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结汇报 > 调研报告 / 正文
学习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重要讲话体会【5篇】
2021-04-21 20:13:18 ℃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了表重要讲话。在峰会上强调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充分彰显中国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增添中国动力的决心和信心。…58报告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学习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重要讲话体会【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学习总书记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重要讲话心得
实现绿色发展 建设低碳中国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明确树立完成时限和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这份承诺,同样也是中国始终坚持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份承诺,严肃认真,诚意满满,底气十足!
中国承诺的底气在于,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份底气在于,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坚持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等强硬措施,实现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温室气体排放达到有效控制,重点领域节能工作进展顺利,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进展顺利,为实现碳达峰打下了良好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进社会治理中。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河长制、生态补偿等制度落地落实,切实提高了生态环境。在治理理念上,不再以“GDP论英雄”,要算好生态环保帐。今年省级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达峰行动的字眼,频频出现。
中国承诺的底气在于,能源电力发展强劲有力。公开数据显示,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达41%。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说到底还是要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跨越转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同样也为能源电力工业提供了“弯道超车”、抢占世界制高点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能源低碳转型需要对现存的能源消费和利用方式进行重塑,这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挑战,需要开展深层次改革,全面把控能源安全战略,把推进能源转型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能源行业高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清洁低碳导向,电源结构持续优化,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要大力实施电能替代,促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要加强电力技术创新,促进清洁能源利用高效化。。
中国承诺的底气在于,节能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生活不断呈现新亮点。节能省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了新风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明确提出“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在这场广泛而生动的绿色实践中,在这场生态硬仗中,需要全民参与,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到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离不开广大公众踊跃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关键词:中国,绿色,低碳
学习总书记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重要讲话心得
两会时评减碳按下“快进键”
欧阳金雨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我们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碳中和目标不断细化、量化,凸显了未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也标志着我国减碳进程按下了“快进键”。
碳中和,是一个新鲜名词。“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当前,气候变化已在逐渐威胁全人类的生存。为了减缓温度上升,全球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2/3的经济体加入碳中和的大转型中。按下减碳“快进键”,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放眼国际外循环,高碳产业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会加快失去竞争优势。以钢铁、化工等高排放的制造业产品为例,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在欧美,碳壁垒也许很快就会成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面临的新壁垒。站在这个角度,碳中和写进国家战略,不仅仅是节能减排,同时也是瞄准新能源技术时代的战略先机。
展望国内大循环,碳中和同样举足轻重。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今年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目标包括:制定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等。
工业制造、交通、建筑等高排放行业,如何运用低碳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产业升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如何利用好巨大的发展机遇?金融行业自身不属于高排放行业,但其仍有推动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责任,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来支持低碳项目、抑制高排放高污染项目?这些挑战都亟待破题。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久前,《湖南省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印发,为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谋篇布局。在材料领域,湖南崛起的化工新材料、碳基材料、先进陶瓷材料、新型合金技术等正超越传统技术。大踏步走上以碳减排驱动技术革新、产业壮大的发展之路,我们必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湖南力量。
关键词:按下,时评,两会,快进
学习总书记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重要讲话心得
打造电池储能产业高地 服务湖南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孟庆强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抢占能源电力工业世界制高点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湖南一次能源禀赋不足,电煤对外依存度超90%,积极争取外电入湘、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保障湖南能源安全和可靠供应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取得突出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省接入湖南电网的清洁能源发电装机2770万千瓦、占比56%。其中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1150万千瓦,占比23%,比2015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近五年年均增速超40%。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省能源电力转型仍然面临两大突出短板:一是电力供应“紧”。近五年湖南电网最大负荷以年均近8%的速度攀升,预计“十四五”最大电力缺口将达1000万千瓦,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二是新能源消纳“难”。我省用电负荷波动性强,最大日峰谷差率接近60%。加之新能源发电高峰与用电负荷高峰存在严重时间错位,导致新能源消纳极为困难,大量“弃风、弃光”难以避免。
电池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省补齐能源电力短板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电池储能是一种新兴储能方式,具备建设周期短、布置方式灵活、响应速度快、应用场景多样等优势,可充当能源电力系统的“充电宝”和“稳定器”。大力发展电池储能,对于推进我省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着眼全局,发展电池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重要手段。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于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电池储能可助推源网荷高度融合,与“双碳”目标“完美对接”。电源侧,电池储能与新能源配套,用电低谷时段将“弃风、弃光”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有效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电网侧,电池储能接入电网,在用电紧缺时段提供电力支撑,极大缓解电力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显著增强电网事故备用能力,释放火电机组产能,保障能源安全;用户侧,电池储能加装在工业园区或大用户专变,用户就能在用电低谷段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段使用,起到削峰填谷、应急供电以及节能提效等作用。
立足湖南,发展电池储能是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有力行动。我省是全国电池原材料的主要生产基地,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储能产业链,技术沉淀深厚、产业人才充足、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天然条件,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力发展电池储能,既能促进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又能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绿色经济新增长点,为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产业,我省已经具备发展电池储能的先发优势。2019年,国网湖南电力在电网侧建成投运3座电池储能示范站,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并网、运行储能电站经验。近期储能电站二期示范工程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可有力缓解新能源富集地区外送消纳压力。此外,我省“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模式已迈出实质步伐,在国内首次推行风电配套储能租赁服务,储能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重大科技专项抓紧推进。我省在电池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商业化运营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总的来看,电池储能产业发展,事关湖南能源电力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打造电池储能产业高地,我省具有先天条件和后天优势,其时已至、其兴可待,需要坚持全省一盘棋,抢抓“双碳”重大发展机遇,致力做好“高、引、融、育”四字文章。顶层设计上,做好“高”字文章。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推进,研究制定“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各方参与、合作共赢”的电池储能产业规划,促推电池储能纳入国家“双碳”行动方案,大力推广“新能源+储能”模式应用。政策机制上,做好“引”字文章。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出台价格补贴、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政策,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广泛参与电池储能建设。技术创新上,做好“融”字文章。融通思想、融合理念、融汇力量,发挥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优势,深化产学研企合作,推动储能技术标准创新,推出全新大容量、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储能电池产品,实现储能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产业集聚上,做好“育”字文章。加强产业链培育,拓展和延伸储能产业基础优势,全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储能电池企业,带动本土产业链跨越升级,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储能产业集群。
国网湖南电力作为关系全省能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一定按照“双碳”目标要求,争排头、作表率、勇担当,全力当好湖南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期待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凝聚共识、群策群力,让电池储能产业更好发展,助力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关键词:湖南,高地,电池,能源,产业,储能
学习总书记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重要讲话心得
行动起来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近来,“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媒体聚焦、百姓热议的热词,备受关注。
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而由此产生的碳排放和相关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治理方面,“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我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转型升级,需要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宣示着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坚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定力,继续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森林碳汇等措施,推动全社会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2005年至2020年,我国GDP增长约4.5倍,碳强度下降48.4%,非化石能源占比由7.4%提高到15.9%,大幅超额完成到2020年气候承诺。
早在去年9月,我国已经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并于12月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细化措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多个领域部署了一系列切实举措,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路线图越来越清晰。
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还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一系列任务。目前,距离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也仅有3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时间更紧、困难更多、幅度更大。打赢这场硬仗,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首要任务是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要大力节能,降低能耗强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大力发展低碳交通,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等,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尤其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样需要每一个人脚踏实地的行动。我们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比如,使用布袋购物,并循环使用;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尽量节约利用水;
认真做好垃圾分类;
出行尽量步行、骑单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为了一个更安全、更洁净的美丽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贡献力量。
关键词:人民财评:行动起来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学习总书记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重要讲话心得
城市绿色转型力碳达峰碳中和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与担当。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对建立健全多层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增长是所有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基础设施更新、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绿色转型的进程是不同的,因而,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也是不一致的。对于不同城市来说,碳排放的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各地需要根据城市的不同资源禀赋类型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绿色发展措施,提出符合城市状况的低碳发展轨迹。
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转型
以资源产业为主要驱动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了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但由于对资源部门的过度依赖,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加上长期发展对创新的需求重视不够,创新供给的不足使得资源枯竭后缺乏发展动力,面对粗放型发展阶段遗留的环境“欠账”问题,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长效机制。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长效机制构建,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后续替代产业发展的扶持机制等。发展合适的替代产业,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建立专项基金,支持替代产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制定包括土地、融资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来投资,促使其他行业企业进入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产业聚集,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
第二,实施绿色投融资政策,促进传统产业链改造升级。积极运用投资融资政策,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大绿色创新招商引资力度,对在资源型城市进行绿色创新的企业设置设备资金融资和运转资金融资,在绿色金融与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加强探索,完善绿色金融项目标准及评估办法。加大产学研力度,利用政府出资、金融融资、民间筹资的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业链条向低碳生产转型,向产品附加值高的一端延伸,实现传统优势产业增值升值,在提升产业链条增值的同时,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走循环经济之路。
创新制造业城市绿色发展模式
由于制造业自身能源消耗水平较大的特点,其面临着碳减排的硬约束,而国内制造业城市多数以传统产业为主,且存在大量同质企业、低端产品趋于过剩,绿色创新投入缺乏、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同时绿色发展政策制定存在差距,环境标准“一刀切”也不利于城市发展。创新制造业城市绿色发展模式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
第一,推进转型升级突破,建设生态绿色园区。根据城市产业布局的特点,“十四五”时期,将现有的传统产业和战略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发展,降低技术链低端产品的比重,提高技术链高端产品的比重。大力发展产业集群,通过集聚经济效益加速推进绿色经济,建设生态、绿色工业园,选择示范企业。根据循环经济理念,以产品生态设计、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节能减排,建立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打造循环型工业主体。
第二,完善绿色政策制定,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在进一步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细化禁止“一刀切”的措施,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境友好成长型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坚持优化服务与严格监管并重,引导激励和约束惩戒并举,为企业绿色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绿色创新企业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加强与科研院所与高校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使技术与经济无缝对接、创新与产品无缝对接、项目与市场无缝对接、人员待遇与创新力度无缝对接。按照城市绿色发展目标,确立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为产业结构调整储备高科技、高知识人才,打造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实现生态型城市生态价值
生态资源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流动性、跨区域等特征,难以清晰界定产权和责任,也难以明确受益主体,生态产品市场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生态资源要素流入门槛较高,资本、人才支撑不足,生态交易体系不完整、产权初始分配不公、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致使能进入市场交易的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很少,影响了生态城市生态资源价值的实现。实现生态型城市生态价值有两条建议。
第一,完善产权制度建设,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生态产品经营及交易的基础性制度保障,加快建立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促进生态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实现价值,提高生态产品供给水平。生态产品的重要基础生态功能,包括维系生态安全、提供良好环境等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的实现,是典型公共物品的供应,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的路径来保障价值实现。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服务、生态资源使用权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依赖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在加大国有资本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建设,支持生态产品生产企业和生态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培育多元化生态市场主体,引导供求匹配,在确保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生态资源经济价值最大化。
第二,加大生态创新力度,促进生态价值提升。生态创新是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环境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加大不同行业间的跨产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应用,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和生态设计等,突破跨产业平台生态创新技术推广的障碍。生态创新的战略选择事关国家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从企业生态创新、国家生态竞争战略、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化转型和生态创新治理等战略方向重视生态创新的作用,加强国家层面的生态创新研究,从经济政策、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生态创新的制度建设,开展环境技术行动计划与创新框架研究项目,促进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
打造绿色城市发展之路
从完善体制机制出发,改变目前国内城市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具有竞争力和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推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改变唯GDP至上、以牺牲环境和社会和谐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过度消费等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观念和行为,进一步明晰政府职能,建立起政府行为的公众监督和问责制度,依法建立促进经济转型和激励创新的机制和体制。鼓励绿色生产、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建立落后产能淘汰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产权和定价方式改革,建立对资源产权的保护和补偿机制。
加强城市绿色经济技术创新。鼓励实施基于各类型城市潜力的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源型城市在产业升级、研发创新、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健全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补偿机制,推动资源使用和受益地区直接向资源开采地区支付合理的补偿,国家财政给予必要的补充。发挥制造业城市产业链完整、交通基础完善、人力资源充沛的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等。充分发挥生态城市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建立绿色发展市场服务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多样化试点,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将更多条件成熟地区纳入试点。搭建城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充分发挥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保证保险、金融租赁等金融工具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碳排放,绿色生产,城市产业,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
- 上一篇:高三动员会学生代表发言范文
- 下一篇:村民入党思想汇报(报告)合集必备
猜你喜欢
- 2021-10-06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微党课讲稿二篇
- 2021-10-06 企业用电申请书最新六篇
- 2021-10-05 2021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 2021-10-05 和谐邻里个人事迹5篇800字
- 2021-10-02 第41个世界粮食日演讲稿作品样葩
- 2021-05-06 在全市2021年项目工作工作讲话稿
- 2021-05-06 县公安局党委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剖析材料
- 2021-05-06 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个人对照检查自查自纠报告材料2篇(通用版本)
- 2021-05-06 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项警示与警务辅助人员个人对照检查自查自纠报告
- 2021-05-06 党建工作经验:撑起党建四把“伞”,护航农业振兴路
- 搜索
-
- 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意见范文 08-18
- 党支部书记自我剖析材料3篇 08-27
- 国家安全观交流发言材料及体会7篇 08-26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大全 07-10
- 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建议 03-12
- 高中心理素质展示100字_高中生个人鉴定 01-10
- 党支部书记在“主题党日”活动上的发言 07-27
- 公安辅警管理规范 07-25
- 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大会简报 09-18
- 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开展情况的报 08-07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