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西周利簋纹样研究与设计应用

2023-03-03 14:00:09

梅沛然(湘潭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青铜器“身上”的纹样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从不同青铜器纹样中就可以看出时代属性、文化、宗教色彩、工艺技术等因素。利簋作为首批禁止出境以及出国展览的文物,并经专家盘点其价值,成为镇国青铜器,也是“镇国之宝”之一。虽然利簋最让人关注的地方是铭文,但它的美学价值也不容小觑。利簋表面的纹样十分经典,代表着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传统的夔龙纹、云雷纹、饕餮纹、凤纹和蝉纹也反映了周王朝“敬天法祖”的习惯,形成宗教、政权、族权三位一体,将王权神秘色彩威严化。这些纹样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纹样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还能让后人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青铜器固有纹样的基础上再创新,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一)商周青铜器的发展

商周时期,青铜器一般被称为“金”,证明其只能被王公贵族所使用,地位很直观。青铜器始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青铜器一开始只是作为小型工具,到夏代,先民们开始制作青铜兵器,再到商周时期,青铜器已经发展成品类多样,就出现了如今看到的人面纹铜鼎、西周晋侯苏钟、司母戊方鼎、桓父己尊等青铜器。在制度的影响下,青铜技术不断进步,出土的青铜器大多精美,体现了当时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达和工匠们的智慧。

(二)利簋历史价值以及美学价值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图1)。关于“周武王伐纣”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关于周武王伐纣决胜的牧野之战时间众说纷纭。1976年,利簋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身”,它“身上”的铭文记载着“周武王伐纣”的历史,专家根据利簋和史书记载推算出了牧野之战的大概时间。现在利簋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还被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从中可以看出利簋的历史价值之高。

图1 西周青铜器利簋

青铜器上的每一种纹样都有它的意义,都有它背后的“故事”。许多现代设计都有涉及传统纹样的运用,这其中也包含着利簋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在笔者看来,利簋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铭文字体设计与纹样设计方面。利簋出土时,许多学者、专家紧盯着器皿上4行33字的铭文,这33个字是由西周金文组成的。铭文的价值不仅是记录了当时的历史,还因为这些金文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文字设计生动有趣且传神,对现代的文字设计也具有重大贡献。

利簋典雅、丰富的造型和传统纹样设计,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它的厚重和华丽。这些纹样都具有独特的历史面貌,反映了时代风格,与商周盛行青铜器背后的社会生产水平、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有紧密联系。利簋这种精美绝伦的传统纹样兼顾美观和时尚,有着对称之美,给现代设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也经常被应用在各种现代设计中。

(一)鉴赏青铜器利簋

利簋作为西周初期青铜器,其外形设计、纹样设计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上圆下方作为它整体的形体,也表达了西周“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利簋高28厘米,器皿口直径22厘米,重达7.95千克,形态是侈口,腹部上扁下鼓,上腹部比较直挺,下腹微微内收,兽首两边各有鸟兽首装饰,且都有垂耳,器皿下铸方座。器皿的腹部和方座都有饕餮纹装饰,同时,还有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凤纹进行点缀,方座的四个角都有蝉纹装饰。器皿底部还有由4行33字金文组成的铭文,简要地概述了当年周武王灭纣的重大历史事件。从外形看来,我们便能直观感受到利簋深具庙堂气象。

(二)利簋主要纹样分析

利簋主要纹样有夔龙纹、云雷纹、饕餮纹、凤纹和蝉纹,饕餮纹在整体器皿上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在利簋纹样设计中,饕餮纹使整个器皿呈现了一种浓重的威严感。面目狰狞的饕餮似乎在告诉观者任何人都不能挑衅制度,这使得整个器皿的政治地位一下抬高,与普通装饰品形成鲜明对比。

1.饕餮纹

饕餮纹在这个器皿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起到镇邪和威慑的作用,二是警告子孙、臣仆不能过分贪婪,但主要目的还是第一种,即凸显统治阶级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展示自己的威严。从史书上记录的西周宗法制、分封制以及礼乐制不难看出,统治阶级在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同时,将血缘关系、家族关系进行等级化,将每一级的上层阶级权力绝对化,这里看得出来统治阶级制定的政治制度是严密、严肃的。

2.夔龙纹

夔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奇特的动物,夔龙纹头大嘴长,身细尾尖成卷曲状,皆为一足,一角,口大张,与饕餮纹经常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

3.云雷纹

利簋上的云雷纹由线条旋绕而成,云雷纹的表现形式一般是二方连续式或四方连续式。云纹是单个圆形连续构图的回旋形状,而雷纹是单个方形的连续构图,它们通常被作为底纹用于衬托主题。

4.凤纹

凤纹在其中主要用于升华主题,反映了统治者“天命”的这个观念。在古代传说中,因为“凤飞百鸟随”,所以凤便有了“百鸟之王”之称。在人们心中,凤是祥瑞之鸟。凤纹多在服饰、瓷器中出现,一直流传至今。

5.蝉纹

蝉作为季候虫,其形态普遍是三角垂叶形状,腹部有条纹,没有足,四面围绕云雷纹加以装饰;
长形的蝉纹,以云雷纹为地纹,有足。蝉纹有起死回生之意。将其用在利簋上,象征着希望、转机、凯旋,寓意周武王伐纣事件可能是在战争中期扭转局面最终获得胜利,抑或是周武王伐纣之事改变了人们的命运。这些纹路反映了西周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组成奴隶制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三)纹样分析

1.传统纹样定义

纹样作为一种花纹图案,经常被用于艺术装饰,具体方法有写实、写意、变形。在古代,传统纹样一般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经济生产水平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青铜器上的纹样主要分为几何类型、动物类型、人物类型等,动物类型、几何类型都非常适用于现代文创设计、装饰艺术等。早期青铜器的纹样有植物类型、动物类型,根据人类活动所经历的事件的记录,这些纹样大多是一个国家、时代或是某种权力的象征符号。

2.传统纹样的基本特点

(1)传统纹样形式丰富

最原始的社会图形、符号,都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相一致,中国传统纹样文化讲究对称性、协调性以及整齐性。

传统纹样往往寓意祥瑞,表明对神的崇敬。所以我们在很多传统纹样中都可以看出,这些纹样寄托着理想与希望。在不少喜庆节日中,可以看到许多吉祥纹样,如龙、凤、松、鹤、桃等。

(2)传统纹样民族特色浓厚

对比西方纹样,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纹样一般规律地践行着“东方对称美学”,并且具备抽象之美。中国传统纹样在纹样处理上,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将具体事物抽象化,并提取出唯美的纹样加以应用。

(四)传统纹样的应用

由于传统纹样扁平化,在创新设计的前提下,这些纹样大多被运用在平面设计领域,一般以装饰设计、文创设计为主。

1.装饰设计

传统纹样在经过元素提取、创新之后,合理加入现代风格,以明快的色调和现代工艺的创造,焕发传统纹样的生机,制造新的视觉盛宴。饕餮纹在服饰上的创新应用如下:提取饕餮纹的特色,加入色彩、造型创新,最后产生新的饕餮纹纹样。再将创新后的饕餮纹纹样放在服饰上,呈现出粗犷、神秘、简约的服饰特点。如盖娅传说乾坤方仪服装秀推出的关于汉服元素系列(图2),其创作灵感源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对饕餮纹加以创新,可营造出饕餮纹的严肃、神秘之感,为服装增添故事性。

图2 盖娅传说乾坤方仪服装秀

2.文创设计

传统纹样在文创中的应用广泛,因为纹样本身具有趣味性、故事性,在经过创新后,纹样在文创中闪闪发光。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系列文创,其以日用品为载体,将传统纹样融入文创中。故宫系列文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迎合大众消费理念,充分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在故宫系列文创中,我们能看到不少传统纹样的应用,如故宫系列“凤凰出林飞龙在天”帆布包(图3)。带给我们最直观印象的纹样就是凤纹和龙纹。帆布包大部分面积为纹样,适度的留白让整个帆布包主题明显地展现出来,凤纹与龙纹整体以刺绣的形式,通过现代工艺丝网印刷技术将纹样展现出来。它的构图也很讲究,凤纹是由左上往右下,龙纹由右上往左下。如果按传统位置来说,遵循“左右排位时,右边为上位,左边为下位”的顺序,龙纹与凤纹相比,龙纹的地位较高。按古代传统身份地位,龙纹一般出现在皇帝服饰上,凤纹一般出现在皇后服饰上,而皇帝与皇后相比,皇帝地位高于皇后。现代故宫文创产品纹样的颜色在传统的颜色基础上提高了明度,降低了纯度,外轮廓用金色加以修饰。

图3 故宫系列“凤凰出林 飞龙在天”帆布包

现代设计普遍运用传统纹样,在创新背景下,纹样以另一种新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可以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以有趣、美观、生活化的形式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它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热衷于了解文化知识,这正是文化传播的正确方向。我们要积极传承传统文化,将纹样的美学价值发挥到极致。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的办法是传承,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与实际生活接轨,传统纹样的美学价值只有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才能展现出它的“生命力”,只有让年轻群体学会将纹样传承与合理创新运用,一代传一代才能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饕餮器皿青铜器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1期)2020-11-16它就是饕餮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19年10期)2020-01-15彝族器皿少儿美术(2019年12期)2019-12-14碗安徽文学(2019年6期)2019-06-28《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大众电视(蓝天下)(2018年8期)2018-10-26五月星空的饕餮盛宴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6年5期)2016-11-07饕餮一夏 珍馐巡礼美食(2016年8期)2016-08-21认识“晋式青铜器”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大众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