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晚会致辞 / 正文

开题报告,村民自治

2020-09-13 11:04:53

一、选题依据 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乡村战略的提出是在新时期下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与否,就决定了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国现代化步伐的进程以及质量。因此在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振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环,也是各级政府倾力打造的一号工程,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破解城乡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选题目的 但是,村民自治运作效果仍不理想,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域,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仍然明显偏低。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总格局下“附属行政化”的倾向严重,村民文化素质低,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民主素养差。村民自治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村组干部法治意识淡薄。加强村民自治有利于保证“贤者在位, 能者在职”,促进农村公共事务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体现农民的主人公地位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村干部的勤政廉政,密切干群关系,是农村问题研究中极富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1.3选题意义 实行村民自治以来,村庄治理成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建设新农村政策的逐步落实,村民生活普遍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手机、互联网等通讯设施应用的普及,使村民对权利等概念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民主意识逐步提高,监督意识逐步增强,参与村务自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村民对村务自治参与度的提高拓宽了干部与村民之间民主沟通的渠道,对调动村民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从拉开帷幕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为这个伟大进程作出了主要贡献:它极大地维护了农民对经济自主支配的权利,确保农民在政治领域自主空间的不断拓宽,使得他们的政治意识也相应提高。现实当中也有相当的现象表明,农村民主政治实践中,农村采取村民自治制度,广大农民在人民选出的基层组织领导下参与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队伍中,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可靠保障。国内对于农村政治方面的研究的才刚起步不久,由于研究初期国家尚末开展改革开放,研究的角度较多是从党和国家出发,研究相关方针与政策的论证、宣传以及事后论释。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治体制发生巨变,农村民主政治开始迅速发展,关于农村政治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目前国内较多地从农村政治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村民自治、乡镇政权等方面,对农村自治进行研究。

(1)关于对村民自治现实困局的分析。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村民自治在现实运行上遇到了一些复杂的问题,而相关的学者也注意到这些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万德卫(2018)看来,当前我国农村化会发展出现新形式,在此背景下,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实践与发展也遇到了与往不同的问题和情况,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在实践中难落实理论上的自治权。他还提出,新形势下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村民自治法律体系本身的缺陷、"乡""村"之间权责的模糊界限及农村现存的强烈传统宗族意识和不法黑灰势力的介入都是村民自治遭到破坏的重要因素 张艺颉(2018)认为,影响村民自治正常运转的因素主要有低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村民自治本身的制度缺陷、乡与村之间权力的恶性竞争。村民自治问题的表现总结为几个方面;
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不良权力争夺、村委会选举乱象普遍存在、村民代表会议形同虚设、村务公开存在盲点 徐勇(2018)认为,尽管村民自治在理论上拥有法律赋予的合法地位,但是在实践中村民能够实现的权利非常有限。政府对村庄的控制还在不断加强,强化政府和党的领导导致了村民自治制度被架空,不断行政化。

(2)关于村民自治困局的出路研究。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对于如何解决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局,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吴富山(2018)认为,要想解决村民自治当前面临的问题,就必须做好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间的衔接工作,建设村级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对村务与政务界限进行合理划分,并进行有效处理;
樊丽(2018)认为应该可从法律、机制、主体几个方面入手把村民自治搞好,从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
胡晓迪(2018)从政治文化角度对村民自治现实困局进行了分析,她将当前村民自治困局的原因归于政治文化的缺失,因此,相应的应该讲建设农村自治文化为解决路径,构建相应的政治文化,使村民自治所需的平等观念、民主意识、法治精神内化为村民的也理结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蔡振亚(2018)认为村民自治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国家财政的支持;
二是应强化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尤其是应重点加强民主监督;
三是明确乡村之间、村内各组织的关系,使得各基层组织规范化;

郜清攀(2018)认为应该从农村内部着手来完善村民自治,通过干部培训、女性人才培育及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几个方面増强村民自治的内部活力。

2.2国外研究分析 目前,各界学者对村民自治的研究不仅在我国取得了硕果,并且逐渐吸引了许多国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们的重点关注。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外学者也得以进入我国进行调查,这些学者与国内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总的来讲,国外学者对我国村民自治的研究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第一,村民自治的自身价值研究。罗伯特.帕斯特认为在村委会选举中,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信得过的领导人,带领大家开展各项公共活动,通过赋予民众权为,保障了基层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的政治稳定。理查德莱维通过对村民自治的实证考察,认为村民自治实际上是受到国家控制的,这就导致通过民主赋予的自治权力主体约束现有国家政治权力的能力有限。第二,村民自治发展进程中的制约因素研究。阿曼指出对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是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第二是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矛盾在于法律中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不是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综上所述,从国外学界对我国的村民自治的分析研究来看,其重点大多在对村民自治的中立价值及民主价值层面,并且研究不具有连续性,无法将村民自治与我国农村的现实发展状况进行有机駭系,从而无法有效的对我国村民自治的特征、内在逻辑以及趋向进行精确的分析与把握。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一是探讨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
二是分析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是对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

1.2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概述。这一部分主要阐述村民自治的基本概念、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研究村民自治对现代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状况的现状。这一部分主要阐述民主选举方式得到创新、民主决策平台得到拓展、民主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民主监督力度逐步加大。

第四部分: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为民主选举程序不规范、民主决策操作性不强、民主管理参与度低、民主监督机构乏力、民主自治观念淡薄、农村精英流失严重、“两委”关系不和谐、“附属行政化”问题严重。

第五部分: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程序、切实提高民主决策实效、民主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民主监督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民主自治宣传教育、培育吸收村民自治人才、理顺“两委”和镇村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等。

第六部分:结论。

1.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村民自治的实施过程中,是哪些力量或因素阻碍了其效能的发挥?以及从法律层面上而言,村民自治是否界定清楚?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及网络数据库资料等对村民自治等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检索和搜集,包括现有的政策性文件、指导方针、政策,相关理论论文、专著、报道和调研报告,将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资料整合、吸收,从而构建本论文的前沿理论支撑体系。

2.2归纳总结法:总结分析村民自治的现存问题,吸收相关的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其它地方的村民自治实施来分析,为本论文中针对村民自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解决措施以及如何加快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3.本研究的特色或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村民自治的梳理和法律研究,从村民自治的法律性质、程序规范、执行监督等角度对村民自治进行研究。

4.论文写作时间安排 2018年9-10月:拟定思路,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18年11-12月:对资料进行整理,完成外文翻译等其他材料的撰写,;

2019年1月:
通过综合整理好的资料,进行论文写作,完成初稿;

2019年2月-3月:
在论文导师的指导下,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2019年4月:
经过毕业论文导师的审核,最终完成论文定稿。

三、论文大纲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二、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概述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与总体要求 (二)村民自治的基本概念 (三)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四)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五)实行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 三、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主选举程序不规范 (二)民主决策操作性不强 (三)民主管理参与度低 (四)民主监督机构乏力 (五)民主自治观念淡薄、农村精英流失严重 (六)“两委”关系不和谐、“附属行政化”问题严重 四、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贿选现象屡见不鲜,惩治依据不够充分 (二)委托投票及设置流动投票和规定执行走样 (三)民主监督信息真实度与监督渠道通畅度不高 (四)民主监督缺乏制度保障机制 (五)乡镇过度干预村民自治 (六)民主意识淡薄影响自治质量 五、乡村振兴中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一)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程序 (二)切实提高民主决策实效 (三)民主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四)民主监督常态化、规范化 (五)加强民主自治宣传教育、培育吸收村民自治人才 (六)理顺“两委”和镇村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 六、结论 参考文献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胡万明:《村民自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王金林:《村民自治新论》,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3]张河湾:《村民自治的困境与出路》,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王振华:《中国乡镇政权与村委会建设》,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5]王仲成:《中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6]张勇武:《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版。

[7]潘贤文:《我国村民自治与乡镇行政权的冲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8]沈国涛:《村民自治与行政权的失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王禹:《我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0]何泽中:《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1]吴涛:《村民自治制度的三重困境》,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2]马金雪:《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学理论,2016年第8期。

[13]任路:《协商民主: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转换与机制重塑》,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

[14]付振奇:《村与组所有权: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产权基础》,东南学术,2016年第2期。

[15]王禹军:《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兴起原因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10期。

[16]汤丽丽.乡村振兴进程中农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取向与实现[J].农业经济,2019年第2期。

[17]罗其友;伦闰琪;杨亚东;马力阳;刘子萱.我国乡村振兴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年第2期。

[18]易明.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9年第2期。

[19]周晓娟.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模式与制度性供给研究[J].科学发展,2019年第2期。

[20]方明霞.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机行业的发展路径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年第2期。

[21]施由明.论当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百年乡村建设思想史上的意义[J].农业考古,2019年第2期。

[22]拜茹; 尤光付.自主性与行政吸纳合作: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机制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23]康秀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家参谋,2019年第3期。

[24]王建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实践[J].农家参谋,2019年第3期。

五、导师意见 导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