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2024年度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实施路径
2024-01-15 10:45: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实施路径,供大家参考。
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路径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日益复杂、激烈、隐匿的特点。因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党20D报告中,都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新时代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实践要求理论创新先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学者们分别从建设的内涵、意义、价值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为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了学理的支撑和理论的指导。但是,如何判断新时代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问题却鲜有人涉足,换言之,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判断依据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从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词义入手。凝聚力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向心力,体现新时代意识形态在思想意识上团结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齐心干事业的凝聚作用;
引领力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示范力和驱动力,彰显新时代意识形态在实践中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拼搏的推动作用。从词义的内在要求看,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要求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价值立场的人民性和理论品格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也可以视为判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标准。一般来讲,明确某项工作的标准既为检验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实施路径。因此,逐一细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判断依据,力求标准客观现实的同时也在阐释如何建设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彰显新时代意识形态思想层面的说服力
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交流碰撞,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动摇,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通过能否彰显思想层面的说服力判断新时代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应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从理论上阐释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意识形态”概念由法国启蒙主义学者德斯图特·德·特拉西提出后,就始终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受到各国政府和政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上升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制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充分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而要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动摇,就需要新时代意识形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是知识与信仰的统一、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人们摆脱了唯心主义和神学的束缚,给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科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义,而是立足实践与时俱进的方法,开创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方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这个问题,既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学理性,也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旗帜鲜明地驳斥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得到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但是依然遭到一些别有用心的抹黑和歪解。当前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伪装成科学的意识形态,另一种是一些国内学者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把意识形态排除在外。这两种观点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对立起来,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归于意识形态而剥夺其在学术领域的话语权,这也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曾在学术和学科体系中遭到不同程度的弱化、淡化和边缘化。这就要求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决地驳斥这两种观点,讲清楚“确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是要确立打破知识和信仰的二元对立的科学信仰的科学价值;
就是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体性把握世界的科学思想体系不仅不可替代,而且具有推进具体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
就是要努力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就是要与哲学社会科学的‘非意识形态化’倾向进行不懈的斗争”。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具体来说,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就要求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还要将其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蓬勃生机,彰显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征。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能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是其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认知前提。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时代的伟大理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重要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观察时代就要立足于中国具体的国情,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迷雾笼罩的历史进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认清时代发展主题,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以敏锐的目光和清晰的思维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新时代意识形态要会用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把握时代是在观察时代基础上的对时代本质和规律的探索解析,是引领时代的现实基础。新时代意识形态要放眼当今世界大变局大变动的国际大势,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的国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剖析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把握新时代的规律和主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有效应对意识形态中的风险和挑战,解决人民群众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切。新时代意识形态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引领时代是观察时代和把握时代的要旨所归。新时代意识形态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在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厚度,以及人民群众的关注度、认同度和维护度上下功夫,增强自身的引领力。
(三)新时代意识形态须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根本遵循,也是判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依据。这就要求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成体系地认真学习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一,要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倒逼意识形态工作需深化改革,以及党的重大理论成果创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等方面讲清楚***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第二,要深入研究***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意识形态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之间的关系。第三,要阐释好***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内容逻辑,包括“极端重要”的战略定位、“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略等内容。第四,要理顺***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理路,按照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与社会思潮多样并存相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全党动手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第五,要体现***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具有宏大的战略视野、深厚的哲学底蕴、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生动的话语表达这些鲜明特色。第六,要认识到***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顶层设计,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鼓舞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彰显新时代意识形态现实层面的向心力
面对我国多元价值观念客观存在的事实,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发挥主导功能和广泛践行上大有作为,通过能否彰显现实层面的向心力判断新时代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蕴含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属性。因此,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这里的“主导”是形容词,是指相同事物中某个事物所处的位置和地位,“主导地位”理解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学者界定意识形态概念虽有不同,但是大多数都包含对价值的认知和判断,有着明显的价值指向。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定义意识形态的概念,但马克思指出:“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因此,马克思更多地认为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包含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和哲学在内的统治阶级的观念体系,在这体系中,有学者认为“意识形态亦包含三层基本结构:认知——解释层、信仰——价值层、策略——筹措层。认知——解释层面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层面。信仰——价值层面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层面。策略——筹措层面也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结构层面”。这表明,价值观不仅是意识形态对人、事和物的评价尺度,还是意识形态引诱人心的层面,也是不同意识形态相互攻讦的核心对象。总之,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
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价值基础。党的20D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这是对建设新时代意识形态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功能
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功能。这里的“主导”是动词,“所谓主,指事物的主体部分,或者说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谓导,是指疏通引导、启发开导、教习传导以及选择、导向的意思”。“主导功能”理解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化价值观引领和整合的功能。
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客观存在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主导功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受到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出现差异化、复杂化和分散化的特点加剧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另外,价值观也不能离开文化而单独存在。我国文化发展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化领域中社会主义文化和非社会主义文化并存、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并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网络文化和现实文化并存的特点也会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价值引领和整合作用,人们容易在多元化价值观念中产生价值困惑,迷失自我,甚至掉进精心设计的价值陷阱中。更有甚者是部分团体和个人可能为了一己之私利,做出损害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举动。这时,发挥具有共同价值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功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保障功能、价值引领功能、纠偏扶正功能。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功能表现为政治保障功能、价值引领功能、纠偏扶正功能。国家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社会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结构和道德规范,保证社会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发挥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功能;
整合其他价值观念,发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的功能;
还要作为价值评价的尺度对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和抵制,发挥纠偏扶正的功能。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准则,还要外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确保个人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让个人在社会上认识到该遵守怎样的价值引领,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三)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和主导功能离不开人们的认同和践行。党的20D报告中不仅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突出强调,还为如何践行规划了实践路径。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利用红色资源来宣传好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创业史、奋斗史、牺牲史和建设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属于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要把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加强四史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知史明鉴,观照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历来善于从历史中总结规律,找寻未来的方向。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树立大历史观,加强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与教育,在学习中找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答案,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来之不易,明确将来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是要用系统观念打造一个纵到底、横到边、多层次、全覆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是体现“广泛”的要求。广泛性是实效性的基础,实效性是广泛性的结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不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各方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各环节和全过程,还要将其落细落实为日常生活中的乡风家风民风,确保其他工作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同心同力,同频共振。
三、坚持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和维护好中国形象彰显新时代意识形态面对世界的示范力
面对部分西方国家不时抛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的别有用心,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娴熟运用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方法,宣传我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为别国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能否彰显面对世界的示范力判断新时代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应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党的20D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不仅是新时代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衡量其是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标准之一。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从三个方面满足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要求。
满足运用叙事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背后蕴藏的道理和思想的要求。话语和叙事两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表现为用事实阐述道理,用实践证明思想。这就要求新时代意识形态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归纳提炼成系统化的概念、范畴和表述,以及有血有肉的故事情节,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用事实讲好中国故事及其蕴藏的道理和思想。
满足守正创新的要求。新时代意识形态必须要坚持守正创新,把提炼核心政治话语作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点。一方面,应坚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实质;
另一方面,应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用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照亮新时代复兴之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根本遵循。同时,学术界也要勇于突破已有的研究范式加大对最新成果的研究,提出具有说服力引领力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从厚植学术话语的角度不断开辟新时代意识形态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的新境界。
满足融通中外的要求。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客观上要求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也要走向世界,与其他各国沟通交流。这就需要新时代意识形态要构建能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首先得让各国听得懂。高质量的翻译是实现“融通”的重要环节。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对外翻译同样需要守正创新,既要忠于原著的思想内涵,又要考虑听众的差异性,翻译表达要符合当地人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习惯。其次要让各国听得进。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必须把我们“想讲的”和听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多讲中国与世界人民的情感共通点和利益共同点。最后好让各国听得信。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用事实讲故事。发生在中国大地和中国人民身上的深刻变化均是故事的素材,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小而美”的真实故事去打动国外听众,让他们感同身受,自觉认可。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应娴熟运用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方法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和维护好中国形象离不开宣传工作。同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因此,能否做好宣传工作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依据之一。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相结合将“话筒”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愈加复杂、激烈和隐匿的斗争,要想夺取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就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以发挥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作用。首先,做好正面宣传。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利用多种载体宣传代表社会主流、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或事物,“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其次,面对错误言论要及时进行舆论斗争。新时代意识形态要直面那些试图歪解、消解、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敢于亮剑,勇于斗争,争取胜利,通过舆论斗争重新夺回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最后,要善于将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两种方法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出合适的方法,打出掌握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组合拳。比如,对一些暂时“越描越黑,越解释越乱”的委屈,我们可以宣传其中的积极因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不明真相的人们宣泄情绪,理性思考,最终找出真相。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运用“立”与“破”的辩证逻辑构建对内和对外宣传的两大舆论格局。
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立”与“破”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新时代意识形态可以将“立破并举”作为构建对内和对外宣传的两大舆论格局的原则。一是对内宣传中坚持主旋律与化解负能量并举。新时代意识形态不仅要底气十足地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保“立”的坚定;
还要旗帜鲜明地对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负能量展开正面交锋,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言行,保证“破”的彻底。二是对外宣传中坚持中国发展道路与破除西方陷阱并举。新时代意识形态要阐释好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合作、开放共赢的发展,不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揭露西方鼓吹的“修昔底德陷阱”的别有用心,破除西方意识形态设置的陷阱,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三)新时代意识形态应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因为多样才要交流,因为交流才会互鉴,因为互鉴才能发展。意识形态的差异性不应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障碍和相互对抗的原因。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兼具开放性、包容性和实践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应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做好“内外功”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首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扎根中国本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定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尤其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精髓。如果放弃了中华文化立场,那么在世界文明交流中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丢失自己。其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要合作,不要对抗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新时代意识形态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到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互通有无,共谋发展,同舟共济,共克难关,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强调世界文明应是多样互动的,而不是单一封闭的,只有在互相尊重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才能促进各国文明不断创新创造。最后,培育大国国民心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人是文明交流互鉴中最重要的主体和最好的载体,民心相通,文明的交流互鉴才能更频繁更牢固。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培育既有坚定的政治和理论立场,又具有开放、包容、平和心理特质的国民心态。这样有助于我国人民在与他国民众进行交流沟通中,既能从容不迫,不卑不亢,又能相互理解,让他国民众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促进情感相通,守望相助,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机。
四、坚持捍卫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彰显新时代意识形态面对未来的生命力
面对网络新媒体给我国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牢牢捍卫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把网络视为自己的主阵地主战场精心经营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并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站稳人民立场,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通过能否彰显面对未来的生命力判断新时代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要不断完善捍卫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的制度
制度蕴含着约束性和引导性的功能,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为人们提供思想和行为的范式和模本。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工作,需要常态化长效性的制度予以保障。拥有制度,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的建设才能规范化和长效化,拥有制度,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才能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拥有制度,才能锤炼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的队伍。总之,用不断完善的制度牢牢捍卫新时代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才能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筑牢意识形态的领导制度。兵无将不动,任何重大的事情都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确保不至于沦为一盘散沙,意识形态工作也不例外。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党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当然领导核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捍卫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行各级党委书记“一把手”负责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夯实意识形态各主体责任制,加大财政投入,帮助推动实际工作,解决具体困难。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健全意识形态的防控制度。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且波谲云诡,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构成的要素也随之复杂多变。因此,需要健全意识形态的防控制度,防止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导致既有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的丧失。新时代意识形态要通过构建线上线下预警制度,建立以宣传部门为主、其他各部门联动的预警机制,加强相关人员对风险研判的能力等方面建立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预警系统,提前甄别意识形态风险源,突出“防”。新时代意识形态还要事先准备好风险处置预案,对突发风险进行控制和化解,有效“控”。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完善意识形态的队伍管理培养制度。意识形态是做人的工作,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从业者,他们“是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意识形态家”。因此,要完善意识形态队伍的管理培养制度,选拔德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有效捍卫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新时代意识形态首先要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的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专职队伍。术业有专攻,强大的专职队伍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条件。要特别重视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者,把他们培养成为“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其次,要健全这支队伍的日常培训制度。通过日常的培训,不仅能提升这支队伍的业务能力,还能强化其政治意识,提高作风建设。最后,要坚持党管人才的用人制度。坚持党管人才是选人用人的政治原则,是不可逾越的政治红线,确保培养和选拔出来的人紧紧凝聚在党和国家周围。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应推动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的全面提升
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智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总书记不仅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还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然要将网络视为自己的战略要地精心经营。
新时代意识形态应有效化解智媒体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5G技术给新时代意识形态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表现为智能化带来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导力式微,视频化带来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权式微,多维化带来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管控力式微和类型化带来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认同度式微”。
这就要求新时代意识形态认识和掌握新技术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化解带来的风险。在政府层面上,各级政府要积极投身“线上”,发挥意识形态组织主体的作用,并推动智媒体的法治化进程,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智媒体不成为法外之地。在社会层面上,要建好网络社会中的“红色意见领袖”队伍,引导网民树立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点,营造向善求真的网络氛围。在技术层面上,应加快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创新语言表达,提高意识形态表达在智媒体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利用供给侧改革思路提高网络输出内容的质量。首先,精心设置网络议题,提高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新时代意识形态需要设置传播正能量的引导性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统一网络社会的思想认识,不断巩固新时代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主流地位,还能纠正网民的错误认知,不被错误信息带入歧途。其次,及时回应现实问题,提高意识形态的公信力。当前,网络已成为人们发声的主渠道,现实中的事件在网络中极易被发酵成社会热点问题。新时代意识形态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找到信息敏感点和关键源,引导正确舆论走向,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借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大数据技术凭借精准信息获取和海量数据存储的手段,在搜集信息、筛查信息、分析信息和预测舆情走向等方面有着突出优势。新时代意识形态应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运用到网络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能力。一方面对智媒体宣传新时代意识形态及时性和全面性进行反馈,包括利用大数据优势统计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在网络中得到有效传播、正能量的人和事在网络信息中的比例,以及面对舆情主流媒体回应速度和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这是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源头性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对监管的反动网站、论坛和大V情况的反馈,防止这些反动势力和反动言论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畅通传播扫清障碍。
(三)新时代意识形态应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导向
权力来源于人民,要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评判标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立场是我们党从百年发展历史进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从“群众路线”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再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性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点和实践皈依。因此,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同不同意、觉得好不好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直接的评价依据。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关切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备吸引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所代表的利益关系是否得到特定群体的认可。”新时代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从根本上关切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底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发展变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不断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关切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范畴,将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合理利益转化为党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满足合理利益,让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意识形态产生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构建党和人民群众最大同心圆。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重点需求。一是要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美好生活不仅是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民群众众多需求的综合表达。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将这一需求具体体现到自身的理论体系中,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领域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思想指导和制度保障,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彰显合法性和实现的重要性。二是要满足对共同富裕的需求。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指向。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共同富裕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实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通过勤奋的劳动才能实现,不能“躺平等赢”;
只有优化分配制度才能实现,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只有精神和物质一样丰富才能实现,认识到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要言之,满足人民群众的重点需求是在日常生活中新时代意识形态得到大众认可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新时代意识形态才能获得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猜你喜欢
- 2024-01-20 有关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重点业务综合培训大会上讲话(完整文档)
- 2024-01-20 “严纪律、转作风、保安全、树形象”专题学习教育活动通知(完整文档)
- 2024-01-20 2024XX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 2024-01-20 2024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材料:善用反腐败斗争这堂“大思政课”(精选文档)
- 2024-01-20 2024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辅导报告,(4)
- 2024-01-20 关于赴某地学习考察地方立法工作情况报告(范文推荐)
- 2024-01-20 2024年度关于增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效对策与建议(精选文档)
- 2024-01-20 教师演讲稿:春风化雨育桃李,,潜心耕耘满芬芳(全文)
- 2024-01-20 主题教育第二阶段来了
- 2024-01-20 2024年度关于到信访局实践锻炼个人总结【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