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移风易俗调查背景6篇
2023-05-12 12:35:04 ℃篇一:移风易俗调查背景
关于县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移风易俗的思考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我国许多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陋习和不良习惯在一些地区的根深蒂固,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如农村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过于重视彩礼、大操大办等。这些习惯不仅是一种不良社会现象,更影响了当地社会文化的进步和构建。因此,县域移风易俗问题显得非常紧迫。
首先,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这些不良习俗不仅浪费了当地的宝贵资源和社会财富,而且也严重违反了社会良好风尚和公共道德观念。这些铺张浪费的活动也容易诱发“攀比心理”,产生难以承受的压力和矛盾。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为控制他们采取措施。
其次,加强媒体宣传。有很多传统的不良习俗都是源远流长、深入人心的。我们需要不断地用正面、富有感染力的言论和新思想来引导人们,改变他们不良的习惯,逐步地降低不必要的物质消费。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家庭和社区提倡和分享更健康、更环保、更经济的活动方式,引导人们去关注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如亲情、友情、健康和文化。
最后,政府需加强管理和法律制度。县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因此,地方政府也应该加强力度,通过明确的政策法规来规范这些不良习俗,对拒不改变的个人和组织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切实加强对社会习俗的引导和调整。
在县域振兴过程中,移风易俗问题是任重道远的一项重任。加强管理、强化法治意识和加强宣传,有助于逐步改变不良现象,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让乡村振兴能够更坚实、有力地前进。除了加强管理和法律制度,政府还可以通过引进新生态产业、改善农民就业和收入水平等方式控制不良习俗的频发。例如,政府可以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建立文化交流中心等,促进当地文化交流和互动,推广文化知识和民俗文化。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文化旅游活动,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达到提高文化素质和树立文明风尚的效果。
同时,媒体也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倡导文明习俗,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媒体可以深入乡村社区,报道乡村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引导农民群众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形成文化自信,抵制一切不良陋习。
此外,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初级阵地,也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布置相关的活动,在班级组织中开展主题班会、文化展览和讲座活动,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民俗传统学习。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或者红小兵,前往农村地区进行志愿服务、文化宣传等活动,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改变他们的不良习俗。
总之,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需要政府、媒体、学校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到社会教育、媒体引导、文化交流等方面入手,共同打造一个更加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县域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构筑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县域社会,让农村地区市容、环境和人居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信仰体系是受到历史、传统和习俗的影响,这些都与生产生活和道德伦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农村村民的信仰和传统文化,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进行有益于社会的文化传承。
此外,移风易俗还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习俗与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了解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对违法习俗的惩罚和法治教育,对恶性事件进行严厉处罚,强化村民文化的观念和法治意识,形成有效的社会舆论和道德约束机制。
总之,移风易俗既需要政府、媒体、学校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农村地区村民的自觉配合和积极参与。只有共同推动移风易俗的进程,打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县域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最后,我们还应该注重在移风易俗中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文化传统常常受到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冲击,而城市文化的介入又常常对农村文化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农村文化,让村民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是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充分了解农村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现代需求的基础上,政府可以组织一些特色文化培训和传承活动,例如民俗文化节、优秀文艺传统展演、乡土文学写作比赛等等,让村民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同时,可以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文化旅游等领域,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也应该被视为文化传承者和保护者。政府应该加强对村民的文化教育,让村民了解自己的文化责任和使命,认识到自身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性,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积极参与,推动农村文化不断优化,实现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
总之,移风易俗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也需要农村地区村民的自觉参与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形成文明习惯,打造与乡村特色、社会价值相契合的文化生态,构筑一个文化繁荣、生态美丽、和谐宜居的美好乡村。
篇二:移风易俗调查背景
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
社区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镇政府的要求,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扎实深入开展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村活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我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目标任务
1、创建标准。村规民约完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健全,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男女平等、诚实守信,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较好,婚丧事不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之风基本杜绝,各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大力弘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及文体活动场所齐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2、领导体制。成立移风易俗活动领导组织,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相关成员具体抓,各司其职。成立道德评议会、禁毒协会等群众组织,并正常开展工作,社区建立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3、工作机制。有办公场所,机构制度上墙,明确专人负责;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查找问题、分解任务;通过宣传栏、党员干部会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有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总结,有会议、宣传、等文字、图片资料。
4、道德建设。普遍开展
“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有公益宣传标语牌和宣传栏,且宣传内容经常更新;群众知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无道德失范言行。
5、社会风尚。制定村规民约,下发到户,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悬挂;村家中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无婚丧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现象;无封建迷信、非法传教和邪教活动;无聚众赌博、打架斗殴和宗族派别势力;倡导婚育新风,无性别歧视和计划外生育现象。
6、公益事业。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公益事业稳步发展,有农家书屋或图书阅览室,有计划生育服务室,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开展经常,丰富多彩,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社区要充分认识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群众,大力倡导婚事、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活动的重大意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认真做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引导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3、加强领导,务求实效
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程,要高度重视,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目标管理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制定完善移风易俗工作的规章制度,使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切实抓好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严厉打击算命,看风水等各种封建...
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二】
为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禁止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有关纪律,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建立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镇社会文明程度,现就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按照省、市、县乡村文明行动安排部署,以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为出发点,以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移风易俗,使红白喜事中存在的低俗、铺张浪费和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破除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形成全社会崇尚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提升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
1、红白理事会组织设置与管理
(1)人员组成。红白理事会成员由现任村居(社区)党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和本村居(社区)德高望重、甘于奉献、组织协调能力强、有威望、有影响力、热心服务工作的党员、群众组成。
红白理事会可根据本村居(社区)人数和实际情况设会长1名,副会长1人,秘书长1人,理事3至5名。原则上,会长由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秘书长由村级民政助理员担任。以上人选在村党支部及村委会的指导下,采取提名通过的方式确定。在红白理事会中,女性成员要占有一定比例。
(2)成立登记和备案。红白理事会实行全县集中公开组建和申请备案,各村居(社区)要在镇民政办的指导下,集中登记备案、集中公开公示。红白理事会申请基层社会组织备案登记的,由发起人或举办者通过镇民政办向县民政局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申请表;负责人登记表和证明材料;章程草案及章程核准表;人员名册。
(3)组织管理。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群众性的基层社会服务组织,是本村红白两种事宜移风易俗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不具备法人资格。
主要职责: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主动热情地为婚丧事主做好服务。
办事程序:红白理事会实行会长负责制,对红白事的承办需经理事会讨论决定,并征求事主意见。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并经常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汇报工作。红白理事会要进一步规范理事会成员行为,倡导村民破旧俗、树新风,厚养薄葬,减轻村民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家庭和睦。
办事原则:红白理事会对婚丧事宜要坚持一切从简、文明办事的原则,坚决禁止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行为,反对铺张浪费和各种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动。
业务范围:各红白理事会仅限在本村居(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跨区域、超范围开展业务;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项目。
(4)丧事简办具体办法
村、社区成立红白事理事会,下设治丧委员会,凡居民办丧事,一律以村(社区)治丧委员会名义举办追思会;去掉过去繁琐且时间拖沓的磕头、作揖、摆祭等祭奠仪式,改为三鞠躬;除至亲属外,其他旁氏亲属一律戴白花或者黑纱,不披麻戴孝;对来宾热情接待,取消花圈回礼,不大办宴席,尽可能缩小宴席规模和档次;不搞泼汤路祭,提倡放哀乐,取消吹鼓手;逝者火化后,埋葬时一律取消各类形式的棺材,只埋葬骨灰盒;节日提倡文明祭祀,取消扎纸人、纸马等封建迷信活动,提倡通过家庭追思会、网络祭祀、鲜花等替代焚纸烧香;党员干部带头简办丧事,引领节俭风尚;村、社区依据实际对丧事简办情况提出奖惩办法,鼓励引导村民自觉执行。
2、工作措施
(1)规范理事制度。要积极推行红白事理事制度,引导群众抵制婚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抓好红白事理事制度的落实,对不按制度办事、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行为,由理事会进行批评教育和纠正。
(2)加大监管力度。镇文化站要加大对红白喜事演出组织和活动的市场监管;工商所要加强对婚庆公司、婚丧用品市场的经营监管,做好对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查处没收工作,食药监所要加大对红白喜事中食品安全的监管,依法查处不符合食品卫生管理规定的从业人员和团体;行政执法中队要坚决制止占用街道、巷道、广场、社区院落等公共场所乱搭宴棚、灵棚,办事扰民等行为;交警中队要加大对婚丧用车遮挡号牌、社会车辆、无证无牌报废车辆从事遗体运输行为的查处。
(3)推进殡葬改革。积极倡导节俭、文明的殡葬习俗,反对将骨灰装入大棺木进行二次安葬,提倡建立公祭祠堂。各村、社区要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城乡公益性墓地、公祭祠堂等骨灰存放设施,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同时,对毁林造坟、毁田造坟以及违规建造豪华墓地的坚决依法处理。
(二)整治祭车祭路等封建迷信活动
1、整治重点。禁止集体和个人在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占道停车、祭车祭路、摆案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方式的祭祀迷信活动,以各主要路口作为重点整治区域,加强经常性管理,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2、专项整治。公安、交通、城管、环保、公路、交警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全镇各路段进行巡查,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点开展集中整治,对当事群众进行说服教育,及时制止祭车祭路行为,对不服从劝导和管理的,依法进行处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辖区内的整治工作。
3、组织保障及职责分,由仲村镇移风易俗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落实职责分工,深入推进整治工作。
(1)镇纪委:凡机关、单位、公职人员及党员操办或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并造成恶劣影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2)执法中队:对因祭车烧纸等影响城镇容貌环境卫生和损坏市政公共设施的行为,依据《山东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制止和处罚。
(3)交警二中队:查处违法占道祭车行为,对故意遮挡号牌进行祭车的行为严管重罚;对因祭车祭路、摆案烧香等造成道路堵塞,影响交通安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4)交管所:强化货运、客运等车辆从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加强路政管理工作,确保道路畅通,交通安全。
(5)派出所:整治活动中,对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环卫所:对因祭车祭路等造成烟尘污染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查处。
(7)各村、各单位、各企业:按照“属地管理、权责统一”的原则,全面开展整治所辖区域内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的非法占道祭车祭路等封建迷信活动。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
各村层层召开会议,全面进行组织发动,通过设置宣传栏、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利用村级广播、宣传车等,对移风易俗进行广泛宣传,把移风易俗作为“四德”典型人物、“文明信用户”评选的重要条件,促进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在全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建章立制。
完善《村居(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出台操办红白喜事指导标准。各镇街要指导村居(社区)立足实际,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理事制度,有效监督和规范村民行为。
(三)督导考评。
由镇考核办成立督导组,对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移风易俗落实情况进行日常督导。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市今年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要把移风易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重点部署,积极推进,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抓好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带头移风易俗,拒绝一切形式上的浪费和思想上的迷信活动。
(二)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要注意掌握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情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宣传中心等部门要做好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民政办要牵头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等群
众自治组织,加强管理,发挥作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动员广大职工、妇女、青年等各界群众向陈规陋习作斗争。
(三)建立长效机制。移风易俗具有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特性,不会一蹴而就。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各村居(社区)要把移风易俗情况列入《村规民约》,纳入日常村级事务管理,镇将把开展移风易俗情况列入村级千分制考核内容,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方案》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农村集中开展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五美”乡村创建为载体,以移风易俗“六大行动”为抓手,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突出群众自觉、全面参与,突出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突出机制保障、常抓不懈,加强民风家风乡风建设,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温州推进“三大转型”、建设“三个城市”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先进引领。
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者、示范者、实践者的责任,深入挖掘和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典型人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二)坚持问题导向。
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不良风气的背景情况,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对“移什么风”“易什么俗”要找准问题、抓住
重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以及非法宗教、黄赌毒等方面的问题,坚持对症下药。
(三)坚持群众主体。
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纷繁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内心向往和意愿要求,落实为民惠民措施,把发动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实践、惠及群众生活落到实处。
(四)坚持因地制宜。
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客观上要求做到“一村一策”。要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内容具体、措施量化,便于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对行之有效的要继续深化持之以恒;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或相违背的,要及时予以完善。
三、目标要求
围绕实现农村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秩序美、创业美“五美乡村”目标,通过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打击非法宗教、打牌赌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地。
四、主要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当前正在推进的“五美乡村”为载体,突出青山白化治理、“一约四会”建设等重点,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六大行动”:
(一)核心价值融入行动。
结合农村特点,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组织市委讲师团、市民宣讲团等队伍开展“价值观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形式,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天见报见屏见网。深化“最美温州人”主题活动,唱响《最美在
温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建立礼遇和帮扶“最美”人物机制,推动最美现象由“风景”变“风尚”,着力增强农民移风易俗的自觉性。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活动为载体,采用文化长廊、遵德守礼提示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农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到民间文化、地方戏曲、乡间小调、农村广场文化、网络文化作品中,融入到细纹刻纸、黄杨木雕、蓝夹缬、墙绘等文化表现形式里,在喜闻乐见、易记易行的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实施勤俭节约经典教育宣讲计划,挖掘和宣传中华哲理格言、民间典故俗语中包含的节俭养德之道,使人们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二)婚丧礼俗整治行动。
实施“婚丧新办”倡导计划,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倡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婚庆办理形式,倡导塔葬、树葬、海葬等生态殡葬模式,倡导乔迁、生日、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办的做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破除低俗陋习,控制人情往来,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歪风邪气。以“丧事简办”为目标,引导丧户简化治丧仪式,缩短治丧时间,控制花圈数量,巩固丧事简办成果,切实从根源上消除丧事大操大办和扰民现象。大力推进殡仪服务场所建设,制定相关丧事简办程序,提供规范化治丧、吊唁、守灵等殡仪服务,把群众家中办丧逐步引导到殡仪服务场所集中办丧。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婚丧和奢侈浪费歪风,以良好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通过殡葬协会、老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深化殡葬礼数改革,形成农村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殡葬文化氛围。(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三)殡葬改革民生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殡葬改革
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加强青山白化整治,深化殡葬改革,形成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新风。以“四边三化”为载体,通过私坟“禁新”、旧坟生态化改造,禁止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乱葬乱埋行为,推进青山白化整治。严格落实市级一月一巡查,县(市、区)级半月一巡查,乡(镇、街道)级十天一巡查的“禁新”巡查督查通报制度,对新建、扩建、迁建的各类坟墓一律予以拆除,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并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按照“去除坟圈、坟背覆土、保留墓碑、整体绿化、自然生态”的标准,对旧坟进行生态化改造,去除坟墓硬化设施,或迁入政府建设的安置公墓
安葬、就近迁入公益性和经营性公墓,或就地深埋处理,恢复山体生态原貌,实现坟墓土坟化、植被化、小型化、景观化。
以“节地殡葬”为抓手,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节地生态葬法改革试点工作,力求从占地墓葬向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骨灰堂(楼、塔)转变,向从政府推行的树葬、花葬、壁葬、海葬、深埋、撒散等节地生态葬法转变,促进殡葬与生态建设融合。实行骨灰安放流向跟踪管理,从源头上制止滥葬乱埋,构建殡葬改革常态化管理机制。以“殡葬文化”为内容,创新殡葬文化教育实践载体,弘扬殡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以“爱惜生命、顺应自然、凝聚孝心、厚养薄葬、生态殡葬、文明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殡葬先进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丧葬新风,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观。(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四)文化礼堂教化行动。
以文化礼堂建设为契机,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使文明落地。从规划建设着眼,引导群众将农村现有的宗祠和庙、殿、宫等信仰场所与文化礼堂进行有效整合,使民间信仰、宗族姓氏文化传承与礼堂文化相融相合,从而达到破除封建迷信、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从活动内容着手,围绕“四时八节”和重大节庆,深化全民阅读,融入节庆民俗礼仪教育、家风祖训宣讲内容,开展绿色清明、端午龙舟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文艺骨干深入群众,挖掘温州浓厚的戏剧文化资源,创作编排具有温州特色的乡风乡俗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戏剧剧目和小品,在文化礼堂、文化中心展示展演,切实把文化礼堂打造成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心、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和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心,以惠民优势、文化优势、便捷优势吸引群众、集聚群众,引导群众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礼堂活动,远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弘扬文明新风。
从管理运行着力,发挥群众在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活动开展、评价评估三个环节中的主体作用,使群众成为文化礼堂建设的管理者、参与者和受惠者,使文化礼堂成为群众自愿、自主、自觉参与承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引导群众办理红白喜事从高档酒店走向文化礼堂,使文化礼堂成为培育婚丧新风的学堂,实现节俭治家的平台。(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五)乡风评议推动行动。
坚持在“督”“评”“传”上深化乡风评议,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组织。红白理事会
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保障,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对村民婚丧事宜、孝敬老人、保护儿童、诚实守信等民间风气进行定期评议,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大力推动民间道德设奖,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好邻居”“好婆媳”等推荐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新风文明。开展“我们的家风家训”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立家规、传家训,讲家事、树家风,引导农民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牵头单位:市文明办)
(六)五美乡村创建行动。
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创成县级以上文明村镇50%以上,培育“五美乡村”示范村、精品村、先进村300个。推行“文明细胞”创建工程,深化“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家庭细胞。深化孝文化村、善文化村、核心价值观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文化细胞。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道德细胞,形成以孝养德、以俭养德,互帮互助、相亲相爱、邻里守望的良好社会风尚。实施“五美乡村”创建工程,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推进五美乡村“十个一”创建,切实提升农村文明水平。推行“双千结对”工程,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文明创建、文明风尚方面的优势,引导结对双方在思想观念、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共建共育共享,把解决物质贫困与改变行为陋习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文明共建的良好局面。(牵头单位:市文明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为加强领导,成立以市委副书记钱三雄为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副市长陈建明为副组长,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办、市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新局、市林业局、团市委、市妇联、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市文明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委农办、市民政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指导全市开展此项工作。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把移风易俗作为当前加强农村精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突出重点,精心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联动督查。
要按照市文明委统一部署,既要强调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又要强化各职能部门和县(市、区)、乡镇(街道)的主体作用发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要强化“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全面履行属地责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逐级组织实施。要加强过程督促指导,研究解决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措施和方法,保质保量落实好移风易俗工作各项任务,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权威评论、专题节目、文艺汇演和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报道一批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的经验做法,推出一批移风易俗的公益广告,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要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解决当地村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突破口,让创建成果真正惠及农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自觉性和认同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队伍,巩固成果。
要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工作队伍建设,使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当前移风易俗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要加强殡葬改革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检查,大力推行公正廉洁执法,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提高执法的公信力。要加强移风易俗宣教队伍建设,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好移风易俗相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解释和宣传,让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逐步增强移风易俗自觉意识。要加强对婚丧礼俗中介机构建设,树立正确导向,强化行业监管和职业道德,探索建立婚丧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促使其规范运行和自治管理;对不规范的婚丧中介服务机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齐心协力开展综合整治,进一步巩固殡葬改革、婚丧新办等工作成果。
(五)完善机制,确保成效。
各地要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考核指标,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
度,加大考核力度,对违反殡改规定、涉足封建迷信活动和婚丧活动大操大办的党员干部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工作的领导机制、投入机制、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投入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风尚,促进我市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篇三:移风易俗调查背景
进一步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计划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按照省市文明委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创建市级移风易俗工作示范县为目标,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聚焦“婚丧嫁娶”这个重点,突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突出广泛发动群众、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四个关键,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民风家风乡风建设,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小康X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二、目标任务
通过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自立自强、做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崇德向善、做中华美德的“传承者”,提升素质、做知性修身的“践行者”,有效遏制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陋,切实把人民群众
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淳朴友善新风正气树起来,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着力扩大文明镇村(社区)覆盖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实、落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重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任务要继续在“聚焦一个重点、明确两个目标、抓住三个环节、突出四个关键”上狠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
1、聚焦一个重点。要把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的重点聚焦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上,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抓手和突破口。要进一步加大“厚德X”道德建设力度,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倡树厚养薄葬、婚事俭办新风尚,反对盲目攀比,把人民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推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民风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形成友善和睦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2、明确两个目标。一是今年目标。年底前,全县所有镇(办)、村(社区)都要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在去年建立健全“四会”的基础上,今年全面推广“、道德评议会”、“XXX”先进经验做法,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破除迷信和陈规陋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满意度达90%以上。二是明年目标。力争到X年底,随着“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县农村“一约四会”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得到有效抑制,移风易俗、遏制陋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讲法制、讲道德、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的新型农民成为“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文明家园建设的主力军。
3、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十个一”宣传阵地,采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目的、重要意义和经村民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及经验做法,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创育方式,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既算道义账,又算经济账,通过正反案例和前后对比,让群众愿意参与。要广泛开展好村风、好家训宣传教育活动,把移风易俗作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的重要内容,发挥文明家庭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健全完善“一约四会”的基础上,切实发挥“一约四会”的引导监督作用,让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参与其中,形成广泛的正面力量。三是加大综合治理。要坚持正面引导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下力气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会同民政等部门加大丧
葬市场管理制度,依法取缔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生产销售,严厉查处婚丧活动中的低俗表演等行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4、凸起四个枢纽。一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积极施展村广播室、品德讲堂等阵地,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让优良传统文明潜移默化地指导农村形成新俗、新风尚。要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镇(办)、村(社区)延伸拓展,带动城乡一体共建,力争到X年底全县所有镇(办)成为县级以上文明镇(办)、90%以上村(社区)成为县以上文明村(社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指导群众就近就便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让广阔群众时时感到文明新风就在身边。二是党员干部带头。建立完善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告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活动的纪律约束,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以“节地殡葬”为抓手,全面推进资源节省、情况友好的节地生态葬法改革试点工作。广阔党员干部要从自己做起,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工作,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树葬、花葬等),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三是广泛发动群众。要立足镇(办)、村(社区),面向群众,精心设计开展群众乐于、便于参与的移风易俗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要充裕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群众对“一约四
会”建设、村规民约修订、红白事程序和费用标准等的意见、建议,切实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要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建设力度,使农家书屋、广播室、品德讲堂、活动广场等成为移风易俗的主阵地。四是抓好典范示范。要擅长挖掘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好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方式,总结研究推行先辈经验,施展典范引领示范感化,以点带面,达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4、方法原则
(一)坚持典型引领。要把先进典型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的典型人物,多宣传农村干部群众在移风易俗实践中的新创造、新成效,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二)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摸清摸准当地不良风气的背景底数,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对“移什么风”、“易什么俗”要找准问题、抓住重点,制定整改清单,坚持疏堵并举抓整改,有针对性的解决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沉重以及非法宗教、黄赌毒等方面的问题,坚持对症下药。
(三)坚持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普遍性、多元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解决的是农村社会风气问题,涉及的是农村人际干系,落实的是群众所需所想所盼,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当地的风尚惯和群众的意愿要求,依赖和发动群众,擅长用说服、教诲等“软行政”手段,指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真正把发动群众参与、凝结群众实践惠及群众生活落到实处。
(四)坚持建设养成。要把倡导文明新风、根除农村陋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不可简单粗暴、机器照搬。要在抓示范、总结经验、建章立制上下功夫,重点建设一批移风易俗示范镇(办)、示范村(社区),形成一整套根除农村陋树立新风正气的规章制度,通过长期不懈、日积月累、耐心细致的工作,养成群众良好的生活理念。
五、保障措施
1、形成工作合力。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要构建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各镇办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年度任务的完成。各部门都要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份内职责,主动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整合资源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2、着力指导推动。七月份召开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现场观摩会,树立样板,推进工作。年终检查评选表扬一批移风易俗工作好的部门和镇(办)、村(社区),通报一批工作滞后部门和镇(办)、村(社区)。
3、强化督促考核。各镇(办)、各职能部门要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载体,纳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要加大工作检查督导力度,推动各类创建活动的稳步推进。县上将把移风易俗工作、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工作纳入各镇(办)、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季通报、年考核。各镇(办)、各部门要及时向县文明办上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文字、图片资料。邮箱:X,X。
篇四:移风易俗调查背景
关于县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移风易俗的思考与对策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的号召,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做好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相关工作。
郡县治,天下安,作为国家行政层级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县域历来是安邦定国的基础。县域治理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格局。
本文依托**县近年来开展“移风易俗”社会治理活动,厚植乡村治理文明新风的治理行动路径思考。以下将从时代背景、现实做法和未来思考三方面展开。
一、移风易俗的新时代背景
1.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
移风易俗风气兴,乡村振兴动力足,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魂”。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高度凝练了乡村治理的总
要求,而五个维度的协同发展,则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整体性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百姓借势改革春风,凭借勤劳双手,逐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当中部分糟粕的影响,农村的乡风建设还面临着紧迫的问题,掣肘着乡村振兴的整体协同发展。
“人情勿算债,尺四镬挈去卖”,正常人情往来被道德绑架,随份子、拼彩礼等现象在农村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盛行,令一些农村家庭陷入入不敷出,加剧了农村家庭的贫困现象。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书写出一幅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画卷,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使命。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示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
是十分巨大的。良风美俗能够改变群众的生活方式,规范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文章指出,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破旧习、开新风、固机制,疏堵并举力戒“舌尖剩宴”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命题。
二、**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主要做法
**县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切入点,在对基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化、全面整治、细化机制、守正出新等四维发力,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20**年*月开展试点以来,全县共简办丧事****余场、新办婚事****场,少办或简办各类一般喜事****场。20**年*-*月,节约办酒开支****余万元。全县餐厨垃圾同比减少****吨。
总体成效上,村内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有效治理,劳动力、金钱和劳动力得到有效节约,县内呈现婚事新办、喜事省办、葬事简办、捐助公益等新风尚。勤俭朴素的乡风民风在全县逐步形成,社会秩序明显改善。
1.加强宣传教化,立好良风美俗“风向标”
一是媒体大张旗鼓“宣”。通过掌心**、文明**公众号、**发布等网络媒体,曝光一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反面典型,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二是文体活动潜移默化“宣”。创编一批体现移风易俗主题的文艺节目,通过文化下乡和乡村村晚送到广大农村,如原创歌曲《文明新风尚》、相声《今年过年不一样》、小品《取经》等,受到了普遍欢迎。
三是村规民约名正言顺“宣”。各村通过户主大会将移风易俗、酒席餐标、摆酒报备和治理事会纳入本村的村规民约,并纳入一户一档的文明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各村在村文化广场、村民聚集地等显著位置设立移风易俗宣传栏,张贴、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镇村干部一对一的入户宣传移风易俗,形成了浓厚氛围。
四是宣讲队伍有的放矢“宣”。以餐厅酒店、单位食堂为重点,通过组建文明餐桌宣传员队伍,发挥“老施来了”宣讲团及市民督导团等作用,开展“适量点餐、健康饮食”宣传和督导。将违规吃喝纳入巡察范围,同时借助“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力量开展监督。
五是公职人员率先垂范“宣”。倡导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做到带头引领。规范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
婚丧喜庆事宜,提倡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一生只办*场酒宴,取消生育、升学、入伍、购车、购房等传统摆酒习俗。在公务接待中倡导和推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确需在包厢就餐的,推行“N-*”点餐模式。并把人员主体扩展至“两代表一委员”和村后备干部。
2.化全面整治,管好协同治理“责任田
一是面上牵头抓总。县文明办对外公布移风易俗监督举报电话*******,县委组织部抽调*名退二线的老同志组成移风易俗督导组,分三组对乡镇(街道、园区)进行督导,并将督导结果每月进行打分晾晒。今年以来共开展了**批次督导,编发专题督查简报*期。
二是农村全面实施。各乡镇成立由副书记牵头的移风易俗工作推进组,每月对辖区内行政村开展专项督查,并将结果按照优秀、一般、相对落后三等次公开晾晒。
各村推选德高望重的乡贤成立“和治理事会”队伍,目前,全县***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和治理事会”队伍全覆盖,共有****余名理事会成员,并相应制定了“和治理事会”章程和奖励办法,由“和治理事会”成员全程指导移风易俗相关工作,只要谁家中有红白事,会员主动上门,把不良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
实行农村家宴报备制,户主需提前一周报所在村(居)及和治理事会。既要充分发挥党政引领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加强协同共治。
三是城市重点推进。围绕酒店、婚庆重点行业,出台《关于推进酒店、婚庆企业实施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使酒店、婚庆行业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开展“绿色餐厅”创建活动,推行小份菜、半份菜、预定制等,引导客人按需取餐,避免浪费。
围绕丧事简办,**县民政局出台《**县丧事简办实施细则》,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明办成立丧葬用品联合督查组开展不定期巡查,通过部门间的横向协同强化行动力度,目前共开展*次专项检查,没收焚烧非法丧葬用品****公斤。
3.细化机制建设,写好长效监管“运算符”
一是“积分制”柔性引导。通过积分奖励、点餐打折、停车优惠等方式对节约消费行为给予激励。如**国际大酒店自助餐厅让消费者在用餐前交20元押金,用餐结束后若满足“节约达人”要求,可退回押金。
各酒店餐厅、行政中心和实验中学食堂力推“你光盘,我赠菜”行动。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村规民约,对节约模范及浪费严重者实行诚信积分加扣分,在季度“红黑榜”及年度“户主大会”上晾晒通报。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商务、市场监管、文广旅体等部门制订制止餐饮浪费行业规范,在餐前提醒、菜品规格、剩食打包、节约奖励等方面出台指导性规范。如**街道齐北社区实行“商社居”联合模式,社区居民可凭“诚信码”绿码在指定商圈“当钱花”,提高居民不浪费的自觉性。
二是“立规矩”刚性约束。建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为总召集人的移风易俗制止餐饮浪费联席会议制度。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各单位每月“文明指数”考评范围,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的重要指标。县纪委监委、县文明办联合制定《关于全县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指导意见》。
三是“智慧化”集中监管。将各餐饮单位可视化厨房接入“**厨房革命”智慧监管平台,监管人员可随机抽查、实时监督餐饮食品加工处理以及就餐中是否存在浪费行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携手开展减少食物浪费试点,探索“厨余垃圾减量示范”等评价机制,每户每天只发一个厨余垃圾袋,倒逼居民减少浪费。
运用Winnow食物测量技术大数据分析,精确指导酒店餐厅减少食物浪费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如**紫金大酒店试点三个月已累计节省废食总量****公斤。
4.坚持守正出新,画好新旧文化“同心圆”
一方面,保留传统。移风易俗经过前期的宣传、发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在工作推进中,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保护,不搞“一刀切”,注意移风易俗的“姿势”和“尺度”,结合**本土的风土人情,适当保留一些必要的红白喜事项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用新风代替旧俗。坚持疏堵结合,在全县范围内征集新风优秀案例**个,并将案例拍成视频影像在全县推广,洪桥镇、团县委编印新风画册向全县进行推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集思广益,敢于向陋俗、封建迷信亮剑,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策的喜人局面。
如:**镇结合红色老区的特色推出“红色家宴”,降低了宴请标准,**街道在孔庙组织“千人成人礼”代替生日宴请,吕山乡雁陶村“重阳敬老”代替“祝寿酒”……如今,在**,“开蒙礼”代替了“书包酒”,“高考经验交流会”代替了“升学酒”,“成人礼”代替了“十六岁生日酒”,农村白事再无出现“道士”、“和尚”等迷信活动。酒席少了,负担轻了、人舒服了、关系也更融洽了。
三、以系统思维提升移风易俗治理成效的路径思考
**实践可以看出,移风易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政府主动与群众被动问题;二是柔性有余与刚性不足的问题;三是重点突破与整体不调
的问题;四是当前有效与常抓长效的问题;五是破旧有力与立新不够的问题。
如何避免移风易俗成为落入运动式治理的陷阱?需要对政策逻辑做系统性优化,结合数字化改造提升,注重政策的精细化制定与执行。移风易俗需要政策之间的配合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求政府政策实施的过程当中,既关注单一方法的有效性,也要关注政策工具间相互协同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1.党政推动与群众自治相结合
一是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移风易俗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群众虽是主体,但其行动面临着“社会失灵”的困境,限于小农意识及其心理惯性,村民在移风易俗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常发挥,需引导、激发。但政府引导不是替代,而是引领、指导,发挥发起、组织、协助、监控和调整等作用。
在启动过程中,政府应通过成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当地群众传统生活中移风易俗具体简化环节进行充分调研,再围绕减轻群众负担这一根本宗旨,编制各项政策措施。
在动员过程中,召开动员大会,把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同时会上要细致解读政策措施,会前会后要下发群众易懂、易理解的宣传资料,镇村干部要利用走访农户的机会加
强宣讲,以为群众减轻负担为导向,让移风易俗行动深入人心。
在规约制定时,党和政府应该把好“方向之舵”,重视对村规民约的指导工作,制定示范文本,完善备案程序等,防止盲目立规、以约代法,使村规民约合乎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在政策执行中,以党建统领全局,借助网络问政、“增情解难大走访”、驻村会诊日等制度,倾听百姓声音,实实在在解百姓之困。
二是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内的自治事务。民众自我意识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所在,若政府在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只注重完成任务,追求可视化效果,而忽视了人民主体地位,加深政府与民众在风俗认知方面的裂痕,那么任何移风易俗都不能成功。
移风易俗应当充分遵循群众路线,既要发挥“一约四会”的作用,也要注重其“本土化整合”。首先,村规民约是村民根据他们的价值认同自己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内生性,应坚持民主化、科学化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
其次,重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的自治作用,发挥家族中的长者、具有
威信的能人精英及有群众基础的村干部在“四会”当中的群众凝聚力。
还要利用互联网,提高小微权力运行的效率,引导村民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此外,还可展开“我者”村志工程建设,动员村民深入梳理“我村”的不良风习,讨论改良方案。令民众从被卷入到移风易俗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文化变迁中的主动创造者。
2.柔性治理与强化约束相结合
一是综合运用激励惩罚等市场手段和道德约束等柔性手段寻求社会对于移风易俗的信任、配合和参与。移风易俗改革应以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维护为根本价值取向。
一方面顺应市场经济社会的规律,采取市场化手段,将破除陈规陋习行为纳入文明家庭的评分体系中,将文明积分转化为经济激励,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以“活动引领”,发挥家庭的能动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从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出发,才能有效调动移风易俗的家庭内驱力。
首先,倡导通过家规家训来实现教化作用,结合评选“最美家庭”、“德孝之星”的榜样示范和行为示范。进而在敬
老孝亲活动中融入党建内容,以倡导孝老敬亲充分调动各种力量。
在家庭美德上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仅涉及仅限于乡贤、家庭和志愿者系列,也要关注涉及红白喜事、宗教迷信、黄赌毒等风俗移易;既使用宣传、评选、台展等传统方式,也结合墙报、征文、漫画、演讲、竞赛、书法和网络等生动的活动形式,使活动引领常做常新,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是要强化制度约束,以数字化赋能制度执行力,保障机制运转的刚柔相济。首先,要管好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要进一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和党员干部申报办酒工作制度,将领导干部婚丧事宜纳入数字化审批。强化党章党规的规范约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带头执行移风易俗相关规定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将移风易俗纳入年度重要工作及考核内容,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新增移风易俗网络举报渠道和投诉热线,为相关信息及时反馈上报开设正规通道。其次,对于企业和个人,建立移风易俗数据库,将数字化与积分制奖惩制度相结合,不仅要有激励引导,也要有惩罚警示,以增强柔性化手段的刚性成分。
完善“一户一档”、“一人一卡”诚信体系,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村民诚信积分考核,形成家庭及个人的数字化“文明档案”,推广“乡村道德银行”等奖励模式,实行“每周一巡查、每月一整理、每季一亮晒”,对表现突出者实施表彰,对失德者、不文明事件通报批评,形成广泛约束。真正让有德者有得,无德者无所得。
3.重点突破与多点发力相结合
一是通过试点重点突破的形式,鼓励地方创新移风易俗举措的积极性。移风易俗需要认识到其具有特殊文化形态的特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移风易俗中,移易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可以以试点先行,实行差异化治理。
政府应调研并数字化整理社会乡镇需“移”和“易”的陋俗恶俗,通过指定或自主申报试点,鼓励乡镇政府结合基层实际,引导地方对本地移风易俗改革中的痛点难点进行攻克。
给予试点乡镇一定的组织支持、资金支持、宣传支持,激励地方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融入、婚丧礼俗整治、殡葬改革等行动,把丧事大操大办、占道搭棚等行为列入重点整治对象。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对于地方移风易俗当中出现问题和产生较大社会不稳定性风险的做法及时停止,减少改革失败的风险和成本;对于试点中比较有成效的做法,建立有效的集成和推广机制,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推送与面对面交流会相结合的形式,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及时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长效机制。
二是因势利导开展全面整治行动,注重移风易俗的整体效益,通过重点突破、多点发力的网络效应,最大化发挥移风易俗改革的影响力。鼓励地方创新并不意味着移风易俗工作的非组织化,基层的差异化实践应当保持有序的分工和总体的协同性,是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试点先行,从而建立起可预见的改革过程,实现试点改革与全面整治并行不悖的改革秩序。
为了提高群众对政策实施的知晓度、认可度和参与度,建议移风易俗改革连片实施。以“一盘棋”的思想认识,整合各方资源,推出移风易俗“常态版”。建立工商、食药、文化、环保、公安、民政、农业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分部门条线制定相应监管措施,形成监管合力。
4.常态建设与渐进治理相结合
一是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从“运动式”到“常态化”的转变。一方面,为了防止口号式、迎合式的“一阵风”工作,避免政绩取向的“治理剧场化”,移风易俗需要从“政策之治”转向“制度之治”,精细化移风易俗治理格局的总体制度规划。
既宜有《移风易俗指导意见》《村规民约》等综合性规定,也应有《红白喜事章程》《殡葬改革办法》等专题性办法,所定制度均需包含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步骤、人员、预算等具体内容,确保科学性、可行性。
另一方面,伴随着运动式治理中上级政府行政激励随着时间的不断弱化,应当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允许基层多元主体参与,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理念指引下,培育社会组织发挥社会风习改良政策的传播使者、宣讲人和执行主体功能,以“多元共治”助力良好人文环境的形成。
二是改革举措上考虑移风易俗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细事细治,以渐进治理换治理长效。民俗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时空文化的连续体,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移风易俗也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用红头文件、行政命令简单地介入,对民风民俗进行“行政格式化”,处理不好极易伤害干群关系。在移风易俗过程中,应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理解和关照个体情感,并允
许合理习俗以适当形式存在;对包含文化遗产内容的移风易俗要选择性治理,留有一定弹性空间。
相关部门应秉持循循善诱的人性化理念,一村一策,梳理出每一个村组应该“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找准问题、抓住重点,理解乡土社会复杂的情感因素,在政策中加入更多人文因素的考量。
积极利用数字平台中的网络问政渠道汲取村民对于移风易俗的意见、建议;同时,也要重视改革中的舆情反馈,及时捕捉村民网络社群中对改革的意见,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移风易俗。
5.迈向移风易俗*新阶段
文化变迁理论认为,文化变迁机制包括涵化、有指导的变迁等强制性变迁和创新、传播等自主性变迁。为此,应把握移风易俗改革中的阶段性规律,精准施策,推动乡风转变由强制性革陋的*阶段,向政府引导式立新的*阶段,再向村民自主式立新的*阶段“迭代升级”。
具体而言,对于处于移风易俗*阶段的改革初期,政府根据当下的一些陈规陋习出台一些制约手段引导村民不敢去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以政府强力主导的移风易俗实践因为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力、物力、财力及运用多重力量进行动员,但此时可能会面临破旧有力与立新不够的问题。
此时,政府宜引导立新,出台符合当下新时代生活民俗方式代替陈规陋习,形成可替代接续的新风尚,令村民不会去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推动移风易俗向*升级版转变。
根据习惯理论,“坏习惯”难以直接消除,但可以被“新习惯”替代。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充分学习先进地方与典型试点的成功经验,破解其优秀文化基因密码,既维持本土文化主体性又借鉴其它文化形式和风格,为村民立新风出点子、给方案,引导村民融入新的生活民俗方式。
结合各种大数据、信息库给乡风文化俗注入新变迁机制,推广微信朋友圈拜年、网络教育、网上扫墓祭拜等。通过除旧布新,填补人们在旧风俗移去后的心理空白,以巩固移风易俗成果,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型”。
进而,应注重提高群众的精神秩序和精神依靠,让正能量、好风气成为新时尚,令村民能够自主自愿地采取新的生活方式,确保村民不想去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使移风易俗向*版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
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移风易俗归根结底要提高思想觉悟建立良好的精神秩序。唤起民众“文化自觉”的认知要素,有利于提升政策行为转化率。此阶段,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理念转变,把握移风易俗的大政、方针、政策,为民众守正出新创造良好场所与环境。
在硬环境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明+’积分超市”、“礼仪堂”、“风俗评议中心”、“文化广场”、“风俗公园”;在网络空间上搭建数字服务平台,集成移风易俗事项审批、信息查询、服务提供、服务申请等,助力老百姓践行移风易俗的“最后一公里”。在软环境上,以行为认知政策工具“助推”政策转化。
首先,可通过案例宣传、先锋示范、宣讲团、文化墙和乡村春晚等别开生面的宣传方式,突出乡村良风美俗。其次,建立健全基础教育体系,经由学校教育唤起学生移风易俗的文化自觉,并以学生为辐射点,带动家庭、家族、村落参与到移风易俗行动中。
此外,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要充分发挥数字化融媒体优势,通过流量平台向村民定期推送科普移风易俗知识,宣
传良风美俗案例,引导民众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过渡,共同保护绿水青山。
综合以上手段,令民众由被动文化变迁转向“文化自觉意义上的主体自参与治理”。如此,才能使得移风易俗行动真正实现治理现代化,体现国家战略、促进文化振兴、达致社会善治。
篇五:移风易俗调查背景
AnExplorationoftheAproachfortheReformofCustomsinEthnicAreasfromthePerspectiveofRuralRevitalizationintheNewEra--ACaseStudyofJandYCountiesinLiangshan,SichuanProvince作者:陈永亮[1];张立辉[2]作者机构:[1]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重庆400715;[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出版物刊名:民族学刊页码:29-35页年卷期:2020年第6期主题词:乡村振兴;民族地区;移风易俗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移风易俗行动有其独特性,研究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J、Y两县的实际调查,对影响民族地区移风易俗行动的主要因素思想意识包括传统观念影响、思维定势等进行剖析,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移风易俗行动在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要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多语言(方言)语音科普推广等方式积极推进,既保障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激发中华文化的内在活力,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篇六:移风易俗调查背景
文明乡风调查背景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由此可见,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下面,笔者根据自己长期在基层工作,并通过与村干部和群众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自己所见所闻所思,以xxx为例浅谈关于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些意见与建议。
xx县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文化活动较少,活动形式不丰富。受疫情影响及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其参与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的主动性不高,再加上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传承、缺乏举办新颖活动方面的人才,很难组织群众开展相关活动。所以,迫切需要基层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思想认识不到位,陈规陋习仍存在。虽然近几年各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等方式,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群众物质生活富裕后,精神文明生活没有跟上去,相互攀比、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一些问题还未完全根除,不同程度制约了乡村文明发展。
保障措施不到位,制约文化阵地建设。近年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因为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或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此外,还有些文化活动因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及安全、环境等方面因素而受到制约。
针对xx县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挖掘文化人才。村级基层组织应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活农村的内部力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积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xx乡文化机构和部门,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切实丰富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
加强宣传引导,注重示范引领。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用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教育群众、带动群众,不断增强其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村红白理事会作用,明确婚丧事宜规定、办事程序、酒宴标准等,村“两委”加强监督和管理;将优秀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和“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
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打造群众精神家园。镇村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补齐硬件短板,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各村要充分挖掘和整合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形成“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村史馆或特色文化展馆,支持民间文艺团队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民间文艺人才;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
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着力打造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共享美好生活的文化家园。
- 上一篇:党建资料包括哪些内容7篇
- 下一篇:躺平式干部10种表现自查报告9篇
猜你喜欢
- 2024-01-20 有关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重点业务综合培训大会上讲话(完整文档)
- 2024-01-20 “严纪律、转作风、保安全、树形象”专题学习教育活动通知(完整文档)
- 2024-01-20 2024XX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 2024-01-20 2024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材料:善用反腐败斗争这堂“大思政课”(精选文档)
- 2024-01-20 2024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辅导报告,(4)
- 2024-01-20 关于赴某地学习考察地方立法工作情况报告(范文推荐)
- 2024-01-20 2024年度关于增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效对策与建议(精选文档)
- 2024-01-20 教师演讲稿:春风化雨育桃李,,潜心耕耘满芬芳(全文)
- 2024-01-20 主题教育第二阶段来了
- 2024-01-20 2024年度关于到信访局实践锻炼个人总结【完整版】
- 搜索
-
- 打赌输了任人处理作文1000字7篇 05-12
- 当代大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05-12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03-10
- 个人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05-12
- 谈谈青年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 05-12
- 2022年党支部第一议题会议记录(全文完 11-02
- 作为青年大学生如何肩负时代责任6篇 05-12
- 村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工作亮点存在问题与 05-12
- 长沙理工大学综合英语翻译 11-11
- 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研讨会 05-12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