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组织讲话 / 正文

抓好基础管理提高铁路货车质量的研究

2020-07-02 16:20:40

 抓好基础管理提高铁路货车质量的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市场化、企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不断提高,行车安全要求日益严格,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只有抓好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实施强有力的管控措施,严格质量控制,才能快速提升产品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关键词:基础管理;铁路货车;质量控制 1 前言 铁路货车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是在运用现场,但质量问题的形成是在产品生产制造环节。要想保证产品质量,只有加强基础管理,以查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视质量工作存在的问题,认清存在的差距,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施质量改进与提升,才能确保质量管理水平及产品实物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文将在此基础之上着重围绕抓好基础管理提高铁路货车造修质量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2 目前铁路货车造修质量的现存问题及原因 2.1 铁路货车存在惯性故障 铁路货车造修质量不良造成车辆在运用中发生的惯性故障,如零部件的丢失、磨耗、裂损、锈蚀、变形、泄漏等,轻者引起零部件性能变坏和失去工作能力,重者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对铁路安全和运输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车体、钩缓部分裂损故障较多,车体底架各梁裂损、车体“三板”(门板、端墙板和地板)腐蚀破损较为突出,钩体和钩舌裂纹较多,这与金属材料、结构、表面除锈处理、油漆性能和运用状态关系甚大。制动部分主要是漏泄、作用不良故障较多,多是因组装不到位和受线路影响较大。走行部分磨耗尤为严重,如车轮踏面、各种圆销、磨耗板等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磨耗,从而引起它们的尺寸变小,承载能力降低,发生了磨耗损伤;而车轴、摇枕、侧架发生的疲劳损伤较多。

 2.2 整体质量文化氛围基础薄弱 部分货车造修企业整体的质量氛围不够浓烈,一些干部和员工对产品质量尤其是一些“小而广”的惯性质量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确保质量安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不强,质量风险意识淡薄,思想上的质量安全防线没有牢固建立起来,没有真正理解产品质量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质量意识从单位领导到管理者再到操作者,层层削弱,质量责任不能层层传递。质量责任制未能有效落实,操作者、各级管理人员不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质量风险,也就缺乏了质量意识。

 2.3 质量管理不能按照PDCA循环原则实施,难以实现产品质量的循环上升 缺乏有效的质量工作计划,也没有确定整改目标及有效的、具体的整改计划、措施,不能按照PDCA循环原则开展,质量提升乏力。有些措施无法长期、持续、有效的贯彻,质量控制人员未能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控制,睁一眼闭一眼,造成质量问题的反复发生。一些控制措施不能很好的与自身生产实际相结合,可执行性不强,经常是说一套,写一套,做一套,“两层皮”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各项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2.4 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低,部分现场工艺可执行性不强 员工文化水平的提升是全面提升其业务水平的前提,一些老工人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匮乏,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领悟能力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利于企业发展。许多老工人干活凭经验,靠感觉,有侥幸心理。部分作业指导书的现场符合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与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的紧密度不够,要么不便于操作,要么没有有效的执行手段,不能形成现场作业的标准化。

 2.5 源头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严重影响整车产品质量 在供应商管理方面,有些供商被指定,有些又是独家供应,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只是一纸空文。不管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和交货质量都没得选择,再有部分供应商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不一定完善,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也不能保证,并且生产能力也可能下降,导致交货时都变成急货。目前只停留在甲乙双方的买卖关系上,缺少对供应商制造过程的常态化检查制度,更没形成对供应商设计技术、制造技术、质量管理、质量改进、销售权限等方面的闭环管控机制。

 3 抓好基础管理提高货车车辆质量措施 3.1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评比活动,逐步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定期开展质量问题曝光活动,通过展板、大屏幕、广播、微信群等途径进行宣传,定期发布质量通报,形成视觉冲击力和引起员工的关注。组织开展大讨论、大反思活动,在思想上有触动,树立大质量观念。使每位员工深知质量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深知自己手中的工作的重要性,质量也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开展多样化的质量评比,员工竞赛活动,逐步形成“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的工作风气。以先进带动后进,以个体推动整体,形成人人争当典型,积极要求进步的良好氛围。

 3.2 以问题为导向,形成PDCA质量改进机制,实现持续改善 重点是围绕铁路行业质量抽查、事故及故障反馈及厂内发现的质量问题,建立厂内、厂外两个问题库,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地统计分析及风险评估,找出产生问题的因素、环节,加以控制,从源头控制,确保质量提升。要把其他企业问题当作自己问题、把故障当成事故来分析,举一反三,查找自身在这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漏洞,做好预防,以最大限度降低问题发生的风险。根据问题的轻重程度,以《纠正预防措施表》或A4分析报告等形式,落实整改负责人、时间节点、验收单位和验收处理情况等,以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实现产品质量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全员素质 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明确培训主体,确定培训模式,改革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为技管人员和操作人员业务和技能提升创造条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抓好应知应会操作基本功训练,积极组织开展以提高能力和业务素质为目标的练兵比武、质量竞赛活动。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好经验,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与行业检货车造修企业单位的技术交流合作,学习同行先进经验。全面培养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技术管理人才。同时,吸引一批有责任心、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进入质量管理队伍。

 3.4 优化现有工艺,规范工艺文件,做到实际、实用、实效 开展“规章技术响应”工作,以“三对三查”为原则,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认真查找不符合要求的因素,从“法”入手,在“人、机、料、环、测”等方面开展对规对标。并以此为主线,以工艺文件符合性为重点,对所有生产工序的工艺进行验证,确保现场操作工艺合规、合理、合法。开展工艺方法改进的专项改善,进一步优化工艺,以工装、工艺保质量,通过工艺装备的革新与改进及通过工艺手段的革新与改进,保证工艺的有效实施,提高质量控制能力。

 3.5 完善供方管理和源头质量管理工作 寻找两个或更多供应商供货,规避供应风险,保持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争。建立供应商电子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档案信息实时更新。对供应商的基本信息、状态信息及相关资质有效期进行管理,使合格供应商处于受控状态。提高与供应商交流频次。按照供应商分类制定相关现场巡检周期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现场考察,形成评审报告,为供应商年度评价提供依据。做好外购原材料、配件的复验工作。对所有件严格按复验明细要求进行复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配件严格按照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执行,确保装车原材料、配件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管理的好,企业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铁路运输安全才有保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各项质量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查隐患、堵漏洞,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加强源头整治,通过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推动质量责任和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减少故障发生的数量,避免发生质量事故和其他较严重质量问题,提高造修货车产品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 白振华.提高铁路货车检修质量的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0) [2] 张伟东.提高我过铁路货车检修质量的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38) [3] 苏伟玥 张建.抓好基础管理提高铁路机车车辆质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