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组织讲话 / 正文

完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2020-07-10 15:00:4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十七大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的新机制,我们于近期深入乡镇、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地,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电话连线流出党员、与流入党员坐谈等方式,就全县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调研与分析。

  一、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和趋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基本形成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新格局。  

 (一)我县流动党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据统计,截止2011年5月底,全县党员总数为9919人,流动党员1009人,占党员总数的10.1%。流动党员中流入党员68人,流出党员941人,分别占流动党员总数的6.7%,93.3%。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流动党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流出党员人数多,流入党员人数少。调研表明,全县流动党员总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据统计,2005年流出党员475名,流入党员

 28名;2011年5月底流出党员941名,流入党员68名。5年间流出流入党员人数不断增加,流出党员增幅较大。

    2、流动党员以外出务工农民党员为主。流动党员绝大多数都以农民党员为主,约占流出党员总数的95%,从事行业主要涉及个体经商、务工、饮食等行业领域。从调查情况看,流入我县的党员主要分布在我县个别乡镇的矿厂、竹木加工企业和积善工业园区等。

    3、流动党员分布较为广泛。流动党员共1009名,其中,跨省流动党员共609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60.36%,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浙江一带经济发达的地区。省内流动党员332名,占39.64%,涉及全省9个地市地区。

  4、流动党员文化程度逐渐提高。从流动党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来看,流动党员大多是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从年龄上看,45岁以下的有723人,占71.66%;从学历上看,初中及以上的党员916人,占90.78%,高中及以上的党员362人,占35.88%。从总体上看,流动党员文化程度普遍提高。

  (二)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基本形成管理网络。全县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致力于整合力量,完善制度,构建网络,初步形成了县、乡、村(社区)三级联动格局。近年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在全县3个乡镇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13个乡镇设立了流动党员联络点,5个社区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目前,全县13个乡镇135个村和7个社区建立了235个党员服务点,在灾后重建点建立了3个邻里中心。各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职责、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以服务中心为主导、服务站点为支撑的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网络。每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都开通了流动党员服务专用电话,安排了工作人员,并通过“

 168党建之窗”、**有线电视台等媒体,公布了服务电话。  

 2、初步建立管理台帐。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去向作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任务。各级党组织抽调多名干部先后采取查阅党员名册、深入一线排查、上门访、电话问、党员帮、亲友联等形式,准确掌握了大多数流动党员的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并把他们登记造册,建立了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同时坚持每月对台帐进行更新,随时跟踪掌握最新情况,使流动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视野中。为方便流出党员在外亮出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各级党组织为每一名流出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确保掌握去向的每一名流出党员人手一证。  

 3、创新设置党的组织。按照“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的原则,我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灵活设置党组织,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是依托县乡驻外商会,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和党支部,凝聚流动党员,定期开展活动。二是在“两新”组织中针对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三是在流入党员较少的农村采取村企、村社(合作社)共建党支部,在流入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建立流入党员党支部,将流入党员纳入组织管理。  

 此外,各乡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中,也在探索自己的模式。有的乡镇在加强流动党员的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调整党员冬训时间,尽量多的培训春节期间返乡的党员,另一方面,通过我县建立的“**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加强对即将流出的党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重视培训党的基础知识,也有机融入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多方面知识技能。同时,利用“七·一”、春节期间,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对贫困流动党员家庭慰问活动。

  二、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流动党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方面,我县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这也是目前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工作的难点。 

 1、去向难把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2、活动难开展。首先,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基本没有参与组织活动。其次,有的流动党员即使想参与组织生活也很难,流出地管不了,流入地又不想管。再次,流动党员分布零散,难于集中,再加上活动场所难找,活动经费缺乏,活动时间、内容又难统一等原因,使组织活动难于开展。

  3、作用难发挥。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不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

  4、培训难落实。农村流出党员返家时间不一,有的农忙返家,有的春节返家,城镇流出党员返家时间也难集中,因此很难将流出党员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在流入地,由于流动党员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也很难集中起来培训。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措施

 要破解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我们认为关键要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机制。近年来,我县从“健全组织、强化管理、真情服务”入手,扎实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1、健全组织,扩大工作覆盖面。为破解外出党员流动性强,去向较难掌握,教育管理不到位这一难题,我们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活动的原则,先后在**乡、白莲镇、万安镇、大源乡外出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上海和**两地,采取“商会+支部”的形式,分别建立了“**乡、万安镇、大源乡驻上海商会党支部”和“**工商联广东商会党支部”。为解决流动党支部的教育管理经费问题,采取“党委拨一点、党费补一点、支部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同时,从流动党员中选配政治素质好、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充实到支部的领导班子,专门负责抓支部组建和组织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从外出流动党员中发展党员工作,2010年以来,全县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7名,发展党员41名。

  2、“五制”并举,强化管理见实效。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对外出流动党员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力求“管得住、管得活、管得好”,使流动党员安心创业。一是实行登记建库制度。全县各级党组织建立了流动党员台账,由基层支部负责对流动党员的外出时间、流入地点、从事职业、联系方式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上报上级党委备案,汇总至县委组织部统一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并实行月报月调动态管理,确保流动党员信息准确、底数清楚。

  并通过广泛开展“党员找组织,党组织找党员”活动、发放“联系卡”、“党员一对一”联系等方式,加强与外出流动党员沟通和联络。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外出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党员,除外出前要说明外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外,返回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对外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党员,以信函和电话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支部指定专人与外出党员联系,定期把支部活动情况和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他们,加强教育管理。三是建立持证管理制度。对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由基层支部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党员持活动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或驻外支部的活动,接受管理。返乡后由党支部对活动证进行查验,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表现。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620余本,占应发证总数的85.2%。四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实行基层支部委员挂钩联系外出流动党员制度,每名支部委员挂钩联系1-3名外出党员,每季度通过电话、信函、上门走访等形式,通报党支部活动情况和家乡的变化,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的思想动态、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流动党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五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采取“集中学、寄书学、适时学、远程学”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集中学习式”,就是针对工作地点相对集中、时间相对统一的流动党员,通过建立的驻外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对他们进行集中教育。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向流动党员赠送学习资料共1500多册。“适时培训式”,就是利用流动党员回家过年过节的机会,以乡镇党校为阵地,组织流动党员进行集中学习,提高他们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远程教育式”,就是通过我县建立的“**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对流动党员进行远程教育培训。

  3、真情服务,激发活力显作用。注重把解决流动党员思想问题与解决流动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全县各级党组织从流动党员最关心的问题着手,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一是建立平台通信息。县委组织部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后,及时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2011年以来,共接到咨询电话266个。在3个乡镇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13个乡镇设立了流动党员联络点,5个社区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换发活动证、接转组织关系、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创业信息咨询。同时,依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实际,对外出党员的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党员的就业、创业的能力。截止目前,全县已建立1个县级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10个县级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实践基地,13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实践基地。2011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2000余人次参加,其中有70余名流动党员通过培训找到就业岗位。二是关心激励促回流。生活上关心,组织在家的党员与流动党员开展“一帮一”结子活动,定期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为流动党员解决后顾之忧。如**乡党委结合计划生育“双查”每年都到上海商会支部指导检查党建工作,与外出流动党员谈心。政治上激励。积极调动外出流动党员回乡参与家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推动流动党员回归家乡担任村两委干部。2009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全县有480余名的流动党员返乡积极参与换届选举,其中有60余人当选村两委干部,15人当选村主干。2011年5月乡镇党委换届,万安镇党委从外出党员中推选出

 13名党员代表返乡参加党员代表大会,进一步扩大党员参与面。三是发挥作用做贡献。在流动党员中深入开展“为家乡做贡献、为当地添光彩”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优势,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捐资捐物,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尤其是2010年“6.18”特大洪灾发生后,全县外出流动党员积极主动捐款奉献爱心。据统计全县共有300余名外出流动党员捐款9万余元。如大源乡驻上海临时党支部号召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共捐资3万余元为家乡重建家园做贡献。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