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讲话 > 党会报告 / 正文
大型管道吊装方案最终版
2020-07-21 00:10:11 ℃ 蓬莱路(云谷路—深圳路)蒸汽外网工程-过 派河大桥架空管道安装工程 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黑龙江省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八年八月 目 录 1、 工程概况...............................................................................................3 2、 编制依据...............................................................................................3 3、 吊装前准备工作...................................................................................3 4、 平台,支架、管道制作吊装各项方案...............................................4 5、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7 6、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8 7、吊装作业应急预案...............................................................................9 8、工作平台的验算...................................................................................11 蓬莱路(云谷路—深圳路)蒸汽外网工程-过派河大桥架空管道安装工程 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蓬莱路(云谷路—深圳路)蒸汽外网工程-过派河大桥架空管道安装工程 (二)工程地点:
合肥市经开区云谷路与蓬莱路 (三)工程概要:
本工程以云谷路与蓬莱路交口为设计起点,沿蓬莱路路东直埋敷设至深圳路。自招标图纸中9号固定墩起架空向南沿蓬莱路敷设至33号固定墩止。
二、编制依据:
1、蓬莱路(云谷路—深圳路)蒸汽外网工程-过派河大桥架空管道安装工程 的招标文件,施工图纸,设计交底及相关的技术文件。
2、我单位拥有的施工最新技术、科技成果、施工设备以及从事相关工程施工所积累的施工组织和管理经验。
3、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标准及其它相关文件规定。
三、吊装前准备工作:
1、施工技术组织:
施工前,先对施工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等进行熟悉,对于施工图纸上不明白的地方,待进行图纸会审及设计技术交底时提出解决,同时编制相应的施工各项方案及技术交底。
2、施工场地的安排:
熟悉吊装作业环境,由于此蒸汽管网工程具有管径大、管道重、局部管道安装高度较高、且施工环境差(桥下作业、跨河、地貌不平整)的特征,因此前期准备工作要弄清作业现场内的吊车作业点的地耐力和处理措施;
以及针对不同部位的管道采取合适的吊装、安装方案尤为重要。
3、支架、管道吊装人、材、机准备 (1)、人员安排 支架、管道吊装时,安排专人指挥,两人配合。吊车操作人员与现场专业指挥人员使用对讲机,信号旗,信号哨进行指挥。
(2)、材料准备 a、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由建设单位将管网运至施工现场,再由我方进行二次吊运;
支架由我方采购并现场下料加工制作成型后直接与桥梁预埋件焊接;
材料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b、起吊设备应停放在坚实、平整的桥面上要用方木、路基箱板铺垫进行加固,堆放时并用木块垫好以防滚动。
(3)、吊装设备的选择 4、施工前的教育培训:
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安全、技术方面的教育及本工程施工工序技术员介绍施工技术要求,起重工必须持证上岗。
四、平台,支架、管道制作吊装各项方案: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勘测,该蒸汽管网安装高度约在4m—40m之间,管道安装在桥梁板檐口下方,属高空作业(见附图1、2)、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整个工序和安装要求、所制定如下各项方案。
图1:现场平面图 图2:管道安装平面示意图 1、工作平台制作安装方案 1.1、工作平台制作 现场工作平台需制作2组,每组平台2~3个操作人员,第一组负责支架安装,第二组负责蒸汽管道对口与焊接。工作平台尺寸规格为7m*2.5*2.5m,平台立柱采用材质为Q235B、规格为120*120*4mm的钢柱,顶、底层横梁采用材质为Q235B、规格为120*120*4mm、180*180*10mm的钢梁;
工作平台四面围挡主栏杆采用规格60*4mm、间距不大于1.2m的镀锌钢管、次栏杆采用规格20*2mm、间距0.1m镀锌钢管焊接;
平台制作完成后采用20T吊车将平台吊运至工作面;
平台底部及四周采用5mm花纹钢板焊接,考虑工人进出,平台与桥面之间采用规格为60*4的镀锌钢管焊接制作一副活动爬梯,活动爬梯整体尺寸为3.88*0.9m;
工作平台其余详细规格尺寸见后附设计。为确保高处作业安全、平台围挡外侧设置警示牌。
1.2、工作平台固定和安装方法 在桥梁中间的空档间距约3米,采用规格为180*180*10mm的主钢梁,120*120*4mm的次钢梁焊接成型后横担在两侧桥梁上,间距详见顶层结构布置图。整组吊篮移位采用20T吊车吊运至下一个工作面,稳固后工人方可进入平台。
1.3、运送及安装过程中作业区域半径15米处四面围挡状态及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图3、工作平台三维示意图 2、支架吊装方案:
1.1、支架安装吊运,250*250*16方管支架单支最长约2800mm、最重约330kg、,其余支架及材料重量小于该重量。
1.2支架垂直吊运采用20t吊车,吊运时水平支架保持水平方向、竖向支架保持竖向方向,落至原桥梁预埋钢板水平位置时、将支架落在工作平台上此时吊车绳索不得解开,通过5t手动葫芦牵引调节并与原预埋钢板进行焊接;
焊接成型后吊车绳索方可解开。
1.3支架安装过程中作业区域半径15米处四面围挡状态及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3、管道吊装方案 1.1、根据图纸设计蒸汽管道为Q235B478*7、长12m/根、单根重量为1t左右 1.2、支架焊接完成后,竖向支架处作为吊点,将5T手动葫芦与支架做好可靠连接,待蒸汽管道吊运至水平高度时,将管道部分承载在两组工作平台上,此时吊车绳索不得解开,吊车与平台同时受力,两侧操作人员利用手动葫芦将管道牵引至设计部位,再利用手动葫芦进行管道对口及焊接,焊接成型后吊车绳索方可解开。
1.3施工过程中该作业区域半径15米处四面围挡状态及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五、 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下管过程中,严禁用钢丝穿心吊运。起吊时轻起轻落,防止碰撞损钢丝绳。吊用的钢丝绳吊索应用允许力在于管重5倍的相应直径。
2、下管前将管内杂物清理干净,吊车下管时设专人指挥,在吊臂回转半径的影响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或站人。若发现起重设备有故障,严禁带病操作。起重作业完成后,驾驶人员要对停放在施工现场的起重设备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离开现场。下管时轻起轻放,缓慢进行,严禁碰损钢丝绳及管道。
3、起吊时应采用常规保护措施,遵守相关的起重操作规程。采用两个支撑点起吊,保证管道在空中的均衡,严禁用绳索贯穿其两端吊装管道。管材吊装过程中轻装轻放,严禁摔跌撞击。
4、下管的注意事项:
(1)、吊车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作业,在架空线路附近作业时,其安全距离应符合当地电力管理部门的规定。
(2)、吊装前支架、管段和管件其外形尺寸和防腐已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吊装。
(3)、所吊装的支架、管段或组合件的重量应与起重工具相适应;
绑扎点应确能承受其负载。起吊时应按重心位置正确地绑扎绳扣,保证起吊平稳。
(4)、已吊装的管段应马上进行调整,不允许长期处于临时固定状态。
(5)、为避免吊装机具的往返般动,下管时应顺次逐段吊装,即将一段全部吊装完毕后,再将吊装机械移至下一段工作面进行吊装。
六、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凡参加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均须熟悉起吊方法及本工程内容。并按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2、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在整个吊装过程中,要切实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3、 在吊装过程中,应有统一的指挥信号,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熟悉此信号,以便各操作岗位协调动作。
4、 吊装时,整个现场由总指挥调配,各岗位分指挥应正确执行总指挥的命令,做到传递信号迅速、准确,并对自己负责的范围内负有责任。
5、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现场清理,消除障碍物,以利操作。
6、 施工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安全带必须系挂在顶层横担钢梁上,安全带使用前应全数检查,并有合格证、出场检验报告后方可使用,安全带应高挂(系)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禁止打结或接长使用。
7、 带电的电焊线和电线要远离钢丝绳,以免连电损伤。工作钢丝绳在与金属构件锐角、建筑物尖角接触时,应加垫保护以防损伤。
8、 在设备吊装工作前,了解天气情况。一般不允许在雨天、夜间,雾天和5级风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上述工作,如工作必须进行时,须有防滑、充分照明等措施,同时须经领导批准。
9、设备吊装前,应组织有关部门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共同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起吊。施工人员进入操作岗位后,仍须再对本岗位进行自检。经检查认为无误时,主可进行操作。如需隔日进行起吊,应组织人员进行现场保卫工作。
10、必须进行试吊,以检验方案设计、吊装设备、人员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试吊合格,方可进行正式起吊;
正式起吊过程中,设备吊离地面(木排垛)200毫米左右时,仍应停车进行检查各部位受力情况,如情况正常,方可继续进行起吊。
11、 在起吊过程中,未经现场指挥人员许可,不得在起吊重物下和受力索具附近停留或通过。
12、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有人随同吊重物件升降。
13、 起吊施工现场,应设有专区,派员警戒。非本工程施工人员严禁入内。
14、 在吊装过程中,如因故中断,则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得使重物悬空过夜。
七、吊装作业应急预案 不管灾害的规模、状况如何,应遵循救人重于一切的原则,并以防止灾害的扩大和再次灾害的发生为应急活动的重点。
1、应急联络 参与项目施工作业的任何人员发现紧急情况必须首先报告施工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或应急指挥,应急指挥判断事态,确定应急具体方案,救护车进行救护。
应急负责人:
电话 监督员:
电话 2、吊装坠毁与侧倾应急预案 吊装时,如果发生吊装物坠毁事件,立即停止相关作业关闭引擎,第一步:检查坠物是否造成人员的伤害,如果有伤害根据伤势情况,采取必要急求措施,同时拨打急求电话120。第二步:检查坠落物是否对周围构造物的损坏,如果发现有被坠落砸坏现象必须及时告知业主,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八、工作平台的验算 正常使用工况计算书 1 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JGJ82-2011) 2 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 (圆表示支座,数字为节点号) 节点编号图 单元编号图 3 荷载与组合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 3.1 节点荷载 3.2 单元荷载 1) 工况号: 0 *输入荷载库中的荷载: 序号 类型 方向 Q1 Q2 X1(mm) X2(mm) 1 分布荷载 Z -0.5 -0.5 0.0 0.0 单元荷载分布图: 单元荷载序号1分布图(实粗线表示荷载作用的单元) 2) 工况号: 1 *输入的面荷载: 序号 荷载类型 导荷方式 体形系数 面荷载值 (基本风压) kN/m2 1 活载 双向杆件 -- 0.40 2 活载 双向杆件 -- 2.00 面荷载分布图: 面荷载序号1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 面荷载序号2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 3.3 其它荷载 (1). 地震作用 无地震。
(2). 温度作用 无温度作用。
3.4 荷载组合 (1) 1.20 恒载 + 1.40 活载工况1 (2) 1.35 恒载 + 0.98 活载工况1 3.5结构自重 结构自重:2.2t 4 内力位移计算结果 4.1 内力 4.1.1 最不利内力 各效应组合下最大支座反力设计值(单位:kN、kN.m) 节点号 控制 组合号 组合 序号 Nx Ny Nz Mx My Mz Nx最大 1 1 3.3 0.0 38.2 0.0 0.0 0.0 Ny最大 1 1 3.3 0.0 38.2 0.0 0.0 0.0 Nz最大 1 1 3.3 0.0 38.2 0.0 0.0 0.0 21 合力最大 1 1 3.3 0.0 38.2 0.0 0.0 0.0 Nx最小 2 1 2.7 0.0 32.0 0.0 0.0 0.0 Ny最小 2 1 2.7 0.0 32.0 0.0 0.0 0.0 Nz最小 2 1 2.7 0.0 32.0 0.0 0.0 0.0 Nx最大 2 1 -2.7 0.0 6.5 0.0 0.0 0.0 Ny最大 1 1 -3.3 0.0 7.1 0.0 0.0 0.0 Nz最大 1 1 -3.3 0.0 7.1 0.0 0.0 0.0 22 合力最大 1 1 -3.3 0.0 7.1 0.0 0.0 0.0 Nx最小 1 1 -3.3 0.0 7.1 0.0 0.0 0.0 Ny最小 2 1 -2.7 0.0 6.5 0.0 0.0 0.0 Nz最小 2 1 -2.7 0.0 6.5 0.0 0.0 0.0 Nx最大 2 1 -2.7 -0.0 6.5 0.0 0.0 0.0 Ny最大 2 1 -2.7 -0.0 6.5 0.0 0.0 0.0 Nz最大 1 1 -3.3 -0.0 7.1 0.0 0.0 0.0 23 合力最大 1 1 -3.3 -0.0 7.1 0.0 0.0 0.0 Nx最小 1 1 -3.3 -0.0 7.1 0.0 0.0 0.0 Ny最小 1 1 -3.3 -0.0 7.1 0.0 0.0 0.0 Nz最小 2 1 -2.7 -0.0 6.5 0.0 0.0 0.0 Nx最大 1 1 3.3 -0.0 38.2 0.0 0.0 0.0 Ny最大 2 1 2.7 -0.0 32.0 0.0 0.0 0.0 Nz最大 1 1 3.3 -0.0 38.2 0.0 0.0 0.0 24 合力最大 1 1 3.3 -0.0 38.2 0.0 0.0 0.0 Nx最小 2 1 2.7 -0.0 32.0 0.0 0.0 0.0 Ny最小 1 1 3.3 -0.0 38.2 0.0 0.0 0.0 Nz最小 2 1 2.7 -0.0 32.0 0.0 0.0 0.0 各效应组合下最大支座反力标准值(单位:kN、kN.m) 节点号 控制 组合号 组合 序号 Nx Ny Nz Mx My Mz Nx最大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y最大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z最大 1 1 2.5 0.0 28.8 0.0 0.0 0.0 21 合力最大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x最小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y最小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z最小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x最大 1 1 -2.5 0.0 5.5 0.0 0.0 0.0 Ny最大 1 1 -2.5 0.0 5.5 0.0 0.0 0.0 Nz最大 1 1 -2.5 0.0 5.5 0.0 0.0 0.0 22 合力最大 1 1 -2.5 0.0 5.5 0.0 0.0 0.0 Nx最小 1 1 -2.5 0.0 5.5 0.0 0.0 0.0 Ny最小 1 1 -2.5 0.0 5.5 0.0 0.0 0.0 Nz最小 1 1 -2.5 0.0 5.5 0.0 0.0 0.0 Nx最大 1 1 -2.5 -0.0 5.5 0.0 0.0 0.0 Ny最大 1 1 -2.5 -0.0 5.5 0.0 0.0 0.0 Nz最大 1 1 -2.5 -0.0 5.5 0.0 0.0 0.0 23 合力最大 1 1 -2.5 -0.0 5.5 0.0 0.0 0.0 Nx最小 1 1 -2.5 -0.0 5.5 0.0 0.0 0.0 Ny最小 1 1 -2.5 -0.0 5.5 0.0 0.0 0.0 Nz最小 1 1 -2.5 -0.0 5.5 0.0 0.0 0.0 Nx最大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y最大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z最大 1 1 2.5 -0.0 28.8 0.0 0.0 0.0 24 合力最大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x最小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y最小 1 1 2.5 -0.0 28.8 0.0 0.0 0.0 Nz最小 1 1 2.5 -0.0 28.8 0.0 0.0 0.0 4.1.2 内力包络及统计 按轴力 N 最大显示构件颜色 (kN) 轴力 N 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41 1 1 0.833 38.3 5.1 -0.5 -0.0 -0.3 -9.2 2 20 1 1 0.833 38.3 5.1 0.5 0.0 0.3 -9.2 3 39 1 1 1.667 37.5 6.5 -0.5 -0.0 0.2 -4.9 4 14 1 1 1.667 37.5 6.5 0.5 0.0 -0.2 -4.9 5 42 1 1 4.717 13.8 -0.0 0.0 0.0 0.0 0.0 6 40 1 1 4.717 13.8 -0.0 -0.0 -0.0 -0.0 0.0 7 18 1 1 0.000 3.3 8.9 0.1 -0.0 -0.0 -20.1 8 12 1 1 0.000 3.3 9.7 -0.1 -0.0 0.0 -10.7 9 34 1 1 0.000 3.3 9.7 0.1 0.0 -0.0 -10.7 10 35 1 1 0.000 3.3 8.9 -0.1 0.0 0.0 -20.1 按轴力 N 最小显示构件颜色 (kN) 轴力 N 最小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21 1 1 0.000 -10.5 4.1 -0.0 0.0 -0.0 -0.0 2 28 1 1 0.000 -10.5 4.1 0.0 -0.0 0.0 -0.0 3 29 1 1 0.000 -10.5 -1.5 0.0 -0.0 0.0 -3.1 4 22 1 1 0.000 -10.5 -1.5 -0.0 0.0 -0.0 -3.1 5 30 1 1 0.000 -10.5 -7.2 -0.0 -0.0 0.0 -0.6 6 23 1 1 0.000 -10.5 -7.2 0.0 0.0 -0.0 -0.6 7 24 1 1 0.000 -10.5 -12.8 -0.1 0.0 0.0 7.6 8 31 1 1 0.000 -10.5 -12.8 0.1 -0.0 -0.0 7.6 9 32 1 1 0.000 -4.0 18.8 -0.1 -0.0 0.0 27.4 10 25 1 1 0.000 -4.0 18.8 0.1 0.0 -0.0 27.4 按弯矩 M2 最大显示构件颜色 (kN.m) 弯矩 M2 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39 1 1 0.000 37.2 6.5 -0.5 -0.0 1.1 6.0 2 9 1 1 0.000 -2.8 4.0 -0.5 0.0 1.1 6.1 3 20 1 1 0.833 38.3 5.1 0.5 0.0 0.3 -9.2 4 10 1 1 2.500 -2.3 4.0 0.5 -0.0 0.3 -3.8 5 41 1 1 0.000 38.1 5.1 -0.5 -0.0 0.2 -4.9 6 34 1 1 1.000 3.3 9.1 0.1 0.0 0.0 -20.1 7 35 1 1 0.000 3.3 8.9 -0.1 0.0 0.0 -20.1 8 25 1 1 1.000 -4.0 16.7 0.1 0.0 0.0 9.7 9 26 1 1 0.000 -4.0 13.1 -0.1 0.0 0.0 9.7 10 32 1 1 0.000 -4.0 18.8 -0.1 -0.0 0.0 27.4 按弯矩 M2 最小显示构件颜色 (kN.m) 弯矩 M2 最小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14 1 1 0.000 37.2 6.5 0.5 0.0 -1.1 6.0 2 10 1 1 0.000 -2.8 4.0 0.5 -0.0 -1.1 6.1 3 41 1 1 0.833 38.3 5.1 -0.5 -0.0 -0.3 -9.2 4 9 1 1 2.500 -2.3 4.0 -0.5 0.0 -0.3 -3.8 5 20 1 1 0.000 38.1 5.1 0.5 0.0 -0.2 -4.9 6 18 1 1 0.000 3.3 8.9 0.1 -0.0 -0.0 -20.1 7 12 1 1 1.000 3.3 9.1 -0.1 -0.0 -0.0 -20.1 8 11 1 1 0.000 -4.0 13.1 0.1 -0.0 -0.0 9.7 9 32 1 1 1.000 -4.0 16.7 -0.1 -0.0 -0.0 9.7 10 25 1 1 0.000 -4.0 18.8 0.1 0.0 -0.0 27.4 按弯矩 M3 最大显示构件颜色 (kN.m) 弯矩 M3 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32 1 1 0.000 -4.0 18.8 -0.1 -0.0 0.0 27.4 2 25 1 1 0.000 -4.0 18.8 0.1 0.0 -0.0 27.4 3 31 1 1 1.000 -10.5 -14.9 0.1 -0.0 0.0 21.5 4 24 1 1 1.000 -10.5 -14.9 -0.1 0.0 -0.0 21.5 5 11 1 1 0.000 -4.0 13.1 0.1 -0.0 -0.0 9.7 6 26 1 1 0.000 -4.0 13.1 -0.1 0.0 0.0 9.7 7 30 1 1 1.000 -10.5 -9.2 -0.0 -0.0 -0.0 7.6 8 23 1 1 1.000 -10.5 -9.2 0.0 0.0 0.0 7.6 9 9 1 1 0.000 -2.8 4.0 -0.5 0.0 1.1 6.1 10 10 1 1 0.000 -2.8 4.0 0.5 -0.0 -1.1 6.1 按弯矩 M3 最小显示构件颜色 (kN.m) 弯矩 M3 最小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15 1 1 0.000 -3.3 -37.6 -0.0 0.0 0.0 -37.9 2 19 1 1 0.000 -3.3 -37.6 0.0 -0.0 -0.0 -37.9 3 18 1 1 1.000 3.3 8.3 0.1 -0.0 0.0 -28.7 4 35 1 1 1.000 3.3 8.3 -0.1 0.0 -0.0 -28.7 5 12 1 1 1.000 3.3 9.1 -0.1 -0.0 -0.0 -20.1 6 34 1 1 1.000 3.3 9.1 0.1 0.0 0.0 -20.1 7 41 1 1 0.833 38.3 5.1 -0.5 -0.0 -0.3 -9.2 8 20 1 1 0.833 38.3 5.1 0.5 0.0 0.3 -9.2 9 17 1 1 0.000 -3.3 -6.5 -0.0 0.0 0.0 -6.8 10 16 1 1 0.000 -3.3 -6.5 0.0 -0.0 -0.0 -6.8 4.2 位移 4.2.1 组合位移 第 1 种组合节点位移表 (单位:mm) 节点号 Ux Uy Uz 1 7.3 0.0 -11.1 2 7.3 -0.0 -11.1 3 7.3 0.0 -15.3 4 7.3 -0.0 -15.3 5 7.3 -0.0 -19.2 6 7.3 0.0 -19.2 7 7.3 -0.0 -6.9 8 7.3 0.0 -6.9 9 7.3 -0.0 -3.7 10 7.3 0.0 -3.7 11 7.3 -0.0 -2.6 12 7.3 0.0 -2.6 13 7.3 -0.0 -2.6 14 7.3 0.0 -2.6 15 7.3 -0.0 -2.8 16 7.3 0.0 -2.8 17 0.0 -0.0 -2.6 18 -0.0 -0.0 -3.5 19 0.0 0.0 -2.6 20 -0.0 0.0 -3.5 21 0.0 0.0 0.0 22 0.0 0.0 0.0 23 0.0 0.0 0.0 24 0.0 0.0 0.0 25 0.6 0.2 -3.6 26 -0.0 -0.0 -4.2 27 -0.0 0.0 -4.2 28 0.6 -0.2 -3.6 第 1 种组合Uz(mm) 第 2 种组合节点位移表 (单位:mm) 节点号 Ux Uy Uz 1 7.3 0.0 -11.1 2 7.3 -0.0 -11.1 3 7.3 0.0 -15.3 4 7.3 -0.0 -15.3 5 7.3 -0.0 -19.2 6 7.3 0.0 -19.2 7 7.3 -0.0 -6.9 8 7.3 0.0 -6.9 9 7.3 -0.0 -3.7 10 7.3 0.0 -3.7 11 7.3 -0.0 -2.6 12 7.3 0.0 -2.6 13 7.3 -0.0 -2.6 14 7.3 0.0 -2.6 15 7.3 -0.0 -2.8 16 7.3 0.0 -2.8 17 0.0 -0.0 -2.6 18 -0.0 -0.0 -3.5 19 0.0 0.0 -2.6 20 -0.0 0.0 -3.5 21 0.0 0.0 0.0 22 0.0 0.0 0.0 23 0.0 0.0 0.0 24 0.0 0.0 0.0 25 0.6 0.2 -3.6 26 -0.0 -0.0 -4.2 27 -0.0 0.0 -4.2 28 0.6 -0.2 -3.6 第 2 种组合Uz(mm) 5 设计验算结果 本工程有 1 种材料:
Q235:弹性模量:2.06*105N/mm2;
泊松比:0.30;
线膨胀系数:1.20*10-5;
质量密度:7850kg/m3。
5.1 设计验算结果图及统计表 根据计算分析模型,进行规范检验,应力比最大值为63.94。下图为模型总体应力比分布图:
杆件应力比分布图 按“强度应力比”显示构件颜色 “强度应力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 序号 单元号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结果 1 42 0.974 (1/1) 0.062 0.000 0.002 0.000 1572 1572 不足 2 40 0.974 (1/1) 0.062 0.000 0.002 0.000 1572 1572 不足 3 41 0.700 (1/1) 0.275 0.403 0.043 0.005 69 36 满足 4 20 0.700 (1/1) 0.275 0.403 0.043 0.005 69 36 满足 5 39 0.542 (1/1) 0.046 0.072 0.054 0.005 69 72 满足 6 14 0.542 (1/1) 0.046 0.072 0.054 0.005 69 72 满足 7 9 0.463 (1/1) 0.170 0.203 0.033 0.005 69 55 满足 8 10 0.463 (1/1) 0.170 0.203 0.033 0.005 69 55 满足 9 15 0.462 (1/1) 0.340 0.462 0.085 0.000 14 14 满足 10 19 0.462 (1/1) 0.340 0.462 0.085 0.000 14 14 满足 按“强度应力比”统计结果表 范围 >1.00 1.00~0.90 0.90~0.70 0.70~0.50 0.50~0.00 单元数 0 2 2 2 39 百分比 0.0% 4.4% 4.4% 4.4% 86.7% 按“绕2轴应力比”显示构件颜色 “绕2轴整体稳定应力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 序号 单元号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结果 1 44 0.244 63.940 (1/1) 7.197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2 37 0.244 63.940 (1/1) 7.197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3 43 0.437 29.492 (1/1) 13.150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4 45 0.437 29.492 (1/1) 13.150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5 15 0.462 0.340 (1/1) 0.462 0.085 0.000 14 14 满足 6 19 0.462 0.340 (1/1) 0.462 0.085 0.000 14 14 满足 7 41 0.700 0.275 (1/1) 0.403 0.043 0.005 69 36 满足 8 20 0.700 0.275 (1/1) 0.403 0.043 0.005 69 36 满足 9 18 0.350 0.254 (1/1) 0.346 0.020 0.000 14 29 满足 10 35 0.350 0.254 (1/1) 0.346 0.020 0.000 14 29 满足 按“绕2轴整体稳定应力比”统计结果表 范围 63.94~1.00 1.00~0.90 0.90~0.70 0.70~0.50 0.50~0.00 单元数 4 0 0 0 41 百分比 8.9% 0.0% 0.0% 0.0% 91.1% 按“绕3轴应力比”显示构件颜色 “绕3轴整体稳定应力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 序号 单元号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结果 1 43 0.437 29.492 13.150 (1/1)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2 45 0.437 29.492 13.150 (1/1)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3 44 0.244 63.940 7.197 (1/1)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4 37 0.244 63.940 7.197 (1/1)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5 15 0.462 0.340 0.462 (1/1) 0.085 0.000 14 14 满足 6 19 0.462 0.340 0.462 (1/1) 0.085 0.000 14 14 满足 7 41 0.700 0.275 0.403 (1/1) 0.043 0.005 69 36 满足 8 20 0.700 0.275 0.403 (1/1) 0.043 0.005 69 36 满足 9 18 0.350 0.254 0.346 (1/1) 0.020 0.000 14 29 满足 10 35 0.350 0.254 0.346 (1/1) 0.020 0.000 14 29 满足 按“绕3轴整体稳定应力比”统计结果表 范围 13.15~1.00 1.00~0.90 0.90~0.70 0.70~0.50 0.50~0.00 单元数 4 0 0 0 41 百分比 8.9% 0.0% 0.0% 0.0% 91.1% 5.2 设计验算结果表 设计验算结果表 (强度和整体稳定为(应力/设计强度)) 单元号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结果 1 0.167 0.123 0.167 0.030 0.000 53 53 满足 2 0.167 0.175 0.167 0.030 0.000 53 53 满足 3 0.118 0.124 0.118 0.022 0.000 53 53 满足 4 0.167 0.123 0.167 0.030 0.000 53 53 满足 5 0.099 0.071 0.097 0.030 0.000 53 53 满足 6 0.167 0.122 0.167 0.030 0.000 53 53 满足 7 0.099 0.071 0.097 0.030 0.000 53 53 满足 8 0.118 0.086 0.118 0.022 0.000 53 53 满足 9 0.463 0.170 0.203 0.033 0.005 69 55 满足 10 0.463 0.170 0.203 0.033 0.005 69 55 满足 11 0.121 0.077 0.103 0.029 0.000 14 29 满足 12 0.246 0.177 0.242 0.022 0.000 14 29 满足 13 0.045 0.047 0.045 0.010 0.000 14 14 满足 14 0.542 0.046 0.072 0.054 0.005 69 72 满足 15 0.462 0.340 0.462 0.085 0.000 14 14 满足 16 0.086 0.064 0.085 0.016 0.000 14 14 满足 17 0.086 0.064 0.085 0.016 0.000 14 14 满足 18 0.350 0.254 0.346 0.020 0.000 14 29 满足 19 0.462 0.340 0.462 0.085 0.000 14 14 满足 20 0.700 0.275 0.403 0.043 0.005 69 36 满足 21 0.045 0.031 0.041 0.009 0.000 14 58 满足 22 0.045 0.031 0.041 0.008 0.000 14 58 满足 23 0.100 0.065 0.088 0.021 0.000 14 58 满足 24 0.268 0.170 0.231 0.033 0.000 14 58 满足 25 0.336 0.211 0.286 0.042 0.000 14 29 满足 26 0.121 0.077 0.103 0.029 0.000 14 29 满足 27 0.045 0.047 0.045 0.010 0.000 14 14 满足 28 0.045 0.031 0.041 0.009 0.000 14 58 满足 29 0.045 0.031 0.041 0.008 0.000 14 58 满足 30 0.100 0.065 0.088 0.021 0.000 14 58 满足 31 0.268 0.170 0.231 0.033 0.000 14 58 满足 32 0.336 0.211 0.286 0.042 0.000 14 29 满足 33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3 53 满足 34 0.246 0.177 0.242 0.022 0.000 14 29 满足 35 0.350 0.254 0.346 0.020 0.000 14 29 满足 36 0.018 0.014 0.018 0.002 0.000 53 53 满足 37 0.244 63.940 7.197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38 0.018 0.014 0.018 0.002 0.000 53 53 满足 39 0.542 0.046 0.072 0.054 0.005 69 72 满足 40 0.974 0.062 0.000 0.002 0.000 1572 1572 不足 41 0.700 0.275 0.403 0.043 0.005 69 36 满足 42 0.974 0.062 0.000 0.002 0.000 1572 1572 不足 43 0.437 29.492 13.150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44 0.244 63.940 7.197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45 0.437 29.492 13.150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最严控制表 (强度和整体稳定为(应力/设计强度))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所在单元 42 44 43 15 20 37 40 数值 0.974 63.940 13.150 0.085 0.005 2167 1572 附录 矩形管截面截面示意图 当工作平台处于非正常使用状态时(工作平台上放置工字钢或安装设备),出于安全考虑,在平台正常使用模型的基础上,再施加竖直向下3KN的点荷载,验算结构的安全性。
1 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JGJ82-2011) 2 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 (圆表示支座,数字为节点号) 节点编号图 单元编号图 3 荷载与组合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 3.1 节点荷载 1) 工况号: 1 *输入荷载库中的荷载: 序号 Px(kN) Py(kN) Pz(kN) Mx(kN.m) My(kN.m) Mz(kN.m) 1 0.0 0.0 -3.0 0.0 0.0 0.0 节点荷载分布图: 节点荷载序号1分布图 3.2 单元荷载 1) 工况号: 0 *输入荷载库中的荷载: 序号 类型 方向 Q1 Q2 X1(mm) X2(mm) 1 分布荷载 Z -0.5 -0.5 0.0 0.0 单元荷载分布图: 单元荷载序号1分布图(实粗线表示荷载作用的单元) 2) 工况号: 1 *输入的面荷载: 序号 荷载类型 导荷方式 体形系数 面荷载值 (基本风压) kN/m2 1 活载 双向杆件 -- 0.40 2 活载 双向杆件 -- 2.00 面荷载分布图: 面荷载序号1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 面荷载序号2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 3.3 其它荷载 (1). 地震作用 无地震。
(2). 温度作用 无温度作用。
3.4 荷载组合 (1) 1.20 恒载 + 1.40 活载工况1 (2) 1.35 恒载 + 0.98 活载工况1 3.5结构自重 结构自重:2.2t 4 内力位移计算结果 4.1 内力 4.1.1 最不利内力 各效应组合下最大支座反力设计值(单位:kN、kN.m) 节点号 控制 组合号 组合 序号 Nx Ny Nz Mx My Mz Nx最大 1 1 3.6 0.0 40.8 0.0 0.0 0.0 Ny最大 1 1 3.6 0.0 40.8 0.0 0.0 0.0 Nz最大 1 1 3.6 0.0 40.8 0.0 0.0 0.0 21 合力最大 1 1 3.6 0.0 40.8 0.0 0.0 0.0 Nx最小 2 1 3.0 0.0 33.9 0.0 0.0 0.0 Ny最小 2 1 3.0 0.0 33.9 0.0 0.0 0.0 Nz最小 2 1 3.0 0.0 33.9 0.0 0.0 0.0 Nx最大 2 1 -3.0 0.0 6.1 0.0 0.0 0.0 Ny最大 1 1 -3.6 0.0 6.6 0.0 0.0 0.0 Nz最大 1 1 -3.6 0.0 6.6 0.0 0.0 0.0 22 合力最大 1 1 -3.6 0.0 6.6 0.0 0.0 0.0 Nx最小 1 1 -3.6 0.0 6.6 0.0 0.0 0.0 Ny最小 2 1 -3.0 0.0 6.1 0.0 0.0 0.0 Nz最小 2 1 -3.0 0.0 6.1 0.0 0.0 0.0 Nx最大 2 1 -3.0 -0.0 6.1 0.0 0.0 0.0 Ny最大 2 1 -3.0 -0.0 6.1 0.0 0.0 0.0 Nz最大 1 1 -3.6 -0.0 6.6 0.0 0.0 0.0 23 合力最大 1 1 -3.6 -0.0 6.6 0.0 0.0 0.0 Nx最小 1 1 -3.6 -0.0 6.6 0.0 0.0 0.0 Ny最小 1 1 -3.6 -0.0 6.6 0.0 0.0 0.0 Nz最小 2 1 -3.0 -0.0 6.1 0.0 0.0 0.0 Nx最大 1 1 3.6 -0.0 40.8 0.0 0.0 0.0 Ny最大 2 1 3.0 -0.0 33.9 0.0 0.0 0.0 Nz最大 1 1 3.6 -0.0 40.8 0.0 0.0 0.0 24 合力最大 1 1 3.6 -0.0 40.8 0.0 0.0 0.0 Nx最小 2 1 3.0 -0.0 33.9 0.0 0.0 0.0 Ny最小 1 1 3.6 -0.0 40.8 0.0 0.0 0.0 Nz最小 2 1 3.0 -0.0 33.9 0.0 0.0 0.0 各效应组合下最大支座反力标准值(单位:kN、kN.m) 节点号 控制 组合号 组合 序号 Nx Ny Nz Mx My Mz Nx最大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y最大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z最大 1 1 2.7 0.0 30.6 0.0 0.0 0.0 21 合力最大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x最小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y最小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z最小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x最大 1 1 -2.7 0.0 5.1 0.0 0.0 0.0 Ny最大 1 1 -2.7 0.0 5.1 0.0 0.0 0.0 Nz最大 1 1 -2.7 0.0 5.1 0.0 0.0 0.0 22 合力最大 1 1 -2.7 0.0 5.1 0.0 0.0 0.0 Nx最小 1 1 -2.7 0.0 5.1 0.0 0.0 0.0 Ny最小 1 1 -2.7 0.0 5.1 0.0 0.0 0.0 Nz最小 1 1 -2.7 0.0 5.1 0.0 0.0 0.0 Nx最大 1 1 -2.7 -0.0 5.1 0.0 0.0 0.0 Ny最大 1 1 -2.7 -0.0 5.1 0.0 0.0 0.0 Nz最大 1 1 -2.7 -0.0 5.1 0.0 0.0 0.0 23 合力最大 1 1 -2.7 -0.0 5.1 0.0 0.0 0.0 Nx最小 1 1 -2.7 -0.0 5.1 0.0 0.0 0.0 Ny最小 1 1 -2.7 -0.0 5.1 0.0 0.0 0.0 Nz最小 1 1 -2.7 -0.0 5.1 0.0 0.0 0.0 Nx最大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y最大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z最大 1 1 2.7 -0.0 30.6 0.0 0.0 0.0 24 合力最大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x最小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y最小 1 1 2.7 -0.0 30.6 0.0 0.0 0.0 Nz最小 1 1 2.7 -0.0 30.6 0.0 0.0 0.0 4.1.2 内力包络及统计 按轴力 N 最大显示构件颜色 (kN) 轴力 N 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20 1 1 0.833 41.4 5.4 0.5 0.0 0.3 -9.8 2 41 1 1 0.833 41.4 5.4 -0.5 -0.0 -0.3 -9.8 3 39 1 1 1.667 40.6 7.0 -0.5 -0.0 0.2 -5.3 4 14 1 1 1.667 40.6 7.0 0.5 0.0 -0.2 -5.3 5 40 1 1 4.717 14.9 -0.0 -0.0 -0.0 -0.0 0.0 6 42 1 1 4.717 14.9 -0.0 0.0 0.0 0.0 0.0 7 34 1 1 0.000 3.6 10.8 0.1 0.0 -0.0 -10.6 8 35 1 1 0.000 3.6 10.0 -0.1 0.0 0.0 -21.1 9 18 1 1 0.000 3.6 10.0 0.1 -0.0 -0.0 -21.1 10 12 1 1 0.000 3.6 10.8 -0.1 -0.0 0.0 -10.6 按轴力 N 最小显示构件颜色 (kN) 轴力 N 最小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21 1 1 0.000 -11.3 4.6 -0.0 0.0 -0.0 -0.0 2 28 1 1 0.000 -11.3 4.6 0.0 -0.0 0.0 -0.0 3 22 1 1 0.000 -11.3 -0.8 -0.0 0.0 -0.0 -3.6 4 29 1 1 0.000 -11.3 -0.8 0.0 -0.0 0.0 -3.6 5 23 1 1 0.000 -11.3 -8.6 0.0 0.0 -0.0 -1.6 6 30 1 1 0.000 -11.3 -8.6 -0.0 -0.0 0.0 -1.6 7 24 1 1 0.000 -11.3 -14.4 -0.1 0.0 0.0 8.2 8 31 1 1 0.000 -11.3 -14.4 0.1 -0.0 -0.0 8.2 9 25 1 1 0.000 -4.3 20.3 0.1 0.0 -0.0 29.9 10 32 1 1 0.000 -4.3 20.3 -0.1 -0.0 0.0 29.9 按弯矩 M2 最大显示构件颜色 (kN.m) 弯矩 M2 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39 1 1 0.000 40.3 7.0 -0.5 -0.0 1.1 6.3 2 9 1 1 0.000 -4.3 4.3 -0.5 0.0 1.1 6.6 3 20 1 1 0.833 41.4 5.4 0.5 0.0 0.3 -9.8 4 10 1 1 2.500 -3.8 4.3 0.5 -0.0 0.3 -4.3 5 41 1 1 0.000 41.3 5.4 -0.5 -0.0 0.2 -5.3 6 34 1 1 1.000 3.6 10.2 0.1 0.0 0.0 -21.1 7 35 1 1 0.000 3.6 10.0 -0.1 0.0 0.0 -21.1 8 25 1 1 1.000 -4.3 18.2 0.1 0.0 0.0 10.7 9 26 1 1 0.000 -4.3 14.6 -0.1 0.0 0.0 10.7 10 32 1 1 0.000 -4.3 20.3 -0.1 -0.0 0.0 29.9 按弯矩 M2 最小显示构件颜色 (kN.m) 弯矩 M2 最小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14 1 1 0.000 40.3 7.0 0.5 0.0 -1.1 6.3 2 10 1 1 0.000 -4.3 4.3 0.5 -0.0 -1.1 6.6 3 41 1 1 0.833 41.4 5.4 -0.5 -0.0 -0.3 -9.8 4 9 1 1 2.500 -3.8 4.3 -0.5 0.0 -0.3 -4.3 5 20 1 1 0.000 41.3 5.4 0.5 0.0 -0.2 -5.3 6 12 1 1 1.000 3.6 10.2 -0.1 -0.0 -0.0 -21.1 7 18 1 1 0.000 3.6 10.0 0.1 -0.0 -0.0 -21.1 8 11 1 1 0.000 -4.3 14.6 0.1 -0.0 -0.0 10.7 9 32 1 1 1.000 -4.3 18.2 -0.1 -0.0 -0.0 10.7 10 25 1 1 0.000 -4.3 20.3 0.1 0.0 -0.0 29.9 按弯矩 M3 最大显示构件颜色 (kN.m) 弯矩 M3 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25 1 1 0.000 -4.3 20.3 0.1 0.0 -0.0 29.9 2 32 1 1 0.000 -4.3 20.3 -0.1 -0.0 0.0 29.9 3 24 1 1 1.000 -11.3 -16.5 -0.1 0.0 -0.0 23.6 4 31 1 1 1.000 -11.3 -16.5 0.1 -0.0 0.0 23.6 5 26 1 1 0.000 -4.3 14.6 -0.1 0.0 0.0 10.7 6 11 1 1 0.000 -4.3 14.6 0.1 -0.0 -0.0 10.7 7 23 1 1 1.000 -11.3 -11.0 0.0 0.0 0.0 8.2 8 30 1 1 1.000 -11.3 -11.0 -0.0 -0.0 -0.0 8.2 9 10 1 1 0.000 -4.3 4.3 0.5 -0.0 -1.1 6.6 10 9 1 1 0.000 -4.3 4.3 -0.5 0.0 1.1 6.6 按弯矩 M3 最小显示构件颜色 (kN.m) 弯矩 M3 最小的前 10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 序号 单元号 组合号 组合序 位置 轴力N 剪力Q2 剪力Q3 扭矩M 弯矩M2 弯矩M3 1 19 1 1 0.000 -3.6 -40.2 0.0 -0.0 -0.0 -40.5 2 15 1 1 0.000 -3.6 -40.2 -0.0 0.0 0.0 -40.5 3 35 1 1 1.000 3.6 9.3 -0.1 0.0 -0.0 -30.7 4 18 1 1 1.000 3.6 9.3 0.1 -0.0 0.0 -30.7 5 34 1 1 1.000 3.6 10.2 0.1 0.0 0.0 -21.1 6 12 1 1 1.000 3.6 10.2 -0.1 -0.0 -0.0 -21.1 7 20 1 1 0.833 41.4 5.4 0.5 0.0 0.3 -9.8 8 41 1 1 0.833 41.4 5.4 -0.5 -0.0 -0.3 -9.8 9 16 1 1 0.000 -3.6 -6.0 0.0 -0.0 -0.0 -6.3 10 17 1 1 0.000 -3.6 -6.0 -0.0 0.0 0.0 -6.3 4.2 位移 4.2.1 组合位移 第 1 种组合节点位移表 (单位:mm) 节点号 Ux Uy Uz 1 7.9 0.0 -12.0 2 7.9 -0.0 -12.0 3 7.9 0.0 -16.4 4 7.9 -0.0 -16.4 5 7.9 -0.0 -20.6 6 7.9 0.0 -20.6 7 7.9 -0.0 -7.4 8 7.9 0.0 -7.4 9 7.9 -0.0 -3.9 10 7.9 0.0 -3.9 11 7.9 -0.0 -2.7 12 7.9 0.0 -2.7 13 7.9 -0.0 -2.7 14 7.9 0.0 -2.7 15 7.9 -0.0 -2.9 16 7.9 0.0 -2.9 17 0.0 -0.0 -2.7 18 -0.0 -0.0 -3.7 19 0.0 0.0 -2.7 20 -0.0 0.0 -3.7 21 0.0 0.0 0.0 22 0.0 0.0 0.0 23 0.0 0.0 0.0 24 0.0 0.0 0.0 25 0.7 0.2 -3.8 26 -0.0 -0.0 -4.4 27 -0.0 0.0 -4.4 28 0.7 -0.2 -3.8 29 7.9 -0.0 -14.2 第 1 种组合Uz(mm) 第 2 种组合节点位移表 (单位:mm) 节点号 Ux Uy Uz 1 7.9 0.0 -12.0 2 7.9 -0.0 -12.0 3 7.9 0.0 -16.4 4 7.9 -0.0 -16.4 5 7.9 -0.0 -20.6 6 7.9 0.0 -20.6 7 7.9 -0.0 -7.4 8 7.9 0.0 -7.4 9 7.9 -0.0 -3.9 10 7.9 0.0 -3.9 11 7.9 -0.0 -2.7 12 7.9 0.0 -2.7 13 7.9 -0.0 -2.7 14 7.9 0.0 -2.7 15 7.9 -0.0 -2.9 16 7.9 0.0 -2.9 17 0.0 -0.0 -2.7 18 -0.0 -0.0 -3.7 19 0.0 0.0 -2.7 20 -0.0 0.0 -3.7 21 0.0 0.0 0.0 22 0.0 0.0 0.0 23 0.0 0.0 0.0 24 0.0 0.0 0.0 25 0.7 0.2 -3.8 26 -0.0 -0.0 -4.4 27 -0.0 0.0 -4.4 28 0.7 -0.2 -3.8 29 7.9 -0.0 -14.2 第 2 种组合Uz(mm) 5 设计验算结果 本工程有 1 种材料:
Q235:弹性模量:2.06*105N/mm2;
泊松比:0.30;
线膨胀系数:1.20*10-5;
质量密度:7850kg/m3。
5.1 设计验算结果图及统计表 根据计算分析模型,进行规范检验,应力比最大值为70.13。下图为模型总体应力比分布图:
杆件应力比分布图 按“强度应力比”显示构件颜色 “强度应力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 序号 单元号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结果 1 40 1.019 (1/1) 0.034 0.000 0.002 0.000 1572 1572 不足 2 42 1.019 (1/1) 0.034 0.000 0.002 0.000 1572 1572 不足 3 41 0.743 (1/1) 0.290 0.426 0.045 0.005 69 36 满足 4 20 0.743 (1/1) 0.290 0.426 0.045 0.005 69 36 满足 5 14 0.573 (1/1) 0.044 0.072 0.058 0.005 69 72 满足 6 39 0.573 (1/1) 0.044 0.072 0.058 0.005 69 72 满足 7 10 0.501 (1/1) 0.184 0.220 0.036 0.005 69 55 满足 8 9 0.501 (1/1) 0.184 0.220 0.036 0.005 69 55 满足 9 19 0.494 (1/1) 0.364 0.494 0.091 0.000 14 14 满足 10 15 0.494 (1/1) 0.364 0.494 0.091 0.000 14 14 满足 按“强度应力比”统计结果表 范围 1.02~1.00 1.00~0.90 0.90~0.70 0.70~0.50 0.50~0.00 单元数 2 0 2 4 38 百分比 4.3% 0.0% 4.3% 8.7% 82.6% 按“绕2轴应力比”显示构件颜色 “绕2轴整体稳定应力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 序号 单元号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结果 1 37 0.258 70.129 (1/1) 7.894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2 44 0.258 70.129 (1/1) 7.894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3 43 0.440 31.160 (1/1) 13.894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4 45 0.440 31.160 (1/1) 13.894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5 19 0.494 0.364 (1/1) 0.494 0.091 0.000 14 14 满足 6 15 0.494 0.364 (1/1) 0.494 0.091 0.000 14 14 满足 7 20 0.743 0.290 (1/1) 0.426 0.045 0.005 69 36 满足 8 41 0.743 0.290 (1/1) 0.426 0.045 0.005 69 36 满足 9 35 0.376 0.272 (1/1) 0.371 0.022 0.000 14 29 满足 10 18 0.376 0.272 (1/1) 0.371 0.022 0.000 14 29 满足 按“绕2轴整体稳定应力比”统计结果表 范围 70.13~1.00 1.00~0.90 0.90~0.70 0.70~0.50 0.50~0.00 单元数 4 0 0 0 42 百分比 8.7% 0.0% 0.0% 0.0% 91.3% 按“绕3轴应力比”显示构件颜色 “绕3轴整体稳定应力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 序号 单元号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结果 1 43 0.440 31.160 13.894 (1/1)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2 45 0.440 31.160 13.894 (1/1)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3 37 0.258 70.129 7.894 (1/1)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4 44 0.258 70.129 7.894 (1/1)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5 19 0.494 0.364 0.494 (1/1) 0.091 0.000 14 14 满足 6 15 0.494 0.364 0.494 (1/1) 0.091 0.000 14 14 满足 7 20 0.743 0.290 0.426 (1/1) 0.045 0.005 69 36 满足 8 41 0.743 0.290 0.426 (1/1) 0.045 0.005 69 36 满足 9 35 0.376 0.272 0.371 (1/1) 0.022 0.000 14 29 满足 10 18 0.376 0.272 0.371 (1/1) 0.022 0.000 14 29 满足 按“绕3轴整体稳定应力比”统计结果表 范围 13.89~1.00 1.00~0.90 0.90~0.70 0.70~0.50 0.50~0.00 单元数 4 0 0 0 42 百分比 8.7% 0.0% 0.0% 0.0% 91.3% 5.2 设计验算结果表 设计验算结果表 (强度和整体稳定为(应力/设计强度)) 单元号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结果 1 0.296 0.217 0.296 0.044 0.000 53 53 满足 2 0.148 0.155 0.148 0.028 0.000 53 53 满足 3 0.118 0.124 0.118 0.022 0.000 53 53 满足 4 0.148 0.108 0.147 0.028 0.000 53 53 满足 5 0.099 0.071 0.097 0.030 0.000 53 53 满足 6 0.167 0.122 0.167 0.030 0.000 53 53 满足 7 0.099 0.071 0.097 0.030 0.000 53 53 满足 8 0.118 0.086 0.118 0.022 0.000 53 53 满足 9 0.501 0.184 0.220 0.036 0.005 69 55 满足 10 0.501 0.184 0.220 0.036 0.005 69 55 满足 11 0.133 0.084 0.114 0.033 0.000 14 29 满足 12 0.259 0.186 0.253 0.024 0.000 14 29 满足 13 0.045 0.047 0.045 0.010 0.000 14 14 满足 14 0.573 0.044 0.072 0.058 0.005 69 72 满足 15 0.494 0.364 0.494 0.091 0.000 14 14 满足 16 0.079 0.059 0.079 0.015 0.000 14 14 满足 17 0.079 0.059 0.079 0.015 0.000 14 14 满足 18 0.376 0.272 0.371 0.022 0.000 14 29 满足 19 0.494 0.364 0.494 0.091 0.000 14 14 满足 20 0.743 0.290 0.426 0.045 0.005 69 36 满足 21 0.052 0.035 0.047 0.010 0.000 14 58 满足 22 0.052 0.035 0.047 0.007 0.000 14 58 满足 23 0.107 0.070 0.094 0.024 0.000 14 58 满足 24 0.294 0.187 0.253 0.037 0.000 14 58 满足 25 0.366 0.230 0.312 0.045 0.000 14 29 满足 26 0.133 0.084 0.114 0.033 0.000 14 29 满足 27 0.045 0.047 0.045 0.010 0.000 14 14 满足 28 0.052 0.035 0.047 0.010 0.000 14 58 满足 29 0.052 0.035 0.047 0.007 0.000 14 58 满足 30 0.107 0.070 0.094 0.024 0.000 14 58 满足 31 0.294 0.187 0.253 0.037 0.000 14 58 满足 32 0.366 0.230 0.312 0.045 0.000 14 29 满足 33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3 53 满足 34 0.259 0.186 0.253 0.024 0.000 14 29 满足 35 0.376 0.272 0.371 0.022 0.000 14 29 满足 36 0.018 0.014 0.018 0.002 0.000 53 53 满足 37 0.258 70.129 7.894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38 0.018 0.014 0.018 0.002 0.000 53 53 满足 39 0.573 0.044 0.072 0.058 0.005 69 72 满足 40 1.019 0.034 0.000 0.002 0.000 1572 1572 不足 41 0.743 0.290 0.426 0.045 0.005 69 36 满足 42 1.019 0.034 0.000 0.002 0.000 1572 1572 不足 43 0.440 31.160 13.894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44 0.258 70.129 7.894 0.001 0.000 2167 722 不足 45 0.440 31.160 13.894 0.002 0.000 2167 1444 不足 46 0.296 0.217 0.296 0.044 0.000 53 53 满足 最严控制表 (强度和整体稳定为(应力/设计强度)) 强度 绕2轴 整体 稳定 绕3轴 整体 稳定 沿2轴 抗剪 应力比 沿3轴 抗剪 应力比 绕2轴 长细比 绕3轴 长细比 所在单元 40 37 43 19 41 37 40 数值 1.019 70.129 13.894 0.091 0.005 2167 1572 附录 矩形管截面截面示意图 吊装时梁强度验算 一. 设计资料 示意图如下:
恒载下的荷载示意图如下:
以下为截面的基本参数:
A(cm2)=18.56 Ix(cm^4)=416.73 ix(cm)=4.7385 Wx(cm^3)=69.456 Iy(cm^4)=416.73 iy(cm)=4.7385 Wy(cm^3)=69.456 长度:2500mm,截面:BOX-120*4-Q235 左端支座为:竖向铰接;
右端支座为:竖向铰接;
荷载:工况D-整体Z轴-集中Q:15kN D1:1250mm 计算时叠加自重;
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进行验算;
2轴的挠度限值为:L/150;
3轴的挠度限值为:L/200;
2轴的刚度限值为:200;
3轴的刚度限值为:200;
强度计算净截面系数: 0.98 绕2轴的计算长度为:2500mm;
绕3轴的计算长度为:2500mm;
采用楼面梁标准组合验算挠度;
是否进行抗震设计: 否 腹板屈曲后强度: 不考虑 加劲肋设置间距: 0 - 不设置 二. 验算结果一览 受弯强度 1.35D+0.98L 174.942 215 通过 y轴受剪强度 1.35D+0.98L 12.2647 125 通过 整稳 1.35D+0.98L 180.016 215 通过 翼缘宽厚比 1.2D+1.4L 28 40 通过 腹板高厚比 1.2D+1.4L 28 80 通过 2轴挠度 D+L 5.62968 16.6667 通过 三. 受弯强度验算 最不利工况为:1.35D+0.98L 最不利截面位于第1个分段离开首端1250mm处 绕x轴弯矩:Mx= (-12.503)kN·m 计算γ: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γ2=1.05 γ3=1.05 验算强度:
考虑净截面折减:
Wnx=68.067cm^3 Wny=68.067cm^3 An=18.189cm^2 σ1=((-12.503))/68.067/1.05×10^3=(-174.94)N/mm^2 σ2=((-12.503))/68.067/1.05×10^3=(-174.94)N/mm^2 σ3=-((-12.503))/68.067/1.05×10^3=174.94N/mm^2 σ4=-((-12.503))/68.067/1.05×10^3=174.94N/mm^2 174.94≤215,合格! 四. y轴受剪强度验算 最不利工况为:1.35D+0.98L 最不利截面位于第1个分段离开首端1250mm处 剪力:V= 10.125kN τ=10.125×40.384/0.8/416.73×10=12.265N/mm^2 12.265≤125,合格! 五. 整稳验算 最不利工况为:1.35D+0.98L 区段内最大内力为:
绕x轴弯矩:Mx= (-12.503)kN·m 计算φx:
计算γ: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γ2=1.05 γ3=1.05 验算整稳:
φb=1 γy=1.05 σ1=σ2=(1*(-12.5))/69.46/1×1000=(-180)N/mm^2 σ3=σ4=-(1*(-12.5))/69.46/1×1000=180N/mm^2 180≤215,合格! 六. 翼缘宽厚比验算 最不利工况为:1.2D+1.4L 最不利截面位于第1个分段首端 剪力:= 8.781kN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γ2=1.05 γ3=1.05 翼缘宽厚比:b0/Tf1=112/4=28 翼缘宽厚比限值:[b0/t]=40×(235/fy)^0.5=40 28≤40,合格! 七. 腹板高厚比验算 最不利工况为:1.2D+1.4L 最不利截面位于第1个分段首端 剪力:= 8.781kN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γ2=1.05 γ3=1.05 腹板计算高度:h0=112 mm 腹板高厚比:h0/Tw=112/4=28 腹板高厚比限值:[h0/t]=80 28≤80,合格! 八. 2轴挠度验算 最不利工况为:D+L 最不利截面位于第1个分段离开首端1250mm处 挠度为:5.63mm 5.63≤16.67,合格! 焊缝群计算书 一. 基本资料 截面类型为:BOX-120*4-Q235 连接方式为:
连接方式:采用四面围焊角焊缝,焊脚高度4 mm 连接板厚度为:10mm 焊缝高度为:4mm 内力值为:N=74.5kN. Vx=80kN. 二. 角焊缝验算 选取最不利位置进行节点焊缝验算,节点编号10 节点编号图 焊缝群分布和尺寸如下图所示:
角焊缝焊脚高度:hf=4 mm;
有效高度:he=2.8 mm 焊缝受力:N=74.5kN;
Vx=80kN;
Vy=0kN;
Mx=0kN·m;
My=0kN·m;
T=0kN·m 未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取正面角焊缝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βf=1.22 1 角焊缝强度验算 有效面积:A=24.3 cm^2 Vx作用下:τvx=σvx=Vx/A=80/24.3×10=32.92 MPa 角点平面内综合应力:σ//=|τvx|=32.92 MPa 轴力下正应力:σN=N/A=74.5/24.3×10=30.65 MPa 角点平面外正应力:σ⊥=|σN|=30.65 MPa 角点最大综合应力:
σm=[(σ⊥/βf)^2+σ//^2]^0.5=[(30.65/1.22)^2+32.92^2]^0.5=41.41 MPa≤160,满足 吊耳焊缝群计算书 一. 基本资料 截面类型为:RECT-240*12-Q235 连接方式为:
连接方式:采用单侧角焊缝,焊脚高度4 mm 连接板厚度为:4mm 焊缝高度为:4mm 内力值为:N=22kN. 二. 角焊缝验算 焊缝群分布和尺寸如下图所示:
角焊缝焊脚高度:hf=4 mm;
有效高度:he=2.8 mm 焊缝受力:N=22kN;
Vx=0kN;
Vy=0kN;
Mx=0kN·m;
My=0kN·m;
T=0kN·m 未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取正面角焊缝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βf=1.22 1 角焊缝强度验算 有效面积:A=6.496 cm^2 轴力下正应力:σN=N/A=22/6.496×10=33.87 MPa 角点最大综合应力:σm=|σN|=33.87 MPa≤160,满足
猜你喜欢
- 2021-10-03 构造人才事业全链条助推高质量发展-支部党课讲稿
- 2021-05-06 年轻干部培训班座谈发言提纲
- 2021-05-05 2021年办公厅党总支年终工作总结
- 2021-05-05 硕士代表发言(多篇)
- 2021-05-01 2021年年最新整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领导班子及个人研讨发言8篇
- 2021-05-01 政法委书记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供借鉴
- 2021-04-29 2篇县委书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学习研讨发言范文
- 2021-04-29 传承五四精神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四篇
- 2021-04-29 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汇编(6篇)
- 2021-04-28 党员干部“学史增信”专题学习心得体会发言材料
- 搜索
-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 11-02
- 总工会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情况汇报 10-09
- 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3篇 08-27
- 人力资源部印章管理规定 04-23
-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级财务会 11-09
- 派出所所长检讨书 05-12
- 森林草原防火知识宣传资料 03-23
- “去极端化”工作实施方案 06-28
- 亲属政审复函模板(配偶) 11-03
- 《西方行政学说》判断题题库(珍藏版) 12-14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