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纪检讲话 / 正文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86)

2020-07-08 00:23:3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86) 一、论述题 1.谈谈你在学习阅读教学前后对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解。

答: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5分)。语文教学应注重师生民主平等对话(5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5分)。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关系(5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10分)。根据理解的深广度给分。

2.鉴赏长篇小说要抓住哪些最基本的方面?你阅读长篇小说在文体方面最深切的体会是什么? 答:鉴赏长篇小说要抓住以下基本方面:把握复杂的故事情节,了解各种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和命运轨迹(5分);
了解人物生活环境,理解人物命运的必然性(5分);
分析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加深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10分);
综合分析人物完整形象,领悟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与体验(10分)。强调个人体会和理论阐述并重。

3.举例谈谈你对儿童文学某个文体特征的认识? 答:儿童文学的个性特征是:思维的幻想性与想象性(5分);
主题的明朗性与目的性(5分);
形象性格的鲜明性和可模仿性(5分);
情节的故事性与完整性(5分);
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5分)。举例分析(5分)。

4.举例说明,阅读实践中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思维? 答:列举具体事例。阅读实践中,对语言的独特感受(5分)、人物和事件的形象再现(5分)、对失落环节的还原想象(5分)和意义空白的读者填充(5分)等等,都充满着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5分)。举例分析(5分)。

5.谈谈你对作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系的理解。

答:人文精神就是文化精神的精粹和灵魂。广义的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民族、地域的性质,为全人类所共有(5分)。人文精神是人性——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5分)。科学精神是一种对客观世界执著探索的精神,是服从真理的精神。科学精神是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追求,是由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所支撑的“求真”(5分)。

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说它们是人类精神的一体两面。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都属于文化精神的范畴(5分)。但人文精神更多地关注于人文因素,对人的终极关怀。而科学技术则更多地侧重于对自然客观规律的探索和揭示(5分)。没有人文精神支撑的科学精神,就会畸形,甚至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而没有科学精神的滋养,人文精神也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5分)。

6.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文章的文化内涵? 答: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人手。紧扣文本的字句进行释读,就能够充分逼近文本的作者原意,从而获取文本固有的潜在历史信息。文本的释读要依据字、词、句的语言媒介,而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要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通过具体的词句来触摸它的脉络和走向,内在的结构层次会在词句上留下明显的标志。要通过语句的具体解读,来开掘文本多侧面的主题意义。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7.请结合一篇例文,谈谈如何阅读自然科学论文。

答: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和修养;
在科学史的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
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取。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8.童话的文体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请举例回答为什么说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

答:童话的文体特征:浓郁的幻想色彩;
情节完整,离奇,结构方法模式化;
多采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的表现手法。

为读者喜爱的优秀童话,大多特别善于借助神奇的幻想来描述奇特的事物。这些事物虽然来自于日常生活,但却被作者涂抹上一层浪漫离奇的虚幻色彩,使之获得崭新的诠释和表现。因为这样才能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

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

9.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阅读教学方法的认识和实践。

答: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要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揭示作品的艺术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题为不确定答案题。只要:一、言之成理。二、强调教学实际和理论阐述并重就给分。两者各占15分。

10.举例说明为什么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或著作价值的最根本标准之一? 答:因为只有创造性,才能表明科学论文或科学著作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视其阐述的深广度酌情给分。

11.寓言的鉴赏方法主要有哪些?请以一篇具体作品为例予以说明。

答:寓言的鉴赏方法:凭借喻体,深入理解本体;
咀嚼故事,领悟喻义;
联系生活,思考哲理。

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12.为什么说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或著作价值的根本标准? 答:因为只有创造性,才能表明科学论文或科学著作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

该题为不确定不惟一答案题,视其阐述的深广度酌情给分。(满分30分) 二、阅读题 1. 阅读朱自清的散文《绿》,回答问题。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
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边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
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
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
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
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
远望去,像一朵朵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人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
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
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
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她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
仿佛蔚蓝的天融 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漂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善歌的盲妹;
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
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人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问题:
(1)作者描写梅雨潭的瀑布,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20分) 答:描写瀑布,格调晴朗,节奏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正反映出这个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20分)。

只要能够抓住主要点进行鉴赏和分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可以酌情给分。关键是要考察学生对“瀑布”和“绿”的意象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2)绿在文章中有什么象征性的含义?为什么作者在开头和结尾说“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20分) 答:“绿”象征着一种生命活力(10分)。之所以“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是因为梅雨潭的绿充满着不可遏止的生命力(10分)。

答:只要能够抓住主要点进行鉴赏和分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可以酌情给分。关键是要考察学生对“瀑布”和“绿”的意象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2.阅读法布尔的科学小品《蝉》,并回答问题。

蝉的地穴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士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摩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力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

. 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变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丽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是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
腿可以伸缩;
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问题:
(1)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它科学而具体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全文明确地标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来写?假如把两个部分的顺序换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5分) 答:它科学而具体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7分)。全文明确地标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第二部分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这样写,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再到成虫的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但读来仍觉条理清楚,安排有序(8分)。

(2)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15分) 答:科学小品常常用文艺笔调对事物进行描绘,写得生动活泼。本文就具有这个特点(7分)。但是,它仍然具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如:第七段有两个词语——“臃肿”、“肥重”,意思相近,但适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文中就用得十分恰当(8分)。

(3)文章最后一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而前一段则说:“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既然是个“秘密’:,作者又为什么说是“苦工”呢?这样说,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10分) 答:两者的说法并不矛盾(5分)。“苦工”是就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时间之久而言的,“秘密”是对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具体方式而言的(5分)。

3.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边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注:青荇xing[去声],绿色的水草)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问题:
(1)《再别康桥》中,作者写了康桥哪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母校怎样的感情?(20分) 答:景物有:第二节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夕阳、金柳、倒影,表现着对母校的无限欢喜和眷恋;
第三节写剑河里的水草,写出了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四节写“榆阴下的一潭”,借物抒情,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含蓄深刻。

不要求面面俱到回答。能够在一、两个方面进行鉴赏和分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可以酌情给分。(满分20分) (2)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了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0分) 答: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变“轻轻”为“悄悄”,含寂寞意,既可理解为不愿把寻梦之事说出,也可以理解为不想让人家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复杂的心情。“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是表现诗人的洒脱,再则是让康桥这个美好的感情世界以最完整的面貌保存下来,表现了诗人对旧梦的珍惜。

不要求面面俱到回答。能够在一、两个方面进行鉴赏和分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可以酌情给分。(满分20分) 4.阅读李兆权的叙事散文《丑娘》,并回答问题。

丑娘 李兆权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云南日报》19 91年7月27日) 问题:
(1)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15分) 答:这篇叙事散文表达的主题是非常明了的:作者母亲是世界上最最漂亮的母亲之一,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情感(7分)。它的标准不是着重于人物外表的形象,而是侧重于人物美好的心灵世界(8分)。

(2)文章标题的拟制有什么艺术的功能?(15分) 答:文章的标题是《丑娘》,这种标题的设置是独具匠心的(7分)。作者使用“丑娘”的标题,是为了同母亲美的心灵造成强烈的艺术反差,从而来衬托、铺垫强化母亲的美好心灵(8分)。

(3)其主题的表达有什么具体特点?(10分) 答:这篇文章的主题表达是含蓄、委婉的,是从叙事和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作者写母亲送自己上学的情景,这是写母亲对自己的爱(5分)。之后写母亲手艺的精巧和老师的夸奖,然后写母亲的愧疚心理和明亮的眼睛,接着写母亲对儿子礼物的感激心情,和最终对儿女的一片心意。文章的主题,就是浸透在这些叙述和描写之中(5分) 5.请根据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并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以后听不见了;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胡胡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
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一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
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来《西洲陆>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问题:
(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味出来?(15分) 答:可以有多种理解: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全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幻想与追求。

表现了20年代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朱自清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15分) (2)举例说明文章写作上的主要特点。(15分) 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步移景换、缘情写景;
声色俱备、历历如画;
幽丽静穆、节奏和谐、清新朴实;
通感、移觉;
《荷》文中的成串比喻;
叠字。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给分。举例和理论阐述各占一半分数。(15分) (3)结合本文,谈谈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10分) 答:从看似散乱的情景片断中勾勒出辐射于全文的神韵。也就是“形散神聚”。结合本文和理论阐述各占一半分数。(10分) 6.请阅读黄河浪的抒情散文《故乡的榕树》,并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
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不知什么时候,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围又种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寻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
他再吹响,小给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化不开的团团绿云;
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
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
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方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做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听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藏在这树洞中,日久成精,想要升天;
却因伤害人畜,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于是有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狂风摇憾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瓢泼大雨把火浇熄了……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说的话。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叠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图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过年的时候,老祖母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长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也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
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椿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
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问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成长。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么?有的还坐在树下的石板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但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了;
过年时常叫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开人间许久了;
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滔滔流淌罢? “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么? 故乡的榕树呀…… 一九七九年九月于香港 问题:
(1)本文使用哪些情节线索,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15分) 答: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这篇作品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的阴凉下散步、嬉戏时,由眼前的景自然引出了故乡的榕树,进而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人物、事件和景物,抒发了蓄积在心头的对于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感情。

在写对于故乡的回忆时,作者的思绪是激荡飘逸的,印象是清晰深刻的。尽管所回忆的内容,多数只是琐碎平凡生活的掠影,但正是这些材料,表现了故乡的淳朴可爱可亲。这正是作者思念故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15分) 答:这篇作品感情深厚,语言明快、流畅、优美,绘声绘色,有不少段落就像图画一般美丽,又像诗歌一般充满激情。特别是对于大榕树的描写,尤为精采。作品的结尾处写到:“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这发人深思的问句,把作者的思乡之情引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3)结合本文,谈谈抒情散文的抒情特点,并说出本文选取什么作为联系点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10分) 答:因事缘情。阅读本文时,要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系点,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本文和理论阐述各占一半分数。

7.阅读陈启佑的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并回答问题。永远的蝴蝶 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的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声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经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帮我去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就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问题:
(1)小说中使用了哪些意象,它们分别象征什么?(15分) 答:雨象征车祸(5分),眼镜玻璃象征心灵(5分),蝴蝶象征恋人樱子(5分)。

(2)举例说明小说中使用了哪些照应手法?(15分) 答:行文与标题照应(5分);
结尾和开头照应(5分);
行文间互相照应(5分)。举例视具体程度酌情给分。

(3)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揭示信的内容,目的是什么?(10分) 答:是为了加强小说的悲剧色彩(10分)。

8.根据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问题:
(1)《硕鼠》是哪种类型的古诗?诗中“硕鼠”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10分) 答:属于<诗经》中的“风”,是一种比体诗。诗中“硕鼠”用来象征剥削人民、贪得无厌的奴隶主(10分)。

(2)结合该诗,谈谈《诗经》中的民歌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的作用(10分) 答:《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源头。它形象无情地揭露了剥削者贪婪、残忍、寄生的本质,表达了人民的反抗意识,以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传统,这对以后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视其阐述的深广度酌情给分(10分)。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10分) 答:是为了表达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人间大同的社会理想(10分)。

(4)《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种。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具体说说这首诗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10分) 答:这首诗主要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两者各占一半分数(10分)。

9.请根据词的创作鉴赏特点鉴赏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答: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也是豪放派诗歌的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年)、弟弟苏辙(1039-1112年)均以文学声名于世,世称“三苏”;
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应该说,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同时,无论在宋词中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经典之作。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被贬居黄州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全诗开篇即用如橼的大笔跨越时空,把读者带到极为阔大恢宏奔腾澎湃激流汹涌的长江之中,也将人们带回浩瀚历史的长河之中。接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既点出了怀古之地点,也为下边的人物出现打下伏笔,继而把长江赤壁的险峻奇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似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发自肺腑的对江山,对人杰地灵的大好河山和辈出的人才的赞美,同时引出下阙的众多的历史上涌现的英雄豪杰。下阙开头五句,以浓墨重彩烘托主要人物周瑜并在重描赤壁之战之前,插入了“小乔初嫁了”一个“节外”的情节,以风姿绰约的当代绝美烘托英雄,更表现周瑜的潇洒英姿,一代枭雄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的形象。接着抓住那场战争的特点,准确地概括了战争的结局。“灰飞烟灭”,寥寥数字便将曹军败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句,感慨人生短促,生死无常。“人间如梦”,表达出对生活的万般无奈。“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之句“酹”,是以酒洒地意。全词以咄咄逼人的磅礴气势,既写出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又呼唤人们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的深层思索,思想深度和艺术的高超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俳恻之风的北宋词坛,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从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上分析均可,每分析出一个特点给10-15分。最高40分。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10.请根据散文鉴赏要求鉴赏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并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问题:
①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5分) 答: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乡的复杂情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得分。(15分) ②文章开头写作者父亲误听歌词的事,对文章的主题表达起什么作用?(10分) 答:开头这段描写,实际上是在拓展文章主题思想的历史深度,思乡、怀乡是几代人的事。(10分) ③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表达手法?(15分) 答:文中的主体部分主要使用了叙述的表达手法。同时还大量地使用了描写手法,如对话描写(父亲同作者谈论《送别》歌词),自然环境描写(作者领着儿子在石门乡间散步),心理描写(作者对燕子的触电感觉),行动描写(作者牵着、抱着孩子、当得知“燕子”是“乌秋”时的反映)等。同时还使用了“寓情于事”(情感渗透到从头至尾的叙事)、“寓情于理”(结尾那充满情感的议论)的抒情方法。文中还有说明手法的运用。(对燕子状“乌秋”鸟的说明)(15分) 11.阅读黄河浪的抒情散文《故乡的榕树》回答问题。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
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不知什么时候,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围又种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寻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
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
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
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
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方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做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听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藏在这树洞中,日久成精,想要升天;
却因伤害人畜,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于是有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狂风摇憾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瓢泼大雨把火浇熄了……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说的话。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叠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图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过年的时候,老祖母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长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也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金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
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士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
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成长。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么?有的还坐在树下的石板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但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了;
过年时常叫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开人间许久了;
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滔滔流淌罢? “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么? 故乡的榕树呀…… 一九七九年九月于香港 问题:
(1)本文使用哪些情节线索,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15分) 答: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这篇作品写久居异乡的“我”,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的荫凉下散步、嬉戏时,由眼前的景自然引出了故乡的榕树,进而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人物、事件和景物,抒发了蓄积在心头的对于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感情(5分)。

在写对于故乡的回忆时,作者的思绪是激荡飘逸的,印象是清晰深刻的(5分)。尽管所回忆的内容,多数只是琐碎平凡生活的掠影,但正是这些材料,表现了故乡的淳朴可爱可亲。这正是作者思念故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5分)。

(2)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15分) 答:这篇作品感情深厚,语言明快、流畅、优美,绘声绘色,有不少段落就像图画一般美丽,又像诗歌一般充满激情(5分)。特别是对于大榕树的描写,尤为精彩。作品的结尾处写到:“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这发人深思的问句,把作者的思乡之情引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10分)。

(3)结合本文,谈谈抒情散文的抒情特点。并说出本文选取什么作为联系点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10分) 答:因事缘情(5分)。阅读本文时,要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系点,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