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节日致辞 / 正文

卫生所党小组先进事迹材料

2020-07-19 11:19:33

 卫生所党小组先进事迹材料

 20* 年的一个冬夜,纷扬的大雪把军休六所的小院变成 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已近深夜 12 点了,周围万籁俱寂,突 然雪地上传来了一阵“咯吱咯吱”的踩雪声。一位老干部突 发急性心绞痛,情况危急。卫生所所长

 *和护士 *冒雪紧急出

 诊。厚厚的积雪浸湿了鞋子,雪水钻进了鞋里,冰凉刺骨, 两个人却浑然不觉。她们忧心如焚的是老人的病情与安 危……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及时护理,

 终于稳定住了病情。120的救护人员来到后的第一句话就是: “多亏了你们抢救及时, 给我们争取了时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是军休六所 卫生所的同志无数次出诊的一个最普通的场景。对他们来说, 救护患者风雪无阻, 深夜如常。“服务无双休, 温馨在六所” 就是他们对患者最朴素的承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 用一腔热血和亲情服务温暖了患者和群众的心,履行了他们 对党最忠诚的誓言。军休六所卫生所党小组由人组成,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战

 斗集体。在所长的带领下,他们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立 足本职岗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 了大量的爱心,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受到了广大军休干部、患者以及家 属们的一致称赞。老干部的民主测评满意率达到

 99%以上, 几乎每一期黑板报上都有老干部表扬他们的稿,他们收到的 表扬信更是不计其数。有位老干部曾经真诚地对所领导说: “卫生所一年到头实在太辛苦了,应该给他们报头功、评大 奖。”就是这样一支在人们心中树起丰碑的医疗队伍,这样一 座人们给予极高评价的卫生所,谁又能和几年前松松垮垮、 毫无干劲、群众满意率不高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呢?“火车 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这句话用在卫生所所长 * 的身上真是 再合适不过了。

 20* 年,她担任卫生所所长后,带领着大家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今卫生所已成了群众最信任、 最贴心、威信最高的地方。别看是在最基层的医疗护理岗位上,卫生所的党员们却 都是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所长 *有 30 多年的护理经验,主 攻内科,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有独到之处。医师 * 从事临 床工作 20 余年,熟悉基层社区全科医疗工作,特别是对临 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充足的治疗经验。护士王萱虽然最年 轻,却是一位有着 14 年党龄的老党员,有着多年的病房和 术后监护经验, 提起她的注射手法, 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按摩医师满守民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济南日 报》早在 1994 年就报道过他的事迹。他在祖传的基础上独 创出一套集点、按、揉三法一体的满氏推拿手法,创悟了满 氏导引点穴功,他发明的推拿温经锤获国家专利,他本人也 获国家高级保健师职称。经过他的手解决了无数病患的伤痛。

 而他在利用自身特长服务社会的同时,利用双休日向全社会 免费治疗,并无私地向社会传授技术。一位老干部在诗中这 样赞颂他:承传祖业弘盛名,与人为善医术精。按摩揉搓抻 捏打,身心舒畅经脉通。非是佛仙显圣灵,妙手回春扶众生 疾患千愈宣佳话,召来万客求神功。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业有专长,凭着这些优势,完全可 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薪酬更丰厚的工作,他们却恪守职责、不 图回报、无私奉献,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地挥洒着汗水与青春, 用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传达了党对老干部的深情厚意, 把党的温暖传播到了千家万户。卫生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军休六所的离退休老干部,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几率增多,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干部 都患有这样那样的慢性病和老年多发病,有些急病会突如其 来毫无预兆,但也有一些病是可以通过掌握了解患病的规律 加以预防的,例如季节的交替、天气的变化、情绪的起伏都 容易引发一些疾病。针对这一特点,卫生所党小组开辟了壁 报栏,把一些预防疾病的常识传授给大家,根据季节的变化 随时提醒老人们注意一些多发的疾病,受到老干部和家属的 好评。为了做到把老干部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便于随时观察

 和预防疾病发生,他们为全所老干部建立了健康档案簿,把 每位老干部的健康状况都记录在案,哪位老人有什么疾病他 们都非常清楚,了然于胸。同时,他们还制定了老干部巡诊 制度,定期到他们家中进行巡诊,并且把每次巡诊的情况都 一一记录下来,跟踪观察。不论严寒酷暑,天气好坏,工作 忙闲,楼层高低,他们都始终如一,从无怨言。遇到行动不 便的老人,他们就送药上门,义务出诊为他们打针拿药。老 干部住院时,他们就像儿女一样到医院去探望,嘘寒问暖。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实际行动。老干部生病住院没 有陪人他们就是陪人,老干部独自在家无人照顾,他们就会 主动关心照顾。家属和子女们常说,

 “卫生所的同志帮了我们大忙啦,有了他们的关心,我们再也不用发愁了。

 ”

 有一次,毕明辉老人因为异地安置来到了六所。他没有 老伴,儿女又在外地,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与孤独感侵袭着老 人无助的心。就在这时,卫生所党小组的成员们带着领导的 关心和党的温暖来到了老人的家里,跟他拉家常、问病痛, 对她说:“您老孤身在外,就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无论 生活上的、身体上的,只要有需要,随时到卫生所找我们。

 一股暖流涌上了老人的心头,模糊了她的双眼,这位寡居的 老人感动了, “没想到你们的工作做得这么细,有你们这样 一帮孩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呐。正是基于这种信任,军休所的老干部都喜欢到卫生所去 坐一坐,让他们检查检查。有的一天来量三四次血压,卫生 所的同志告诉他们,您老没有问题,不用来回跑啦,跑来跑 去身体消受不了,血压本来不高也高了。他们就说,我们这 些老干部谁家里没有个血压计,就是想来跟你们说说话,听 你们唠唠嗑,心里就踏实了,一天不来心里就像少了东西。卫生所的党员们不仅是老干部身体上的守护神,更是他 们心灵上的依托,是化解他们精神阴霾的灵丹妙药。需要的 时候,他们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心理医生的角色,为老干部 义务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最典型的就是马老,他特别 容易着急上火,一上火血压蹭地一下就上去了。每次到卫生 所来的时候,给他量的血压都很高,可是他来了既不打针也 不吃药,就是要求卫生所的同志跟他聊一聊,通过疏导,他 的心情平静了,血压也就恢复了正常。日子长了,马老就养 成了一个习惯,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往卫生所跑,卫生所成 了他的精神疗养院。去年,梁老感到身体不舒服,自己骑自行车过来检查。

 医生发现他的脉搏特别慢,于是给他做了一个心电图。结果 发现他严重地房颤伴着心律失常。生命非常危险,应该马上 住院观察。而梁老丝毫不以为意,居然还要骑自行车回去。

 为了老人的安危,卫生所立即通知了家属,并派了两名同志 把他送到医院的急诊室,随即梁老就住进了住院观察室。等 到梁老的儿子匆匆赶来时,他们已经为老人办妥了一切手续, 领了药品安顿好了。老人的儿子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梁老 也直说:“多亏了你们救了我一命,太感谢了。

 ”对患者和群众来说,卫生所的党员们就是他们血肉相连 的亲人,是情感深处的依靠,是危难时刻的救星。而对于他 们自己,卫生所就是他们事业的殿堂,战斗的阵地和扎根立 足的地方。人生的舞台在哪里? 人们常常感到茫然,常常发出这样的追问。可是,在这 群共产党员身上,你会得到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他们事业常 青的秘密! 是啊,不管岗位多么平凡, 祖国需要, 人民需要, 社会需要就是一个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身为共产党员, 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 始终不忘自己肩挑的责任,始终把患者当成亲人,他们每个 人身上的动人之处才愈发显现出熠熠的光辉,而这些往往是 在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20* 年上半年,董元福老人心衰,家人又不在,卫生所 的同志领了电图仪赶到老人家中及时救治, 为他输液、 吸氧。

 老人已经 88 岁了,在这种情况下更是没有行动能力,他想 上厕所又不好意思, * 揣摸出了老人的心思,主动说: “我帮 你接尿吧。”老人死活不肯。

 * 笑着说:“董老,您就把我当 成自己的闺女,闺女尽点孝道还不是应该的嘛,您还害什么 羞啊。”就这样, * 一次次地给老人接尿、清洗,感动得老人 热泪直流。很多老干部都不愿在医院打针。他们说,有的医院三遍 两遍叫不动一个护士,可在卫生所你们不仅随叫随到,服务 态度好,打针打得也仔细。作为一名护士,王萱不是仅仅以 完成任务为标准,而是倾注了爱心。冬天在给老干部注射的 时候,她总是先用热水袋给老人们暖一暖血管,把刚从冷库 取出来的注射液在手里攥热了再给老人们注射。她说,老人 们的血管比较脆弱,这样可以避免血管受刺激。曾有一位患者,要求青霉素 800 万静滴、氨苄 4 克静推 两次。而在医院开的青霉素是 80 万单位、氨苄 0 克的,这 就意味着一个人输一次液需要加药 24 瓶。这个过程需要反 复抽吸直到药液溶解后注入液体,有些粉剂很难溶解,一个 20 毫升的注射器要重复抽吸上百次。

 即便没有特殊情况, 这 也是王萱每天都要做的。对这些耗时耗力的琐碎工作,她从 来都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因为她知道哪怕一丁点的疏忽都 可能造成极严重的后果。XX年2月28日,老干部廖尧的老伴在返回干休所时突 发高血压( 20/10 ),病情十分危急,到卫生所时整个人面色 苍白,大汗淋漓,非常难受。

 * 和*接诊后,为她进行了积极 的药物治疗,并耐心地稳定病人的情绪。老人此时憋得难受 想上厕所,因为知道她是糖尿病患者,如果用错了力气对她的病情可能会有危险,于是 * 一边安抚她,让她放松下来,

 一边慢慢地搀扶她到厕所,帮助她正确的用力,看护着她, 避免了危险。病情稳定后,又及时送她到医院救治,终于转 危为安。廖老的子女专门写了感谢信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非典期间,卫生所党小组在条不具备的情况下,克服困 难建成发热门诊,做好接诊和转诊的准备工作。面对药物紧 缺的情形,他们多方联系,终于买回来胸腺肽,给每个老干 部都注射了这种免疫制剂。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非典肆虐 的时候,也是他们工作最繁重的时候,面临着随时可能被传 染的病毒和随时会降临的生命危险,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在危险面前抢着上,在重活面前争着干,体现了共产党员的 品质。军休六所院内有 4 座老干部楼,上百户人家。他们就挨 家挨户上门送中药,王萱甚至还挂着吊瓶,却也“轻伤不下 火线”。满守民作为这个小组中工作在一线的唯一男性,肩 挑体抗的体力活自然落在了头上。他每天背着 100 多斤的消 毒水洒遍了六所的角角落落,对预防病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还有一次,老干部张玉芳的儿子从北京的封闭疫区偷跑 回来,引起了周围人的恐慌,这时需要有人对其进行医学观 察。

 *说:“你们都年轻,孩子还小,不要和我争,我去!

 ”说完穿上隔离衣,戴上口罩就走了。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数之不尽。

 或许没有人觉得他们做了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或许有人认 为这些小事不值一提,但正因为他们为的是“人人可为而不 为”的,方在平凡中凸显其伟大和可贵之处。四

 在军休六所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所里的家属经常给卫生 所送来东西,东家的两张小饼,西家的一碟炒菜,夏天送一 个西瓜,秋天抓两把红枣,逢年过节时的一盘水饺、几个月 饼,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绝对没有送礼之嫌。特别是 一些老人们上街买菜时,总是特意到卫生所绕一圈,问问卫 生所的同志有什么要捎的菜,即使他们从来不愿意麻烦老人 们,老人们还是不厌其烦地要来问一问。这份深情厚意是从 哪里来的呢?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卫生所党小组就是这样把一 种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了充满爱心的亲情关系。夏送清凉冬 送暖,把老人们没有想到的替他们想到了,把子女们还没有 来得及做到的替他们做到了。每年高温的那些天里,他们会 准时把防暑降温药送到老干部的家中。逢到雨雪天气,道路 湿滑,他们就让老干部安心地呆在家里,他们上门服务。俗 话说,以心换心。天长日久,所里的老干部和群众自然就把 他们当成了贴心人。20* 年,省老年大学书法协会会长余志强查出肺癌,并 且到了晚期。从医院做完手术后,他便一直在家休养。在长 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卫生所的同志们不需要家属来叫,每天 按时给老人打针送药,风雨无阻,节假日不休,即使春节也 像往常一样。他们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 为他化解心头的压力,尽一切可能延缓着老人的生命。余老 感动地说, 他要为卫生所的每个人写一幅字。

 XX 年的正月初 五,余老大概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妙,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 承诺,于是让家人准备好了笔墨纸砚,他要写一幅他心中早 已默念千遍的字!老人到底是没有对抗住无情的命运,带着 深深的遗憾走了。

 他的老伴哭着说:“他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就是没写成,他走的遗憾呀。

 ”遗憾虽然不能弥补,但生者如果能完成死者未尽的心愿 也算是一种抚慰吧。老干部王志诚在赠给卫生所的诗中写道: 外敷银装蓄赤心,一腔热血敬耄人。来时痛苦去时笑,满园 春风赞语吟。立业扎根民为本,妪翁安乐幸福村。夕阳沐浴 添喜寿, 天使情笑美胜金。

 或许余老的心意也尽在其中了吧!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