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 / 正文

中考作文注意事项

2020-02-02 04:28:54

把握中考英语作文的几个要点

初中阶段写话的要求还是比较简单、基础的。写话,除了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和初步交际能力外,还要看学生中文语言思维的能力。其实,英语写话还是有从中文思考到英语翻译的一个过程。如果你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语言思维恰到好处,又伴有一定的方法及写话思路,结合写作要求,写好作文并不难。

但是,中考写作要得高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它是决定写作成败的关键一环。考试时必须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和所给的提示(包括文字说明和图画) ,弄清题目揭示的内容、格式、时间、环境,对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准确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和写作要求,确定文章的主旨、体裁和格式,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

2用好“已知条件”( suggested outline , clues,etc. )近年来,中考作文题在开放性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提示及规定,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写作,避免开无轨电车。实际上,学生如能仔细研读“已知条件”,按其写作,可以大大避免偏题、漏点现象的出现。例如, 2002年的中考题:以“My Favorite Thing”为题写一段话,内容必须包括英文提示中的3项要求,不少于60 个词。Make sure you: 1. introduce what the thing ( s ) is ( a re ). 2. Say when and / or where , and how you got it ( them ). 3. Explain why you like it( them ) and why it is ( they are ) special to you.考题的三个要求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三个要点,也是主题句所在。写作时,以三个问题为突破口,确定三个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 ,然后围绕各自主题句简单阐述便能大功告成。另外,写作中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变化。除了简单句以外,要大胆地增加一些复合句或并列句,使文章出彩,当然前提是要确保句子正确无误。因此,要使文章出彩,大胆必须与细心同行。

3 编拟提纲,组织句子 在弄清了题目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后,便可列出提纲,整理出内容要点,然后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句,展开2~3句的阐述,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题目要求的内容,都要写进去,以保证内容的完整。应该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语、句型,将要点表达出来,学会避难就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同一意思。

4 连句成篇,行文连贯 要对写好的句子按一定的顺序(如时间或空间)进行加工整理,不要毫无变化地一律使用简单句,要注意使用一些表示并列、递进、转换的过渡词,如, and, but, however, first, next, finally,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whole ,what’s more , in general,等,使文章连贯、自然、流畅。要特别注意不受汉语的干扰,尽力避免出现汉语式的英语。如: I am in Grade N ine , Class One (应写成Iam in Class One , Grade Nine. ) I very like my friend/ watching TV. (应写成I like my friend / watching TV very much. )等。5 语句简练,少犯错误 尽量用简单的英语去表达: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有把握的词语及句型,切不可生凑硬套。注意时态、人称相呼应,注意书写规范。

6 反复修改,仔细核对 成文后不要忙于抄在答题纸上,要多思考,多修改几遍。看看是否存在下列问题:要点有无遗漏,语法、句子结构有无问题(主要是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冠词、介词、单复数、比较等级、大小写、代词等用法错误或使用不当) ;拼写、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格式对不对(如是书信、通知等应用文,要特别注意它的格式) ;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7 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与否也是能否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应该在考卷上打好草稿的基础上,再在答题纸上认真书写,力求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给阅卷教师以良好的印象。

书面表达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综合考查,涉及篇章结构、句子构成、短语使用和单词拼写等多方面内容,以下就中考书面表达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一、认真审题,确定时态人称,同时关注题材格式

时态:故事性文章一般用过去时,其中表达感受时可用现在时。

说明性或议论性文章一般用现在时,举例时可用过去时。

根据题目要求也会出现时态的交错使用,如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等。

如果句中出现了时间状语,时态则要遵循时间状语。

如ago,last…——过去时

next,in…——将来时等

人称:注意在句子中人称的统一。

例如:Thanks to the teachers, we have improved our English。

其中we和our就是人称的统一。

格式:注意书信格式的开头和结尾。

二、找全信息点,紧扣主题,突出重

切忌只看表格中或所列1、2、3中的信息点。一定把题读全,找齐信息点,建议用铅笔标出,写完后再涂掉。

根据题目,可适当增加合理内容。

特别注意文章要有开头和结尾。

三、成文时表述正确,文字流畅

切忌与汉语提示的一一对应,使用所学表达方法将语义表达出来即可。

首先考虑句子结构(如主谓宾,主系表等)。

同时注意短语的正确使用和单词的拼写,最好使用课本上学过的短语和句式。

四、文章结构清晰,重点句型出彩,可使文章在得分上提高一个档次

考虑文章的篇章结构,使用适当的连接短语,使文章结构紧凑。

常用连接词:

1.表文章结构顺序:First of all,Firstly/First,Secondly/Second…

And then,Finally,In the end,At last

2.表并列补充关系的:What ismore,Besides,Moreover,Furthermore,Inaddition

3.表转折对比关系的:However,On the contrary,but

Although+clause( 从句),In spite of+n/doing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Some…,while others…

4.表因果关系的:Because,As

So,Thus,Therefore,As a result

5.表换一种方式表达:In other words

6.表进行举例说明:For example,句子;
For instance,句子;
such as+n/doing

7.表陈述事实:In fact

8.表达自己观点:As far as I know,In my opinion

9.表总结:In short,In a word,In conclusion,In summary

文中正确使用两三个好的句型,如: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动名词做主语等。

宾语从句举例:I believe Tianjin will be more beautifulandprosperous。

状语从句举例:If everyone does something for the environment, ourhometown will become clean and beautiful。

动名词做主语举例:Reading books in the sun is bad for our eyes。

It’s bad for our eyes to read books in the sun。

常用状语从句句型:

1)时间when,not…until,as soon as

2)目的so that+clause;to do( 为了)

3)结果so…that+clause,too…to do(太……以至于……)

4)条件if,unless(除非),as long as(只要)

5)让步though,although,even though,even if

no matter what/when/where/who/which/how

6)比较as…as…,not so…as…,than

五、认真检查,检查信息点是否全面,时态、人称是否一致,句子结构是否清晰,短语使用、单词拼写是否准确等。

检查后,将草稿誊写在纸上,请注意按结构分段,书写清晰。

下面列举一些在检查中可发现的错误:

1.We live more and more comfortable。

改正:comfortably(副词修饰动词)

2.we can get many informations by reading newspapers。

改正:much information

(不可数名词由much修饰)

3.There has many programs in TV。

改正:There are many programs on TV。

(There be句型和介词短语)

4.I think ride a bike can keep our health。

改正:I think riding a bike can keep us healthy。(动名词作主语)

建议大家练习或模仿不同题材的文章,特别注意改错总结和吸取范文中好的结构与表达方法,适当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