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思想汇报 / 正文

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0-06-09 20:40:22

 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9年是区市场监管工作依法履职监管的开局之年,半年来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积极履行市场监管、服务经济发展两大使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质量强区战略,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扎实推进机构改革,构建市场监管融合发展新局面

 (一)理顺市场监管机制。结合机构改革过渡期工作实际,制定了《机构改革过渡期若干工作规则》,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机构改革过渡期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通知》《党组成员联系监管所的通知》,修订完善了局党组会议、局务会议等工作制度,进一步理顺了市场监管工作机制。“三定”方案下发后,本着促进工作的原则,对相关职能股室进行了调整、整合,对“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责进行了科学划分,确保了市场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依据《XX市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市委办发〔〕号),整合组建XX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市县两级以市场监管部门名义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组建乡镇(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受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和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双重领导,构建了以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为主、各市场监管所为补充的执法办案和执法管理体系,减少了执法层级,推进了执法力量的下沉。

  (三)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以提升执法人员执法技能和监管水平为基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选派参加国家、省级业务培训和邀请上级业务骨干进行现场授课的方式,积极组织食药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监管人员执法水平。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监察法律法规,计量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培训6场(次)。

  二、纵深推进商事登记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一)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严

 格落实商事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简化登记注册审批流程,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2019年,新增市场主体1050户(其中:内资企业29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户、个体工商户742户),新增注册资金8.66亿元。一是持续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将12项涉企备案事项全部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了“数据网上行,企业少跑路”。二是持续深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改革。实行注册登记申报承诺制,申请人仅需对住所(经营场所)的房屋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作出承诺,便可申请注册登记。同时,积极落实“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三是全面推行“证照分离”登记改革。2018年11月10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对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具体事项表》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有效区分“证”、“照”功能,让更多市场主体持照即可经营,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共办理“证照分离”业务116件,其中实行告知承诺65件,优化准入服务50件,直接取消审批1件。四是推行简易注销改革。在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中推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联合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税务局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关于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工作的通知》进行转发,进一步推进全区注销便利化改革顺利实施。截至目前,累计为293户企业办理网上简易注销公告,为企业节省登报公告费用87900元,其中,已核准简易注销登记148户。五是坚持宽进严管,做好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共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268个、办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87件,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48件、《食品小摊贩登记卡》78件。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一是及时做好“双告知”工作,定期将已核发营业执照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相关信息通过QQ群和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告知相关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各单位根据职责做好后续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市场主体及相关监管单位推送“双告知”信息4553条。二是积极推进2018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通过政务网站、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短信催告、举办企业年报培训班、开通咨询热线等方式进行了全方位宣传,引导帮助市场主体自觉履行年报义务。截至目前,已有3937户企业、39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383户个体工商户提交并公示了2018年年度报告,公示率分别为90.69%、90.02%、53.88%。三是积极做好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共享工作,充分依托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加强区直相关部门、单位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共享市场主体信息18771条,各相关部门归集涉企信息2882条。四是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组织全区31个相关单位参加了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暨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制定并上报了区市场监管局2019年双随机抽查计划。目前全区各相关单位正在根据机构改革情况上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联络员,更新“四库一清单”。我局正在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意见》拟定XX区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方案。五是依法处置“僵尸”企业。对连续2年未参加年报,也未办理注销登记,且已连续六个月以上未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住所开展经营活动,通过登记的联系电话也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依法予以吊销。2019年共吊销个体工商户106户。

  (三)聚焦民生工程,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一是提高消费维权工作效能。登记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289件,答复市长热线170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5.48万元。二是以社会宣传为重点,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知识产权日、“5·20”世界计量日等重点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0余次,设置宣传栏50多个,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科普知识、消费警示等50余条,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三是采用分层次、分业态、分级培训方式,重点突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计量、知识产权保护等的培训,召开集体约谈培训会20余场(次)、约谈3000余人(次),使规范经营从过去的“嘴上说说,书本上看看”转变到了实际的“做什么,怎么做”,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四是大力实施“计量惠民”工程。积极开展计量检定工作,维护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准确可靠,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计量环境。共检查并免费检定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858台(件),其中12个集贸市场660余(台件),各企业、商场、超市、药店、商砼站等198台(件),查处并没收作弊计量器具6台。检查环境监测类计量器具15家(其中环境检测机构2家,环境监测实验室2家,医疗机构7家,在线监测企业1家)制作检查记录15份,发出整改意见15条。五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针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传销、非法集资、农资市场、蔬菜市场、批发市场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增加监督检查频次,深入排查“市霸、行霸”等违法犯罪行为,核查4条线索并建全了核查档案,有效维护了合法经营者权益,确保市场经营秩序公正。六是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制订专项行动方案,对传销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了突击检查,对公安等部门移交的涉嫌传销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遣返,目前,共排查涉嫌传销人员租住的出租屋36户,教育遣散涉嫌参与传销人员82人。七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餐饮业油烟治理,将清洁能源改造和油烟净化设施设备安装使用纳入到日常监管范围内,每月以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抽查,实时更新一户一档监管台账,目前已有1284家餐饮服务单位使用清洁能源,需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服务单位1022家,已全部安装并使用。全面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严格落

 实“三书一账”(告知书、承诺书、协议书、台账)制度,全面禁止泔水个人拉运,联合环卫部门,做好餐厨垃圾回收。

  三、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市场监管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请区委、区政府印发并实施《XX区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提请区政府印发《XX区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XX区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二是做好重点产品质量管控工作。严格管控散煤质量安全,按照甘肃省工信委等四部门《关于执行民用散煤标准的通知》要求,自2019年1月起,XX区城镇全域严格执行无烟2号标准,及时召集煤炭经营者进行约谈,签订散煤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承诺书。持续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节日市场、煤炭市场、农资市场、农村假劣食品、过期药品清查、计量器具、消防器材等专项检查10余次。强化重点产品抽检,完成散煤煤质抽检21个批次,行政处罚8批次;抽检滴灌带1个批次;食品药品抽样230批次;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7167批次。三是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质量提升行动为契机,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持续推进品牌培育和申报政府质量奖工作。2019年申报XX市政府质量奖个人质量奖和集体质量奖各1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稳步推进,“东湾绿萝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已上报至国家局等待验收,争取在今年突破XX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零记录。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对市区1家“华为客服服务中心”未经授权,使用华为注册商标,仿冒华为服务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对4家“放哈”奶茶店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予以了责令整改。同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

 “知识产权进机关”、“知识产权进企业”等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增强了企业和群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组织专业讲师深入到XX区金从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XX鑫基节水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企业代表详细讲解商标和专利及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使用、保护、侵权等情况,积极帮扶涉农企业注册商标,鼓励企业运用农产品商标。

  四、突出重点,坚决守护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三大安全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总体要求,我局持续加强对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隐患风险排查治理。

  (一)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以危化企业、涉氨制冷企业和人员密集区为重点检查区域,以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检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设备及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情况为重点检查内容,常态化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大排查。共检查相关单位121家(占监管总数的78%),检查各类特种设备1012台件(其中压力容器147台,锅炉24台,电梯810台,大型游乐设施6台,起重机械12台,厂内机动车辆3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及时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限期整改,共下达指令书16份。对隐患整改工作及时跟进复查,确保做到闭环管理。检查中未发现存在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超范围(参数)使用特种设备、使用报废特种设备以及使用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特种设备等违法行为。

  (二)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以“食安XX”品牌建设为契机,巩固提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推行企业信用等级和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风险动态监管,根据风险分级结果,合理确定监管频次,规范开展监督检查。目前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率达100%,食品流通企业、餐饮服务单位风险分级率达80%以上。一是

 持续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重点,督促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市场准入行为,健全经营者资质备案、产地登记管理等制度,签订《农产品销售质量安全协议》,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形成可倒查、可追责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手段,对进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蔬菜肉类等进行快速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销售,努力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链条。二是强化引导食品安全生产。全面推行企业自查管理制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引导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严格质量自管自控,企业自查率达80%。三是规范食品销售行为,强化流通环节监管。以食品安全电子追溯平台应用和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为抓手,持续规范食品流通企业经营行为,确保食品流通环节全过程可追溯;以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预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组织开展了节日期间“山寨食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冷藏冷冻食品、非洲猪瘟防控期间猪肉及其产品、校园及周边“辣条”及儿童食品、“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和“陇原护老”专项行动等各类专项整治10余次,排查并销毁问题水饺、肉丸共计8112.71公斤,下架、停止销售“辣条”62.2公斤。四是全面开展餐饮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整治卫生状况为突破口,采取食品信用分类、量化分级、外置化管理、“明厨亮灶

 ”等措施,加大对酒店、餐厅、饮食摊点等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全区餐饮服务和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量化分级率、外置化率、“明厨亮灶”实施率均达100%。同时,持续加强高风险餐饮服务管控力度。实施农村集体聚餐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双报告”(举办者和承办者双报告)制度和现场检查制度,农村集体聚餐报备率和检查率达98%以上;深入强化学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全面推行安全检查员制度,全区39家学校食堂配备了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组织辖区所有学校、幼儿园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约谈培训,联合教育、城管等部门组织开展了春季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中小学校6所、幼儿园33所及校园周边食品小经营店121家,清理校园周边食品小摊点13个,净化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环境;持续规范校外托护机构(小饭桌)有序经营,将“小饭桌”全部纳入监管,实施登记备案管理,引导、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对全区31家“小饭桌”进行了专项检查和约谈,下发现场检查笔录及责令整改通知书 22 份,责令停业1家,有效督促“小饭桌”开办者依法经营。五是着力提升“三小”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将固定食品摊点全部纳入监管,实行登记卡管理,加强日常监管。鼓励、引导“三小”业态进入市场集中经营,实施开办方统一管理。目前龙泉市场、双建市场全面完成升级改造、“三小”业态全面入驻;广州路夜市已开始全面改造提升。

  (三)持续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监管。全程管控疫苗安全,对全区承担一类疫苗接种工作的25家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进行全链条无遗漏检查,确保了疫苗来源、流向全程可追溯,疫苗的运输、储存全程有记录。持续开展执业药师在岗履职、中药材中药饮片、农村小型医疗机构过期药品清查、违法违规经营使用医疗器械等各类专项整治8次。对71批次、92批次、12批次和72批次不合格化妆品及1批次假冒产品进行了清查,检查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81家。持续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密切关注并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5例。

  五、存在主要问题

 市场监管工作运行半年来,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市场监管工作量大面广,但监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制约市场监管工作的有效运行,难以保障全面监管,影响了改革后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二是干部素质面临挑战,市场监管成效有限。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执法跨度大、难度高、专业性强的新形势对市场监管执法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挑战,基层监管人员缺乏特种设备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专业知识,本领恐慌问题突出。三是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作用发挥不充分,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还没有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会议,没有及时调整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不好,上半年未组织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在提高执法效能、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上下工夫,扎实做好市场监管领域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市场监管卫士的重任,确保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基层市场监管所“四有两责”(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和检验职责)为目标,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理清监管边界,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划分监管事权,合理配备监管力量,科学划分监管网格,全面落实日常监管责任,有效消除各类风险隐患。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智慧模式,健全日常监管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整合后“全覆盖”、“无缝隙”、“零死角”监管。

  二是严格落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放宽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等改革举措,对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实行容缺办理和审慎监管,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宽松的准入环境。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在符合法定条件和资料齐全的情况下,确保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开业、变更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名称登记、备案事项、股权出质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是根据省政府《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意见》,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和横向对接,积极推进跨部门“双随机”抽查,减少对非公企业的各类检查,积极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

  四是紧紧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严格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充分发挥食药安委会综合协调作用,持续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五是严抓特种设备监管。继续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完善特种设备监管台账,实行动态监管。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强化业务培训和指导,推进市场监管所更好地履行特种设备监管职责。

  六是狠抓干部素质提升。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市场监管队伍,在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上狠下功夫。科学制定干部培训计划,扎实组织开展业务知识轮训,充实和提升市场监管专业水平,提高干部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用好“互联网+”手段,引导基层监管干部利用网络学习方式参与基层市场监管综合业务等网络培训。

  七是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行“智慧监管”模式,加快推进失信约束惩戒机制,让“信用约束”成为现实、让“失信行为”寸步难行,最终实现市场监管模式的转变。同时,切实找准“放”和“管”的契合点,在减少监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形成市场主体自律、社会共治的新常态市场秩序规范局面。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