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讲话 > 政务讲话 / 正文
精选2020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
2020-06-15 14:40:26 ℃2020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汇编附答案
试题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 B.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2 .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同化)。
3. 皮亚杰把(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 是“自律的”道德。
4. 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 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社 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O
5. “干好干坏一个样”描述的是(C.固定时距强化)。
6. 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柯勒 )做的。
7. 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班杜拉 )。
8.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
9. 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 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10. 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质的差异)。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23)条染 色体。
12. 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表示(无条件剌激)。
13. 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14. 下图的A表示(短时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15.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16. 统计概念中的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17. 一个产生式可以表达为(如果)……,(那么)……。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 行为一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19. 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20.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一 X; -Xc
21. 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四、 筒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2. 简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答: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 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3分)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 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 观。根据这个概念,学校教学要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 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的。(3分)至于如何确定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 同的最近发展区?还需要教师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2分)
23. 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
答:当与母亲在一起时,这样的婴幼儿能安逸地玩玩具(1.5分);但是当发现母亲离开 了,他们会着急、忧伤,也可能哭泣(1.5分),先前的游戏或探索行为会中断(2分)。当 母亲回来时,这类婴幼儿往往奔向母亲,寻求身体接触(1.5分),接着很容易平静下来,继 续玩自己的去o (1.5分)
24. 简述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要点。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5分)(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5分)(3)后继尝试 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5分)(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 功;(1. 5分)(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 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2分)
25. 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答:(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分);(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 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2分);(3)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 (2分);(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2分)
五、 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实施辨别学习。
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3分),即做出精确的反应(2 分)。
例如,我是一个体育教师,经常训练学生的队列和做操,有时是为了比赛。一个最简单 的动作是“前排同学”按“两手侧平举”的口令动作。此时他们不能用眼睛看自己的手臂是 否水平了(否则比赛时•就会失分),因此不是高了就是低了。这表明学生只能感觉到自己的 手臂侧伸出去了,而不能感觉是否“平伸” 了,因此是泛化。后来我这样训练:(1)帮学生 把手摆到侧平举位置;(2)令其绷紧肌肉;(3)体验此时的感受;(4)重复,以训练他们捕捉 这感受;⑸待他们多少能捕捉到这个感受后,我叫他们做儿个“侧斜举”,同样体验和捕捉 感受,以同侧平举的感受区别开来。这就是训练分化。(6) “侧斜举”角度渐渐逼近侧平举, 分化训练渐渐精细。这样的训练很成功,表现为最后学生能在一听到侧平举的II令后,就WJ” 地一下子做到位了。这就是我工作中训练学生做了一次辨别学习。
(如果能按照以上举例论述,且表述完整合理加10分)
[如果按照第9章第2节的模式回答,表述完整合理可以参照以上给分标准执行。]
27. 举例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答:学校教育教学中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至少有如下几种。(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 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宜用等第分数,甚至可以只有两级如“达到-•稍欠”,例如对小学一 年级的算术成绩就可以这么做(3分)。(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 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那么也可以采用等第分数。比如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的科 目(3分),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提供在平均水平上优于家庭教养的教育,在于让 学生活动起来,而不是为了细究个体间的差异,那也就没必要采用连续分数,而只需列出若 干粗大等级就行了 c (4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 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旦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 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比如测量学生的操行。(5分)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 B.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2. 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 C.自我中心性)。
3. 确定依恋实质的决定性研究是(D.哈洛)做的。
4. 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B.练习律)。
5. “临时抱佛脚”描述的是(C.固定时距强化)。
6. 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C.复制)阶段。
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论点和多个联系)。
8. 某家长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 绩的差异看作了( A.质的差异)。
9. 如果是一门课程的分数,以下最逼近正态分布的是(D.全省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可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
12. 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平等的自由)。
13. 下图是桑代克实验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其中横坐标X表示(试验次数);纵坐标Y表 示(学习成绩)。
14.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 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了(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15. 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或钟型)曲线,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它的缩写是(SD 或S)的。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 皮亚杰的“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17. 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或者说“换位思考”。
18. 对象一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19. 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四、 筒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 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而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1.5 分)。其次,促进儿童达成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 制约,还受到家族内足以刺激儿童做出反应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制约(1.5分)。
第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受父母或家庭内主要的教育承担人的知识水平和类型的制 约(1.5分)。家庭环境影响的上述3个方面还可以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合,甚至出现 奇异的变式(L 5分)o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在扩大儿童个体之间差异的同时,也在缩小个体差异(1分)。总 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在儿童的知识、能力、才艺、行为格调、精神风貌诸方面形 成多样性差异(1分)。
21. 所谓“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里”及其教学含义。
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要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 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3分)。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 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2分)。所以在教学中,当教师 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 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
(3分)。
22. 略述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
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o (2分)
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2)相继呈现;(3)同时一相继结合法。(3分)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 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3 分)
23. 简述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是(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2.5分)(2)即使能够 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2.5分)(3)0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 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C-类内容是无穷多样的,所 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的。(3分)
五、 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 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 件刺激(2. 5分)。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不 伴随以无条件刺激(2. 5分)。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 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2分)。
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1分),这对 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1分)。另一方面,消退过程中的“自发恢复”现象给 我们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1分),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1分)。
这样,当学生真的出现反复时就既不会急燥(1分),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1分)。相反, 根据自发恢复现象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 不良行为(2分)。
25. 通过实例,论述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
促成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是:
(1) 意象指导。(1.5分)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促进回忆。(1分)例 如,
(2) 类比指导。(1.5分)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 悉的或抽象的材料,类比是管用的。(1分)例如,……
(3) 精制指导。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o (1.5分)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 西来作类比的,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1分)例如,……
(4) 促进组织。(1.5分)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 文本。在这里,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1分)例如,…一
(能够对以上四种做法分别举例说明的另加5分)
试题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o
2. “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这比喻是(B・同化)。
3. 皮亚杰把(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 是“自律的”道德。
4. 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B.无条件反应)。
5. “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描述的是(C.固定时距强化 )。
6. 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班杜拉)。
7. 下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o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B. “激活” 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 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8. 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质的差异)o
9. 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A.顺序分数 )。
10. 为了减经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充表 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短测 验(D.-致效度好)。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自我中心性)。
2.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霍尔)一的代表性观点。
3. 同伴交往不同于亲子交往的重要特点是(平等的自由)。
4. 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第一信号)的系统。
5. 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6. 产生式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使你从(需要思索)走向(不假思索)的自动化行动。
7. 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组织过程有两大优点,一是(信息集约),一是(规导激活扩散)。
8. 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三、 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 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在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 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3. 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4.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一 X; -Xo
四、 简答题(每小题8分,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1. 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
答: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分)。二者不同是, 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日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2分)。合作 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2分),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2 分)。
2. 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答:(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分)(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正 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2分)(3)我们对意象能做心里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 (2分)(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o (2分)
3. 简要说明连续分数的优缺点。
答:连续分数档次多(1分),也就是个体差异多(1分),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1 分)。
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第分数好(2分)。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 (1分),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锚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 分者的学习积极性(2分),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
4.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分)
(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2分)(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2分)
(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试论惩罚的作用、局限及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答: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的发处可能性,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反,老师们对此要有十分明确的认识o (2分)
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力瓦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不明白惩罚的 这个局限性,就容易滥用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题。
(2分)
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1)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2分)
(2)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o (2分)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 辨,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1分)
(3)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2分)于是要注意两点:①当不当言行实 际上千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 或蔓延;(2分)②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 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2分)
2. 当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应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做正确的概化?答:促进正 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3分)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 同时呈现,它比较适合于图象、图片和图形资料。(1分)
(2)相继呈现,它最适用于音乐和语言教学中的听、读训练部分。(1分)(3)同时一相继结 合法,它可以适用于语文学习。(1分)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 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2 分)例如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常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说明呈现变式实例的必要性。(1分)教师在教学生一个新概念时,会考虑到概念的关键特征,并下工夫去讲解之。
但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征,因此尽管教师再三地讲 一-概念的关键特征,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征加入到识别概念的条件中去。
(3分)所以从实质上讲,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 学,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 以便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3分)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B.顺应)。
2. 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 C.自我中心性 )。
3. “发现学习”的概念是(B.布鲁纳)提出来的。
4.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 C.阶段3 )o
5. 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表示(A.无条件刺激)。
6.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 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o
7. 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是(B.托尔曼)。
8.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 “激活” 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 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9. 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变得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 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A•质的差异 )。
10.
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B,顺序分数)。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 亲密无间 和 忠诚可靠 这两个特点
12. 巴甫洛夫把 语言 命名为第二信号,只有人拥有第二信号系统。
13. 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是准备 律、练习 律和效果律。
14. 命题由 论点 和 联系 两个成分构成。
15.
“正态分布”又称 正态(或者答钟型)I由线,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 标准差。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
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筒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0.简述尝试一错误的含义。答:(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5分);(2)尝 试难免产生错误(1.5分);(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5分);(4)足够多的
三、 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
17.
18.
19.
四、
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1.5分);(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 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2分)。
21. 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
(1)学习与表现(2分)是两回事(2分); (2)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2分),
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现(2分)。
22. 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答: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个现成答 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2分);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 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2分)。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 都善于,都具备。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2分)。所谓“建构性的提取”, 其实就是推理(2分)。
23.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答:(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分)(2) 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o (2分)(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2分)(4)教 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最初,为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1分),学校教育从起码的知识技能方面缩小儿 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与国家的独立(1分),学校 教育又从以价值观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上缩小本国本民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这在中国的小学里就体现为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 教育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再之后,以我国今天为例,学校教育又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属于全人类共同财 富的精神文明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显然,上述学校教育的3方而是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的(1分),于是学校教育 在这些方而起着缩小个体差异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2分)。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1分), 因此如果完全由家庭来承担下一代教育的话,虽全社会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相对而言是比较 低的(2分)。学校通过义务教育(1分)来帮助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 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从而缩小了个体差异(2分)。例如我国政府动员 全民力量兴办“希望工程”就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缩小儿童少年教育发展方而 的个体差异(举1例可以补前面缺的1分,前面不缺的不加分)。
25. 试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区别:
(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
的知识。(2分)
(2) 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 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
(3分)
(3) 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 程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
(3分)
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
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来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 进程序性知识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 做一做、体验一下时,他们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相应的陈述性知识o (3分)
从用的一面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而这 些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 涵着一条陈述性知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2分)。
另一方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透彻地理解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再与 逻辑推理和想象结合起来,就容易导致创造发明o (2分)
试题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o
A.所有的卵子都不带Y染色体 B.有的精子带Y染色体C.所有的卵子都带X染色
体
2.
3.
4.
5.
6.
7.
8.
9.
D.所有的精子都带Y染色体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C.斯腾 )的代表性观点。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C.阶段3 )。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B.华生)做的。
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 D.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如果测验题F1的难度为中等的话,测验结果会成(A.正态分布)。
“绝大多数是好的,少数有些问题,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这个说法将表现出(C・J 一型分布)
10.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定属于(B.顺序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帕特发现儿童的游戏具有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是(非交往性的单独游戏);
(2)第二阶段是(平行游戏);(3)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2. 巴甫洛夫把(语言)命名为第二信号。
13. 意象的特点在于保留了被表征事物的某些物理属性的(连续性)方面和(相对)大 小。
14. 人的特质可以分为(体质特质)和行为特质的两大类,行为特质又可■以称为(心理) 特质。
15. B类教学内容是(易说明)的和(难把握)的。
三、 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7. 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 性。
18. 潜在学习是指在行为不表现的同时,心里却“悄悄地”、“偷偷地”学会了。
19.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四、 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 简述联结次数对经典条件反应形成的教育含义。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
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2分),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般意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 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 到渠成时(3分);(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 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3分)
21. 简述命题激活与扩散的教学意义。(1)命题激活与扩散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 理过程。因此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它而不是遏止它o (3分)
(2) 如果教师决心利用它,那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即要使学生在课堂 上思想活跃起来。(3分)
(3) 自发的激活扩散过程将使老师能从一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学生。(2分)
22. 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 息(2分)。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 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第分数好。(3分)
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锚铢计较,
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3分)
23.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分) (2)对后续 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c (2分)
(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2分) (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 试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含义。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儿童达到认知成熟所需要经过的4个阶段。(1分)
(1) 感知运动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循环反应,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 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一项最重要的认知成果是形成了叫作“客 体永久性”的认识。(2分)
(2) 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局限性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典型地表现为“不 能守恒”。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专门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2分)
(3) 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 运算上。(2分)
(4) 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 的“而非“亲历性的”、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 设一检验思维。(2分)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
第一,皮亚杰有意独立于学校教学来考察儿童的认知发展。如果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学是 要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那么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理 论和实践的一般基础°即使对于“加速学生认知发展”的学校教学计划而言,皮亚杰理论仍 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照。(2分)
第二,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虽然使用了一组带有生物学色彩的术语,却 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启发性思想体系。因此从皮亚杰理论出发,教师可以得 到很多更具体的理论体系的帮助,也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某些理论(比如建构主义)的实质含 义。(2分)
第三,即使就具体学科而言,比如小学的算术或数学教学,皮亚杰理论也有重要的根本 性启发作用。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在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的种种活动都同数学(算术、代 数、几何)观念的形成有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中是最值得钻研皮亚杰理论的。(2分)
25. 论述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答: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当我们在听、读文句 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3分)。这有万纳的实 验为证据(1分)。
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1)教师要首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3分);(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 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3分);(3)在学生 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 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3分)。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 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2分)。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
2. 强调学校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B.布鲁纳)的观点。
3. 在安斯沃斯的研充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C.紊乱型)。
4.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B.华生)做的。
5.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 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
6.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是对(C.固定时距强化 )的描述。
7. 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C.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o
8.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9. 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C.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o
10.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 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D. 一致性效度好)o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的代表性观点°
12. 家庭环境影响的三方面交互作用是(身体养育)。X社会交往X (认知发展)
13. -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14. 桑代克猫实验可以概括为“学习即(尝试一错误)
15. 桑代克的练习律又称作(重复)律。
16. 意象的物理模拟性典型地表现为(心理旋转)和(意象扫描)。
17. 产生式的两个成分是(条件)和(行动)。
三、 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19. 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学习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 “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会失败、遭罚”,模仿学习、
观察学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
20. 知识的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旦表明子集 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1. “行为指示子”即可“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 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四、 筒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2. 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伺与异。
答:同,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分)。异,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 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3分)°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 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3分)。
23. 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
答:⑴方便(2分);⑵安全(2分);(3)传递(2分);(4)灵活(2分)。
24. 简述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答: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1)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2分)
(2)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 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2分)
(3)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2分)于是要注意两点:①当不当言行实 际上千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 或蔓延;(1分)②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 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 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1分)
25. 略述抽样造成偏态分布的情况。
答:(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的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 偏态分布;(2分)
(2) 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的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2分)
(3) 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 成的。(2分)
(4) “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 试比较模式识别的概化与辨别。
答: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映不同的对象。(3分)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 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o (3分)
(1)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 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
(2)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
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2分)
(3) 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2分)
(4) 概化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 样”,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式“实质上不一 样”。(3分)
27. 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3 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1分),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 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2分)。但 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1分),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 的了(1分)。教师不应该认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1分),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 不道德(1分)。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1分),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 (1分),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1分),具体表现为一 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分),而且中是少数(1分)。
猜你喜欢
- 2024-01-18 2024年度XX区政务办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2024-01-13 (8篇)政务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优秀范文】
- 2024-01-10 有关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经验案例(精选文档)
- 2024-01-08 2024年在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推进会上发言材料
- 2024-01-08 2024在全市政务督查系统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 2024-01-05 2024年度(2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2024-01-04 2024年关于开展“基层政务服务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 2024-01-04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全文)(精选文档)
- 2023-12-29 2024年有关于营商环境“政务服务”评价指标完成情况报告(2024年)
- 2023-12-27 领导在全市政务督查系统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发言(精选文档)
- 搜索
-
- 党小组会议个人发言2020(三篇) 08-06
- 退队申请书 退出校卫队申请书1000 12-12
- 端正执法理念剖析材料 10-28
- 工作提醒函 06-05
- 教育乱收费整治工作总结 04-21
- 党支部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07-15
- 春节慰问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实施方案 06-15
- 【入党申请书5】 自愿放弃入党说明范文 12-29
- 集团公司团干部培训班试题(答案) 08-11
- 2020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 10-12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