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城建讲话 / 正文

2022年度市委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讲话1【优秀范文】

2022-12-29 17:50:0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市委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讲话1【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市委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讲话1【优秀范文】

市委书记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

 

 

刚才,×同志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5家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提升认识,正视问题,增强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的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截至2021年底,×市61%的地区生产总值、95%的土地面积和68%的人口在县域。县域兴则×兴,县域强则×强。在全市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正当其时、刻不容缓。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召开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总结交流、安排部署,进一步发挥县域优势,激发县域活力,提升县域实力,强化县域支撑,实现城区经济与县域经济“双向发力”,为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把其摆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位置来强力推进,去年明确提出了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双向发力”的思路,今天会上又印发了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的《关于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刚才,×同志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5家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思想和要求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县域发展,在任正定县委书记时走遍了所有村,在任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期间走遍了绝大部分的乡镇。在任浙江省委书记和到中央工作后,亲自指导浙江嘉善县域经济发展,并作为自己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先后作出9次批示,提出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科学发展路子,为嘉善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也为各地抓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南。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深入县域考察调研等不同场合,就县域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于抓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要求,准确把握精髓要义,真正用来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实践。

第二,这是推动新发展理念在×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指挥棒”,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南。从创新发展看,虽然我市科技实力比较雄厚,但是主要集中在市区,县域科技力量薄弱,创新驱动乏力。从协调发展看,全市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县与县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普遍偏低。从绿色发展看,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粗放型快速增长期之后,也留下了生态平衡破坏、工业污染严重、环境容量不足等诸多“后遗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路子。从共享发展看,发展县域经济,最终是为了强县富民。目前,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们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既要下力气补短板、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又要下力气建机制、促公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是我们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载体,更是实际行动。

第三,这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区经济县域经济“双向发力”的关键举措。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去年以来,我们在谋划“9+2”工作布局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城区经济与县域经济“双向发力”,推出了“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四级联动”城镇体系,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但由于各县(市)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要素配置等差异较大,加快县域发展还有不少“硬骨头”。一是县级城市辐射带动不强。9个县(市)中城镇人口超过30万的只有2个,县域城镇化率低,县级城市发展不充分,社会化程度不高,难以辐射带动县域发展。二是县域民生改善欠账较多。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就业难、收入低,看病难、看病贵,出行不便,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跟不上,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够,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差距依然较大。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突破口,拿出真功夫,啃下硬骨头,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二、把握规律、因地制宜,切实走对路子

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走对路子。“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短短470天,却开启了兰考发展的新里程,原因就在于找到了治理“三害”、发展生产的正确路子。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看,最根本的制胜之道就是把握规律、因地制宜,把发展路子走对走实走好。结合×实际,各县(市)在发展路径选择上,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要坚持以理念引领开新路。县域经济既是老题目,也是新课题。过去,我们抓县域经济,往往是为了投资而投资、为了项目而项目。今天,我们抓县域经济,必须遵循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来引领新路子。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才能更好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只有坚持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加快补齐短板,才能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只有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才能更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
只有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更好解决内外联动问题、拓展发展新空间;
只有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才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更好凝聚民心民力。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县域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要坚持以特色发展创优势。县域经济说到底是特色经济,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竞争力。抓县域经济,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理清思路、选准方向、彰显特色,走差异化发展路子。除市辖区外,全国有1897个县级行政区,各地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千差万别,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照抄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走同质化发展路子,必须探索并走好特色发展道路。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要在摸清县域经济底子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导向,把上级精神、外部情况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错位发展、协同联动,在产业上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在城建上明确定位、彰显特色、留住乡愁,不断厚植发展优势。以特色创优势,要求各县(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少我多、人多我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要坚持以动能转换增后劲。动能转换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过去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和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着力构建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三力联动”新格局,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创新方面,我们往往认为县级城市没有创新资源,但实际上同样大有可为,要围绕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积极对接自创区自贸区建设,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主动承接市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转化,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改革方面,县里力度普遍没有市里力度大,有些县(市)的国有工业企业规模小、层次低,有的县(市)在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业农村改革的部署上不到位、有棚架,还有的县(市)在放管服改革上接不住、管不好。对此,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抓好中央、省、市改革事项的跟进落实,抓好相关改革措施的配套完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在开放方面,要增强开放意识、建好开放平台、提升开放水平,积极稳妥走出去,重点推动引进来,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着力汇集更多优质资本、优势产业、优秀人才,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大家一定要开阔思路、转变观念,从全市改革开放创新的政策红利中找准本地的结合点、融入点、支撑点,特别是要用好自创区自贸区政策,释放更大红利。

四要坚持以非公经济激活力。县域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非公经济。非公经济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灵活的体制机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看,凡是非公经济比较繁荣的地方,县域经济就有实力、有活力。各县(市)要把发展非公经济摆上重要位置,着力打破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凡是国家法律未明令禁止的,凡是允许外资经营的,凡是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活放宽、工作上放手放开;
要分类推进县属国企改革,敢于放手搞活,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让县属国有企业成为包袱;
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完善发展规划、提升决策水平、推进技术创新、突出内部改革,不断推动非公经济做大做强。

三、突出重点、明确路径,着力实现突破

发展县域经济是篇大文章。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明确任务书和路线图,持续发力、善作善成,着力实现突破。

(一)产业发展是基础,必须着力壮大产业实力

纵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产业发达。从×看,经济实力排名靠前的县(市),产业基础相对也比较好。但总的来看,9县(市)产业发展明显不足,特别是从产业结构看,长期以二产为主,大部分是资源型、原材料型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整体竞争力不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围绕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四双联动”,抓好地企合作、企业提质倍增、精准招商、项目建设等,真正实现产业上规模、调结构、增效益的有机统一。要把握好四点:第一,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各自的工业经济优势,抓好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集群,大力发展精深加,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第二,服务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县(市)服务业发展慢、占比低,传统服务业仍处主导地位,发展服务业的潜力巨大。要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着力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县域服务业提速提质提效。尤其要围绕构建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抓好现代物流、旅游业、电子商务。第三,特色高效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受地理环境制约,各县(市)在传统种植业上没有优势,但是发展精品果蔬、苗木花卉、绿色杂粮、中药材、生态养殖、生态休闲等特色高效农业空间广阔。要着力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发展沟域经济,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业品牌,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四,发挥好园区经济优势。要抓好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载体,推进转型提质,实现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更好地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城融合。

(二)城镇体系是载体,必须着力提升城建水平

产和城是密不可分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有82个同时是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这表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更好地聚集人口、企业、项目、资金、技术,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现产与城、人与城的互动融合。首先,要建好六组团和县级城市。县里的工作纵有千头万绪,但如果不能把县城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就缺少了辐射带动的龙头。要抢抓“百城建设提质”“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双修”等机遇,科学谋划、主动对接,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真正把县城建设好。第二,要积极推进中心镇特色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基于地理资源、交通区位等客观条件考虑,必须规划建设一批中心镇特色镇。要按照市里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抓好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以镇带村,突出产业支撑、突出文化内涵、突出生态优势,用好互联网+,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公共设施完善、体制机制灵活、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切忌贪大求全、一哄而起、千镇一面。第三,要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要坚持高起点规划,把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多规合一”。要坚持高标准建设,统筹抓好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与公共服务提升、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建设速度与质量安全,注重品质品位,打造精品城镇。第四,要留住文化根脉,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按照“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思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古街道、古村落、古建筑一个也不能再拆。要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融入群众生活,对重要文物遗迹划定保护红线、搞好城市设计,真正留住历史记忆、留住乡愁乡韵。

(三)基础能力是支撑,必须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尤其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组团县(市)到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各县(市)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连接、组团高速环线、南部四县生态旅游高速环线、各县(市)环城路和主干道、县城到中心镇特色镇的干线公路、乡村公路以及主要道路与铁路、高速、国道省道连接线等重点工程为抓手,通过新建和改造提升,着力打开通道、完善路网、建好枢纽、发展物流,形成互联互通、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大交通促进大发展。市里的交通布局已经明确,各县(市)要树牢“一盘棋”意识,抓好对接,列出时间表,加快推进实施。二要加快推进信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托×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要以信息技术应用培育信息产业,用好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抓手,新安等县已经有了很好实践,各县(市)要学习借鉴、积极作为。目前,县域能源结构还不合理、供应网络还不完善、供给能力还比较弱。要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加快推进电力、热力、燃气、燃油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三要统筹抓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和供水供电等方面,县级城市差距较大,要紧盯各项市政指标,找准短板、补上欠账,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确保主要公共基础设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要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与城镇衔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四)生态良好是优势,必须着力优化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集聚生产要素的必要条件,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宝贵资源。×各县(市)都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越是偏远的地方,生态优势往往越明显。但从前些年的情况看,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源无序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努力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享受“绿色发展红利”。要围绕“天蓝”目标,以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为重点着力治标,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治本,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尤其要针对PM10、PM2.5等指标,找准症结、辩证施策,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最近几个月,中心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初见成效,要按照既定的思路举措抓下去,久久为功。要围绕“地绿”目标,推进全域绿化,着力抓好荒山荒坡、河湖沿岸、道路沿线、公园游园、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的绿化和县城小游园建设,及早谋划今冬明春绿化工作,做好补栽补植,提高成活率;
提升绿化品位,坚持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相结合、常青树长寿树乡土树相结合、乔灌花草相结合、种植管护相结合,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生态县城。要围绕“水碧”目标,认真落实河长制,以“四河同治”为重点,把确保水安全放在首位,统筹兼顾水质净化、水量调节、水网改造、水系循环、水景建设,兴利除弊,打造良好水生态。按照市里的要求,集中抓好截污治污,确保年底大头落地;
积极推进引水补源、河道疏浚、河床恢复、河堤修建;
结合县城建设,科学布局湿地,建成县城的“绿肾”。要围绕综合效益,把保护生态与发展旅游、健康、特色农业等结合起来,既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走“守着青山绿水苦熬”的穷路,谋划实施一批富民富县的生态项目,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五)改善民生是目的,必须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时指出,要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发展县域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善于集中资源办大事、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不能用数字的增长代表群众获得感、更不能用平均数代替精准数。一要持续办好民生实事。针对县、乡、村的实际,持续谋划和实施一批民生实事。要不折不扣完成今年的民生实事,工作滞后的8家责任单位要加快推进,主要领导要在市属新闻媒体上表态发言。二要切实完善制度安排。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促公平的基本原则,优化制度设计,做出系统安排,确保公共资源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既要有普惠性政策,又要有特惠性政策,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可及的社会保障。要紧盯薄弱环节,突出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村卫生室建设、农村签约医生以及新农合等工作。三要着力维护安全稳定。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底线,是最大的民生。要统筹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当前,尤其要强化政治担当,树立底线思维,采取过硬措施,压实各方责任,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构建文明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凝心聚力、真抓实做,确保做则必成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既是长久之策、又是紧迫任务,必须统一思想、迅速行动、务实推进、持续突破,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抓好县域经济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明确各方责任、凝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要压实责任。在县域发展上,市级总统筹、县级是主体。市里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顶层政策设计。各县(市)要根据实际,制定方案,主要领导要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履行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要完善机制。建立市直部门对口联系指导机制、央企省企定向交流合作机制、县域经济发展科学考核机制,形成合力、增强动力,切实营造比发展、比后劲、比民生、比生态的良好导向。要督导问责。对县域经济发展连续落后、重点工作推进不力的,要结合考核情况,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该调整的调整。

二要强化项目抓手。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最终都要落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各县(市)要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结合实际持续推进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着力在项目建设上求实效。要科学谋划。结合“9+2”布局、60个重大专项,以及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实施方案》提出的6个方面23项任务89项工作,充实完善好县域经济发展项目库。要抓好前期。关于明年工作的谋划问题,市里明确要求,10月底前要完成总体思路布局和重大项目筛选,11月对接筛选做好前期。各县(市)项目库的谋划要与市里对接,要素保障要及时到位,决不能因为前期不扎实,导致项目难落地、落地慢而迟滞发展。要提速提效。项目建设必须集中攻坚、倾力而为,干一件成一件。

三要强化要素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大事要事的落地实施,都需要强有力的要素保障。当前,土地、人才、资金、发展环境是制约县域经济的突出瓶颈。在土地供应上,要按照节约集约原则,依法依规、科学运作。当前,各县(市、区)在盘活“三未”土地上推进不平衡,个别地方行动慢、成效差,必须引起重视、认真整改。在人才支撑上,要认真落实市里出台的“1+4”人才政策,参照中央、省、市的有关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更加灵活的激励政策,大力引才、育才、用才。在资金保障上,要充分发挥百城提质支持资金、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等作用,支持县域运用PPP模式、发行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益。在发展环境上,要坚持依法行政,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主动服务支持企业发展,营造高效率、低成本、无障碍的发展环境,真正使×的县域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热土。

四要强化组织保障。党的领导和组织保障,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决定性因素。要按照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五个过硬”要求,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转变作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大抓基层强组织,积极推进“河洛党建计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树好导向强队伍,认真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坚持“五讲五不”用人导向,拓宽选拔基层干部渠道,既让思路开阔、敢拼能赢的“狮子型”干部脱颖而出,又让默默无闻、坚守奉献的“老黄牛型”干部受到褒扬。要持之以恒强作风,大力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的作风导向,敢向困难叫板,敢向问题较真,扑下身子察实情,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本地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同志们,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