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政务讲话 / 正文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精选多篇)

2020-02-20 04:22:10

第一篇:xx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2014年、2014年、2014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2014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园区兴工的发展思路,全力建设支撑xx工业发展的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努力扩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质量,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7.36亿元,增长39.6%,实现工业增加值56.57亿元,增长22.5%,绝对额与增速均居全市第二。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大力实施工业企业“倍增计划”,xxxxxx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以食品、新型建材、医药、化工为主的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7家,其中亿元企业18家;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65亿元,增长24.8%。二是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坚持“两型”引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xxxxx2家企业即将进入上市辅导期。三是园区建设全面加强。全年投入资金2亿多元,重点加强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建设,“一区四园”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园区企业完成总产值70亿元,实现增加值16.9亿元,增长20.8%。

2.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建设区域中心。按照“四个

城市”的定位,加速推进城市发展,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3.51%,增长1.5个百分点。一是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启动新一轮县城规划修编,61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已经完成。8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建设加速推进,xxxxx等骨干工程先后动工建设,总长30公里的城市环线即将拉通,县城“一城两区”、“一江两岸”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县城规模达到23平方公里、23万人,预计“十二五”末期将达到35平方公里、35万人。二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成使用,城区供水、供气、供电管网不断完善,投资3.5亿元的人民医院迁建、1.2亿元的体育中心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连续第5年实施城市生态公益林工程,累计植树10万株;
重点推进城区水系治理和绿化工程,新建和改造公园及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4处,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城市经济繁荣活跃。以工业园区为主平台的城市工业快速发展,以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酒店服务和文化娱乐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持续兴旺发达。房地产投入规模在全省排位靠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达到6个,现有五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3家、二星级酒店2家,旅游接待能力位居全市第一位。成功引进xxxx等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城区税收占到全县总额的80%以上,县城的核心增长极作用日益显现。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一是突出发展高效产业。全县共发展优质葡萄2.8万亩,茶叶1.5万亩,楠竹1.35万亩,柑橘13.9万亩,南美白对虾等名特水产11万亩,初步形成了平原区葡萄、湖区高效水产、山区茶叶、丘陵区林果的格局。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新增“三品”认证25个,其中xx葡萄、苹果柚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xxxx获国内和欧盟有机茶双重认证。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以xxxx为核心区,以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环境整治、宜居村庄、乡风文明五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22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可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二是传统农业稳步提升。继续加快升级改造粮、棉、油等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年落实棉花种植面积25.4万亩,油菜面积67.1万亩,粮食面积122.15万亩,大宗农作物基本实现了丰产丰收。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以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年投入项目资金5.2亿元,先后启动并完成了蓄洪垸堤防加固、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大堤压浸除险等“十大水利工程”,全县堤垸防洪能力由5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近1/3的农民实现了安全饮水。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用于交通建设,二广高速

(xx段)计划今年建成通车,省道xx线、xx公路等主干道完成升级改造,全县所有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

4.加快推进社会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和谐的根本举措,全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普惠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每个乡镇建成了1所敬老院,五保、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在全市率先实现社会保障体系无缝覆盖。省市县为民办实事46项指标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到县级可用财力的66%。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乡镇卫生院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巩固了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模范县的位置。在发展民生事业的基础上,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建立了全省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信访接待中心和矛盾调解指挥中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处访,信访秩序更加规范,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和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保持了政治大局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二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繁荣和谐省会卫星县”的目标,立足山区资

和区位实际,集中精力抓重点、攻难点、促落实,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下面,我就闽清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县域经济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在国民经济总盘子中占据重要一席。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致力发展“大工业”。工业在我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我们始终把工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大工业”战略,努力把闽清工业做强做大。一是抓产业结构调整。认真实施《关于“十一五”期间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结构优化,从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引导,培植发展了陶瓷、工艺品产业集群以及造纸、制药等优势产业。加快陶瓷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建陶业将研发生产的重点转移到中高档产品上来,鼓励电瓷业发展高压电瓷。三茂、聚福等工艺品企业以及聚丰纸业、延年药业、金盛钢业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小神龙表业、超越路桥等一批新项目落地建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抓质量品牌提升。大力实施品牌经济战略,积极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豪业陶瓷公司生产的墙地砖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中陶等4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省、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达14个。三是抓市场营销拓展。积极开辟产品外销渠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1000多个营销网点。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和边境贸易,组织企业赴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参展。目前我县陶瓷、工艺品已打入欧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四是抓招商引资。通过举办闽清十八坂商贸旅游文化节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宣传推介闽清形象。密切与在外乡亲联系,组织成立了北京闽清商会,搞好亲情招商。积极组织“5.18海交会”等招商活动,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五是抓载体建设。构建了池埔、朱厝等7个县级工业集中区,同时推进了白樟、白中等乡镇旧工业集中区整合。

——努力构筑“大交通”格局。316国道、外福铁路、福银高速公路和闽江航运贯穿全县,形成公路、水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目前,我们突出抓好“一纵四辐射”主骨架项目建设。一纵即总投资4400万元的202省道云龙互通口至坂东段公路拓宽工程;
四辐射即123、124、125、127四条县道部分路段的改扩建。同时,精心组织实施好省下达闽清农村路网硬化100公里的任务,争取完成12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加快推进“大城关”建设。受地理条件制约,闽清城区开发建设和改造难度极大。但加快城区改造步伐、扩大城区面积、改善城区环境,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我们引资开发了城区“金茂花园”、“华侨城”等项目,建成了县新会场、世纪广场等一批城区基础设施。按照构建“大城关”发展战略的要求,抓紧编制完善《闽清县城总体规划》,高标准地推进大城关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好闽清一中搬迁等项目,带动梅溪新区开发,扩大城区范围。认真组织好闽清电瓷厂、北青坑、“学林苑”等地块的运作,高品位地推进城区商贸住宅区建设。加快推进“华侨城”后期工程等一批房地产及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实施西大路、梅城大桥改造等建设项目,启动城区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工程,尽快完成城区电网和路灯改造工程,完善城区配套功能,提升闽清县城形象。

——积极培植特色旅游业。我们积极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建成了大明谷、黄楮林温泉景区等项目,黄楮林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林业局资格审查,水口电站景区被列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山、碧水、温泉、古民居”旅游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县正力促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成功,积极开展坂东镇和桔林汤兜村“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活动,加快推进塔庄七叠温泉、上莲丰达等生态农业观光游项目建设,引资开发白云山、美菰林等景点。充分发挥“天下黄楮林”温泉景区的龙头作用,将水口电站、宏琳厝、大明谷、白岩山、白云山等景点串成一线,加强互动,提升闽清县旅游的整体效应。

二、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我们认真按照中央建设新农村“二十字”方针和省、市部署要求,编制了《闽清县xx-201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50个市、县级“双百工程”示范村和整治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立足区域优势,大力扶持发展茶果、蔬菜、林竹、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对“闽清三宝”等特色产品争创绿标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产品包装加工,提高附加值。积极扶持成立西红柿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民种植效益。认真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积极做好农业开发捆绑项目及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开辟了云龙、白中等常年蔬菜基地和上莲、下祝等反季节蔬菜基地,推进梅溪、上莲、雄江等名优水果基地的建设。加强农民就业培训,积极拓宽劳动力对外输出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完成了50个市县“双百工程”试点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修编。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双百工程”试点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倾斜扶持力度,确保每年在新农村建设上都能办成几件实事。建成了省璜建功村、塔庄茶口村等一批特色产业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实施了118户“造福搬迁”和地灾点群众迁移工程。完成163个山地蓄水池和36处饮水工程。启动“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确定了3个乡镇和32个行政村作为今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示范点,在重点乡镇镇区及周边行政村配备了村级卫生清洁员,着手筹建白樟、池园、坂东等乡镇的垃圾处理场。加大农村改厕以及牲畜粪尿等污染整治力度,完成农村改厕1800户,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564口,农村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卫生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向首批20个乡村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赠送科技文化等方面书籍。利用“十八坂”商贸旅游文化节活动平台,举办了多场丰富多彩的文体和“三下乡”服务活动,进一步繁荣了农村文化。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现全县农民参合率达82.4%,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设立了16家县乡级农村医保定点医院,改善了省璜、池园等一批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条件,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得到较大改善。

三、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立足闽清实际,提出了“发展、稳定、计生、党建”八字工作要领,致力打造“省会卫星县”、“中国东南新瓷都”和“新兴山区特色旅游县”,推进了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以现代农业为诉求,推进城乡联动发展。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茶果、畜牧、林竹、水产、食用菌、蔬菜等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围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积极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具有竞争优势、与农户利益联结比较紧密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地产品与仓储超市、生鲜超市顺畅对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同时,我们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合理的农村城镇发展体系。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提高了农村的自身发展能力。加大城镇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优化各种社会资源在城乡间的配置,推进了城镇基础设施、社会文化事业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我们坚持向改革要办法,向开放找出路,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健全征地制度和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简化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收支分类预算管理,调整完善县乡两级财政体制。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帐前审核和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激活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开放促发展,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工作。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争先意识和县外即外的观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做好项目文章。特别是充分发挥侨乡优势,注重亲情招商,加强同海外乡亲、社团、侨领的联络,最大限度地扩大侨资、侨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扩大对外贸易,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外向型企业申请自营出口权,重点扶持一批出口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附加值高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份额和出口区域。坚持市场多元化方针,重视会展经济的作用,鼓励陶瓷、工艺品等企业到境外参展、办展,不断拓宽出口渠道,推动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

——以工业产业为主导,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强化工业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将精力向工业集中,将资源向工业汇集,将政策向工业倾斜,在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张工业规模、提高运行质量上下功夫。一是壮大产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陶瓷、工艺品和箱包、制药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集群。陶瓷产业加大技改创新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筑陶瓷、电瓷,积极鼓励发展日用瓷、功能瓷、工艺瓷,挖掘潜力,引进项目,形成“五瓷并茂”的发展态势,并延伸陶瓷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陶瓷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工艺品和箱包产业加大引进和回归力度,加强研发创新,促其迅速做大。制药和食品加工产业发挥传统工艺和优势,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冶金、造纸、电力、建筑等产业,积极引导东桥钟表业回归发展,引进培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兴产业,以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大工业格局的形成。二是做强企业。本着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大政策激励和政府服务力度,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兼并、联合、控股、租赁等形式,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壮大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以质量创品牌,走品牌兴企之路,争创一批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以品牌创建为载体,促进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更好地发挥品牌的集聚带动效应,提升了闽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建好平台。按照“集约用地、配套发展”的原则,加大工业集中区旧区整合和新区开发力度,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和管理,合理安排功能区划、产业布局和项目配套,积极引导企业入区发展。鼓励发展“飞地工业”,调动边远、高山、缺地乡镇发展工业的积极性。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组建产权多元化的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工业,多渠道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促进了县域经济良性发展。

——以城镇化建设为基础,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我们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闽清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认真做好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城区“东拓南延”,构建以梅溪和闽江沿岸为县城发展轴线,以梅城为中心,梅溪、云龙为两翼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管理,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放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权和使用权,推进融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逐步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兴城。同时,围绕实施“大交通”战略目标,加大城乡道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域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健全城乡通信网络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

——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完善 “名山、碧水、温泉、古民居”为主题的文化、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大旅游体系。积极开展省级、国家级景区申报工作,申报和建设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打响闽清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商贸、娱乐、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劳动服务、科技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提升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矿产等资源,严格用地管理,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园、安静、洁净”五大工程,推进生态示范区、绿色社区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构建优美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绿色闽清、生态闽清”建设。

四、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亟待突破

一是地理因素。山区立地条件差,山多平地少,不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农业,均投入大、成本高。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建议上级加大对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人文因素。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保守,基层群众的素质相对比较低,高等院校毕业的高素质人才回乡兴业的少,人才外流的多。建议上级出台向山区县倾斜的更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县域经济发展大军中。

三是生产力因素。农业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许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低,效益低。建议上级能够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方面制定相应政策。

四是体制因素。条块分割明显,垂直管理的部门多,但是权、责、利划分不够合理明确,许多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但地方政府对垂直管理部门又缺乏人事权、管理权,不利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的统筹与协调,不利于调动地方的工作积极性。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强条块工作协调,促进“权、责、利”的统一,促进工作协调开展。

五是政策因素。金融政策方面,金融部门强调“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信贷政策,对县域企业技改扩产,对建农业基地、发展产业化等扶持不够,银行贷款的附带条件多,贷款难。建议上级帮助协调金融部门关系,促进金融部门降低门坎,在扶持“三农”、推动企业技改待方面,安排更多信贷资金,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有五个问题,一是关于财政分配问题。分配关系不够合理,县乡财政十分困难,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的其它收费渠道已经堵死,财政陷入更大困难。建议上级从调整分配关系入手,化解县乡财政困境。二是关于财政基数问题。财政基数一定五年,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容易给县级财政造成长时间的包袱,比如:省财政厅《关于核定财政收支基数的通知》规定,以xx年收入决算数为基数,核定从xx年起把水口电厂增值税25%地方级收入基数6415万元下划我县,但由于发电量减少,当年入库增值税地方级收入比基数少57万元,由于电价下调原因,增值税地方级收入将减少655万元,给我县财政造成很大负担。建议上级在基数核定上能够一年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财政收入基数,并对达不到基数的给予补助,促进县域经济轻装上阵,加快发展。三是关于财政转移支付问题。鉴于当前县乡财政十分困难,建议上级加大对县乡转移支付的力度。并且要实行分类扶持,对发达县、中等县、中下县和贫困县分别进行相应扶持,特别对困难大的县给予适当倾斜,促进困难县减轻债务,减少赤字,改善财政收支状况,减轻财政压力,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新体制问题。首先,省管县财政新体制实施后,省下达的专项指标补助资金直接下拨,不通过市结算,有利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但目前,省市下达的专项资金零星分散,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建议根据资金性质切块下达给县政府,由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下达给项目单位,专款专用。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权下放,各县可根据财力状况,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但各县区为争取项目落地,必将互相攀比,出台更优惠政策,造成县与县之间的无序竞争,建议省出台相关约束机制。其三,省管县财政体制实施后,赤字县财政结欠市财政局的资金,省财政厅应制定相关政策,豁免或暂缓划拨。其四,省管县财政体制应根据全省县份的财力实际状况,实行分类指导,一县一策,不搞“一刀切”。其五,省财政厅应建立资金调度弹性机制,保证县级干部职工工资发放。

五、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已经拥有一定的思想、产业、政策等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时机已经成熟。从我们山区县看,重点要发展五种经济。

一要发展特色经济。立足资源、产业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思路发展,建设陶瓷、箱包、林竹、茶果、食用菌、水产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乡、特色村,发挥特色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

二要发展民营经济。随着地方国有资本逐步从竞争性行业退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像闽清县民营经济已经占据全县“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份额,因此要想方设法发展好民营经济,促其加快发展步伐,提高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协调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民营经济培育成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三要发展外向经济。在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国内资金这一“内力”,巧用国外资金这一“外力”,做到自力、内力、外力“三力”并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重点要做好接受省会城市发展辐射、承接沿海先进地区产业调整转移、招商引资三篇文章,通过引进大项目、发展项目,实施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发展多元化。

四要发展规模经济。要以农为本,走“基地化带动产业化”和“产业化带动基地化”并驾齐驱的路子。一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先做大林竹、茶果等基础,在此基础上引进龙头企业,高位嫁接,促进农业效益迅速提升。二是以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促进蔬菜、食用菌、水产、畜牧产业的迅速发展。要以工为纲,走“工业强县”的发展路子。要建好工业园区,促进工业集聚,加快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提升其规模、档次,鼓励相关企业以兼并、联合或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行业集团,提高企业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发挥规模效应,谋求规模效益。

五要发展要素经济。重点在市场、人才、科技等方面下功夫。在市场方面,着眼于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发挥在外华侨、华人以及国内各经销点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商贸网点,争取更多的地产品打开国内市场,并打入国际市场。同时,要加大创名牌产品的力度,以名牌抢占市场,提高地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市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在人才方面,要畅通培养和引进两条渠道,通过选送技术骨干人员到对口的高等院校进修培训,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人才等办法,努力构筑专家、技术骨干、职工人才队伍“金字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在科技方面,要加强产业与高等院校联姻对接,加快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提高农副产业、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篇:*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决定》(桂发[2014]19号)精神,扶绥县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崇左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借鉴广东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扩大开放,艰苦拼搏,加快建设城郊型经济强县,努力实现扶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一)增强发展意识,更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路子

强化发展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十五”初期,扶绥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年均增长10%以上。但与广东等沿海先进县市对比,最明显的不足还是发展的意识不够强、发展的速度不够快、发展的路子不够宽、发展的后劲不够足,最大的差距还是发展的差距。因此,我们强化发展意识,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工作中心,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大目标,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最大成效。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南博会、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这三大历史机遇以及南友高速公路建设和撤地设市的机遇,主动对接、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争成为广东、江浙进军东盟的生产基地,努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更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路子。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全局时,努力贯穿三个现代经济发展的理念,即以工业为主体推动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理念;
以城镇为依托谋划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理念;
以开放为先导实现多种生产要素聚集发展的理念。拓宽建设“城郊型经济强县”的发展路子,一是跳出农业抓农业,从就农业抓农业转变到主要通过非农业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二是跳出农村抓农村,从就农村建农村转变到主要通过城镇经济来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三是跳出基层抓基层,从局限于县乡狭小范围内做基层工作,转变到大胆引进县乡之外的生产要素来促进基层工作新发展。

(二)牵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

始终抓住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这只“牛鼻子”。一是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强化对项目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辐射率”和“命中率”。二是实行无门槛政策。坚持做到“两不争”:不与企业争利益,不与市场争权力;
奉行“无门槛”政策,敢于舍弃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让企业无门榄进入,无阻力生存,无障碍发展。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和跟踪服务工作。去年我们投入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达1400多万元,成功引进了山秀水电站、海螺水泥和木薯深加工等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今年又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500万元,力争完成项目投资6.5亿元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

建立健全项目招商工作新机制。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挂帅和部门负责制,集中精力抓好今年34个重点项目。二是实行项目定期排查制和集中开工制。三是实行招商工作业绩定期通报制和年度考核制。每两个月通报一次招商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每一季度督查一次项目实施情况,年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项目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核。四是建立和落实好项目投资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去年,我县财政拿出41万元重奖项目工作有功单位和人员。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招商引资奖励基金,拿出100万元左右对有功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处罚,没收项目工作风险抵押金。五是建立项目业主投诉制和责任追究制。

深化国有企业和农林场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我县所属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11家,对几家未改制的企业要排出改制时间表,制定落实改制方案,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务必把未改制的国有企业改制完毕。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国有农林场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对城市周边的国有农垦农场、国有林场和一些农场土地管理使用权属进行调整这一有利机遇,重新修编调整城镇总体规划,将城镇周边符合规划建设条件的国有农林场土地,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研究,有效解决我县项目建设用地问题。

集中精力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集中精力抓好34个重点项目,包括续建、新建项目及一些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制定了今年重点项目建设目录和责任制,有力推动了项目工作发展。各乡镇、部门认真落实好各项目的开工方案、人员,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把项目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开工建设上。要抓好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早日投产、早日发挥效益。

(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建设。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生产,用市场理念调整农业结构。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重点培育壮大蔗糖、剑麻、林产等农业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成为带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证。另一方面,大力抓好市场建设。加强对南门市场为龙头、东区果菜综合批发市场、山圩农贸市场、龙头瓜菜市场、县城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市场的服务功能。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使他们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围绕各类农副产品市场的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着力培育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走以市场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市场的路子,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工企业和市场带动,推动全县“龙型”经济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壮大优势农产品规模和品牌。一是“稳蔗”,积极实施甘蔗“六化”工程。以科技兴蔗为主导,以实施甘蔗“六化”生产为载体,以提高单产、含糖份、蔗糖行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实施“吨糖田”工程,加强高产高糖品种的推广普及,制定落实甘蔗水利化建设和农户购买大马力机械的奖励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建设甘蔗水利化、机械化。确保2014/2014年榨季入厂原料蔗达到380万吨,力争突破400万吨,进一步巩固提高这一支柱产业。二是“快信”,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建立完善以农村综合经济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进一步整合全县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县信息中心与农村基层的信息互动交流,逐步把信息网向村委、瓜菜生产重点村、屯、营销大户、瓜菜批发市场延伸,牢牢把握住市场变化的脉博。三是“兴麻”,加快剑麻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兴起发展剑麻种植的新高潮,每年新种面积要达2万亩以上,5年内发展剑麻面积10万亩以上,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剑麻生产加工基地。四是“推橙”,积极推进红江橙产业化发展。把红江橙生产作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落实负责制,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红江橙生产,扩大规模,优化品质,打造品牌,做大做强红江橙产业,力争5年内红江橙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使红江橙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五是“优菜”,大力发展优质瓜菜生产。要依托岜盆和龙头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展黑皮冬瓜、甜南瓜、辣椒等优势瓜菜生产,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和无公害蔬菜,重点建好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全县今年反季节瓜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要达到35万亩,进一步做大城市“菜篮子”,力争把我县建成中心城市的优质蔬菜供应基地。同时,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仪器质量安全为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近,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设施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把水利建设和改革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大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逐步推行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的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明确建管主体,健全群管职能,规范量水收费,理顺组织关系”等措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要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大力盘活几十年投入形成的水利设施存量资产,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水利建设的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化进程。要全面实施治旱、人饮两大工程建设,确保每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014万元左右,力争到2014年实现人均1亩旱涝保收田地、全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目标。同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投资区建设,努力创造经济发展最佳平台

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环境。近年来,我们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联合办公、“一卡式”收费制度;
推行诚信服务承诺、评议和投诉责任追究三项制度;
实行民警到外来企业“蹲点负责”制度及县领导与重点企业、项目“结对”跟踪服务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落实,使我县的服务环境有了较大转变,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服务环境还跟不上项目工作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环境建设的工作力度。一是树立环境就是项目的理念。要进一步强化“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处处是环境”的意识,努力营造更好的“爱商、扶商、利商”环境。二是以完善县行政服务中心为突破口,全面优化服务环境。要办好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切实落实“一条龙服务”的集中审批制度,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证,一个窗口收费,一个大厅办成,最短时间办完。三是建立客商投诉快速反映处理机制。建立“经济110”,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受理县域内的投资者、企业、个体工商户对经济综合管理、行政执法等职能单位和部门,在工作中违反政策和规章制度,影响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行为的举报投诉。要完善投诉信息处理制度和责任制,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规范高效行政,促进公正执法,依法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举全县之力加快扶绥华侨投资区建设。第一,要全力加快投资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项目引进、投资创业的最佳平台。现在要加大投资力度,由原来1500万元争取达到2014万元,财政要保证投入。争取以后每年投入2014万元,5年内投入一个亿,完善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第二,各乡镇、各部门都要配合投资区的建设。凡是投资区设施建设需要的,有关部门要开绿灯,做好配合工作。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到位。第三,创新投资区经营管理机制。通过搞活机制,引进业主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业主来建设工业园,努力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第四,抓住南博会的商机,瞄准大公司、大项目,瞄准高科技项目,引进一批工业项目特别是资金投入大、税源高、技术水平先进的大项目,辅以发展小项目,做到“盯住大项目,发展满天星”,把投资区建设成为带动项目发展的中心、资本聚集的中心、科技创新的中心。同时扶持山圩剑麻工业园、百佳盛生物科技工业园等工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引进项目,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实施全民招商战略。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拨精干人员,组建专业的招商队伍,分成若干小分队抓招商引资,有条件的乡镇要成立专业招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招商引资培训班,对专业招商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专业招商人员的工资、福利要和工作业绩挂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真正把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招商能力强、善于招商的“特种部队”。要抓好业余招商队伍建设,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各单位、各部门要整合力量,抽调三分之二以上干部抓项目,用三分之二时间和精力抓项目;
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
制定落实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把引进项目资金金额比例进行奖励,调动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狠抓“以商引商”工作,把办好已引进企业作为“以商引商”的最有效途径,实施“安商扶商”工程,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聚集效用。

二、扶绥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财政风险比较大。扶绥县的产业结构以蔗糖业为主体,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蔗糖业,产业结构和财源结构单一性的特征相当突出。全县经济发展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总体财源基础不够牢固。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近年来,扶绥县虽然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比较大,商品性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展有所加快,但由于多年来受到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规模不大,劳动生产率低,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口多,农村隐性失业突出。农业产业化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不多且大都规模比较小。农村经济以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为主,村屯养殖业、加工业发展速度比较慢,乡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不多且规模小、档次低,农民收入增长不够快。

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还比较弱。蔗糖、建材、木薯淀粉和剑麻等是扶绥目前比较大的产业,但这些产业的企业大都面临一定的困难。蔗糖业现有两家糖厂,虽然都已经进行产权改革,经营机制比较好,但蔗糖深加工没有取得新的突破,糖的附加值低而成本比较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食糖关税的降低,糖厂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大。建材业现有水泥厂3家,产品性能一般。新建设的海螺集团投产以后,年生产水泥将达到150万吨,可从现在的征地、建厂到以后的竣工、投产还有个比较长的时间。山圩剑麻工业园区建设刚刚起步,原山圩华侨农场剑麻加工厂生产的剑麻产品单一。淀粉、林木和林化企业等尚未做强做大。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近几年来,扶绥传统的商品市场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商场、商店和集贸市场的商品交易量不断增大,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大宗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木材等都没有相应的专业批发市场,商品市场对产业发展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土地、劳动力、信息等市场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还是“空白”;
中介服务如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咨询、广告、经纪等仍然比较薄弱或欠缺,没有形成社会化。县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依靠行政力量的促进和推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不很突出和明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任务依然比较重。

人才、资金比较短缺。扶绥县虽然现在拥有科技人员6500人,高级科技人员350人,但全县人才总量与自治区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扶绥县现在拥有的科技人员中,大多数是教育、卫生类人才,经济类特别是企业家人才相当短缺,高级管理人才缺乏。资金方面,由于扶绥县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力不够强,财政收入还不多,本县可用财力少,财政没有多少钱能用于投资环境的建设尤其是支持产业的发展。还有,国家进行了投资体制改革,实行资本金制度,扶绥地方财力有限,资金不足,很难争取到国家的规模投资。加上种种原因,外部资金尤其是港澳台和沿海省(市)资金流入扶绥的还不多,县内社会和民间投资也没有全面启动,投资增长不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大力推广优质谷生产,实施甘蔗“六化”生产,巩固甘蔗支柱;
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和无公害蔬菜,建好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五年内要发展剑麻10万亩、速丰桉20万亩。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奶牛、肉猪、肉鸡、肉鸽、特色水产品等为主的畜牧产业,力争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现在的19%提高到30%以上。扶持农产品加工,努力提高粮食、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是通过龙头企业培养壮大蔗糖、剑麻、林业、建材、食品和生物化工六大产业。即以扶南东亚公司、东门南华公司为龙头的蔗糖业;
以山圩剑麻工业园、天然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剑麻业;
以东正木业纤维板厂为龙头、国有林场为支撑的林业;
以现有的水泥厂为基础,加快建设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为龙头的建材业;
以大宇淀粉厂、罐头厂为骨干的食品业;
以百佳盛生物科技工业园为龙头的生物化工产业。二是要规划建设工业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建设渠黎华侨经济区,抓好山圩剑麻工业园和百佳盛生物工业园等。三是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对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兼并、破产等产权改革方式,力争用两年时间把所有国有企业全部改制,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真正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逐步扩大县城规模,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继续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县城品位。主要是将文化广场沿左江扩展到大江口与秀湖小区连结起来,建成滨江路;
对新宁旧街进行改造,保留浓郁的民族风格;
兴建商贸街,繁荣第三产业;
配合南友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高标准建设南密大道;
改造好东塘、西塘,建设秀湖公园。充分发挥东门镇作为全区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示范镇的作用,抓好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开发建设,不断提高我县的城镇化水平。

(四)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全县旅游资源的调查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和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探索灵活多样的旅游开发投资机制,主要打好三张牌、发展四个重点,即打好恐龙化石、白头叶猴、观光生态农业牌和发展犀牛洞南国风情园、九重山生态园、笔架山度假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四个重点,努力把扶绥建成首府的后花园。

(五)加强商贸工作,搞活商品流通。要加快发展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农副产品综合性市场,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物流中心,发挥流通经纪人的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六)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机关单位诚信服务的承诺、评议和投诉责任追究三项制度。着力营造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透明的服务环境,亲商、助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每年要举办一届招商引资推介会,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全方位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项目等,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把扶绥建设成最有利于投资创业、最有利于发财发展的热土和乐园,使广大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

(六)加强财税工作,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巩固现有基础财源,不断培育新财源,扶持壮大支柱性财源。要依法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第四篇: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认真贯彻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xxxx年完成生产总值x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
地方财政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x.x%。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强化工业主导地位,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千方百计加大有效投入,培育骨干企业,膨胀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内部结构。xxxx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x亿元,增长xx.x%,其中xx个投资过xxxx万元的项目,完成投资近xx亿元,接近总投资的xx%;
今年xx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开工投资过xxxx万元的大项目xx个,投资质量明显提升。xx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xxx个,完成主营业务收入xxx.x亿元,增长xx.x%;
实现利税xx.x亿元、利润xx.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x.x%和xx.x%,今年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个,骨干企业群体快速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通过上项目、增投入,针织毛衫、建筑机械、五金食品等传统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设备制造、电子电器、新型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三产贡献份额。

突出发展旅游经济,招虎山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自然保护区,被中国佛教协会命名为中国佛教名山,xx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发展的四个滨海旅游示范区,丛麻禅院修复工程扎实推进,红樱桃民俗旅游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东村河水利风景区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地雷战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新引进了君子连理岛、宝龙滨海休闲度假园、胶东红色旅游主题公园等一批投资过xx亿元的旅游项目,在全市初步构建起了以“一山一海一寺院”为主体的旅游新框架,形成了滨海休闲、山岳生态、历史文化三大旅游板块,成功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xxxx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x.x亿元,增长xx%。积极发展会展业,举办了两届国际沙雕艺术节、首届毛衫博览会、省沙滩排球锦标赛和同一首歌、中华情等大型文体活动,汇聚了商气人气,增加了商流物流。提升商贸餐饮业,引进建设了家家悦连锁超市、振华量贩超市、xx商城、阳光城、金海螺商业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启动建设国际毛衫、启城建材、东南装饰材料、温州商贸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了大商贸、大流通格局;
提高了方圆大酒店、交通酒店等的管理服务水平,新建设了xx座星级酒店,其中国际海景a、b座和观海、海怡x座酒店已经建成投入使用,xxxx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x.x亿元,增长xx.x%;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xx.x%。通过实施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xxxx年的xx.x:xx.x:xx.x调整到了xxxx年的xx.x:xx.x:xx.x。

(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经济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牢牢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加快的战略机遇,完善项目投入责任制,优化投资环境,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推进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xxxx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增长x.x%;
实际利用内资xx.x亿元,增长xx.x%。特别是大项目的引进取得了丰硕成果,xxxx年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xx个,总投资xxx.(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x亿元,是近年来大项目引进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年,今年又储备项目xx个,其中过亿元项目xx个,这些大项目的引进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膨胀骨干企业规模、实施赶超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公有企业改革,本着“尊重历史、善待职工、立足发展、依法进行”的原则,妥善解决了xxx户企业的改革遗留问题,使公有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更加重视技术改造,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极推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xxxx年市属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入xx亿元,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x家,山东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分别达到x个和xx个,企业能耗水平不断下降,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xx%。完善民营经济推进机制,以发展原创型企业为重点,出台政策措施,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扩张民营经济总量,培育骨干民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xxxx年新注册民营企业xxx个,发展个体工商业户xxxx个,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xxx个;
重点扶持xx个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对方圆集团、富尔达空调设备公司、黄海水产公司进行上市培训,支持其上市融资发展;
出台了扶持毛衫业发展的意见,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中国毛衫名城。调整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增创竞争优势,全市海藻加工项目发展到x个,形成了年产量过x亿吨、产值过x亿元的全国最大的海藻加工基地;
新引进了来福士海洋工程、核电设备制造、巨涛海洋重工、蓝岛海洋工程、天海达海上重工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海洋制造业项目,建设了东源风电等海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三)以重大工程为支撑,经济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把重大工程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产业发展的孵化器,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科学运筹,着力推进核电、港口、亚沙会、滨海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为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总投资xxxx亿元的xx核电厂,各项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厂区“五通一平”、海核一路、核电施工用电线路、通讯基站、净水器、土建实验室、挡浪墙、砂石料加工区、混凝土搅拌站等配套工程如期竣工、投入使用;
核电施工生活区主体完工,核电专家村启动了“五通一平”工程,海核二路工程年内将竣工通车。通过不懈努力,去年xx月xx日xx核电正式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最迟今年x月份首台机组将开始核岛负挖,xxxx年x月浇筑第一罐混凝土,xxxx年可投入商业运营。总投资xx亿元的xx港扩建工程,一期x个万吨级泊位、x个xxxx吨级泊位建成投入使用,二期x万吨泊位的围堰填海工程已经开工,为建设大港口、发展大物流、兴起大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成功获得了xxxx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承办权,今年x月份签订了主办城市合同,各项筹备工作扎实推进,亚沙会配套设施工程进入了规划论证阶段,今年x月份体育场、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广播电视中心及安保监控中心工程将正式开工建设。着眼于对接青岛、突破xx,启动建设了连接青岛的沿黄海滨海大道,目前陆路工程竣工通车,跨海大桥进入立项审批阶段。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为xx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加工制造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生物化工、新材料、造船等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支撑力;
加大针织毛衫、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的技改力度,更新设备,拉长链条,促进传统产业和产品由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加快发展高新设备、化工、船舶制造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着力推进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力争到xxxx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xx%以上。培强做大体育产业。以亚沙会筹备为契机,以“xx国际沙滩体育艺术节”为抓手,以体育赛事为载体,整合体育设施、旅游景点、商贸餐饮等各类资源,着力推进体育与经济的融合,依托体育事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大体育事业投入,搞好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体育事业,增强体育产业发展活力。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基础产业。积极推进核电、风电、秸秆发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加快能源大市、能源强市建设。加强城乡电网改建,新建x至x个xxx千伏变电站,提高电力保障能力。以建立陆海结合的交通体系为目标,建设烟台至xx高速公路和海即跨海大桥,加快xx港扩建,完成海防路、疏港路、青石路的建设、改造,打通北至烟台、西往青岛、南接xx港的陆海大通道。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完善通讯、广电网络设施,形成覆盖全市、承载力较强的信息网络体系。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和谐共进发展局面。坚持科学发展,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和谐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继续实施“路水电气医学”工程,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靠文化增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更加重视民生民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第五篇: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热忱欢迎和衷心感谢您们亲临邵东考察指导!现就2014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围绕发展目标,实现“八增三降”

2014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兴工旺商”战略,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确保县域经济发展在xx年年跻身全省20强的基础上保类进位,十一项考核指标实现“八增三降”。

实现增长的八项指标分别是: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7.5亿元,同比增长12.8%;
人均gdp11413元,同比增长16.2%;
财政总收入5.4745亿元,同比增长15.51%;
人均财政总收入600元,同比增长22.7%;
全口径税收收入4.296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8.48%,同比提高0.9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14元,同比增长17.29%;
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同比增长17.73%;
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9.1%。

现下降的三项指标分别是: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4.11%;
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cod和so2分别削减5.24%、7.73%。

二、注重扬长避短,打造发展特色

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克服邵东既不沿江、又不沿边、资源缺乏的先天不足,充分发挥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县域特色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县实际的发展道路。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色:

(一)着力做大做强,打造产业特色。对于有特色的产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立足于做大做强,培育成优势产业。一是做强支柱产业。2014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0.5亿元,增长38.7%,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81.6亿元,增长48.1%。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2家,纳税过100万元的企业37家、新增5家。全县打火机、小五金、皮具箱包、服装加工、中药材五大支柱产业年产值均超过10亿元。打火机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与组建行业协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成为区域优势产业,70%的产品升级换代为电子打火机,多数企业建成自动化流水生产线;
五金产业通过组建企业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引进了“消失模”铸造技术,基本应用了数控机床技术。二是做大现代农业。克服年初冰冻和年中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年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总值16.38亿元,增长8%。严厉制止稻田抛荒,安排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先进乡镇和种粮大户,大力推广农机、农技等服务,全年产粮46.59万吨,实现连续四年增产;
发展生猪270.7万头,巩固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成果;
推广水稻、黄花菜、中药材标准化生产26万亩。着力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市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引导成立建农果蔬、金银花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三是做旺市场商贸服务业。市场商贸是我县的传统优势。2014年,全县登记个体工商户3.6万户,实现市场交易额1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亿元、增长23%。物流方便快捷,200多条物流线路联通20多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外向度逐年增强,2014年引进外资项目4个、到位资金863万美元,内资项目75个、到位资金33.5亿元,增长42.5%。新增出口企业4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5亿美元、增长20.8%,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7370万美元,全省排名第二。

(二)着力提质扩容,打造靓城特色。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把邵东县城建设成为人口聚集能力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高的中等城市要求,以省内发达城市为参照,坚持以人为本,在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中推进城市建设。2014年,县城建设投入11.2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5.68%,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新扩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建成了全省屈指可数的大县城。一是精心规划。全面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着手编制生态产业园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二是精品建设。以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县城宜居度。2014年,投入城建资金2.83亿元,高标准完成了兴和路、昭阳大道、衡宝路北段、金龙大道等四条主干道7.5公里的路面改造、绿化、灯化和人行道板铺设。新建和改造了四个城区休闲广场。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和管道燃气等市政重点项目。完成了下水道及污水收集管网改造。会议文化中心、四完小、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体育馆等惠民工程相继竣工使用。三是精细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城管环卫体制,强化“门前三包”,城区实行17小时保洁,加强摊担、卫生、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成功实现出租汽车升级换代工作,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三)着力民生民利,打造富民特色。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放水养鱼、藏富于民”的政策,让财富更多的聚集于民间,造就了近百个亿万富翁、上千个千万老板,并由此带动了全县人民的脱贫致富。

2014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总额21424元、增长11.4%;
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增长17.3%,超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0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14元、增长17.3%。全县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7.2亿元,增长22.5%。全县新增机动车7000多辆,占全市新增机动车的43.8%。一是坚持还利于民。全年共发放各项涉农直补资金1.065亿元,发放移民后扶直补资金2400万元,完成移民后扶项目181个,安排直接发展农业资金830万元,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806人,通过实施扶贫工程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新建城镇廉租住房6323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3240平方米,新建农村安居房100户。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集中入住五保对象70人。二是坚持还利于商。清理收费项目,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行为,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统一编制《收费目录》,由县政府公布。对年纳税30万元以上企业实行“一站式”收费服务;
规范部门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削减罚没收入,减少部门罚没收入任务1000万元。县财政拿出60万元作为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奖励;
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入股,组建注册资金1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最高可达15倍。对创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成功的企业主给予5000至30000元的奖励。三是坚持城乡互利。着力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保城乡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2014年,全县乡村公路工程完成投资1.25亿元,硬化通乡公路29.7公里、“通畅工程”483公里。新建沼气池3032口。完成水利工程1.12万处,改善灌溉面积5.8万亩。推广农机具2350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3.8万千瓦。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7933人。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2.68万平方米,我县成为全省新农村卫生新校园首批试点县。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20所,参加城镇医疗保险4325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80.73万人。

三、坚持协调发展,致力奋发赶超

2014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为重返全省十强而奋发赶超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力打造新的发展平台。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沿海产业大转移、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我县获准纳入湘西扶贫开发范围的难得历史机遇,进一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14年启动重点项目32个,完成投资16.2亿元。在县城东部规划20平方公里的生态产业园,定位为我县工业经济的活力区、招商引资的主战区、科技创新的源动区、城市形象的展示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2014年已做好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昭阳大道东延和绿汀大道已经立项,物流园项目完成选址。

(二)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我县奋发赶超的生命工程来抓,以活动为载体,以政策为保障,努力创造优良的政务环境、治安环境、信用环境。严厉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全年共受理工商企业投诉195起,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59起,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9起;
查处违法违纪案件50起,处分77人。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全年13起命案全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列全省第60位,公安信访维稳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打击特殊群体贩毒经验在全省推介。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大接访活动,信访工作进一步落实包案、排查、督战、责任追究等制度和措施,县级领导包案的48个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赴省进京上访总量明显减少。在东方家居广场和五金城实行信用市场试点,推行信用评估机制,社会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三)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关注民生,扩大就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发展果猪沼农作物生态农业模式1500户,植树造林6848亩,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9.1%。建立能耗责任制,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对所有新、改、扩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五个不准”制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4.11%,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饮用水源保护区企业的排放物达标,造纸厂废水排放中的化学需氧物去除率达70%以上。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4年,我县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全省上下和周边县市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奋发赶超,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