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讲话 > 政协讲话 / 正文
2011[政治生活]总复习提纲(2)
2020-06-10 11:26:39 ℃PAGE
PAGE 13
《政治生活》总复习考点说明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③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法律保障和物质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①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C.监督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②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B.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③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A.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b、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密不可分,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的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原因: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怎样做: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B.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c、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3)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①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A.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的选举制度是根据普遍、平等、直接、协商等原则确立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
B.我国民主选举的方式: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a、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适用范围: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等。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选举成本比较高。
b、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
适用范围: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
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的局限性。
c、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d、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缺点:差额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C、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a、各种选举方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b、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方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意义: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决策机关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了解民意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
B.专家咨询制度:
方式: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
意义:听取专家意见,集中学者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方式:各项决策进行公示
意义: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知情权,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D.社会听证制度:
方式:听证会
意义:听证于民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对政府来说,听证制度有利于政府做出充分反映民意的决策;对公众来说,听证制度提高了自身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
③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A.从决策者的角度看: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增强决策的透明度,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B.从公民的角度看: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④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A.我国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自治重要形式: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性质: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委会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
在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a、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b、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c、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d、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⑤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施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A.民主监督权的内容: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B.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a、信访举报制度;
含义:信访举报制度是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意义:我们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含义: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就是将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意义: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是连接人民群众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纽带。这一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保障。
c、舆论监督制度;
含义:舆论监督制度就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民主监督。
特点: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
意义: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
⑥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A.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B.要求:
a、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公民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b、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职责
①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表现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怎样做 :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意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怎样做 : a、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b、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c、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d、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e、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f、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
意义: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政府的作用: 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一方面,人民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民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把我国政府建设成服务型政府,法制政府,负责任的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政府,廉洁高效的政府。)
公民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②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A.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B.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表现:
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是要求我们的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c、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求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①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A.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a、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c、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d、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e、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B.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②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怎样做)
A.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B.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③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A.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的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但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B.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民主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法制的约束和监督:就是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C.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
a、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b、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b、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d、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④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A.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B.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和上级政府的监督。
C.“阳光工程”的意义: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
a、对政府来说: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有利于增强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b、对人民来说: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人民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对社会来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政府的权威
①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A.政府的权威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B.一个政府是否有权威的决定因素: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C.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D.政府权威的具体体现:
a、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
c、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d、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②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A.来源:
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
B.树立政府权威的要求:
a、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b、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c、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③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④人民代表的职责
A.权利: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B.义务:
a、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b、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c、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d、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C.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⑥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2)我国的政党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A.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C.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a、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b、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c、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A.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构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a、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b、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b、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
a、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b、意义: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F、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决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a、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d、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A.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
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b、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而不是组织上的领导)。
c、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f、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C.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和职能: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主题: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a、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c、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A.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a、民族平等原则:
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b、民族团结原则;
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D、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这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③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C、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C.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⑤我国的宗教政策
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含义: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小结: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①主权国家
A.主权国家构成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要素,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B.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独立权:
含义: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表现: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如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
平等权:
含义: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表现:表现在每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
自卫权:
含义: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主要内容有:防御,即国家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如建立军队、建筑要塞等,以防外来的侵犯;自卫,即当国家受到外国攻击时,有权进行自卫等。
管辖权:
含义: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表现: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了居住国外的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了驻外的使馆等。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的主权国家,也都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②国际组织
A.国际组织的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B.国际组织的分类:
按成员性质:政府间国家组织和非政府间国家组织
按地理范围: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按职能范围: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C.国际组织的作用:
各个国际组织宗旨不同,职能各异,性质和作用也不相同,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
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③联合国
A.性质和宗旨: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B.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C.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D.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A.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
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形式:是多样的,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B.对国际关系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国家利益。
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②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A.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B.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的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①时代的主题
A.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B.和平问题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C.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的原因: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D.发展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E.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题。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F.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G.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H.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意义: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②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③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A.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B.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C.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D.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当代国际竞争及其实质: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的态度: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基本立场
A.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坚持独立自主。
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
a、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b、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c、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d、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国际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e、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②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既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硕果累累。
B.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d、我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不断发展;
e、我国反对任何形式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行径;
f、我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g、我国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坚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与其它国家的分歧;
h、我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科学技术及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④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怎样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
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 上一篇:幼儿教师国培学习总结
- 下一篇: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队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 2024-01-16 2024年度在全省政协系统信息报送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
- 2024-01-14 2024年度在全市基层协商工作推进会上发言(政协)(完整)
- 2024-01-14 2024年度在全市政协系统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开班仪式上辅导报告
- 2024-01-08 主题党课:搞好服务当好参谋努力提升政协办公室工作水平(全文完整)
- 2024-01-05 2024年度在全省政协系统信息报送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
- 2024-01-05 2024年度研讨发言:彰显政协新作为,展现履职新担当
- 2024-01-01 2024年度在政协常委会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交流会上发言
- 2024-01-01 2024政协工作总结及成效
- 2024-01-01 2024年在全市政协党建工作调研座谈会上汇报发言(全文)
- 2024-01-01 2024年度在省政协调研政协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汇报发言
- 搜索
-
- 开会时给领导倒水图解 [会议礼仪知识] 01-02
- 个人品德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04-09
- 对照党章方面存在问题6篇 04-05
- 关于进一步规范灾情报送的制度 08-31
-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个人与团队管理》 06-08
- 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优秀志愿者个人先进事 10-31
- 扫黑除恶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05-25
- 当前乡镇财政部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03-19
-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10-24
- 征信宣传标语(精选多篇) 01-29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