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精彩演讲 / 正文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四篇

2021-04-25 11:09:34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四篇

 目录

 TOC \o "1-1" \h \u 29174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1

  1

  4274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2

  5

  9634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3

  9

  3032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4

  15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1

 按照市委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的安排,我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之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通读后,总体感到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这27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多族人民,一是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框架开。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它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尽管这个纲领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它从内容、法律效力上均具有国家宪权的特征。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时,继承和发展了它的许多基本原理。时至今,我们的国体、政体表述虽略有变化,但实质内容依然得到了肯定和传承。二是为新中国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1950年6月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配、国家机构经济的节俭。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此后的解放土地改革,让农民成为了土地主人,1952年全国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国营商业体系。为实现工业化,1951年在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从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到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也基本完成。虽然在改造后期存在着要求过高,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问题,但历史最终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1956年9月,中共八大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三是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世界民族之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贯彻“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先后同苏联、朝鲜、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1年10月在第二十六届联大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驻理事国之一。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得到改善,步入正常化道路。到1973年底,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四是中国共产党仍然十分重视自身建设。1950年5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严格整顿全党的作风;1951年12月,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斗争,形成了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新纲领。1956年3月,中共八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新党章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作出了许多新规定”。虽然在1966年8月,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使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了极大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但在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事实也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自我改造、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依然十分强大。

 从建国到结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七年里,有独到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但也有着十分深刻的教训。作为一名从事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工作者,结合这段历史我认为,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固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指挥下落实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伟大实践。二是尊重《宪法》,坚持依法治国。“文化大革

 命”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从事人大工作做好新时期法治工作,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尊重宪法权威,按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法律制度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落实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思想和初宗。三是不断强化党风、作风建设。在建国初期,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所以没有亡党亡国,在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因此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十分重视从党史中汲取教训。强化自身建设是党的建设需要,是民族未来发展的需要。作为这个世界最大党的一个成员,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永远同党保持一致;就是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初心,不忘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更有助于弄清楚从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邓小平同志规划的三步走战略,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实践探索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结合提出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经历近代10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使新中国发生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中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苦探索,提出一系列重要的创造性新理论,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使新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且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成就辉煌,并不意味道路平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取得历史性发展成绩的同时,也犯了急于求成和“左”的错误,使国家发展遭遇了严重的挫折。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中,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以集中计划代替市场机制,导致在微观层面生产和劳动的激励机制缺失,在宏观层面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以及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调等弊端。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工作重心远离了经济建设。到了“文革”后期,我国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

 从探索发展道路上看,改革开放前,我们党虽然已经认识到苏联模式弊端,但由于直观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混淆了本质

 与特征的关系,始终囿于经典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中不能突围出来。改革开放后,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在所有制、分配方式等方面从经典社会主义制度格式中突围出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经济体制上看,改革开放前,脱离中国实际国情,直观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计划和市场分别打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烙印,不敢逾越;改革开放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经济,社会主义没有变色,但经济发展却快速增长。从创新发展动力上看,改革开放前,精神动力直接出场,直观地表达出艰苦、朴素、创业、无私等境界;改革开放后,精神动力不再直接出场,但并没有退场,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融入各行各业中,并且与时俱进,辩证地表达出创新、财富、幸福、才智等境界。从制定发展战略上看,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战略,要么是事项性目标,要么是鞭策性、激励性要求,直观地表达了政治动员作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战略,把时间跨度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经纬结合,整分量化,反映出思维范式发生转变。从发展格局上看,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强调“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之间的主辅关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强调对外开放与“走自己的路”之间的互进关系,也表明了思维范式上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成就与曲折,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正视前30年计划经济的体制弊端和经济建设中的错误和挫折,中国共产党

 勇于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病症,靠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振聋发聩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这个崭新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就是革除病症,消除一切阻碍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体制障碍与弊端。

 善鉴历史、继承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任何宏伟目标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实现。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坚定历史自信中,保持足够的历史警觉,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迎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3

 近日,通过参加市委中心组党史教育读书班暨集中学习研讨,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感触很深,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基本集中在上海。我国什么都不能造。连火柴、元钉都不能造。一切都是“舶来品”,洋货占领中国市场,什么都是洋的。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4.7万吨,煤6000多万吨。发电量30万千瓦。汽车业,最大的一家工厂是长春的汽车大修厂,几百人。原始的农业: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亿多吨。由于连年兵荒马乱,土地大量荒芜,水土流失。沙漠四起,没有任何水利设施。亩产只有几十斤,许多地区连种子都收不回来。许多地区刀耕火种。农业生产力相当落后。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从1840年到各解放区解放前夕,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黑暗剥削,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不失时机地推进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新的道路,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道路的“第一步”;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创新性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就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贯穿其中的就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形成的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认识,在新中国“站起来”的基点上,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寻,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为起点的。

 1951年12月,毛泽东在《实行增产节约,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中就提出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注重农业发展的思想,强调“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必须发展农业,并逐步完成农业社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3年12月发布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正式提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就可以保证逐步完成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改造。”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形成,为巩固和发展“站起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发展方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重要结论。

 1956年,在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之际,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课题。1956年3-4月间,面对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可能出现的变局,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他认为要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第二次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关键时期和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逆转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成为探寻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旗帜,也成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遵循。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认识也日益深化。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1960年3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奋斗目标。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四个现代化”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任务,是富有中国特征和标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也是“第二次结合”的最富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自此,“四个现代化”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持续地坚持了这一奋斗目标,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再次明确“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起点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接续过程的标识和主题。

 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

 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作为一名人大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感悟思想伟力,砥砺初心使命,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通过重温党的历史,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要做一

 名讲政治的人。讲政治,是人大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

 讲政治,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政治,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作为一名人大干部,首先要做到忠诚担当。当前,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的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宪法法律的忠实实践者,坚决维护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委的主张与重大决策部署转变成为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二要做一名善良真诚的人。善良真诚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一辈子不可能把好事做完,但绝不要去做一件坏事,要守好这一底线。有了善良的心地、真诚的态度、包容的行为,言谈举止就不会偏斜,信仰宗旨就不会弯曲。人大干部要学会让步、学会包容,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

 于团结的事不做,树立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谐意识,珍惜合作共事的缘分。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帮助,以真挚的感情对待人民的重托,真心实意为民代言、替民做事,展示人大干部

 豁达的胸襟和浓厚的为民情怀。三要做一名守纪律的人。“心

 有法则,行乃不乱”。人大干部要切实做到对党纪国法常怀敬畏之心,时刻自省、自警,不碰雷区,不越底线。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参加调研、视察、学习等相关活动,都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有关要求,时刻把得住尺度、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经得住考验,做到思想上清醒,牢记规章制度,树立好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履职为民、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以自身廉洁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发言4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建到1949年10月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们党的新民族主义时期。这段历史28年,这段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族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时期也称为革命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11届3中全会召开是我们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段历史29年也称为建设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新民族主义经济,进行各项社会改革,进而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新民族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时期尽管经历的曲折,但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成果,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宝贵经验。

 1953年新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了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从1950年代中期起,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此,在实践中,围绕这四大领域的现代化建成了许多项目,取得了不少成就。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最凝聚人心的口号是“大干四化”。至今,这“四个现代化”目标依然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当中。1964年起中国,先后发射成功原子弹、运载火箭、氢弹、人造地球卫星。如同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段时期,建设构成了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毛主席曾说过:“建设比革命更困难”。难在探索的进程就像是雾中行走,很曲折,很艰辛,也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让人痛惜扼腕的挫折,令人唏嘘的失误和造成历史顿挫的错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上出现的最大失误,是为了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1958年提出了“大跃进”运

 动,这次运动失误的纠正历经三年余从1961年起逐步得到好转。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际,“文化大革命”发生了。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严重地混淆了敌我,在整个“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由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步。粮食生产仍

 然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得力于广大工人农民仍坚持守在生产一线、许多知识分子克服重重困难,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坚持科学研究、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者祖国的安全。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也没有不犯错误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待自己历史的顿挫和曲折,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错误教训和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29年的艰苦奋斗,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这时期共产犯过得多错误,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关键是我们的党在任何时期都在时刻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也就是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的自身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通过总结经验和整顿作风使党能够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进步,逐步成熟。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中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历练中得出证明:实事求是的一切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能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不渝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支持,使党在人民群众中拥有崇高的威望,更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自身工作和作为一名民盟盟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宝贵经验中受启发、受教育,学会辩证看待工作中的问题,深入群众中去,深刻分析事情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在不同情况下处理好问题,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做好自己的事。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