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 / 正文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合集6篇

2020-10-17 01:36:31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合集6篇 【篇一】 “xx这次高考考了636分的好成绩,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高考成绩揭晓后,xx县xx镇长江村四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多亏了教育扶贫政策,圆了我这个贫困生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近日,面对xx县纪委监委教育扶贫专项督查组的来访,xx详细介绍了近几年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情况。这是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专项治理,以有力监督助推教育扶贫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扶贫先扶智。xx县作为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试点县之一,为保障教育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该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政策三个重点,梳理确定了包含送教上门、“雨露计划”等在内的5项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内容,并按照监督清单内容,抽调精干人员6名,组成3个专项监督检查“小分队”,紧盯教育扶贫项目执行落实、扶贫资助精准发放等环节,重点检查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两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贫困户子女资助“不错不漏”。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5个,已全部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今年以来,在县纪委监委的精准监督下,共发现全县教育系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5个,已全部整改完毕。各类教育助学资金和“雨露计划”补助金按时发放1237.6万元,受助学生19391人次,受惠建档立卡学生13769人次。“我们将严格对照扶贫领域监督清单,聚焦教育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实效,做到监督一项、落实一项、巩固一项,确保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篇二】 投入9890.39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入2136.45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学生,招聘169名教师充实农村学校任教……这一组组醒目的数字,正是新干县2018年教育精准扶贫的鲜活写照。

去年以来,该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夯基础、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始终将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结构,落实资助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成效,得到国家媒体高度关注,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分别作了报道。

改善条件,让乡村学校“美起来” 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椅、靓丽的塑胶操场、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这些过去城里学校才有的“高大上”教育教学设施,如今也被“搬”该县乡村学校里。

去年以来,该县打出大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大手笔城区扩容增位、“大数据”提升教育水平“组合拳”,共投入校建资金8734.39万元。改造了xx等12所农村薄弱学校;
新建的三湖镇中心小学、xx乡中心小学2所学校于去年秋季交付使用;
完成了xx中心幼儿园、xx乡中心幼儿园所有校建工程,圆满地实现了“一乡一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

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该县积极化解大班额“瓶颈”,大手笔实施城区扩容增位工程,新建的华城门小学于去年秋季顺利开学,新干中学、职业中专、新干三中、新干三中二部、金川小学、城北小学等6所学校正在扩建当中,并启动了城东学校、洋峰学校新校建设基础工程。与此同时,该县“大数据”提升教学应用水平,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去年以来,共投入1156万元为各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班班通”、计算机、实验教学仪器、音体美卫器材等教学设备,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优化结构,让教师队伍“强起来” “学校办学条件变好了,跟城里没有什么区别,近年来还调进了许多年轻的优秀教师,我把孩子从外地转回来上学,非常放心。”今年春季开学时,看到崭新的xx乡中心小学,该乡xx村徐大爷激动地说。

去年以来,该县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三定向”培养、三支一扶、高学历人才自主招聘、新干籍在外教师选调、特岗计划等措施,共补充教师219名,其中169名新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为缩小城乡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升农村学校育人质量,该县加强城区优质学校对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农村小学教师走教制度,坚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三笔字”基本功训练、聆听名家讲座、开展读书活动、培养教学新秀、锻造名师队伍、专业知识测试、“百校千课”竞赛、校本教研探讨、城区跟班学习、培训学习交流“十一”工程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精准资助,让贫困学生“乐起来” 精准助学,兜住底线,不落下一个贫困学生,是教育扶贫的保障。该县以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教育资助政策,核实贫困学生信息,健全贫困学生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构建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和管理机制。去年以来,该县共发放各类助学资金2136.45万元,惠11479名贫困学生,其中:发放普惠性幼儿助学金38.6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补助金665.86万元、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280.9万元、新考取大学贫困生助学金94.5万元、中职学校贫困生补助金18.3万元,为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生免除学费19.57万元,为中职学校贫困生免除学费62.47万元,提供新考取大学贫困生路费1.55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954.7万元。

此外,该县巧打“老区牌”、“家乡牌”、“校友牌”,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捐资助学,通过开展“圆梦助学”、“科瑞助学”、“关爱助学”、“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共为各类贫困学生捐款55.6万元,形成了政府与社会互补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使贫困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教育阳光雨露。

【篇三】 老师跋山涉水来到贫困学生家里,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宣讲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学生家长听了身心舒畅通透,脸上乐开了花……近日,笔者来到衙前中心小学看到该校老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自备矿泉水和干粮翻山越岭,走访贫困学生了解其家庭详情,而这样的画面在xx县各乡镇学校已成为常态。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xxxx县教育扶贫工作正在行动。

制定大方案确保“四个一” “有了这方案,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xx二中党员教师郭明生说,该县印发了《教育扶贫攻坚大排查大走访大数据大宣传大帮扶大巡查活动方案》,在方案中详细解说了教育扶贫的具体做法,对他们基层教师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有了明确的要求。

“我们要把教育扶贫作为头等民生工程来抓。”该县教体局长xx介绍,教育扶贫工作必须做到“四个一”,即:一个不漏(资助不漏一人),一人不辍(没有一人辍学),一分不少(资助足额到位),一户不缺(政策家喻户晓),确保教育扶贫的精准性。

该县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筑牢工作基础,集中力量狠抓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促进教育扶贫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有序推进全县教育扶贫攻坚战。

抓数据精准促宣传到位 坐落在歌曲《十送红军》唱的“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的五斗江中学校长李泳华介绍,一定要有一套精准的数据,这是进行教育扶贫的基础。为营造浓厚的教育扶贫宣传氛围,他们学校还制作了横幅、宣传牌等。

该县通过“大排查”“大走访”建立学校教育扶贫“大数据”。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完善辖区内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就学情况花名册及统计表,要统计好“在本乡镇(片)就读”等情况花名册,并制成表格,在填写表格中有分工和合作,最后落实每一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教师,建立各校教育扶贫工作责任一览表,并将电子稿和纸质稿上报教育扶贫办公室,以便建立全县教师教育扶贫信息库,责任教师必须如实填写责任一览表中信息,并张贴在贫困户家中。

同时,各校在校园内外悬挂宣传横幅和永久性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一览表、张贴xx贫困户奖补歌,同时在村委会醒目位置处装贴育精准扶贫政策一览表,发放宣传资料,向建档立卡户发放《xx县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宣传单、《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扶贫资助政策宣传年画、填写并张贴《xx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联系卡》;
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
校长、班主任,老师通过手机短信、学校班级微信群、QQ群等每周将中央、省、市、县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及时上传下达;
各中小学利用会议、广播、班会、文艺节目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强大气场。

孩子盼读书,政府来资助 “本来我以为再也跟大学无缘了,心中无比绝望……”家住xx乡贫困学生xx说,他高考以576分,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因意外造成父亲生活不能自理,爷爷中风偏瘫五六年,对上大学已经失去了信心。当政府、学校知道她家的情况后,圆她大学梦,为她享受政府资助金8000元和入学路费1000元;
还联系xx县江南汽运公司资助她四年大学期间生活费(1200元/月),共57600元;
xx农商银行的5000元助学资金和助学贷款也已办妥。

“我的大学梦饱含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我一定会迎难而上,实现梦想,报效社会……”她眼里闪着泪花说道。

以教育为支点,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还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共享教育扶贫的雨露,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该县教体局长xx说,“我们会为每一个心怀梦想的贫困学子助力正能量。” 该县各乡镇(片)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大排查”工作后,了解到的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乡(镇)、村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其扶贫部门建立联动排查机制,对建档立卡学生信息进行“大排查”,教师深入“大走访”活动中,对辖区内建档立卡学生信息进一步核实。全面掌握本乡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和受资助情况。

目前,该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建立从学前到大学全程教育精准资助体系,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该县资助中心工作人员郭中华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以来共为3.04万人次在县内就读贫困生发放各类教育补助6042万元,2018全年面向98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发放教育资助资金2309万元,针对3469人次县外就读未落实政策的贫困学生,落实各项资助345.38万元。确保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政策全覆盖,做到“一个不漏,一分不少”。

帮扶暖人心,为党得民心 “我非常满意,今天又有老师到我家来,我相信有这样的老师,xx的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xx县xx中学的xx是建档立卡贫困,她父亲李根发得知老师常到家里来,电话里激动地说,他长年在矿山打工,少有时间回家一趟,孩子在学校住校,学习和习惯怎么样,他都没时间去关心,全都靠老师教,因为住校,孩子每学年有1750元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现在,孩子更加懂事了,更自信了,学习也有了进步。他发自内心地说:“老师,您辛苦了!” 该县通过实行“大帮扶”活动,建立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结对帮扶机制,变“家长跑”为“教师跑”。将“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大帮扶”与“万师访万家”活动结合起来。送教上门工作,解决无行动能力的残疾学生上学难问题。开展好家长学生“互教”活动。用孩子的成长让家长尝到甜头、让家长看到盼头、让家长更有奔头,让孩子教育带动家长树立信心,主动寻求脱贫致富新出路,共同比干劲奔小康。

鸡叫已出门,灯亮未归家。这已经是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六大”活动以来的“新常态”了。从局长到普通干部,从机关到学校,从校长到老师,都没有将路程放在眼里,没有被天气阻住脚步。贫困户的心与帮扶者心越走越近。党得民心,民得实惠,教育战线上的扶贫干部和老师们,没有停下脚步。

【篇四】 我叫xx,是xx市委统战部派驻到xxxx扶贫办的挂职干部。我是个土生土长的xx人,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毕业,都是在xx上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也长期在市级部门工作,几乎从来没有走出过xx,没有到基层摸爬滚打过,身上一直少那么点“地气儿”。

2019年4月,受组织选派,我作为xx市第五批赴xx挂职干部团队中的一员,开赴祖国xx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开启自己职业生涯新起点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己“下基层”“接地气”的“补课”经历。

盘点过去的一年,xx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已经去过18个,实地入户走访的贫困户超过150户。扶贫工作需要经常要到贫困户家实地走访,了解核实第一手情况,有时候一天要走十几户,而大多数这种访谈都是“一面之缘”,为了便于区分梳理每户的谈话记录,我习惯在访谈间隙用手机抓拍一些贫困户本人或者其家居环境的照片、视频。有时,我会把这些涉及一线扶贫工作影音资料,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往往会收获超乎想象多的“点赞”,再回顾这些“热帖”时,我发现总有一些瞬间让我感动,总有一些体会让我难忘。

记录一:贫困户家的“标配”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组照片,主题是“贫困户家墙上挂的才是人民心中的‘真神’”。在我随机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我发现贫困户家里基本都有一样“标配”,那就是毛主席、习总书记的肖像照,这些照片往往都挂在家中最明显的地方。

在与贫困户访谈交流的时候,我多次询问过贫困户,这肖像照是村里给统一发的吗?所有贫困户的回答都是一致的:“不是,这是我们自己掏钱买的”。一张肖像照价格并不贵,也就是几元钱,但是作为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愿意心甘情愿地自己掏钱去买回来贴在家里,这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这需要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正是因为我们党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的理念,人民群众才愿意发自内心地爱戴我们的领袖、才愿意一心一意地跟党走。

记录二:出门相送的老大爷 记得一次我随同xx扶贫办领导在xx市的某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暗访,那天正巧赶上大雨,我们随机走进一户贫困户家,想接着雨势查看一下“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质量问题,实地看看房子漏不漏雨。80多岁的户主老爷子见我们来了特别激动,一个劲讲党的政策好,待我们检查完转身出门的时候,老爷子非要冒雨送我们上车,一边送一边给我们抱拳作揖,不停念叨:“为了党的工作,这大下雨天的,你们还来,不说啥了,谢谢啊!谢谢啊!”我当时心里非常受触动,感觉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扶贫干部应尽的职责,但人民群众却如此感激我们。

我把这段视频发到朋友圈,配上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有最好的人民群众,他们特别朴实善良、特别勤劳节俭,特别知足感恩,作为公务员没有理由不服务好他们,作为执政党没有理由辜负他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落下一人。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和历史职责。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摒弃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照顾和施舍的错误心态。在脱贫攻坚上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的理念,抱着时刻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才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记录三:祭奠逝去的战友 今年5月23日,全国扶贫干部的“朋友圈”被xx这个名字刷爆了。xx同志是中组部派驻xx扶贫的驻村第一书记,去年年底因车祸重伤住院,因伤势过重在治疗4个多月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我和xx书记并不熟识,但碰巧的是去年12月底我和他一起参加了中组部组织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培训班,成为了短暂的同学,永远的战友。

这次培训课程质量非常高,我们470多名学员在12月25日结束培训后,信心满满归复各自的岗位,哪知道26日xx同志就在路上突发车祸…经历近半年的治疗,最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噩耗传来之时,我恰巧正在下乡访贫途中修车,自己心头也是一阵后怕,情绪特别不好。我挂职单位的处长曾经感慨,自己是转业军人,当兵没打过仗,没想到转业后打上仗了,打得是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从2016年至今xxxx已经有近30位干部牺牲在扶贫岗位上,全国总计牺牲了600多位干部,他们和xx同志一样,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再过半年时间,脱贫攻坚战就要迎来完胜时刻,希望这半年里,全国的扶贫干部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一定要爱惜身体健康,注意交通安全,脱贫攻坚战胜利的一刻,贫困群众一个都不能少,扶贫干部也一个都不能少。

转眼间,我已经来xx挂职一年有余,对比手机相册里的自己,通过一年多的磨砺,皮肤晒黑了、身材变瘦了,衣着风格由无框眼镜、衬衫、西裤、皮鞋这样的办公室套装替换为变色镜、防晒服、运动裤、旅游鞋这种便于走村入户的下乡套装。

与照片上“外化于形”的变化相比,更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实现了“内化于心”的蜕变。以前在首都统一战线工作,打交道的多是各领域的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重心更多侧重在研究制定党的政策,在“务虚”上下功夫、在“面”上做文章;
而在xx脱贫攻坚战线上工作,打交道的多是基层乡村干部和贫困群众,工作重心更多侧重在解决贫困群众具体问题困难,在“务实”上下功夫,在“点”上做文章。

可以说,一年来的扶贫历程,弥补了我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的短板,让我体会到了工作方法上的“虚实结合”、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脚下没泥,心中没底”,让我明白统战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扶贫工作更是特殊的群众工作。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既要懂得如何去做“阳春白雪”般特殊的群众工作,又要懂得如何去做“下里巴人”般特殊的群众工作。

助力xx脱贫攻坚的宝贵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拓展了我的工作思路,值得我为之荣耀一生。在剩下的不到一年的挂职时间里,我将把这份荣耀,转化为对扶贫工作的真情投入,扎实做好负责的各项工作,为巩固xx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祖国xx美丽风景线,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 xxxx西岸xx山东麓,xx市就坐落在这里。长期以来,贫瘠的大山犹如一堵隔绝外界的石墙,把xx人民的希望和富足生活挡在了“墙外”。如今,村民们已经搬进了新房,谁能想到,请他们住进新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提起扶贫工作,一航局在xx市挂职副市长的扶贫干部刘伟有一肚子话说,“来xx州之前,我就做好了心里准备。到了之后,还是被这里的贫困吓了一跳。” xx市年收入低于4000元的贫困家庭有1.2万户,4.4万人,超过当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贫困发生率达38.1%。当地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多山地陡坡,耕地面积极少,许多村民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

“村镇里没有优势产业,老百姓挣不到钱,经济落后导致居住环境也很差。”刘伟拿出一张照片,一个高脚双层木屋,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被人们称为“千脚落地房”。这种木屋属于农村危房,既不安全又不环保,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杂物,一到雨季,臭气熏天、污水横流。

“千脚落地房”的千脚之上,有数千户贫困的家庭。一航局坚持样板引路,联合当地政府推行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危房改造之前,首先建起了样板房,其余的照着样本标准不断“复制”,修建排水沟,打造美丽整洁的现代村庄,让村居逐渐旧貌换新颜。

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地群众思想保守,不理解、不支持拆改工作,一度让刘伟很是头疼。xx市xx镇的村民王保红经常把山外的一些日用品带到村里置换成当地土特产,再拿到外面去卖,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人。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非常抵触危房改建工作。他家的“千脚落地房”建在悬崖边,说什么都不让拆,询问具体原因又是支支吾吾讲不清楚,似乎有所顾虑。

刘伟没有放弃,天天上门说服,王保红最终被打动了,他说:“我一直害怕你们拆了房子就不管我们了,我们一家老小住哪儿啊?”刘伟一听这话若释重负,赶忙解释说:“你放心吧,危房拆改期间,山下安置点的周转房可供村民居住。等新房子建好了,再搬进去,新房保证比现在住得舒服。”王保红听后心里终于踏实了,当天下午他家的“千脚落地房”就拆除了。

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千脚落地房”的居民纷纷住进了砖瓦房。不仅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一航局还与当地农林部门协商,成立扶贫合作社,在新建村庄附近发展经济果木、投资养殖业,让闲置劳动力有活儿干。

截至目前,xx市实现贫困“摘帽”39515人,占贫困总人数的89.72%。完成住房安全等级认定16465户。生活环境改善,吸引了许多中小企业进驻,一年内就新增中小微企业174家,带动就业882人。

看着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刘伟信心十足:“以前村民们都靠天吃饭,现在每户新房前挂着的一块块‘感谢共产党’的木牌。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贫困’的帽子我们摘定了。” 【篇六】 临近过年,xx市xx县xx村的村民们山货生意更红火了,笑容满面的老杨不禁感慨道:“多亏了二公局的‘蓝马甲’啊。” xx村位于xx县大乌江镇境内深山之中,虽然山川秀美,土特产丰富,但却因交通不便,村里贫困面貌年复一年,村民苦不堪言,村干部也束手无策,一条坑坑洼洼的村路竟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路上的“绊脚石”。

项目部进场之初,当地村民们并不“买账”。按说修的是便民路、致富路,当地村民应该翘首以盼,可项目却屡遭碰壁。“不行,坚决不行,这段路挖了,村里那几十亩田里的水怎么进去?”村民反对道。要修新路需要先把原本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拆掉,可村民们一再阻拦,清理工作迟迟不能开工,这可急坏了项目负责人xx,他已经前前后后跑了多次,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走,趁着中午大家都在,解决问题也方便。”为了解决村民的顾虑,刚吃完饭的xx就拉着综合办主任xx进村了。这次他们直接“坐”到了村民家里,村民终于敞开了心扉:“前几年外面来人也是说要修路,结果我们前前后后忙活了几个月,原来的老路挖得七七八八,可修新路的事却搁置了……路没修成,原来的老路却毁了。”由于xx村通往村外的山路地质条件差,道路又狭窄,每到下雨时节,塌方水毁更给现场施工增加不少难度,很多当地施工队伍望之却步,甚至还出现了“半途而废”的情况。虽说打通整个村庄这条8.5公里道路大家已经期盼了十几年,但真开始修,村民们还是顾虑重重。

找到了症结所在,xx当即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请乡亲们放心,我们先把灌溉措施做好,再保质保量地赶在娃娃们上学前完成任务,完成不了你们来项目部找我。”随后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看着眼前这位一片赤诚、信心十足的中交人,村民们总算点了头。

说干就干,在xx县大乌江镇的第一个承诺能不能按时兑现,不仅关乎项目声誉,更关系到乡亲们能否早日脱贫。项目部针对这一情况,当即把修路扶贫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先是和业主商量反馈村民实际诉求,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施工。施工过程中,技术员在保证施工图纸不变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征求村民们的意见,针对特殊地质条件,反复查阅资料制定优化方案,严把质量关。

为了让乡亲们对质量信得过,也为了给村民创收,当地的剩余劳动力也被项目招入麾下,自己的路自己修,让村民们来监督道路施工质量,不但加快了施工速度,还加强了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热情的安质部部长老曹得知村里的特产在当地没有销路,主动在自己的朋友圈“免费营销”,乌江特产配着飞龙湖美景,还挺像那么回事。慢慢的,村里乡亲们见到穿着“蓝马甲”、戴着安全帽的中交人也热情了起来,不管认不认识总要停下手头的农活攀谈两句,甚至热情地给项目部的小伙子牵起了红线。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村子原来的砂石路终于变成了排水通畅、平整耐用的水泥路,村里水田的灌溉渠也赶在旱季通上了水。通车那天一大早,老杨就给项目部送来了一面印有“情系村民办实事,修桥造福暖人心”的锦旗,“自从你们来了,大车也能进来了,娃娃们上学也方便了。”说起这些开心的事,老杨乐的合不拢嘴。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