慌”症,开会讲话的时候要么套话连篇、实则无物,要么拾人牙慧、毫无新意;
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么故弄玄虚装深沉,要么避重就轻装糊涂;
办理业务的时候,在老百姓面前答复支支吾吾,毫无底气,成了名符其实的“夹生”干部。之所以有这些现象存在,究其根源,还是对业务不精通、对情况不了解、对自己没“底气”所致。试问自身经不起掂量,哪有“自信”可言?

  “自信是成功的起步,自负是成功的止步。”党员干部要想干成功事、做成功人,就得自信但不自负。而自信的前提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实践锻炼,切实做到熟悉各种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新业务,真正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只有沉淀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让自身“底气”十足,才能在今后的更大发展中不畏浮云、行稳踏实、厚积薄发,走好服务人民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底气,党员干部,中树牢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后感

党员干部要用好“诚信”这张“身份证”

 

  近日,笔者认真观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六集:《一言为重百金轻》。节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诚信”的典故展开,从三个层面解读。身为一名长时间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深有感悟。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对党员干部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立德之本,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他劝导当政者要对百姓讲信用,以诚相待百姓,这样才能国泰民安。

  然而,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为了应付群众,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喜欢在答疑解惑时随意搞承诺,有一些还是违背事实、不负责任的承诺。这些承诺到最后一看,真正兑现的寥寥无几。

  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把答应别人的事办到,别人才会对你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认可。特别是身为党员干部,我们是代表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我们说出的话往往不仅代表个人意思,还代表着干部的形象,更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声音。如果视诚信为无物、随意妄为、言不顾行、空话大话、避实就虚、唯利是图,或是不能摒弃传统“官本位”思想,就会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百姓将对党和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就会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就会无信可言,最终将给党和国家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害,甚至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惠民生方能顺民心,顺民心方能聚民力。要想赢得人民的支持首先就必须取得人民的信任。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一诺千金,又要秉持“心中有民”根本立场,认认真真反思群众观点牢不牢、群众立场稳不稳、群众感情深不深、群众工作实不实,想方设法走好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因为,我们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我们面对的也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广大群众。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民、凝聚人心。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正如主持人的开场白所说,身份证丢了可以补办,但“诚信”这张身份证一旦丢了,恐怕很难再补回来。我们的“诚信”如果从老百姓那里丢失了,那怎么能行!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人民谋幸福,第一担当是为党旗增光添彩。只有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增强诚信意识,规范从政行为,严于律己,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用好“诚信”这张“身份证”,才能不断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也才能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关键词:这张,要用,党员干部,身份证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后感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梦想“知心话”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二集《直挂云帆济沧海》播出,这集节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梦想”的典故,解释了新时代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

  什么是梦想?青年人说:“梦想是前行的方向,是远航的灯塔,是奋斗的源泉”,袁隆平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作为年轻干部,要始终坚持初心不改、奋斗不息、困难不退,做为民服务的逐梦人、艰苦奋斗的逐梦人、担当作为的追梦人。

  “业崇惟志,业广惟勤”,坚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做为民服务的逐梦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陈道望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这香甜来自于真理和信仰。翻开历史的画卷,上海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两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革命原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的“精神家园”。年轻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流砥柱,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推动者,年轻干部有梦想、有朝气,有活力、有干劲,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立足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始终将每一个小我的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去,坚定信心、不改初心,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围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幸福向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努力。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坚持奋斗不息、拼搏不止,做艰苦奋斗的筑梦人。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梦想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梦想不仅是奋斗路上的精神食粮,还是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穿越革命年代、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再进入到新时代,走过百年岁月,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处处彰显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梦想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彼岸,犹如远航的巨轮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经乘风破浪,方见彩虹出现。在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但实现这宏伟的梦想需要不懈奋斗。作为革命事业薪火相传的年轻干部,要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使命,以想干事的激情、能干事的本领、干成事的能力,奋斗不息、拼搏不止,做艰苦奋斗的筑梦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困难不退、奔跑不停,做担当作为的追梦人。“有梦想就有目标,有方向才会有奋斗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由千千万万个小我的梦想汇聚而成的,要实现这宏伟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我们奋力奔跑,坚毅前行,遇见困难不退步,面对挑战敢担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没有跨不过的山,没有淌不过的河。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高昂的奋斗姿态,坚定信心、坚毅笃定,不畏风雨、不惧挑战。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站好每一班岗,办好每一件事,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做担当作为的追梦人。


关键词:近人,知心话,读懂,梦想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后感

读平“语”典故 燃“信仰”之灯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二集:胜寸心者胜苍穹,从什么是信仰、为什么要有信仰、如何才能坚守信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短片中列举了一些真实的故事,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知史可以爱党,读史使人明志,认真学习,我们能从那些引经据典中感悟深刻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个人如若没有信仰,就会迷失方向,就会缺乏前行的动力。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义无反顾的坚守,是成功的基石,是生命的源泉。信仰更是大美、是大爱、是大德。

  信仰是大美,藏在“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远大抱负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坚守信仰,要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周恩来在青年时期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阳明在12岁就立下做圣贤的壮志,无论后来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无论尝尽了人间的多少辛酸苦辣,他们都始终坚定心中的信仰,并循着理想的方向矢志不渝。“有志者,事竟成”。信仰是精神支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信仰是指明灯,为我们点亮前行的方向;
信仰是力量之源,催促我们不断奋进。我们只有常揣心中的梦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抵达梦想的远方。

  信仰是大爱,藏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笃行里。“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从古至今,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
为了最甜的真理,牺牲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夏明翰在敌人的审讯面前,昂首挺胸,眼里写满了笃定。无数革命先烈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的前途中,把个人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他们坚如磐石的信仰,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大江南北;
是他们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最后胜利。他们,用砥砺前行的壮举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
他们,用大爱让革命精神熠熠生辉。今天的我们,要赓续几代人心中不变的信仰,沿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勇往直前,去铸就新的辉煌。 

  信仰是大德,藏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当前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最无悔的追求和最崇高的使命。身在新时代的我们,必须争做新时代的铁军,凝聚一切力量,打牢信仰之基,以过硬的本领、过人的毅力,积极投身到党的各项事业中。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我们面前还有很多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为之奋斗,我们要凭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果敢,拿出“舍我其谁”的豪迈,主动担当作为,默默无私奉献,为“十四五”开新局、谱新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正在热播,全体党员干部要主动收看学习,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争做新时代的践行者、奉献者。


关键词:典故,读平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后感

感悟平“语”近人 谱写“平凡”爱国情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开播,本集节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爱国的典故展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力量。正如节目中所言,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爱国主义的主题不尽相同,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爱国主义的方式多种多样。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收看节目之时,跟随着节目主持人、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的演说、讲解及现场互动,从《平“语”近人》中感悟爱国之道,与工作实践相融,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以实际行动谱写爱国之情。

  爱国就是在“平凡”之中,不计个人得失、扛起社会责任。节目中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里面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要悟透总书记引用该名句的现实意义,再从更深层次去感悟像范仲淹那样的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正是这种伟大的情怀才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会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动摇、改变。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责任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一种使命,我们要在守牢廉洁这条政治生命线的基础上,不断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不计较个人荣辱;
要坚持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俗所染、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把爱党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干事业的无限激情,坚决承担起党和国家、人民赋予的使命,扛稳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爱国就是在“平凡”之中,敢担当善作为、忠诚履职尽责。“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扫雷英雄战士”杜富国颁奖评语当中的一句话。在此次《平“语”近人》节目中,杜富国在家人的搀扶下再次出镜,依然用残疾的右手向观众敬上标准的军礼,用坚定的话语述说扫雷兵就应该完成扫雷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应向时代楷模杜富国学习,既要学习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又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政治本色。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敢于担当是新时期党对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担当才能让我们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同时,担当和作为互为前提,我们又要善于作为,坚持忠诚这个立身之本、尽责这个天职本分,立足本职岗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新征程上干出让我们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优异成绩。

  爱国就是在“平凡”之中,保持初心如炬、坚持迎难而上。“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该句诠释了戚继光纵然奔走边疆,孤悬海岸,仍然心向朝廷、心向家国,凭借一颗热烈的报国忠心让她克服无数的困难,取得抗倭的决定性胜利。邓稼先、钱学森、黄旭华、袁隆平、屠呦呦、于敏……节目中大屏幕上出现的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均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他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迎难而上的胆识、坚韧不拔的毅力,共同绘制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图腾”。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初心如炬,坚持一片丹心向阳开,把“对党忠诚、为国奉献、以民为本”烙印在心里头、镌刻在岗位上,在工作中,面对挑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做到越是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国家发展全局的关键时刻,越要冲得上去、豁得出来。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牢记初心和使命,切实扛起社会责任,忠诚履职尽责,坚持迎难而上,满怀信心地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去。

关键词:近人,国情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后感

感悟平“语”近人 奏响担当“三重华章”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央视开播,节目围绕“担当”这一主题,从“什么是担当”“担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担当”三个角度,对总书记的思想进行生动阐释和解读。“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担当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也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让我们感悟平“语”近人,奏响新时代担当的“三重华章”。

  “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准确把握担当的内涵,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担当,顾名思义就是挑起担子、担起责任、履行职责,就是遇到问题不逃避、面对困难不推诿、处理矛盾不敷衍。忠诚、干净、担当,是立德、立身、立业的核心要素,也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担当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广,担当不仅体现了干部的作风和党性,更是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根基。“在其位谋其政”,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担当作为的内涵,始终对标对表担当精神,将担当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增强各项本领,胸怀人民,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书写担当内涵,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深入理解担当的精神,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担当是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的精神体现和时代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乏缺少担当精神的干部,他们有的甘愿做老好人,充斥着好人主义思想,不敢同歪风邪气、不正之风作斗争;
有的则是遇到问题躲得远,碰到困难就靠边,不敢担当、不愿尽责;
有的则是习惯唯唯诺诺、阿谀奉承,不愿扛事、不想担责。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担当的精神实质,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自觉将群众的利益记在心间、冷暖挂在心上、困难扛在肩上,锤炼善于担当的能力本领,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将主动担当的意识融入到每一件为党分忧、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事情中去,脚踏实地,奋勇向前,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级台阶,不但创造担当作为新的成绩。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深刻理解担当的要义,敢闯敢拼、开拓进取,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担当是党员干部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行,也是为官一任的一种能力,勇于担当,源自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无论是最美公务员中“用行动跟我上、用真情暖人心”的刘立飞、“扶贫三年、心系甘南”的高燕梅,还是感动中国中“身患绝症仍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他们身上都彰显出担当的精神,体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敢闯敢拼、开拓进取中,迫切需要发扬担当精神,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中国这艘巍巍巨轮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正穿过急流险滩,乘风破浪而来,让我们以奋斗为帆、担当作桨,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关键词:近人,华章,三重



快捷搜索:平“语”近人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  近人》观后感  典故观后感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