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年终总结 / 正文

2020年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感言3篇

2020-10-04 11:14:58

2020年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感言3篇 2020年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感言1 _月9、10日,天气薄阴,春意盎然。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和全市高中语文教育同仁在安徽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参加了芜湖市20__-20__学年度高中阶段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我们被编在三班,内容安排有学科知识与通识两部分。

通过这一平台,我们温习了本学科的一些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加深了与同行的交流。在短短的两天时间中,我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聆听葛维春、辛卫华等专家的精彩讲座,并积极与其他参训教师交流,共同探讨,享受继教的快乐。可以说,两天的学习更新了我的语文教学理念,使我获得了一次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机会,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颇有醍醐灌顶之感,称得上是一次精神洗礼。

继教培训期间,我满怀热情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倾听,不知疲倦地记笔记,学习教学相关策略,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主动思索,积极探讨,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加以消化,把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用到新的教育实践中。尤为重要的是,培训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启发我不能停留于做一个经验型的教书匠,而要在教学之余,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耕耘,做一个有思想的育人者。

下面是这次培训的几点感悟。

1、继教擦亮教育人生 走上教学岗位,我们就开启了教育人生,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这样的教育人生才会更加绚烂多姿?! “教育人生”要求教育中的人和与教育有关的人,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不断加以充实,不断加以完善。

“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那么,活力、激情,灵动从哪里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我们才能赋予教育人生新的色彩,从而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新知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一个以学习为乐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人生”离不开学习,特别是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它如同心灵的粉板擦,能使我们的知识、观念常拭常新。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陷于功利追求中,认为自己教书有年,对新的知识、观念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故步自封。试想,一个对继教消极抵触的人,一个不能不断汲取新知的人,如何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做一个受到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2、继教让教师体验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培训中,我真切而强烈地感受到,教师的幸福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学生,同时也体现在充实自己,而后者是更高级的精神享受。

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或根基扎实,思维绵密;或天马行空,神游八极;或娓娓道来,波澜不惊;或妙语连珠,舌粲莲花……逐渐的,淡忘的知识清晰起来,如逢故人;芜杂的思想明了起来,灵光乍现;陌生的理念翩然而至,豁然开朗,如饮琼浆,又有那一种幸福能与此相比? 譬如, 葛维春老师关于新课改与高考并行不悖的观点阐述,辛卫华老师对高效课堂建设的精辟分析,解决了我不少的疑惑,都使我受益匪浅。专家引领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将为我的教学实践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 3、继教锻造我们的思想 什么是教师的最高境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仅要具有精神感召力,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更应该有新颖的教学理念,能够在理念的不断更新中领略到教育的快乐、幸福,彰显思想的深度!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来的,更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对知识的渴求中产生,从知识与日新月异的时代的撞击中产生。这种撞击,可来自鲜活的现实生活,可以来自具体的教育实践,而继教集中培训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除了聆听专家的教诲,参训者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从教经历,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因此,继教集中培训是思想碰撞的舞台,从这里激发出的思想的花为我们的“教育人生”增添个性魅力。

我们期待继教时间间隔更短,因为我们期望有更多的机会让大脑产生风暴,激荡思想的火花。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4、继教可使教学常教常新 教师极易出现“职业倦怠”。在浮躁不安且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许多老师因为“教书”难有成就感逐渐懒惰起来!在继教活动中,旧的知识得到更新,旧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激发自身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切实赋予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继教中汲取源头活水,正可以保持常新的心态,让自己与过去不同。

这两天,通过专家的引领培训,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在我从教多年的历练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头脑里形成这么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故步自封、得过且过是万万要不得的,只有不断参加继教等活动,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才能常教常新,永葆教学的活力。

5、继教让我们自身升华 这次培训学习,给我们创造了学习和互动的平台,学员可以聆听专家教诲,也可以与各位专交流观点,发表不同看法,更可以将各自的教学心得相互切磋,使良好经验得到展示,这样的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辛卫华老师有效教学的阐述使我懂得,教书育人离不开深耕细作,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法,我们的田地就会良莠不齐,杂草丛生;葛维春老师对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关系的梳理,打消了我们的顾虑,让我们明白了高考与课改相辅相成的道理;其他老师对学科知识的再梳理,使我明白教师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不断加以更新,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

继教集中培训让我懂得,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能在教学中实践中提炼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必须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做一个启发型的教师,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养成教育教学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和及时交流教育教学问题,从而让我们的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插上放飞的翅膀和希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就会提升自己的教学思维与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领略了各位专家的理论讲解,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通过本次培训,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更加坚定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的信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使我们的学生同样也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

2020年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感言2 关于什么是教师,唐代大散文家韩愈曾给出这样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显然,在今天的教育形式下,“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

那么我们该朝着怎样的目标来努力呢?对此,习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我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说,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近来,我们高二为迎接语文会考,每天都会让学生做题,给学生讲题,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即便如此,我仍然注重引导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例如,我们做了一篇散文阅读《荡里莲花》,最后一个题目问的的是,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案中有一点,“升华主题”,学生都没答上这一要点。对此,我给学生讲,如果问文章最后的段落有何作用,一定要考虑到它对主题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有三种类型,即揭示主题、突出主题、深化(或升华)主题。

紧接着,我给学生举具体的文章,进行阐释。我分别以“做人就要做个有用的人”“天下所有母亲的跪拜都是最伟大的”两篇文章为例。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答题术语的含义,又于无形中引导学生朝“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工作这么多年来,曾有不少学生跟我感情很好,因为,他们认为我不仅仅教他们学语文,更让他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喜欢让学生写周记,学生也喜欢写周记。因为,我让他们写周记,是想让学生通过练笔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学生喜欢写周记,是因为,他们的心声有人聆听,他们的困惑有人指点迷津。

曾经有位课代表,叫原树群,他升入大学后,也将周记本带在身边。没事的时候,他喜欢翻一翻,看一看,因为那里有他的成长足迹,那里有老师对他的谆谆教诲。

他升入大学后,曾给我手下的学生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说,我不敢说,我能考上大学,我的语文成绩起了多大作用,但我敢说,我考上大学,与语文老师有莫大的关系,是她在我失意时鼓励我,是我同学发生矛盾时开导我,让我始终保持我的善良,让我不丢失勇气和力量。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大学刚毕业时,我曾深深地不安,我不就比学生多读了7年的书吗?我能教好他们吗?渐渐的,我内心的不安消除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知识确实比学生的多。

再过几年后,我又有了困惑,感觉,自己的知识好像枯竭了,感觉自己的灵感消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慢慢地,我懂了,原来,是我自身的知识不够扎实。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作后,我没有坚持读书,不再读书,结果,我的知识泉水就枯竭了。于是,我重新开始读书,读小说,读散文,看漫画,看心理学,看教育理论。就这样,我感觉,我又是我了。

我想,扎实的学识,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一个人必须要让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想丰富起来。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这方面,我感觉自己做得还算好。他们的身份是学生的同时,还是些孩子。所以,我爱他们,真诚地爱。

我认真地批阅学生写的文章。唐新华是一位比较内向比较敏感的女孩,而她在给我的信中有这么一段:“怀着紧张的心情,小心翼翼地翻开本子。看到一片片红色的字迹,我感到很踏实,真的!仔细地看老师所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因为,标点也是有感情的……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柱,很是感动,欣慰。” 我从不把学生对我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所以,当毛茜茜借给我一本书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送给她,来表达我对她的谢意。她给我回复的信中有这么几句:“今天,我收到语文老师的礼物,很是开心和激动。抬头仰望那片无际的蓝天,总觉得那是生命中最美的点缀,天蓝在明媚的阳光下,给人一种暖洋洋的幸福感,简单却美好。” 在一般老师眼里,体育生都不怎么样,然而,隋__不是,他谦逊有礼,爱学习。我将他点点滴滴的闪光点写在一篇文章里送给他,他很高兴地和我交流:“当看到老师递给我的文章,我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就赶紧拿到座位上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每次听或看到老师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白居易的诗一样,通俗易懂,不华丽,却很真实,能让我读懂老师的心,觉得老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我想不论是哪一位老师,都是爱才的,我也不例外。我特备珍视手下有文采有思想的学生,努力引导她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被我视为才女的张__,在学期末结束时,写给我一封信,信的结尾有这样的话:“这世界这么大,我们还是遇见了;每天擦肩而过的人那么多,我们还是遇见了。我相信这是缘分,一段美好的缘分,一段被我及其珍视的美好的缘分。那么好,那么幸运,可以让我遇到你。” 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我想,我们所教过的学生在多少年后,在跟他们的孩子提及我们的时候,会怎么说呢。当然,我们都渴望桃李满天下,做一个成功的老师,那就我们坚定我们前进的步伐,努力践行“四有”,做学生的好老师 ,做学校的好老师,做民族的好老师吧。

2020年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感言3 参加高中语文教师培训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对专家讲学视频的学习、探讨新课程教学的优秀论文的拜读及跟同事的心得交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出,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例如重视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形成;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生命意识、环境意识、诚信意识、职业意识的养成。徐淀芳老师说,课标中提出的这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人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新课程把课本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提法,是与“语文素养”相吻合的。“人文性”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语文新课程不仅继承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要教会学生掌握好工具必须引导学生到言语实践活动中去锻炼、去领会,自己去获得语文交际能力。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其形式灵活多样,尽量适应学生要求、符合学生兴趣。主要反映在语文课改中淡化字词句篇基础知识和文体知识的教学,但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中不教这些知识,而是教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与生活中学会运用语言,这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理念。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 语文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一位专家说:“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其次才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一味地服从老师,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生;教师不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教师不管在上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还是研究型课程,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使得学生人人都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在教学反馈中,要善于评价学生学习地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

三、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课堂,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阵地。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这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语文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步根海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提供的空间,体现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事实上,新教材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我们教师不仅要承担起培训者的责任,更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明白:“语文教育是事业,贵在淡薄名利,默默无闻;语文教育是科学,难在持之以恒,求是求真;语文教育是艺术,美在享受母语,陶冶身心。”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