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晚会致辞 / 正文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五篇

2020-10-29 18:01:42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五篇

 本文仅供参考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部名为《“美化”的扶贫资料》的动画短片,短片中开展扶贫资料大比武时,“上级要求一个贫困户档案24页,一式4份96页,还要有照片,一个村光打印A4纸就用了15000张……”反映出了当前扶贫工作中一些地方只重材料“美”、不重工作“实”的形式主义。

 检查脱贫攻坚工作不到现场、不入户走访查看,却要求基层必须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准备那15000张的“迎检资料”,大搞所谓的“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让基层干部被“扶贫资料”所湮没,少了到一线去干实事的时间,准备的扶贫资料再“美”,倘若贫困群众依旧处在水深火热中,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那扶贫工作有何意义?这样的“大比武”,只会苦了干部,寒了民心,这种“资料扶贫”的形式主义,必须“猛药去疴”坚决进行根治,才能让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有更多时间去放手一搏。

 去芜存菁,让扶贫资料“美化”变为“简化”。

 “美化”过的扶贫资料,在上级领导面前固然是“好看”,但这是强加给基层干部通过加班熬夜、“精心”完善得到的,不仅耗损了基层干部的精力和时间,更让他们疲于应付,对于真正需要解决的群众事情,反倒有些力不从心,“美化”扶贫资料对于脱贫攻坚工作似乎并没有任何好处。既然这样,何不让扶贫资料“简化”一下,“24页”的贫困户档案“8页”能不能说清这户人家的情况?“一式4份”变成“农户1份、村上1份”是否可以?打印“15000张”A4纸“送上去迎检”能否变为不需要打印“走下来查看”?很多不必要的程序和重复繁琐的检查,真的会耗光基层干部的耐心和服务群众的激情。既然这样,那就让扶贫资料“美化”的“负担”尽快成为“简化”的“硬账”吧! 下马看花,让扶贫比武“资料战”变为“现场战”。

 动画短片中的“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一些地方或多或少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着同样的内容,档案、报表、总结、照片,“比武资料”在“会场”堆积如小山,最终资料最“美”的地方得到了最高分,真实情况到底孰好孰坏有谁知晓?对于一线从事扶贫工作的基层干部而言,这样的方式内心是拒绝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农村,在每一名贫困户,只有到现场、到贫困户家中,才能真切了解到扶贫工作到底开展得好不好,群众到底满不满意。不妨将“资料战”变为“现场战”,通过暗访、突击检查、随机走访等方式到贫困群众家中,了解脱贫、返贫情况,再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扶贫比武“打分”,这样出来的分数,群众认可,基层干部也能有更多时间去为更高“分数”做更多惠民实事。

 真抓实干,让扶贫干部“表哥表姐表叔”变为“土专家”“田秀才”。

 扶贫重“留痕”、重资料,最终只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基层干部到村入户,先拍一张与贫困户的合照表示“我来了”,再填几张表让贫困户按几下手印表示这几项工作“我干了”,最后和贫困户随便聊几句,又到下一户重复同样的“动作”,让扶贫工作“走了样”。形式主义“瘤毒”的根治,需自上而下,将没用的“扶贫资料”全部精简掉,将不必要的“留痕”给一刀“砍掉”,持续为基层干部“松松绑”,让他们从“表哥表姐表叔”中解放出来,拿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带领本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方法,先行变成一个个“土专家”和“田秀才”,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才能有更多作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坚实力量。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实现全部脱贫、全面小康,蹄疾更要步稳,越是临近“收官”,越是要把“句号”画圆满。

 “句号”圆满,脱贫的任务必然要完成,“一户不落、一个不少”。脱贫攻坚历经山路十八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以每年完成减贫任务千万人的速度推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今年将要抵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在最后的5个多月冲刺时间里,我们誓要把最难啃的硬骨头砸烂敲碎,任务越是艰巨,越是要坚持标准、笃定信念,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要从数据、标准、节点等方面全面达标。无论困难有多少,问题有多大,任务就是“军令状”,任务就是“度量衡”。

 “句号”圆满,全神贯注于真脱贫、脱真贫,要经得起“回头看”。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群众赞成不赞成、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要看脱贫资金是否物尽其用,是否与绩效相匹配;脱贫过程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脱贫结果真实、有效、确定。要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干部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把扶贫这件事办得管用靠谱。要运用好日常监管和专项监管,借助“回头看”,“看”出干部实绩、“看”出党员风采、“看”出干群鱼水深情,而非相反。

 “句号”圆满,离不开责任和温情,“穷”帽子要摘得心里头敞亮。贫困户脱贫之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队伍不能撤、人心不能散、收尾要精彩、句号要圆满。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讲政治的高度,及时把握脱贫群众的动态状况,“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包“过线”、还要奔小康,努力把脱贫收尾工作做细致想周全。党员干部多一分责任,多一分温情,贫困群众就会少一分麻烦、少一分担忧,要通过全面细致的工作,让脱贫群众“穷”帽子摘得明明白白,摘得清清楚楚,摘得没有怨气,摘得从心坎里服气。

 “句号”圆满,离不开对优秀干部的及时褒奖,要“优者奖”。我们取得今天的脱贫伟绩,得益于党的领导,得益于人民的支持,得益于新思想的指导下,万众一心的苦干、实干、巧干。在脱贫事业推进中,我们不只取得了巨大的脱贫成效,更在其中培养、锻炼、使用、发掘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对优者就应当“优者奖”,作为组工干部,要亮出“火眼金睛”,善于在脱贫攻坚一线察人才、辨美玉、核作为、考实绩,要在万马奔腾中选出“领跑者”,要在千舟竞发间挑出“领航者”,要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勾画出一名扶贫干部的形神貌,要在选拔任用中,树立担当作为的标杆、奋发有为的榜样,激励更多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人才支撑。

 句号如果拉长视线,眼光足够长远,那么句号会是一个点,会是逗号或惊叹号的起笔。同样的,脱贫任务的句号,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逗号”。之所以我们强调脱贫“句号”画圆满,就是要不断以新的目标引领前进方向,不断以新的奋斗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放宽人生视野,升华人生境界,在不断开拓进取中找差距,在不断真抓实干中兑初心,在持续担当作为中扛使命,在人民的幸福生活中找寻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以永远在路上的拼搏奋斗,在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大道上昂首阔步永向前。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当前是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责任意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党组织队伍综合素质建设,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相关要求,升级改造乡、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健全硬件设施和规章制度,突出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选拔、培养出一批服务意识较强、扶贫工作能力突出的村“两委”班子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基层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建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要注重在年轻人、高学历人员、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不断加入“新鲜血液”,以“后浪”带动“前浪”,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将“三会一课”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建立完善基层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监督管理。重视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要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作用,让全力投入脱贫攻坚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党员干部“有为也有位”,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担当作为。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近期,中纪委网站通报一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典型问题: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政府党组成员、原副县长、生态移民局局长陈跃在负责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工作中,推动项目建设不力,弄虚作假,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副县长、生态移民局局长职务。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倒计时,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履职尽责,一鼓作气,把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关,确保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盘点梳理,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既提出了纪律要求,也强调了工作责任: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必将受到严惩,政策落实不到位,帮扶工作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到位也要严肃追责。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要挺纪在前,加强监管,持续强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持从政治高度整治扶贫领域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抓好帮扶干部贯彻落实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中的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为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关键时刻,我们在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群众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脱贫成色问题。脱贫只是基本要求,在实现脱贫后,如何继续带领人民群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度谋划、积极部署,发挥引领作用。

 农业、农村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补齐“三农”短板,需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互联网电商在农产品市场上大有可为,利用好、培育好着农村、农产品市场的新业态、新模式,需不断加强5G、农村电商、固废处理等新基建建设。农村新基建存在着投入比例不高、项目储备不足、对经济增长拉动效益不明显问题。因此,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应高度重视、深度谋划,强化基建投入向5G、农村电商等基础设施倾斜,为供给严重滞后的新基建预留更大发展空间。在谋划招商项目时,将新基建与产业发展捆绑实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是评判小康成色的标准。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带动社会资本、物流、电商、就业等发展,老百姓腰包才能长期鼓起来。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详细研究当地土壤、天气、水源等自然条件,做足市场需求功课,打通产销赌点,发展生态农业、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带领当地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

 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培养新型农民,为脱贫成色赋能。根据本地农业发展需求,积极挖掘培养本土人才。深入村寨,用田坎语言与村民拉家常,激发村民致富动力。同时举办培训班、对接技能学校,辅之以农技科研人员帮扶,切实提升村民劳作技能。同时,培养高质量农村电商售货员,无缝衔接产销供需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在互联网、家门口就业。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