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着力扩大内需,把提振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2023-03-10 15:00:07

文|《中国报道》记者 邱慧

近几年受到疫情影响,总需求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突出矛盾,如何提振消费信心、扩大需求成为一直以来各界持续关注的话题。

在2022年12月15日—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就此作了明确表述。会议指出,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3年经济工作五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其中,“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信号是,今年要为恢复经济增长作出最大的努力。”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坦言,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需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面临下滑风险。他表示,想要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目标,就必须从扩大内需入手。

记者注意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次就“内需”话题作了表述。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同时,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采访中,明明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超5%,整体处于趋势增速当中,但结构分化比较大,消费增长低于趋势水平。他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例,正常年份的增速应为7%—8%,而2022年1—11月为同比下降0.1%。

“拉动内需是当务之急。”明明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在疫情等多个因素冲击下,我国的消费活动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而居民有效需求长期不足的情况极有可能导致国内潜在生产能力的损失。在现阶段,针对提升内需出台相应的政策举措,是确保经济“稳中求进”的重要手段。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任务时,此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摆在了五大任务的首位,并特别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显然,今年在由消费、投资、出口共同构成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前两者被寄予了厚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就此向记者表示,今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短期内外贸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一缺口则需要靠拉动内需来填补。

徐洪才分析,此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扩大内需,且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充分说明了2022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将在今年有所改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在其撰文中也指出,2022年以来,在内外多重压力叠加冲击下,从宏观面上看,国内消费市场短期承压明显。但如果剖析宏观数据背后的结构,能够察觉到正在努力生长的消费韧性新势能。此外,线上消费的需求释放作用明显。田轩判断,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落地,居民消费需求将稳步释放,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韧性将持续显现。

“促进消费与扩大内需的战略是一致的、同步的。”徐洪才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从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促进消费回暖对于稳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年12月31日,第二十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迎来首个公众日,新能源汽车展区吸引市民前来参观。

在扩大内需的具体举措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位业内学者的发言中均有提到,从我国中长期扩大内需面临的问题来看,破除制约内需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任务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扩大内需面临多重体制机制障碍。”明明向《中国报道》记者阐释说,现阶段,居民的储蓄大幅增长,居民收入分化依然较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除此之外,住房资产在中国居民家庭总资产中的近六成占比属于偏高水平,房价波动带来的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都非常显著。

明明坦言,随着防疫政策大幅优化,今年的消费需求也会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当经济恢复正常化后,将超额储蓄拉动成为投资或是消费是政策需发力的点。他指出,针对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应逐步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刺激整体消费需求。

“恢复和扩大消费,增加居民收入是关键。”徐洪才也向记者指出,增加收入既要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同时还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从历年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言而喻。以2021年为例,数据显示,我国最终形成消费率54.5%,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4%。这意味着,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就消费疲弱的问题作了回应。其指出,针对这几年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倾向上升的情况,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尽管促进居民收入是拉动消费的有力保障,但从效果转化的周期上来看,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都是中长期问题。徐洪才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扩大内需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短期来看,在传统的“衣食住行”等消费领域,可以通过增加供给,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现金补贴等方式来促进消费。

从此前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地发放消费券的情况来看,这一举措对于撬动居民消费热情的效果较为显著。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根据过往地方政府发行消费券对消费拉动的经验数据,一般乘数在3—4倍左右,即100元的消费券花费,可以带来300—400元的消费额。

“从需求端来看,要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速,就需要把握未来消费的潜力所在。”采访中,明明亦赞同采取消费券的政策。他介绍,传统政策更多是通过投资拉动经济,而投资需要有一个从企业再传导到居民的过程,传导的链条较长,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直接刺激消费者是非常必要的。在他看来,过往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在面对经济和金融危机时,财政和央行应坚定地实行扩张性的政策。

徐洪才补充道,在促进消费的举措推行期间,应注意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完善相应领域消费业态的建立。他举例称,政府可以通过和数字平台企业展开合作,依托平台设计电子消费券,从而增强消费拉动效应。

此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正式对外发布。其中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行系统全面部署,并明确,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供给和需求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徐洪才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冲击、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当供需形成良性循环时,“内生动力”也会持续得到释放,经济运行也会迎来新的增长动能。

上述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当前经济工作中有很多领域,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结合点,既能够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又有利于扩大当期需求。该负责人以2022年夏季,南方多地由于干旱高热出现缺电现象,而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又有大量风电光电无法消纳为例表示,只要我们创造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采取适当的政策引导,就能够使这些结合点变成经济的增长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多位专家看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尤其注重内需整体链条上的培育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培育以生产为出发点,经过分配、流通、消费和投资再生产的闭环链条。

而在疫情持续影响下,多领域的生产链条都受到冲击。明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的同时,可以在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集中资源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生活物资、卫生防疫应急等重点行业,保障物流畅通,重点保障医疗、能源、民生等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此外,对重要民生商品和工业品的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做好监测和预警,必要时督促指导各地相关单位采取加强生产、投放储备等措施,提升内需发展效率。

明明认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还应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而更好地促进内需发展。

《中国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消费之外,此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同时,会议指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显然,投资不仅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徐洪才告诉记者,在投资方面,民营投资、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重要力量。他坦言,2020至2022年期间,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受到一定冲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也在此前表示,下阶段,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投资增长存在制约。

徐洪才认为,在促进我国经济整体平稳运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整体运行也尤为关键。”他表示,眼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首先就是要提振其发展信心。对此,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绿色金融、科技创新、高精尖等领域的政策适当向民营企业倾斜,积极发展中小微企业,引导其投资更加低碳化、科技化。

1月2日,第26届中国(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期间,市民正在采购腊肉、腊肠等年货。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2022年12月16日答记者问时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围绕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改善供给质量,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为投资需求合理增长增添持久动力。

“尽管目前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徐洪才预计,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今年经济会有明显回升。

对于今年整体经济增长,徐洪才持乐观态度。在他的研判里,在促进消费、拉动投资等多重举措合力下,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会出现强劲反弹,且随后而来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也会持续延续以内需驱动为主的发展态势。在他看来,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约为4.7%,整体向好。

国家统计局2022年12月15日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也显示,11月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表现均低于市场预期。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累计而言,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市场价格涨势平稳,新动能持续成长,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对于今年的经济走势,明明也同样持乐观态度。“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加速将更多地来自消费的修复反弹。”在他看来,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回到7%—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也有望回到5%—6%的增速水平。这意味着,今年商品零售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都有望回升到潜在水平附近。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消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国内消费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1年11期)2021-02-16新的一年,准备消费!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40年消费流变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强乡富镇对扩大内需的影响——基于十年来乡镇发展的研究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新消费ABC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中国工程咨询(2011年7期)2011-02-16积极落实扩大内需政策部署,不断开拓轨道交通新领域中国工程咨询(2010年3期)2010-02-16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