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7篇)10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

2023-12-29 14:09: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篇)10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供大家参考。

(7篇)10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

2023年10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7篇)

目 录

礼赞劳动美致敬奋斗者(今日谈)1

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2

〔光明论坛〕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6

共同迈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光明未来(和音)10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13

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17

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21

礼赞劳动美致敬奋斗者(今日谈)

  每逢假期,总有人坚守在岗。重大工程的建设者们争分夺秒,穿梭街巷的快递小哥奔波往返,客运一线的司机、乘务员们热情服务……无数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在坚守中创造不凡,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人们能充分享受假日幸福时光贡献力量。

  最是奋斗动人心。A总书记对奋斗者高度赞誉,多次强调“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勉励劳动模范“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希望广大劳动群众“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这样一幕场景令人振奋——今年7月,A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在一家企业的智能制造生产区,向围拢过来的企业员工问道:“都有下一步去努力奋斗的目标吧?”“有!”大家坚定有力的回答,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信心和干劲。让我们为劳动喝彩、向奋斗者致敬,撸起袖子加油干,砥砺奋进再出发,汇聚起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奏响奋进旋律、成就万千气象。

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A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广袤田野洋溢喜悦,各地打好夺取秋粮丰收这场硬仗,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企业车间热火朝天,全球6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和销售,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中国经济正在实现更大突破、迈上更高台阶;
神州大地四通八达,贵南高铁、沪宁沿江高铁、福厦高铁等开通运营,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
运动赛场精彩纷呈,我国体育健儿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上勇创佳绩,激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昂扬热情……今年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把光荣和梦想书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刻印在踔厉奋发、团结奋斗的共同记忆中,“中国号”巨轮向着更加光明的前景破浪前行。

  A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奋进新征程,必须冷静审视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全面把握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什么时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锣打鼓、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鼓足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激发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奋力攻克那些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继续创造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信心赛过黄金,自信才能自强。今天,创新增志气、斗争强骨气、发展添底气,“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看历史文化,“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看当下经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看未来前景,“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今天,中华大地上不仅有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已经巍然耸立。同贫困落后作斗争,我们苦干实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同新冠疫情作斗争,我们众志成城,经受住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
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我们动真碰硬,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充分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是最有力的奋斗。笃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气风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勇毅前行,我们更加坚信:只要在党的旗帜下步调一致向前进,在党的奋斗目标下团结一心向前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满怀信心向前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够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征途如虹,浩荡前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奋进新时代、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的伟大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人民日报》(2023年10月04日01版)

〔光明论坛〕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今年教师节,A总书记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教师,在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时,将“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作为一条重要内容。这一要求启示广大教师,为人师,立师道,应至于弘道,止于弘道,终身弘道不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于重要性而言,传道是第一位的;
于目的性而言,传道是终极目标。2014年教师节前夕,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A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大先生”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A总书记将传道、弘道作为教育工作者治学育人的目标要求是一以贯之的。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对于“弘道追求”而言,首先要问的是“所弘何道”的问题。对于这一关键问题,A总书记的致信已经作出了回答:一是“胸怀天下”的天下大道,二是“以文化人”的传统师道。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意识。无论是《礼记》推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今天我们提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人的天下从来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价值所系。所谓胸怀天下,不只是关怀之广,更重要的是要关心道义之正,古人所说“存天理”即是此意。而“以文化人”则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师道的价值立场。自古至今,从“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而决心“使先觉觉后觉”的伊尹,“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孔子,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提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的顾明远,在“以文化人”的价值指引下,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数千年来绵延不绝,至今生生不息。

  继“所弘何道”之后,其次要提出的是“为谁弘道”的问题。宋代张载总结“为谁弘道”的命题而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彰显了中国古代教育家深沉的关怀和雄伟的抱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道也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当前,迈上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A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牢记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贯彻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广大教师应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对于弘道的方法问题,教育家精神内涵中的“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等已经作出深刻阐述,这里最需要关注的是“弘道者谁”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孔子的名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为我们给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答案。孔子告诉世人,“为仁由己”,每个人都能成为弘道者。孟子则提出,老师作为先觉者,更有责任守道、传道、弘道,从而让更多的人成为弘道者,让道义更加彰显。由近代著名教育家范源濂作词的北京师范大学校歌中有这样一句:“师道师道谁与立,责无旁贷在藐躬。”对教师群体来说,立师道,弘大道,是职责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工作,A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使我们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师只有以教育家为榜样,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弘道的追求和职责才能更好实现,教师也才经得起“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崇高赞誉。

共同迈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光明未来(和音)

——瞩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⑥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锚定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以高标准推动各领域合作和项目建设,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

  规则标准是促进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共建“一带一路”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执行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以高标准推动各领域合作和项目建设。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1个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国际和区域组织签署107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与会各方将就加强规则标准“软联通”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推进更高质量的协调合作,让物流更畅通、交往更便捷,更好地促进联动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努力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摆脱发展困局,为世界各国铺就了共同发展繁荣之路,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在日前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中,“发展”一词出现200多次,成为最高频关键词。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挑战交织叠加,发展中国家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困难重重。共建“一带一路”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根源和障碍,增强了共建国家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各国实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已确认参加本届高峰论坛,他们是为合作而来,为推动共同发展而来,将共同提振全球发展信心,为全球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国际社会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新希望。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建起一座座工厂,解决人们就业难题;
修建一条条道路,方便工农业产品运输;
建设一座座桥梁,解决居民出行难题;
打出一眼眼水井,满足村民饮水需求……从亚洲到非洲,从大洋洲到拉丁美洲,一个个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帮助共建国家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活条件,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届高峰论坛将明确下阶段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及重点领域,发布有关合作项目清单,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

  10年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惠民生、得民心、利天下,不仅开辟繁荣之路,更点亮希望之光,是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再过几天,“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将相聚北京,共同总结共建“一带一路”成就和经验,共同擘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相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不断取得新成果,助力各方共同迈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光明未来。

  《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4日03版)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

——论学习贯彻A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长江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近日,A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近8年来,从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施行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到统筹陆海开放,长江干线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再到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沿岸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今天,长江经济带日益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

  思想引领发展,战略谋划未来。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明确“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A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重庆、武汉、南京、南昌先后四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考察调研,多次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路定向、擘画蓝图。实践充分表明,正是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认识发生重大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区域融合实现重大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只有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就要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A总书记强调:“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要保持共抓大保护的战略定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激发全流域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高水平协同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整体合力。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要压实主体责任,确保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强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4日01版)

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写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之际①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越是风云变幻,越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视野、顺势而为的战略眼光。

  2013年秋天,A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旨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是A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提出的重大倡议,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以实际行动推动共同发展、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A总书记深刻阐明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重大问题,深刻指出“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合作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目标”。在A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10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繁荣注入新动力,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10年来,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我国向多个国家推广示范菌草、杂交水稻等1500多项农业技术,帮助亚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区推进乡村减贫。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10年来,这条承载文明记忆、寄托未来梦想的希望之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肯尼亚有了第一条现代化铁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焕生机,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再创辉煌,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终于成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10年砥砺前行,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我们高举开放合作大旗,推进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贸、科技创新、公共卫生、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有力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A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是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大舞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这一重大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所体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符合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共建国家人民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待,具有广阔前景。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建“一带一路”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我们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4日02版)

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

  A总书记日前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同时也要看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客观上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覆盖沿江11省市,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努力念好“共”字诀,以高水平协同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整体合力。

  共商是前提。长江经济带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沿江各省市要增强系统思维,切实发挥好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作用,避免“各唱各的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纵深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联互通,深化政务服务合作,优化营商环境。

  共治是根本。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生物基因宝库,也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从长远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居统领地位。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全流域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共建是基础。沿长江通道集合了各种类型的交通运输方式,要从整体上谋划和建设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交通网络的相互联通和“公水铁”等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

  共享是关键。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资源、环境、交通、产业基础等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要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在产业发展上,沿江省市既要各展优势,又要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统筹抓好沿江产业布局和转移,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更好发挥沿江省市自贸试验区作用,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促进沿江省市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一域与全局,尤需辩证统筹。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