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入党材料 > 转正申请书 / 正文
清华大学暖通空调毕业设计
2020-05-21 23:00:52 ℃1.工程概况及主要设计参数 1
1.1工程概况 1
1.2基本设计参数 1
1.3设计依据 3
2.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3
2.1空调房间的冷负荷计算 3
2.2湿负荷计算 8
2.3热负荷计算 9
3系统方案确定 18
3.1系统的分区 18
3.2空调系统的分类 19
3.3空调系统的比较 20
3.4空调系统方式的确定 24
3.4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 27
3.5空气处理设备选型 29
4.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的确定及计算 33
4.1送、回风口的型式 33
4.2气流组织形式 35
4.3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38
5水系统设计 44
5.1水系统简介 44
5.2水系统的管路设计计算 49
5.4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51
5.5系统管材的选择 53
6.风管的布置及其水力计算 54
6.1风管设计的基本知识 54
6.2风管的水力计算 57
7.空调制冷机房设计 62
7.1空调冷水系统 62
7.2热水循环系统 -65-
7.3冷冻水系统设计 -67-
7.4冷却水系统 -70-
7.5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与膨胀 -73-
7.6管道的水力计算 -75-
8系统保温及消声、减震 -78-
8.1管道及设备的保温 -78-
8.2空调系统的消声 -78-
8.3空调装置的减振 -80-
参考文献 -110-
1.工程概况及主要设计参数
1.1工程概况
本设计为北京某养老院空调系统设计。该养老院位于北京市,总建筑面积为9100平方米。建筑物主楼高度为35.9m,地下一层高为3.9m,地上九层层高为3.7,共9层,并且有四层裙房,属于一座综合性的住宅楼。
1.2基本设计参数
地理位置:北京,东经120.33度;北纬36.06度;从《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查得基本设计参数。
1.2.1室外计算参数
夏季:
(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9℃
(2)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27.2℃
(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
(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5%
(5) 夏季大气压力99.72kpa
冬季:
(1)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9℃
(2) 冬季采暖计算温度-6℃
(3)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4%
(4)冬季室外大气压力101.69kpa
(5)冬季室外风速6.5m/s
1.2.2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设计计算参数推荐值见表1-1。
表1-1 室内计算参数
房间类型
夏季
冬季
温度/℃
相对湿度(%)
气流平均速度/(m·s-1)
温度/℃
相对湿度(%)
气流平均速度/(m·s-1)
新风量/[m3/(h·人)]
卧室
26
55
0.25
20
40
0.15
50
普通办公室
26
55
0.25
20
40
0.15
30
餐厅
25
55
0.25
21
40
0.15
30
会议室
27
55
0.25
22
40
0.15
30
陈列室
27
50
0.2
17
45
0.15
30
档案室
26
50
0.2
14
50
0.15
30
大厅
27
55
0.2
19
50
0.15
30
控制室
25
50
0.2
19
50
0.15
25
照明、设备:由建筑电气专业提供,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各房间的照明功率和设备功率按下表进行估算。
表1-2 各房间照明功率密度值
房间类型
办公室
会议室
卧室
餐厅
陈列室
门厅
走廊
照明密度
18
18
15
13
18
15
5
表1-3 各房间设备功率密度值
房间类型
办公室
会议室
卧室
餐厅
门厅
其他
设备密度
13
5
13
5
5
5
1.3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0-1999(2003年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
2.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2.1空调房间的冷负荷计算
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热量(室内外空气温差经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和太阳辐射进入的热量)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以及其它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目前,空调系统冷负荷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冷负荷系数法,一种是谐波反应法,本次设计采用冷负荷系数法来计算房间的冷负荷。
冷负荷包括以下几种:
(1)通过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
(2)透过外窗、天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
(3)人体散热量;
(4)照明、设备等室内热源的散热量;
(5)新风带入室内的热量。
2.1.1空调冷负荷基本计算公式
(1)墙体或屋面传热的热引起的冷负荷
(W)公式(2-1)
式中K ̶−─墙体或屋面的传热系数’,由查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表4.1-20查得;
A ̶−─墙体或屋面的传热面积,;
̶−─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墙体或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
̶−─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系数,
̶−─外表面放热系数的修正值,
̶−─外表面吸收系数修正值:计算墙体时:中色,=0.97,浅色=0.94,计算屋面时,中色=0.94,浅色=0.88。
以房间202为例,计算房间的冷负荷。该房间有南外墙、东外墙和西外墙,由设计原始资料可知,各个外墙的传热系数,传热修正值,由室外气候条件得室外计算温度,由公式(2-1)得北外墙的瞬时冷负荷,填入附表1中。
(2)玻璃窗逐时传热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公式(2-2)
式中, ̶−─窗的传热系数,[];
̶−─窗的传热面积,;
̶−─玻璃窗传热系数的修正值,由《暖通空调》附录2-15查得,本设计采用的是单层窗,金属窗框,80%玻璃,=1.00;
̶−─玻璃外窗的冷负荷温度的逐时值,,由《暖通空调》附录2-10查得;
̶−─窗的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由《暖通空调》附录2-11查得;
−−─室内计算温度,。
将以上数据列入附表6中。
(3) 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公式(2-3)
式中, ̶−─不同纬度带各朝向7月份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由《暖通空调》附录2-16查得;
A ̶−─玻璃窗的面积;
̶−─有效面积系数,由《暖通空调》附录2-15查得;
, ̶−─玻璃窗遮挡系数和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由《暖通空调》附录2-13,2-14查得;
̶−─玻璃窗冷负荷系数,本设计采用的是北区有内遮阳设施,所以由《暖通空调》附录2-17查得。
北京位于北纬36.06°,属于北区。查表得南窗的=261.8,西窗的=580。将上述数据填入附表4、5中。
(4)内墙冷负荷
公式(2-4)
式中,——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内围护结构的面积,;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附加温升,;
——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由设计原始资料中内墙的结构可得其传热系数,楼梯间、卫生间可当作走廊算,取,根据公式(2-6)可得Q=257.08W。
(5)照明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照明冷负荷
白炽灯:公式(2-5)
荧光灯:公式(2-6)
式中,——灯具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
——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1.2;当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在顶棚内时,取=1.0;
——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罩上部穿有小孔,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0.5~0.6;而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0.6~0.8;
——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
由表1-3可知大包间的照明密度为,从而计算出大包间照明散热量N=13×128.2=1666.6W,照明灯具为荧光灯暗装,取=1.0,=0.8,根据公式(2-10)计算得房间照明冷负荷,并计入附表5中。
(6)人体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本项负荷包括两部分,有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和人体潜热散热冷负荷。1)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
公式(2-7)
式中,——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
——室内全部人数;
——群集系数;
——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2)人体潜热散热冷负荷
公式(2-8)
式中,——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
——同公式(2-7)。
由《暖通空调》(第二版)表2-13得在大厅中属于极轻劳动,室温为26的条件下,成年男子散热量,散湿量,群集系数,大包间中人数90。根据公式(2-7)和(2-8)可得人体散热逐时冷负荷,并计入附表4中。
(7)设备冷负荷()
公式(2-9)
式中,——设备冷负荷,;
——设备的实际显热散热量,;
——设备散热冷负荷系数。
由表1-4可知办公室的设备密度为,从而计算出办公室设备散热量Q=5×128.2=641W,根据公式(2-11)计算出房间设备冷负荷,并计入附表6中。
(8)新风冷负荷()
公式(2-10)
式中,——夏季新风冷负荷,;
——新风量,;
——室外空气的焓值,;
——室内空气的焓值,。
根据原始资料和设计推荐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从焓-湿图中查得室内、室外的空气焓值,查得规范推荐的大包间的新风量为20[],据公式(2-1)可得新风冷负荷=90×20×1000/3600×1.185×(85.21-50.7)=25559W,得到新风负荷面积指标为。
最后将该房间的各项冷负荷逐时相加,得到该空调房间的夏季空调冷负荷,将结果列入附表7中。从附表7中可以看出该空调房间的最大冷负荷为39868W,最大负荷值出现在13:00。可得到冷负荷面积指标。
2.2湿负荷计算
空调房间的湿负荷和冷负荷一样,对空调系统的规模有着决定行的影响。空调湿负荷是指空调房间内湿源(人体散湿、敞开水池或水槽表面散
湿、地面积水等)向室内的散湿量。
(1)人体散湿量:()
公式(2-11)
式中,——人体散湿量,;
——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
——同公式(2-7)。
根据《暖通空调》(第二版)表2-13,选取设计温度为25℃条件下大包间内成年男子散湿量为,根据公式(2-15)可得人体的湿负荷为。
(2)敞开水表面散湿量:
公式(2-12)
式中:——敞开水表面的散湿量,;
——敞开水表面单位面积蒸发量,;
A——蒸发表面面积,。
由于大包间中很少有大面积的敞开水表面,所以此项不计。
2.3热负荷计算
2.3.1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基本公式
(1)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公式(2-13)
式中——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是用来考虑供暖房间并不直接接触室外大气时,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会因内外传热温差的削弱而减少的修正,其值取决于邻室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情况。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
——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
——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
(2)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1)朝向修正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是基于太阳辐射得热量对房间供暖的有力作用和各朝向房间温度平衡要求而提出的对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附加(或附减)百分率。各朝向修正耗热量如表2-2所示。
2)风力附加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是考虑室外风速超出常规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多在2~3m/s左右,一般建筑不考虑风力附加。
表2-1 围护机构基本耗热量的附加(或附减)百分率
围护结构朝向
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
0~10
东、西
-5
东南、西南
-10~-15
南
-15~-30
3)高度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是在考虑房间高度过大时,由于存在竖向温度梯度而使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附加的耗热量。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因大于15%。由于房间层高均为3.7m,所以不必考虑高度附加耗热量。
根据公式(2-13)计算围护结构的耗热量,计入表2-3中。
表2-2202房间围护结构热负荷汇总表(W)
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
室内计算温度
室外计算温度
室内外计算温差
基本耗热量
耗热量修正
修正后围护结
构耗热量
名称
面积
朝向%
风力附加
修正值
高度附加
东外墙
20.71
0.9
21
-9
30
559.17
-5
0
0.95
0
531.2
西外墙
34.5
0.9
21
-9
30
931.5
-5
0
0.95
0
884.9
南外墙
22.2
0.9
21
-9
30
599.4
-20
0
0.8
0
480
西外窗
10.05
3.01-0.9=2.11
21
-9
30
636.2
-5
0
0.95
0
604.4
南外窗
30.35
3.01-0.9=2.11
21
-9
30
1921.2
-20
0
0.8
0
1536.9
汇总
4037.4
(3)冷风渗透耗热量:
公式(2-14)
式中——冷风渗透耗热量,;
——渗透冷空气量,;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空气的定压比热,=1;
——冬季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
——冬季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
表2-3换气次数
房间类型
一面有外窗的房间
两面有外窗的房间
三面有外窗的房间
门厅
换气次数()
0.5
0.5-1.0
1.0-1.5
2.0
该大包间两面有外窗的房间的换气次数为1.0,根据公式(2-14)可得冷风渗透的热负荷为:
(4) 冬季新风热负荷
——夏季新风冷负荷,;
——新风量,;
——空气的定压比热,,取1.005;
——室外空气的焓值,;
——室内空气的焓值,。
所以该房间的总的热负荷。综上所述,计算的出各个房间的冷、热负荷、湿负荷,列入表2-4中。
表2-4各个房间的冷、热负荷
房间编号
功用
面积()
冷负荷(W)
热负荷(W)
湿负荷(g/s)
一层
101
陈列室
388
58200
38800
1.881
102
大厅
43
4300
2795
0.252
103
消防控制室
13.7
1370
890.5
0.041
104
库房
20.5
2050
1332.5
0.123
105
库房
20.5
2050
1332.5
0.123
106
副食库
20.5
2050
1332.5
0.123
107
主食库
20.5
2050
1332.5
0.123
108
操作间
97
14550
6305
0.476
109
洗衣房
23.1
2310
1617
0.333
110
小包间
41.9
12570
2723.5
0.845
111
办公室
20.3
2030
1319.5
0.035
112
办公室
20.3
2030
1319.5
0.035
113
大厅
20.3
2030
1319.5
0.116
114
管理室
9.5
950
617.5
0.028
201
陈列室
388
58200
38800
1.881
二层
202
大包间
128.2
38460
8333
2.536
203
小包间
43.4
13020
2821
0.845
204
小包间
43.4
13020
2821
0.845
205
小包间
43.4
13020
2821
0.845
206
洗碗处
12
1200
840
0.190
207
消毒处
10.4
1040
728
0.143
208
餐厅
109.5
27375
7117.5
1.550
209
管理室
20.3
2030
1319.5
0.056
三层
301
陈列室
388
58200
38800
1.881
302
大厅
122.6
12260
7969
0.717
303
办公室
42.7
4270
2775.5
0.113
304
办公室
23
2300
1495
0.056
305
办公室
23
2300
1495
0.056
306
休息室
18.7
5610
1215.5
0.056
307
休息室
18.7
5610
1215.5
0.056
308
办公室
19.1
1910
1241.5
0.056
309
办公室
19.1
1910
1241.5
0.056
310
办公室
23
2300
1495
0.056
311
办公室
19.1
1910
1241.5
0.056
312
办公室
23
2300
1495
0.056
313
办公室
19.1
1910
1241.5
0.056
314
办公室
23
2300
1495
0.056
315
办公室
19.1
1910
1241.5
0.056
316
财务室
23
2300
1495
0.056
317
办公室
50.6
5060
3289
0.141
四层
401
大厅
122.6
12260
7969
0.717
402
荣誉室
103
15450
6695
0.457
403
药房
24
2400
1560
0.048
404
医务室
25.3
2530
1771
0.143
405
医务室
25.3
2530
1771
0.143
406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407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408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409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410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411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412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413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414
管理室
14.8
1480
962
0.028
415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五层
501
大厅
122.6
12260
7969
0.717
502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03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04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05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06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07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08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09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10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11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12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13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14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15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16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517
管理室
14.8
1480
962
0.028
518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六层
601
大厅
123
12300
7995
0.717
602
介护老人室
49.7
4722
3479
0.141
603
介护老人室
49.7
4722
3479
0.141
604
管理室
24
2400
1560
0.056
605
管理室
24
2400
1560
0.056
606
介乎老人室
49.7
4722
3479
0.141
607
介乎老人室
49.7
4722
3479
0.141
608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609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610
洗衣房
24
2352
1680
0.056
611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612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613
管理室
14.8
1480
962
0.028
614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七层
701
大厅
122.6
12260
7969
0.717
702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03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04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05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06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07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08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09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10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11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12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13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14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15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16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717
管理室
14.8
1480
962
0.028
718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八层
801
大厅
100
10000
6500
0.582
802
会客室
41.2
4120
2678
1.155
803
会客室
41.2
4120
2678
1.155
804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05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06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07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08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09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10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11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12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13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14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815
管理室
14.8
1480
962
0.028
816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九层
901
活动厅
80
8000
5200
1.810
902
管理室
13.8
1380
897
0.028
903
办公室
62.2
6220
4043
0.169
904
办公室
41.2
4120
2678
0.113
905
办公室
41.2
4120
2678
0.113
906
会客室
41.2
4120
2678
0.705
907
办公室
41.2
4120
2678
0.113
908
办公室
41.2
4120
2678
0.113
909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910
卧室
20
1700
1200
0.056
911
会客室
41.2
4120
2678
0.705
3系统方案确定
3.1系统的分区
同一座建筑物内平面和竖向房间的负荷差别大,各房间用途、使用时间和空调设备承压能力等均不相等,为使空调系统既能保持室内要求参数,又能经济管理,就需要将系统分区。
一﹑空调系统的划分原则
根据不同房间的使用情况、负荷条件的因素,可将系统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同时,根据分区不同的系统形式,从而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并能满足一定的控制精度。空调分区的原则:
(1)室内的设计参数及热湿比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这样做空气的处理和系统控制方案都可一致。
(2)房间朝向、层次和位置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这样做,风道布置和安装容易、同时也便于管理。
(3)工作班次和运行时间相同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这样有利于运行管理和节能。
(4)空气洁净度和噪声级别要求一致的或产生有害种类一致的房间宜划分为一个系统。这样有利于节约投资、安全和经济运行。
(5)总风量不能太大。
鉴于以上原则,本设计的楼体分为两个大区,三层裙房为一个区,九层主体楼为一区。
3.2空调系统的分类
3.2.1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类
集中式空调系统,如单风道系统、双风道系统、定风量系统及变风量系统;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如风机盘管+新风系统、诱导器系统、冷辐射板+新风系统及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分散式空调系统。
3.2.2按负担室内空调负荷所用介质种类不同分类
全空气系统,如一、二次回风空调系统;
全水系统;
空气—水系统;
冷剂系统。
3.2.3按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不同分类
封闭式系统;
直流式系统;
混合式系统。
3.2.4按空气流量是否变化分类
定风量系统;
变风量系统。
3.3空调系统的比较
我们通常把空调系统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一般是风机盘管系统)、空气—水系统(一般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冷剂系统(VRV系统)等。
一、全空气系统
全空气系统可以分为定风量(CVA)系统与变风量(VAV)系统。
定风量系统优点为:结构简单,初投资较低,控制方便;气流组织控制较好,对湿度控制较精确。
其缺点是:无法根据负荷的变化改变风量,对于温度控制精度不高,当负荷部分减小时能耗没有降低;当室内参数或建筑布局改变时,改变系统困难。
变风量系统优点为:用改变房间风量的方法,补偿房间负荷的变化,避免了因再热造成的冷热抵消,节约了能耗;采用全年变风量系统运行,可显著节约风机运行所耗的能量;系统的灵活性很大,易于改、扩建,特别适用于用途多变的建筑物,如办公室等,当室内参数改变和重新隔断时,无需重大改变,只须重调室内恒温器的设定值即可。风量平衡方便,节约了风量平衡中复杂的确定和调整的工作量。
缺点为:由于增加了系统风量控制环节,每个房间都需安装变风量末端,自动控制系统复杂,因此设备投资有所提高;会出现风量变小时气流射程变短的问题。
二、全水系统
全水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的优点:
(1)噪声小。对于旅馆的客房,夜间低档运行的风机盘管机组,室内环境一般在30—40dB。
(2)具有个别控制的优越性。风机盘管机组的风机速度可分为高、中、低三档;水路系统采用冷热水自动控制温度调节器等,可灵活的调节各房间的温度;室内无人时机组可停止,运转经济、节能。
(3)系统分区进行调节控制容易。冷热负荷按房间的朝向、使用的目的、使用的时间等把系统分割为若干区域系统,进行分区控制。
(4)风机盘管机组的体积小,布置和安装方便,属于系统的末端机组类型。
占建筑空间小。
(5)对于将来建筑物的扩建,而相应增设风机盘管机组,实现比较容易。
缺点:
(1)因机组设在室内,有时与建筑物布局产生矛盾,需要建筑上的协调与配合。
(2)因机组分散设置,台数较多时,维修管理工作量较大。随着机组质量的提高,这一缺点将逐渐减少。
(3)风机盘管机组方式本身解决新风量是困难的。在冬季和过渡季节利用室外空气降温的时间较短。
(4)由于机组风机的静压小,在机组中不可能使用高性能的空气过滤器,空气洁净度不高。
(5)冷凝水容易发霉,产生卫生问题。
三、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风机盘管系统具有各空气调节区可单独调节,比全空气系统节省空间,比冷源的分散设置的空气调节器和变风量系统造价低廉等优点;目前,仍在宾馆客房、办公室等建筑中大量采用。
风机盘管机组空调系统采用的新鲜空气补给方式有四种:
由房间的缝隙自然渗入和排出。
从机组背面墙洞引入新风和缝隙自然排出;
由内部空间的空调系统供新风和单独设排风系统(或缝隙排风)。
单独设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或缝隙排风)。
四、VRV系统
VRV系统的优点:是指空调房间的冷负荷由制冷剂直接负担的系统。安装在空调房间或其邻室的空调机组属于这类系统。空调机组按制冷循环运行可以消除房间余热、余湿;空调机组按热泵循环运行可为房间供暖,因此使用非常灵活、方便。
缺点:控制复杂,初投资大。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方案比较:
表3-1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方案比较
比较项目
全空气系统
空气-水系统
设备布置与机房
空调与制冷设备可以集中布置在机房;机房面积较大层高较高;有时可以布置在屋顶或安设在车间柱间平台上。
只需要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风机盘管可以设在空调机房内;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
风管系统
空调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布置困难;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不易均衡调节风量。
放室内时不接送、回风管;当和新风系统联合使用时,新风管较小。
节能与经济性
可以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和室内负荷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减少与避免冷热抵消,减少冷冻机运行时间;对热湿负荷变化不一致或室内参数不同的多房间不经济;部分房间停止工作不需空调时整个空调系统仍需运行不经济。
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可根据各室负荷情况自我调节;盘管冬夏兼用,内避容易结垢,降低传热效率;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
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长
使用寿命较长
安装
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周期长
安装投产较快,介于集中式空调系统与单元式空调器之间
维护运行
空调与制冷设备集中安设在机房便于管理和维护
布置分散维护管理不方便,水系统布置复杂、易漏水
温湿度控制
可以严格地控制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
对室内温度要求严格时难于满足
空气过滤与净化
可以采用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满足室内空气清洁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喷水室时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易受污染,须常换水
过滤性能差,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时难于满足
消声与隔振
可以有效地采取消防和隔振措施
必须采用低噪声风机才能保证室内要求
风管互相串通
空调房间之间有风管连通,使各房间互相污染,当发生火灾时会通过风管迅速蔓延
各空调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
3.4空调系统方式的确定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在设计时,应与建筑、结构、工艺等专业密切配合,并与用户协商确定。确定方案以前,要了解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参数、建筑物的周围环境、所设计建筑物的特点、室内参数要求、负荷情况及能源等。
在这次设计中,我设计的空调房间类型主要有办公室、会议室门厅等。现就典型房间的空调方式进行选择。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式用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而对于会议室、门厅等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温度和湿度允许值波动范围小的房间,拟采用全空气系统
3.4.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风机盘管机组简称风机盘管,它是一种末端装置,每个空调房间内设有风机盘管机组的空调系统,称为风机盘管式空调系统。“加新风系统”是指新风需要经过处理,达到一定的参数要求,有组织的送入室内。
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如表3-2所示。
表3-2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特点
优点
1)布置灵活,可以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2)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地调节室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
3)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节约建筑空间;
4)机组部件多为装配式、定型化、规格化程度高,便于用户选择和安装;
5)只需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
6)使用季节长;
7)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
缺点
1)对机组制作要求高,则维修工作量很大;
2)机组剩余压头小室内气流分布受限制;
3)分散布置敷设各中管线较麻烦,维修管理不方便;
4)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节能运行调;
5)水系统复杂,易漏水;6)过滤性能差。
适用性
适用于旅馆、公寓、医院、办公楼等高层多层的建筑物中,
需要增设空调的小面积多房间建筑室温需要进行个别调节的场合
风机盘管机组的新风供给的方式有多种,在这次设计中我采用由独立的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的焓值,不承担室内的负荷,室内的负荷全部由风机盘管来承担,其处理过程如图3-1所示。
图3-1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处理过程图
此外,一次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处理过程在图上的处理过程如图3-2所示
图3-2 一次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处理过程图
夏季新风与风机盘管送风混合后送入房间
新风机组把新风从室外W处理到沿室内状态点N等焓线的露点L1,室内空气由风机盘管处理到L2,将状态点L1的新风与状态点L2的风机盘管送风混合到空调房间送风状态O,最终使房间空气状态参数保持在室内设计状态点N。
这种方式无须设置专门的新风送风口,对吊顶布置有利,夏季风机盘管处理的空气状态点L2温度低一些,当风机盘管停止运行时,送入室内的新风量会大于设计值。建议在无法布置新风口时采用此方案,但必须注意某些房间风机盘管停止运行时,统一新风系统的其他房间的新风量会有所减少。
3.4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
3.4.1空调房间送风量的计算
在确定了空调系统的热、湿负荷后,就可确定为消除室内的余热和余湿、维持房间所需要的空气参数所必需的送风量和送风状态。但应注意必须同时满足房间的换气次数的要求。另外,还应注意校核是否有最大送风温差的可能,以利于节能。
空调系统送风状态和送风量的确定,可以在空气焓-湿图即图上进行。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依据已知的室内空气状态参数(如、),在图上找到空调房间室内状态点R。
(2)根据计算出的空调室内冷负荷、湿负荷,求出热湿比。
(3)对舒适性空调系统来说,在焓湿图上做线与=90%~95%线相交于S点即露点温度,则最大温差送风量为:
由于此处“露点”为空气的送风状态点,因此,称为“露点送风”,对于舒适性空调常采用此方式。
式中:G——空调房间的送风量,;
——室内空气状态点的焓值,;
——露点的焓值,。。
(4)将送风量折合成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查看是否满足该类型空调房间的换气要求,否则调整送风温度后,再计算。
冬季送风量可以与夏季送风量相同,也可以小于夏季送风量,但必须满足最小换气次数的要求,送风温度也不宜超过。
3.4.2计算示例
(一) 、以202房间为例来说明全空气系统的计算过程。
(1)求热湿比。
(2)在图上确定室内空气状态点,通过该点画出的过程线=15384与相对湿度为90%的线相交于S点,见图3.5。从而得出:=53.35,=81.42。
(3)按公式(3-2)计算得该空调房间的送风量为:
(5) 将送风量折合成室内空气换气次数,满足要求。
(二)、以111房间为例来说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计算过程。
(1)求热湿比。
(2)在图上确定室内空气状态点,通过该点画出的过程线=58000与相对湿度为90%的线相交于M点,见图3.5。从而得出:=56.13,=46.25。
(3)按公式(3-2)计算得该空调房间的送风量为:
(4) 将送风量折合成室内空气换气次数,满足要求。
3.5空气处理设备选型
空气处理设备用于对房间空调送风进行冷却、加热、减湿、加湿以及空气净化等处理,通常使用的有风机盘管、柜式空调器和组合式空调机组。
风机盘管是空调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空气处理设备,也常被成为空调末端装置。风机盘管根据安装形式分为卧式暗装、卧式明装、立式暗装、立式明装等几种基本形式,根据送风压力可分为普通型和高静压型。
柜式空调器的构造和原理基本与风机盘管相同。柜式空调器处理空气的能力和机外余压都比风机盘管要大,可以接风管进行区域性空调。柜式空调器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类,按处理工况可分为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空调机组的设计进风工况为室内回风工况,新风机组的设计进风工况为室外新风工况。
组合式空调机组是由各种不同的功能段组合而成的空气处理设备。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功能段有:混合段,表冷段,加热段,喷淋段,过滤段,加湿段,新风、排风段,送风段,二次回风段,中间检修段,送、回风机段,消声段等。根据空调设计对空气处理过程的需要,可选用其中某些功能段任意组合。
通过对比选择,本设计中决定,全空气系统采用北京海尔公司生产的卧式柜式空调器吊顶安装,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新风机组采用北京海尔公司生产的柜式空调器,房间内安装北京海尔公司生产的风机盘管作为末端装置。
3.5.1全空气系统柜式空调器的选型
该建筑的三层裙房可分为三个系统,每层楼为一个系统,每个系统各用一个空气处理机组,机组的型号为:G-6X2DF(4排);。
该型号的空气处理机组技术性能参数见表3-2。
表3-2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技术性能表
型号
额定风量
机组余压
额定冷量
额定热量
冷媒水量
冷媒水阻力
机组约重
G-6X2DF
12000
390
59.6
87.6
11.2
23.1
271
3.5.2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的选型
主体楼九层层每层采用一个新风机组,型号均为:一层G-1.5X2DF(4排),二层G-2.5DF(4排),三层G-1.5DF(4排),四层G-2DF(4排),五层G-DF(4排),六层G-1.5X2DF(4排),七层G-2DF(4排),八层G-2DF(4排),九层G-2.5DF(4排)。
各个型号的新风机组技术性能参数见表3-3。
表3-3新风机组技术性能表
型号
额定风量
机组余压
额定冷量
额定热量
冷媒水量
冷媒水阻力
G-1.5X2DF
3000
210
25.89
33.76
4.5
11.9
G-1.5DF
1500
210
13.1
16.89
2.3
4.6
G-2DF
2000
230
17.82
25.01
3.1
6.8
G-2.5DF
2500
250
43.65
60.89
3.7
8.6
各个房间的风机盘管选型见表3-3,其型号及技术性能参数见表3-4。
表3-3房间风机盘管选型表
房间号
风机盘管型号
台数
房间号
风机盘管型号
台数
一层
102
FP-5.1WA
1
103
FP-3.4WA
1
108
FP-8.5WA
4
110
FP-5.1WA
1
111
FP-8.5WA
2
112
FP-5.1WA
1
113
FP-5.1WA
1
114
FP-5.1WA
1
115
FP-5.1WA
1
二层
202
FP-6.8WA
6
203
FP-6.8WA
2
204
FP-6.8WA
2
205
FP-6.8WA
2
206
FP-5.1WA
1
208
FP-6.8WA
5
209
FP-5.1WA
1
三层
302
FP-5.1WA
1
303
FP-5.1WA
2
304
FP-5.1WA
1
305
FP-5.1WA
1
306
FP-5.1WA
1
307
FP-5.1WA
1
308
FP-5.1WA
1
309
FP-5.1WA
1
310
FP-5.1WA
1
311
FP-5.1WA
1
312
FP-5.1WA
1
313
FP-5.1WA
1
314
FP-5.1WA
1
315
FP-5.1WA
1
316
FP-5.1WA
1
317
FP-5.1WA
2
四层
401
FP-6.8WA
4
402
FP-8.5
4
403
FP-5.1WA
1
404
FP-5.1WA
1
405
FP-5.1WA
1
406
FP-5.1WA
1
407
FP-5.1WA
1
408
FP-5.1WA
1
409
FP-5.1WA
1
410
FP-5.1WA
1
411
FP-5.1WA
1
412
FP-5.1WA
1
413
FP-5.1WA
1
414
FP-5.1WA
1
414
FP-5.1WA
1
五层
501
FP-6.8WA
4
502
FP-5.1WA
1
503
FP-5.1WA
1
504
FP-5.1WA
1
505
FP-5.1WA
1
506
FP-5.1WA
1
507
FP-5.1WA
1
508
FP-5.1WA
1
509
FP-5.1WA
1
510
FP-5.1WA
1
511
FP-5.1WA
1
512
FP-5.1WA
1
513
FP-5.1WA
1
514
FP-5.1WA
1
515
FP-5.1WA
1
516
FP-5.1WA
1
517
FP-5.1WA
1
518
FP-5.1WA
1
六层
601
FP-6.8WA
4
602
FP-5.1WA
2
603
FP-5.1WA
2
604
FP-5.1WA
1
605
FP-5.1WA
1
606
FP-5.1WA
2
607
FP-5.1WA
2
608
FP-5.1WA
1
609
FP-5.1WA
1
610
FP-5.1WA
1
611
FP-5.1WA
1
612
FP-5.1WA
1
613
FP-5.1WA
1
614
FP-5.1WA
1
七层
701
FP-6.8WA
4
702
FP-5.1WA
1
703
FP-5.1WA
1
704
FP-5.1WA
1
705
FP-5.1WA
1
706
FP-5.1WA
1
707
FP-5.1WA
1
708
FP-5.1WA
1
709
FP-5.1WA
1
710
FP-5.1WA
1
711
FP-5.1WA
1
712
FP-5.1WA
1
713
FP-5.1WA
1
714
FP-5.1WA
1
715
FP-5.1WA
1
716
FP-5.1WA
1
717
FP-5.1WA
1
718
FP-5.1WA
1
八层
801
FP-6.8WA
4
802
FP-5.1WA
2
803
FP-5.1WA
2
804
FP-5.1WA
1
805
FP-5.1WA
1
806
FP-5.1WA
1
807
FP-5.1WA
1
808
FP-5.1WA
1
809
FP-5.1WA
1
810
FP-5.1WA
1
811
FP-5.1WA
1
812
FP-5.1WA
1
813
FP-5.1WA
1
814
FP-5.1WA
1
815
FP-5.1WA
1
816
FP-5.1WA
1
九层
901
FP-6.8WA
4
902
FP-6.8WA
2
903
FP-5.1WA
2
904
FP-5.1WA
2
905
FP-5.1WA
2
906
FP-5.1WA
2
907
FP-5.1WA
2
908
FP-5.1WA
1
909
FP-5.1WA
1
910
FP-5.1WA
2
4.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的确定及计算
气流组织设计是空调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只有合理的气流组织才能充分发挥送风的冷却或加热作用,均匀的移除室内热量或冷量,并能更有效地排除有害物和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不同形状的房间、不同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形式和布置、不同大小的送风量等都影响着室内空气的流速分布、温湿度分布和污染物浓度分布。因此,要使得房间内人群的活动区域成为一个温湿度适宜、空气品质优良的环境,不仅要有合理的系统形式及对空气的处理方案,而且还必须有合理的气流组织。
4.1送、回风口的型式
根据空调精度、气流型式、风口安装位置以及建筑室内装修的艺术配合等多方面的要求,可以选用不同的送风口和回风口。
4.1.1送风口
(1)侧送口
在房间内横向送出气流的风口叫断面送风口,或简称侧送风口。这类风口中包括格栅型送风口、单层百叶型送风口、双层百叶型送风口和条缝型送风口。在本设计中采用北京研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RH系列单层格栅出风口。
(2)散流器
散流器是安装在顶棚上的送风口,其自上至下送出气流。散流器的型式很多,有盘式散流器、直片式散流器、流线型散流器等,可以形成平送和下送流型。从外观上分,有圆形、方形和矩形三种。
对于冷风分布系统来说,有多种散流器可供选择。某些种类是对冷风分布也有效的常规散流器,另一些是专门为冷风分布系统设计的。如果选择正确,常规的与冷风的散流器都将在冷风分布系统中令人满意地运行。散流器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提供所需要的出口流动动量,以达到在所要空调的房间里令人满意的混合。这种气流动量取决于散流器出口尺寸的正确选择。本设计中采用的是北京研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DA系列方形散流器。
(3)喷射式送风口
喷射式送风口在工程上简称喷口,它是一个渐缩圆锥台形短管。根据其形状,分为圆形喷口、矩形喷口和球形旋转风口,适用于大空间公共建筑,如体育馆、电影院等。
(4)孔板送风口
孔板送风口实际上是一块开有若干小孔的平板,在房间内既作送风口用,又作顶棚用。空气由风管进入楼板与顶棚之间的空间,在静压作用下再由孔口送入房间。其最大特点是送风均匀,气流速度衰减快,噪声小,多用于要求工作区气流均匀,区域温差较小的房间和车间。该设计中没有用到这种风口。
4.1.2回风口
由于吸风口附近气流速度急剧下降,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不大,因而回风口比较简单,类型也不多。
回风口的形状和位置根据气流组织的要求而定。本设计中均采用上部回风,回风口采用北京研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KD自垂式百叶回风口。
4.2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形式,是指气流在空调房间内流动形成的流型。空调房间除了对工作区的温度、相对湿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外,还要求有均匀、稳定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有时还要控制噪声水平和含尘浓度,这些不仅直接受气流流动和分布状况的影响,而且又取决于送风口的构造形式、尺寸、送风温度、速度和气流方向、送回风口的位置等。
4.2.1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
表4-1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
空调类型
室内温湿度参数
送风温差
每小时换气次数
风速
可能采取的送风方式
送风出口
工作区
舒适性空调
冬季:18~22
夏季:24~28
=40%~60%
送风高度h≤5m时,不宜大于10;h>5m时不宜大于15
不宜小于5次,高度房间按其冷负荷通过计算确定
与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噪声标准
冬季不应大于0.2,夏季不大于0.3
1.侧面送风
2.散流器平送
3.孔板下送
4.条缝口下送
5.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4.2.2气流组织的基本形式
表4-2气流组织的基本形式
送风方式
常见气流组织形式
建议出口风速
工作
区气
流流
型
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
侧面送风
1.单侧上送下回或走廊回风
2.单侧上送上回
3.双侧上送下回
2~5(送风口位置高时取较大指数)
回流
1.温度场、速度场均匀,混合层高度0.3~0.5m
2.贴附侧送风口宜贴顶布置,宜采用可调双层百叶风口。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同侧
3.用于一般空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空调
散流器送风
1.散流器平送,下部回风
2.散流器下送,下部回风
3.送吸式散流器,上送上回
2~5
回流、直流
1.温度场、速度场均匀,混合层高度0.5~1.0m
2.需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散流器平送时应对称布置,其轴线与侧墙距离不小于1m
3.散流器平送用于一般空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和小于或等于±0.5的工艺空调
孔板送风
1.全面孔板下送,下部回风
2.局部孔板下送,下部回风
2~5
直流或不稳定流
1.温度场、速度场均匀,混合层高度0.2~0.3m
2.需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静压箱高度不小于0.3m
3.用于层高较低或净空较小建筑的一般空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或小于等于±0.5的工艺空调。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工作区要求风速较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采用孔板下送不稳定流型
喷口送风
上送下回。送、回风口布置在同侧
4~10
回流
1.送风速度高,射程长,工作区新鲜空气,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均匀
2.若等层房间屋面有一定倾斜度时,喷口与水平同保持一个向下倾角β。对冷射流β=0~0.2°;对热射流β>15°
3.用于空调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高大厂房的一般空调
条缝送风
条缝型风口下送,下部回风
2~4
回流
1.送风温差、速度衰减较快,工作区送风温度、速度均匀。混合层高度0.3~0.5m
2.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一般空调,在高级公共建筑中还可以与灯具配合布置
旋流风口送风
上送下回
3~8
回流
1.送风温差、速度衰减较快,工作区送风温度、速度均匀
2.可用大风口作大风量送风,也可用大温差送风,简化送风系统,节省投资。可直接向工作区或工作地点送风
3.用于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的高大厂房
根据上表中提到各气流分布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经过对比权衡,设计中决定裙房一~三层的全空气系统采用散流器吊顶送风,吊顶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一到九楼的卧室全部用侧送风,上部回风的方式,其他的房间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采用方形散流器送风,风机盘管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4.3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4.3.1百叶风口侧送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舒适性空调百叶风口侧送的气流组织计算按照下列的步骤进行,并以401房间为例进行说明。
(1)按公式(3-1)计算房间的总送风量。
按照上述方法得505房间的总送风量。
(2)根据总送风量和建筑尺寸,确定百叶风口的型号、个数,并进行布置。送风口最好贴顶布置,以获得贴附气流。送冷风时,可采取水平送出;送热风时,可调节风口外层叶片的角度,向下送出。
预选505房间的百叶风口型号为120×500的风口一个,在与卫生间内墙齐平的走道的吊顶上作贴顶布置。
(3)按下式计算射流到达工作区时的最大速度,校核其是否满足要求。
公式(4-1)
式中:——送风口的计算面积,;
——射流股数修正系数,可取1~3;
——受限系数,取决于相对射程,一般为0.1~1.0;
——送风口的速度衰减系数,对于百叶风口可取为4.5;
——贴附射流的到达距离,;
——风口的颈部风速,。
空调室内活动区的允许流速与温度的关系见表4-5。
表4-3室内活动区的允许流速与温度的关系表
室内温度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允许流速
0.10
0.12
0.16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按照公式(4-1)计算,可以得到505房间的工作区最大风速为<,满足要求。
按照上述方法可以得到采用双层百叶风口侧送风的房间的百叶风口的型号规格,见表4-5。所选单层百叶风口的技术性能参数见表4-4。
表4-4房间单层百叶送风口的型号表
房间号
风口规格
房间号
风口规格
房间号
风口规格
三层
306
120x500
307
120x500
四层
406
120x500
407
120x500
408
120x500
409
120x500
410
120x500
411
120x500
412
120x500
413
120x500
414
120x500
415
120x500
416
120x500
五层
501
120x500
502
120x500
503
120x500
504
120x500
505
120x500
506
120x500
507
120x500
508
120x500
509
120x500
510
120x500
511
120x500
512
120x500
513
120x500
514
120x500
515
120x500
516
120x500
517
120x500
518
120x500
七层
701
120x500
702
120x500
703
120x500
704
120x500
705
120x500
706
120x500
707
120x500
708
120x500
709
120x500
710
120x500
711
120x500
712
120x500
713
120x500
714
120x500
715
120x500
716
120x500
717
120x500
718
120x500
六层
608
120x500
609
120x500
610
120x500
611
120x500
612
120x500
613
120x500
614
120x500
八层
804
120x500
805
120x500
806
120x500
807
120x500
808
120x500
809
120x500
810
120x500
811
120x500
812
120x500
813
120x500
814
120x500
815
120x500
816
120x500
九层
908
120x500
909
120x500
表4-5所选双层百叶风口的技术参数表
参数
规格
颈部风速
吹出角度
全压损失
静压损失
风量
到达距离
100×450
3
A
11.8
6.3
480
4.88
100×500
3
A
11.8
6.3
570
5.28
100×600
4
A
21.1
11.3
860
6.43
100×800
3
B
16.8
11.3
870
4.76
4.3.2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散流器送风计算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根据房间建筑尺寸,不知散流器并决定其个数。
散流器布置应满足0.5<<1.5要求,垂直射程。
式中l──散流器中心为起点的射流水平距离,m
──垂直射程,m
H──空调房间净高,m
h──工作区高度,m
(2) 选取送风温差,计算送风量,校核换气次数。
送风量按下式计算:公式(4-2)
换气次数按下式计算:公式(4-3)
式中──单位面积送风量,;
q──显热冷负荷,;
c──空气比热,
──空气密度,
──送风温差,
H──空调房间高度,m
(3) 选定喉部风速,根据单个散流器风量计算喉部面积。
根据送风量确定单个散流器的风量,选定候补风速,一般宜为2---5m/s后,算出散流器的喉部面积。
(4) 确定修正系数K值。
根据和值,查图5-46,确定修正系数K值。
(5) 计算轴心温差,其值应小于空调精度。
轴心温差衰减按下式计算:公式(4-4)
式中、送风温差及气流到达工作区上边界时的轴心温差,
K考虑气流受限的修正系数。
(6) 校核工作区流速。计算出气流轴心速度,该值应小于工作区允许风速。轴心速度衰减按下式计算
式中散流器喉部风速及气流到达工作区上边界时的轴心速度,m/s;
(7) 校核气流贴附长度。
对于散流器平送风,需要校核气流贴附长度。当阿基米德数>0.18和<时,气流失去贴附性能。和按下式计算:
公式(4-5)
公式(4-6)
公式(4-7)
式中──阿基米德数;
0.06──实验系数,考虑该型散流器平送时,气流温度、速度衰减而引起沿程改变的修正值。
4.3.3实例
(1) 布置两个散流器。每个散流器的送风面积,水平射程1.35m和1.625m,平均射程l=1.48m。垂直射程=3.7-2=1.7m。=1.48/1.7=0.876,0.5<0.876<1.5,符合散流器布置的要求。
(2) 根据表5-4选取送风温差=0.6。按式5-36和5-37计算单位面积送风量并校核换气次数=
=49.5/3.7=13(次/h)
按表5-4精度为时,13>5,满足换气次数要求。
(3) 选取喉部,计算得喉部面积为0.041,则m。
(4) 确定修正系数K
=
根据和值,查图5-46得K=0.6。
(5) 由式(5-38)计算轴心温差:
0.68<1,满足空调精度要求。
(6) 校核工作区风速,根据式5-39得:
由表5-28可知,此风速能满足工作区的风速要求。
(7) 按式5-40和5-52校核贴附长度:
值为0.0725<0.18,但值为1.54m>1.48m,所以散流器气流组织满足要求。
其他房间的气流组织也按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5水系统设计
5.1水系统简介
空调水系统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管道的布置形式和工作原理,通常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5.1.1开始系统和闭式系统
按冷冻水是否与空气接触,空调水系统可分为开始系统和闭式系统,如表5-1所示。
表5-1 开始系统和闭式系统比较
类型
闭式系统
开式系统
特征
管路系统不与大气相接仅在系统最高点设置膨胀。
管路系统与大气相通
适用范围
风机盘管、诱导器和水冷式表冷器的系统,多用于高层建筑。
有喷水室的系统,高层建筑很少用。
优点
管道与设备不易腐蚀;不需克服静水压力,水泵压力、功率均低;
系统简单。
与蓄热水池连接比较简单,冷水箱有一定蓄冷能力,可以减少开启冷冻机的时间,增加能量调节能力,且冷水温度波动可以小一些。
缺点
蓄冷能力小,低负荷时冷冻机也需要经常开动;膨胀水箱的补水有时需要加加压水泵。
冷水与大气接触;腐蚀管道;水泵要克服静水压力,耗电大,采用自流回水时回水管径大因而投资高。
本设计中,为了解决水力平衡,同时考虑到建筑内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和空调机组内用水冷式表冷器,且闭式水系统水泵的扬程仅需考虑最不利环路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不需考虑提升高度。所以选用闭式系统。
5.1.2同程系统和异程系统
同程系统中各并联环路中水的流量基本相同,即各环路的管路总长基本相等。反之即为异程系统,如表6-2所示。
表5-2 同程和异程系统比较表
类型
同程系统
异程系统
特征
供回水干管水流方向相同,经过每一环路的管路长度相等
供回水干管水流方向相反,经过每一环路的管路长度不等
优点
水量分配、调节方便。便于水力平衡。
不需回程管,管道长度较短,管路简单,投资较低。
缺点
需回程管,管道长度较长,投资较高。
水量分配、调节难。不便于水力平衡。
通过上表6-2本设计中采用异程式系统。
5.1.3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
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798表11.8–1
表5-3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比较
类型
定流量系统
变流量系统
特征
系统中的水量保持定值,负荷变化时改变供回水温度来匹配
供回水温度保持定值,负荷变化时改变系统中的水量来匹配
优点
系统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复杂的的自控系统
输送能耗随流量的减少而减低,配管设计可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管径相应减小
缺点
配管设计不能考虑同时使用系数,输送能耗始终处于最大值
系统复杂。必须配自控系统
通过上表6-3综合考虑,确定采用定水量。
5.1.4两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
对于风机盘管、诱导器、冷热共用表冷器的热水和冷水供应可分为两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
表5-4水系统管制比较
水系统
二管制
三管制
四管制
特点
供回水管各一根,夏季供冷水,冬季供热水,简便;投资省;冷热水两相差较大
盘管进口处设有三通阀,由室内温度控制装置控制按需要供应冷水或热水;使用同一根回水管,存在冷热量混合损失;初投资较高
供冷、供热的供回水管均风开设置,灵活实现同时供冷供热。管路复杂,投资高,占空间
见上表6-4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783风机盘管水系统表11.6–4的分析,再考虑系统简单性,管理方便,投资最少,效果理想等因素;还有三管制、四管制虽有很多优点,诸如节能,易调节等,但经济上分析却不合适,系统复杂,不便于管理,投资大,故选用两管制系统。
5.1.5一次泵系统和二次泵系统
一次泵系统中只用一组循环泵,即冷热源侧合用一组循环泵。其具有系统简单和投资少的优点,但不能调节水泵流量,不能节约水泵能耗。
二次泵系统中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分别设循环泵,即采用二次泵系统。其系统较一次泵系统复杂且初投资较高,但可以有效降低水泵能耗。
中小型工程宜采用一次泵系统。当系统阻力较大,且各环路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时,宜采用二次泵系统。本设计中由于阻力不大,所以采用一次泵。
5.1.6水系统的具体形式
一、空调冷冻水系统:
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冷冻水系统采用一次泵系统,上供上回,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0C。空调冷冻水系统采取水平异程、垂直异程布置。
二、空调冷凝水系统:
空调冷凝水根据就近排放、相对集中的原则。各区每层都设立一个集中排放处,将空调冷凝水排入卫生间地漏,个别带有卫生间的房间则直接通过冷凝水管派到其卫生间地漏。空调箱冷凝水排出口需设水封,空调冷凝水集中后排入明沟或地漏,不允许与污水管直接联接。
三、凝结水管的选择:
各种空调设备(例如风机盘管机组,柜式空调器,新风机组,组合式空调箱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必须及时排走。排放凝结水的管路系统设计,应注意以下各要点:
(1)风机盘管凝结水盘的泄水支管坡度,不宜小于0.01。其它水平支干管,沿水流方向,应保持不小于0.002的坡度,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如受条件限制,无坡度敷设时,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25m/s;
(2)当冷凝水盘位于机组内的负压区段时,凝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水封的高度应比凝水盘处的负压(相当于水柱高度)大50%左右。水封的出口,应与大气相通;
(3)冷凝水管道宜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或镀锌钢管,不宜采用焊接钢管。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时,一般可以不加防二次结露的保温层;采用镀锌钢管时,应设置保温层。
(4)冷凝水立管的顶部,应设计通向大气的透气管。
(5)设计和布置冷凝水管路时,必须认真考虑定期冲洗的可能性。
(6)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DN(mm),应根据通过冷凝水的流量计算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1kW的冷负荷每小时产生约0.4kg左右的冷凝水;在潜热负荷较高时,每lkW冷负荷每小时产生约0.8kg冷凝水。
通常,可以根据机组的冷负荷Q(kW)按下列数据近似选定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
Q≤7kW时,DN=20mm
Q=7.1~17.6kW时,DN=25mm
Q=17.7~100kW时,DN=32mm
Q=101~176kW时,DN=40mm
Q=177~598kW时,DN=50mm
Q=599~1055kW时,DN=80mm
Q=1056~1512kW时,DN=100mm
Q=1513~12462kW时,DN=125mm
Q>12463kW时,DN=150mm。
(7)闭式系统的热水和冷水管路的每个员高点,应设排气装置。为了拆装检修,在排气装置前应加装一个阀门。为避免排气装置漏水,排气管最好接至水池或室外。
(8)系统最低点和需要单独放水的设备(如表冷器或加热器等)的下部应设带阀门的放水管,并接入地漏。
系统的凝结水管路见水路系统图。
5.2水系统的管路设计计算
5.2.1水系统的布置
水系统管道布置为了避免穿过风管管道,水管干管布置标高为3m,风管管道布置标高为3.3m。供水、回水、冷凝水之间布置间距为0.2m。
5.2.2管路的摩擦阻力损失
(1)沿程阻力
水在管道内的沿程阻力:
(5-1)
单位沿程阻力(比摩阻):
(5-2)
式中:A——摩擦阻力系数,无因次量
l——直管段长度,m;
d——管道内径,m;
ρ——水的密度,1000kg/m3。
摩擦阻力系数λ与流体的性质、流态、流速、管内径大小、内表面的粗糙度有关,过渡区的λ可按Colebrook公式计算:
(5-3)
式中K——管内表面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闭式水系统K=0.2mm,开式水系统K=0.5mm,冷却水水系统K=0.5mm;
Re——雷诺数,Re=;
p——运动粘滞系数,,标准大气压时水的运动粘滞系数见表5—5。
表5-5标准大气压时水的运动粘滞系数
温度(℃)
0
5
10
15
20
30
40
60
80
ν×10-6()
1.792
1.520
1.307
1.139
1.004
0.801
0.658
0.475
0.365
水管管径的选用应按经济流速选用,一般推荐流速如表10—3所示。
表5-6推荐流速
部位
流速(m/s)
部位
流速(m/s)
水泵压出口
2.4~3.6
向上立管
1~3
水泵吸入口
1.2~2.1
一般管道
1.5~3.0
排水管
1.2~2.1
冷却水
1~2.4
主干管
1.2~4.5
(2)局部阻力
水流动时遇到弯头、三通及其它异型配件时,因摩擦及涡流耗能而产生的局部阻力为:
(5-4)
局部阻力可用某一长度、相同管径的直管道阻力来取代,称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5-5)
下表为各种阀门、管配件的局部阻力系数。
表5-7局部阻力系数
名称
形式
ξ
名称
形式
ξ
球形(截止)阀
全开DN40以下
全开DN50以上
15.0
7.0
角阀
全开DN40以下
全开DN50以上
8.5
3.9
闸阀
全开DN40以下
全开DN50以上
0.27
0.18
90°弯头
短的
长的
0.26
0.20
三通
直流三通
旁流三通
分流三通
1.0
1.5
4.0
突然扩大
突然缩小
=
=
0.55
0.36
四通
分流四通
直流四通
3.0
2.0
止回阀
2.0
5.4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按照上面提供的方法对楼层进行水力计算,一到九层空调水系统管网管编号如下图;一到九层各层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表见附表8。
图5.1一层水管水力计算图
图5.2二层水管水力计算图
图5.3三层水管水力计算图
图5.4四层水管水力计算图
图5.5五、七层水管水力计算图
图5.6六层水管水力计算图
图5.7八层水管水力计算图
图5.8九层水管水力计算图
5.5系统管材的选择
中央空调水系统的管材,常用焊接钢管(普通或加厚管)和无缝钢管;对φ219X6(mm)以上的大管径,则多采用螺旋焊缝钢管。
焊接钢管用碳素钢制成,它有镀锌管和不镀锌管之分,其管壁纵向有一条焊缝,一般用炉焊法或高频电焊法焊成。普通焊接钢管适用公称压力Pg≤1.0Mpa;加厚焊接钢管适用于公称压力Pg≤1.6Mpa。两种管的管端均可用手动工具或套丝机加工管螺纹,便于螺纹连接。镀锌钢管比普通钢管的单位重量约重(3—6)%。其公称直径以DN表示。
无缝钢管采用优质碳素钢、普通低合金钢或合金结构钢材料经热轧或冷拔制成。习惯以D表示管子的外径,乘壁厚表示管子的规格,如D219X6,相当于公称直径DN200。热轧管的最大公称直径为DN600,冷轧(拔)管的最大公称直径为DN200。管径超过D57时,通常选用热轧无缝钢管(GB8163—87)。
本设计冷冻水管、冷却水管、冷凝水管约采用无缝钢管。
6.风管的布置及其水力计算
6.1风管设计的基本知识
风管是中央空调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空调送风、回风、排风和新风供给以及正压防烟送风、机械排风等系统均要用到风管。风管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布置合理的管线;确定风管的形状和选择风管的尺寸;通过计算风管的压力损失来校核机组选型是否正确。
6.1.1风管的分类
(1)按风道形状分类:圆形管道和矩形管道。
圆形管道具有强度大,相同断面积时消耗材料少于矩形风管及阻力小等优点。但由于它占据的空间较大,不易与建筑装修配合,而且圆形风道管件的放样、制作较矩形风管困难。因此,在普通的民用建筑空调系统中较少采用,一般多用于除尘系统和高速空调系统。
矩形风道具有占用的有效空间少、易于布置及管件制作相对简单等优点,广泛地用于民用建筑空调系统。为避免矩形风道阻力过大及产生噪音,其宽高比宜小于6,最大不应超过10。
(2)按风道材料分类:金属风道、非金属风道和土建风道。
金属风道材料主要包括普通薄钢板、镀锌薄钢板及不锈钢板。金属风道的优点是易于加工制作,安装方便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防火性能,气流阻力较小,因而广泛用于通风空调系统。
非金属风道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和强度较高的优点。
土建风道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混凝土现浇制成,另一种采用砖砌体制成。土建风道结构简单,随土建施工同时进行,节省钢材,经久耐用。但其施工质量不好时漏风情况严重,影响风系统的正常使用;风道内表面经常由于抹灰不平而比较粗糙,空气流动阻力增大,风机能耗增加;需要保温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土建风道主要用于不太重要的房间空气输送及防、排烟通风等场所。
(3)按风道内的空气流速分类:低速风道和高速风道。
低速风道内空气流速。由于风速较低,与风机产生的主要噪声源相比,风道系统产生的气流噪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它广泛用于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
高速风道内空气流速。在这样高的风速下,应考虑风道系统产生气流噪声,采取有效的消声措施。
根据以上的介绍,本设计中决定采用钢板矩形风管,空气低速输送。
6.1.2风管的规格
为了设计、制作、安装的方便,国家制定了统一的通风管道规格。圆形钢制管道的常用规格见表5-1,钢制矩形风管常用规格见表5-2。本设计中采用的是钢制矩形风管,规格严格按照规定选用。
表5-1钢制圆形风管的常用尺寸
φ120
φ140
φ160
φ180
φ200
φ220
φ250
φ280
φ320
φ360
φ400
φ450
φ500
φ560
φ630
φ700
φ800
φ900
φ1000
φ1120
φ1250
φ1400
φ1600
φ1800
φ2000
表5-2钢制矩形风管的常用尺寸
120×120
160×120
160×160
200×120
200×160
200×200
250×120
250×160
250×200
250×250
320×160
320×200
320×250
320×320
400×200
400×250
400×320
400×400
500×200
500×250
500×320
500×400
500×500
630×250
630×320
630×400
630×500
630×630
800×320
800×400
800×500
800×630
800×800
1000×320
1000×400
1000×500
1000×630
1000×800
1000×1000
1250×400
1250×500
1250×630
1250×800
1250×1000
1600×500
1600×630
1600×800
1600×1000
1600×1250
2000×800
2000×1000
2000×1250
6.1.3风管的布置
风管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一下原则:
(1)布置风管时,应尽量缩短管线,减少分支管线,避免复杂的局部构件,以节省材料和减少系统的阻力。
(2)风道断面形状应与建筑结构配合,并争取做到与建筑空间的完美统一,风道规格应尽量按国家标准选用。
(3)风系统新风入口应选择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避免吸入室外地面的灰尘。
(4)风系统布置好后,应在适当的部位设置风管阀门,以便进行调节。
本设计中的风管布置严格按照上述的原则进行。
6.1.4风管的水力计算
风管水力计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水力计算来确定管道的尺寸,通过进行压力损失计算来校核设备的选型是否正确。
风管压力损失计算方法主要有一下三种。
(1)假定流速法
其特点是先按技术经济要求选定风管流速,然后再根据风管内的风量确定风管断面面积和系统阻力。其中合理及经济的流速是风管设计的关键。
(2)压损平均法
压损平均法是在已知总作用压头的情况下,将其平均分配给最不利环路的各管段,即最不利环路采用相同的比摩阻进行设计。比摩阻的选择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如选择较大的比摩阻,则风道尺寸可减少,但系统总阻力增加,风机的动力消耗增加,一般空调系统低速风道的比摩阻采用~1.5,然后再根据比摩阻和已知的管段流量求得风道的断面尺寸和空气流速。
(3)静压复得法
当三通出口静压高于其入口时,对整个主风道而言,三通不但没有引起压力损失,反而使压力升高,因此设计中利用此点可使系统总阻力得以降低。在普通的低速空调系统设计中,由于速度的变化较小,通常忽略了动压差的变化,而使得计算出的系统总阻力偏大,设计偏于安全。但在高速风道系统中,如果仍然忽略动压差的变化,会引起风机动力的巨大浪费及噪声问题,因而高速风道系统应考虑静压复得值
;利用风道中每一分支处的静压复得值来克服下一段的风道阻力,进而确定风道断面尺寸,这就是静压复得法的基本原理。
本设计中进行水力计算采用的是假定流速法。
6.2风管的水力计算
本设计中各层风管系统的水力计算采用假定流速法进行,并以5层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并将其他系统的水力计算结果以表格的形式汇总出来。
6.2.1风管的水力计算过程
风管的水力计算可按照一下步骤进行。
(1)绘制出粗略的风管系统平面图。
根据5层的建筑特点大体粗略地布置好管道。
(2)对管段风管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
对上述两步进行操作,得到5层风管系统水力计算示意图,见图6.1。
图6.1五层风管系统水力计算示意图
(3)假定风管内合理的流速。
由于本设计采用的是低温送风系统,系统中风量小,所以流速比常规空调系统的风管流速要小,选择支风管内风速的范围为1~3,干管内风速为3~5。
(4)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
根据各管段的流量和假定的流速,可以从钢制矩形风管水力计算表中查得管道的标准规格。
(5)计算各管段的实际流速。
根据流量和选定的风管规格,可以计算出各管段的实际流速。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6-1)
式中:——管道的实际流速,;
——各管段的流量,;
——管道的宽度,;
——管道的高度,。
按照上式计算得到四层风管各管段的实际速度见表5-3。
(6)计算最不利环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管道的沿程阻力可以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公式(6-2)
式中:——管道的沿程阻力,;
——管道的比摩阻,;
——管道的长度,。
管道的局部阻力可以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公式(6-3)
式中:——管道的局部阻力,;
——管道的局部阻力系数;
——管道的动压,。
按照上式计算得到五层风管各管段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见附表5-3。
(7)通过与最不利环路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计算,调整及确定各支管管径。
按照上述介绍的计算管道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的方法计算出与最不利环路并联的各支管的阻力损失,并与最不利环路进行平衡计算,得到不平衡率,若不平衡率在15%以内,可以不用调整管径;若超过15%,则需对管径进行调整或加阀门进行平衡。
不平衡计算可以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公式(6-4)
通过计算得到五层的最不利环路总阻力损失为,与之并联的支管的总阻力损失为,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得到五层的不平衡率为3.5%<15%,所以不用进行调整。画出四~七层的水力计算图,见附图1。
图6.2全空气系统风管水力计算图
图6.3一层风管水力计算图
图6.4二层风管水力计算图
图6.5三层风管水力计算图
图6.6五、七层风管水力计算图
图6.7六层风管水力计算图
图6.8八层风管水力计算图
图6.9九层风管水力计算图
水管水力计算
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其他各个楼层的风管水力计算,水力计算表列入附表
7.空调制冷机房设计
中央机房是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中心。同时又是整个中央空调系统调节中心,中央机房一般由冷水机组、冷却水泵、集水器、分水器等组成。如果考虑冬季运行送热风,还有换热设备等。
本设计的冷源是水,热源是城市热网当中的热水。
7.1空调冷水系统
空调装置常用冷源的制冷方式主要分为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两类。根据压缩机的形式,压缩式制冷机可以分为活塞式、螺杆式和离心式等,吸收式制冷可以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和直燃型。此外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方式有可以分为水冷式、风冷式和风冷热泵式。
7.1.1制冷机房的总冷负荷
制冷机房的总冷负荷应该包括用户实际所需的制冷量以及制冷机组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负荷冷损失,冷损失一般可用附加值计算,附加值的大小需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选取。冷损失用附加值计算:直接供冷5%~10%,间接供冷10%~15%。由于该办公楼系统规模较小,用户比较集中,且高差也比较小,所以设计中采用直接供冷系统,取附加值a=8%。
所需冷水机组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Q=KA1A2Q0公式(7-1)
式中K——安全系数,取1.1;
——冷负荷同时使用系数,一般为0.6~1.0,本设计中取0.8;
A2——负荷冷损失,A2=1.08;
Q0——空调冷负荷,即建筑物需要冷负荷,kW。
本设计中,Q=1.1×0.85×1.08×854..6kW=863W。
7.1.2制冷方式的选择
在制冷机组设备选择过程,要根据空调用制冷机组的容量和能耗状况,进行机组的选型,如表7-1所示。
表7-1 制冷机组的容量范围和能耗表
制冷机类型
机组名称
容量/kw
动力消耗/(kw)
备注
蒸气压缩式
水冷活塞式
69.8~139.5
0.315
水冷螺杆式
348.9~1744.2
0.307
水冷离心式
697.7~1744.2
0.281
风冷活塞式
69.8~139.5
0.353
风冷螺杆式
348.9~3489
0.301
蒸汽单效
348.9~3489
2.53
蒸汽
吸收式
蒸汽双效
348.9~3489
1.38
蒸汽
直燃机
348.9~3489
0.0575
柴油
本设计系统的冷负荷为866KW,所以选择水冷螺杆式制冷机组。
7.1.3制冷机组台数及型号确定
设计制冷机房时,一般选择2-3台同型号的制冷机组,台数不宜过多。除特殊要求外,可不设置被用制冷机组。本设计中,我们选用2台由东莞市冠盛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GS—140WSCD的水冷式螺杆冷水机
组,冷水机组的技术参数见下表:
表7-2 制冷机组性能参数表
型号
制冷剂
额定制冷量(KW)
冷量调节档数
压缩机功率
冷冻水流量
冷冻水管径(mm)
冷却水流量
冷却水管经(mm)
外形尺寸长×宽×高
重量
Kg
GS-140WSCD
氟利昂R22
480.2
3档连续
88
82.3
DN125
98.2
DN125
2800×1050×1600
2220
7.2热水循环系统
7.2.1板式换热器选型
本设计热负荷为375.07KW。
流量:
公式(7-2)
式中,Q―—热负荷,W;
―—热介质的流量,;―—冷介质的流量,;
―—热介质的密度,;―—冷介质的密度,;
―—热介质的比热容,kJ/(kg·℃);
―—冷介质的比热容,kJ/(kg·℃);
―—冷介质的进口温度,;―—冷介质的出口温度,;
―—热介质的进口温度,;―—热介质的出口温度,。
本设计的22,44.
2、对数平均温差:
公式(7-3)
=34.8
3、换热面积:
公式(7-4)
式中,u―—裕度系数或污垢系数,1.05--1.18
K―—总传热系数水—水,取3000—5000
F=1.1×617520/4000/34.8=4.9
本设计的换热器选用四平市华瑞暖通图设备有限公司的板式换热器2台,型号为HBR12型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3。
7.2.2热水循环泵的选型
热水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QL=(3-1)
式中——系统总得制冷量,KW;
C——热水的比热,为4.2kJ/(kg·℃);
——热水出口温度,℃;
——热水进口温度,℃。
——热水密度,1.2kg/m3
在本设计中,我们取温差为10℃;所以冷冻水量QL==53m3/h。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经常附加10%的余量,所以热循环水泵的流量为QL=53×1.1=58.3m3/h。选用三台冷冻水泵(两用一备),则每台水泵的流量为29.15m3/h。
热水循环水泵的扬程与冷冻水循环水泵的扬程可采用相同的扬程,即18.9mH2O。
热水循环水泵的型号见下表:
表7-3ISWR80-125型离心水泵参数表
型号
流量Q
扬程H
转速n
电机功率
口径(mm)
m3/h
KW
吸入
排出
离心泵ISWR80-125
35
22
2900
4
80
80
50
20
75
17
7.3冷冻水系统设计
7.3.1冷冻水系统定义
空调冷冻水系统由水泵、管道、定压设备、阀门、换热器、除污器等主要部件构成。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及空调系统的特征,上述设备可以构成不同形式的冷冻水系统。
冷冻水系统将制冷机组制取的冷冻水输配给各个空调用户末端,根据不同应用情况可以分为不同的冷冻水系统形式。冷冻水系统的主要形式开式和闭式系统;直连系统和间连系统;异程和同程系统;两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系统;一次泵和二次泵系统;变水量和定水量系统。本设计中,我们采取的是闭式、直连、两管制、一次泵系统。
7.3.2循环水泵的设计与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两管制空调水系统,宜分别设置冷水和热水循环泵。
(2)如果冷水循环泵要兼作热水循环泵使用时,冬季输送热水时宜改变水泵的转速,使水泵运行的太水和单台水泵的流量、扬程与系统的工况相吻合。
(3)复式泵系统中的一次泵,宜于冷水机组的台数和流量相对应,即“一机对一泵”,一般不设备用泵。
(4)复式泵系统中二次泵的台数,应按系统的分区和每个分区的流量调节方式确定,每个分区的水泵数量不宜小于两台。
(5)热水循环泵的台数不应少于两台。
(6)选择配置水泵时,不仅应分析和考虑在部分负荷条件下水泵运行和调节的对策,特别是非24h连续使用的空调系统,如办公楼、教学楼等,还应考虑每天下班前能提前减少流量、减低扬程的可能性。
(7)根据减震要求宜在水泵底座下设置具有较大质量的钢筋混凝土板惰性快,再在板下配置减震器。
(8)应用在高层建筑中的循环水泵,必须考虑泵体所能承受的静水压力,并对水泵的承压要求。
(9)冷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宜选择低比转数的单级离心泵,一般可选用端吸泵,流量G>500时,宜选用双吸泵。
(10)在水泵的进出水管接口处,应安装减震接头。
(11)在水泵出水管的止回阀与出口阀之间宜连接泄水管。
(12)水泵进水和出水管上的阀门,宜采用截止阀和蝶阀,并应装置在止回阀之后。
(13)在循环水泵的进、出水管之间,应设置带止回阀的旁通。旁通管的管道截面积,应大于或等于母管截面积的1/2;止回阀的流向应与水泵的水流方向一致。在循环水泵的进水管段上,应设置安全阀,并已将超压泄水引致给水箱排水沟。
7.3.3冷冻水循环泵的选择
1、泵的流量应等于冷水机组蒸发器的额定流量,并附加10%的余量。
2、、循环水泵的扬程
单式泵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可按下列方法计算确定:
闭式系统:应取管路、管件、自控调节阀、过滤器与冷水机组蒸发器等的阻力和。
开式系统:除应取上列闭式系统的阻力和外,还应增加系统的静水压力。
本设计采用单式泵闭式系统。三台冷冻循环水泵,两备一用,三台热水循环水泵,两备一用。
泵的扬程为克服一次环路的阻力损失,其中包括环路的管道阻力和设备阻力,并附加10%的余量。一般对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蒸发器阻力约为0.08~0.10MPa;活塞式或螺杆式冷水机组的阻力约为0.05MPa。
对于闭式冷冻水系统冷冻水泵的扬程,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HP=K(Hm+Hy+Hj)(7-7)
式中:K——为安全系数,取1.1-1.2;
Hm—设备阻力,;
Hy—沿程阻力,;
Hj—局部阻力,。
本设计中的设备阻力有:蒸发器压力降:90kPa;水泵压力损失:2kPa。
设备总阻力Hm=(90+2)/9.8=9.4;
冷冻水管的总阻力:H=Hy+Hj=69.8/9.8=7.1;
所以冷冻水泵的扬程为:HP=K(Hm+Hy+Hj)=1.2×(9.4+7.1)=18.15。
据计算的流量和扬程,我们选择3台(2用1备)由北京河山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ISW80-125(I)型单级离心泵。
表7-4ISW80-125(I)型离心水泵参数表
型号
流量Q
扬程H
转速n
电机功率
口径(mm)
m3/h
KW
吸入
排出
离心泵ISW-125(I)
70
23.5
2900
11
80
80
100
20
130
14
7.4冷却水系统
冷却水是冷冻站内制冷机的冷凝器和压缩机的冷却用水,在工作正常时,使用后仅水温升高,水质不受污染。为了保证制冷机组的冷凝温度不超过制冷压缩机的允许工作条件,冷却水进水温度一般应不高于32℃。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差,对于蒸汽压缩式一般为5℃,对于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一般为6-6.5℃。
7.4.1冷却水系统分类
按供水方式可分为直流供水和循环供水。
7.4.2冷却塔的选型
冷却塔的选型需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周围环境条件、场地限制与平面布局等诸多因素总和考虑。对塔型和规格的选择还要考虑当地气象参数、冷却水量、冷却塔进出口水温、水质以及噪声、散热和水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后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也就是说选择冷却塔时主要考虑热工指标、噪声指标和经济指标。
冷却塔宜单排布置,当必须多排布置时,长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邻塔排净距不小于4m,长轴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互平行布置的塔排之间的净距离不小于塔的进风高度的4倍,才能使进风口区沿高度风速分布均匀和确保必要的进风量。
冷却塔周边与塔顶应留有检修通道和管道安装在位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m。
本设计选用两台冷却塔,每台冷却塔的流量为92.8。冷却塔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
冷却塔水量的确定:
Qq=公式(7-5)
——制冷机冷负荷,KW;
k——制冷机制冷时耗功的热量系数:对于压缩式制冷机,取1.2-1.3左右;对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取1.8-2.2左右;
——水的比热容,4.2kJ/(kg·℃);
——冷却水出口温度,℃;
——冷却水进口温度,℃。
方案设计时,冷却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公式(7-6)
式中Q——制冷机冷量,kW;
a——单位制冷量的冷却水量,压缩式制冷机a=0.2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a=0.3;
选冷却塔时,冷却水量应考虑1.1-1.2安全系数。
在本设计中,我们取冷却水的出口温度=37℃;冷却水的进口温度=32℃;所以冷却水量G=0.22×960.4=211.288。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经常附加10%的余量,所以冷却塔的流量为QL=211.288×1.1=232.4m3/h。选用无锡冰河冷却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冷却塔,型号为ZXZ-N100T,两台。型号参数如下表7-3所示:
表7-5逆流闭式冷却塔参数表
机组型号
名义冷却水量
风机功率(KW)
喷淋泵功率(KW)
进出口径(mm)
补水口径(mm)
机组净重(Kg)
机组运行重量(Kg)
设备外形尺寸(mm)
ZXZ-N100T
100
1.1×4
4.4
150
40
2237
3873
3200×1780×3490
7.4.3冷却水泵的流量确定
选用三台冷却水泵(两用一备),则每台水泵的流量为116.2m3/h。
7.4.4冷却水泵的扬程确定
冷却水泵选型时,需要确定其流量和扬程。冷却水泵的流量由制冷机组的冷凝负荷和冷凝器进、出口温差确定,其扬程由以下部分构成:
(1) 冷去水系统光路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2) 制冷机组冷凝器的水侧阻力(约5-10mH2O);
(3) 冷却塔内的进水管总阻力;
(4) 喷嘴出口余压(约3mH2O)
(5) 水柱高差,即冷却塔喷嘴到集水盘液面的高差,若有冷去水池时,还包括集水盘液面到冷却水液面的高差。
冷却水泵的扬程可以按下式计算:
HP=K(H1+H2+H3+H4)(7-8)
式中K——为安全系数,取1.1-1.2。
本设计中,冷却水系统管路的总阻力H1=194/9.8=20mH2O;冷凝器的压力降H2=4.4mH2O;水柱高差H4=3mH2O。
所以冷却水泵的扬程为:HP=K(H1+H2+H3+H4)=1.2×20+4.4+3+3=30mH2O。
7.4.5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计算
冷却塔的补水量,包括风吹飘损失、蒸发损失、排污损失和泄漏损失。一般采用低噪声的逆流式冷却塔,使用在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补水率约为1.53%,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不睡了约为2.08%。不设集水箱的系统,应在冷水塔底盘处补水;设置集水箱的系统,应在集水箱处补水。
本设计每台冷却塔的补水量为Q=1.53%×98.2=1.5。
7.5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与膨胀
7.5.1水系统的补水
水系统的补水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循环水系统的小时泄漏量,可按系统水容量的1%计算。系统补水量,宜取系统水容量的2%。
(2) 空调水系统的补水,应经软化处理。补水软化处理系统宜设软化水箱,补水箱的储水容积,可按补水泵小时流量的0.5-1.0配置。补水箱或软化水箱的上部,应留有能容纳相当于系统最大膨胀水量的泄压排水容积。
(3) 循环水系统的补水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侧;当补水压力低于补水点的压力时,应设置补水泵。
(4) 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与膨胀,一般可通过膨胀水箱来完成。水系统的定压与膨胀,可按下列原则进行设计:
1) 系统的定压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侧。
2) 水温95>t>60的水系统:定压点的最低压力可取系统最高点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10kPa。
3) 水温t<60水系统:定压点的最低压力可取系统最高点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5kPa。
4) 系统的膨胀水量应能回收。
5) 膨胀管上禁止设置阀门。
6) 膨胀管的公称直径,可按《空气调节设计手册》表26.8-5中查得。
7.5.2膨胀水箱
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开式膨胀水箱与隔膜式膨胀水箱(定压罐),其选择方法可在《空气调节设计手册》603页查得。
膨胀水量按下式估算:
公式(7-9)
式中a——水的体积膨胀系数,a=0.0006L/;
——最大的水温变化值,;
——系统的水容量,,可近似按表7-5确定。
表7-6系统的水容量(L/建筑面积)
运行制式
系统形式
全空气系统
空气—水空气系统
供冷
0.4~0.55
0.7~1.3
供暖(热水锅炉)
1.25~2.00
1.2~1.9
供暖(热交换器)
0.4~0.55
0.7~1.3
全空气系统的面积为1136,空气—水空气系统的面积为4148,系统的水容量为:。系统的膨胀水量为:。
本设计采用闭式隔膜水箱来补水定压:选用生产的PZG-600NL型号的定压罐。
表7-7定压罐的性能参数
型号
设计压力MPa
总容积m3
调节容积m
进出水口径mm
设备高度长度mm
罐体直径mm
基础直径mm
膨胀罐重量(Kg)
PZG–600NL
1-1.6
0.4
0.15
40
1800
600
450
250.1
7.5.3软化水装置
循环冷却水处理主要是解决循环冷却水的结垢、服饰、污垢和微生物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首先要控制钙离子的含量,降去钙离子,使水软化。水系统中的补水需要进行软化处理才可以补入系统,以免水管和设备结垢影响传热效果。软化水装置制水量按系统水流量的1-2%选取。
本设计选用秦皇岛金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软水器型号为JYN-50。
表7-8产品基本数据
电压
220(V)
工作压力
0.3~0.4(Mpa)
额定流量
50(T/H)
进出水口
DN80
罐体承压
0.5(MPa)
工作温度
30(℃)
运行模式
逆流再生
树脂罐
玻璃钢
树脂装填量
200(L/袋)
型号
JYN-50
产水量
50
原水硬度
6(mg·N/L)
出水硬度
0.03(mg·N/L)
7.6管道的水力计算
7.6.1水管水力计算内容
空调水系统阻力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设备阻力、附件阻力和管道阻力。设备阻力通常由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因此进行水力计算的主要内容是附件和管件(如阀门、三通、弯头等)的阻力以及直管段的阻力。通常前者也称局部阻力,后者称为沿程阻力。
7.6.2空调水系统的管材
空调水系统中,常用管材有焊接钢管、无缝钢管、镀锌钢管及PVC塑料管。空调冷热水一般采用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当公称直径DN<50mm时,采用普通焊接钢管;DN≥50mm时,采用无缝钢管;DN≥250者,采用螺旋焊接钢管。管道在使用之前,应进行除锈及涮防锈漆处理,然后必须进行保温。所以本工程空调水系统的管材采用钢管,DN<50mm时,采用普通的焊接钢管,DN≥50mm时,采用无缝钢管。
7.6.3管内流速
无论是局部阻力还是沿程阻力,都与水流速有关。流速过小,尽管水阻力较小,对运行及控制较为有利,但在水流量一定时,其管径要求加大,既带来投资(管道及保温等)的增加。当流速超过3m/s时还将对管件内部产生严重的冲刷腐蚀,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管内流速。不同管径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管内流速推荐值按表5-1选用。该空调水系统采用的是闭式系统,所以初选流速时应按闭式系统的流速去选择。
表7-9 管内水流速推荐值
管径㎜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闭式系统
0.4~0.5
0.5~0.6
0.6~0.7
0.7~0.9
0.8~1.0
0.9~1.2
1.1~1.4
1.2~1.6
开式系统
0.3~0.4
0.4~0.5
0.5~0.6
0.6~0.8
0.7~0.9
0.8~1.0
0.9~1.2
1.1~1.4
管径㎜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闭式系统
1.3~1.8
1.5~2.0
1.6~2.2
1.8~2.5
1.8~2.6
1.9~2.9
1.6~2.5
1.8~2.6
开式系统
1.2~1.6
1.4~1.8
1.5~2.0
1.6~2.3
1.7~2.4
1.7~2.4
1.6~2.1
1.8~2.3
7.6.4冷冻水管和冷却水管道水力计算
1、绘制管道布线图
(1) 根据区域平面图绘制出管道布线图,见下图;
(2) 选择最不利环路,对各计算节点进行编号,对于有管道及计算流量、管径、气流方向改变或变化的位置均应编上节点号;
2、计算管段计算流量(见前面);
3、根据冷冻水量,用假定流速法确定管段管径,本设计中我们假定流速v=2.0m/s;
m(7-10)
根据给定的管径规格选定管径,由确定的管径和选定的设备的流量计算出管内的实际流速;
4、计算管道的压力损失
空调水在管道内流动时像其他流体一样会产生压力损失,这种损失包括沿程摩擦损失和局部摩擦损失。
(1)沿程摩擦压力损失计算公式
(7-11)
式中——摩擦压力损失,Pa;
——摩擦系数;
——管道内径,m;
——管道长度,m;
——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速,m/s;
——流体的密度,;
——单位长度沿程摩擦压力损失,简称比摩阻Pa/m。
(2)局部压力损失计算公式
(7-12)
式中——局部压力损失,Pa;
——局部阻力系数,查表可得。
8系统保温及消声、减震
8.1管道及设备的保温
空调系统中的风管和水管以及某些空调设备,在下述情况下均需采用保温措施:
(1)管道冷、热损耗大,影响管内冷、热媒温度,使其达不到规定值。
(2)管道穿过温控严格的空调房间时,耗散于室内的冷、热量影响室内空气参数,使其满足不了空调精度的要求。
(3)管道若不保温,冷、热损耗将严重影响空调的经济性。
(4)管道冷表面有结露的可能。
根据上述要求,需保温的管道和设备有空调器、送风机、回风机、冷水箱,不在空调房间通过的送、回风管,可能在外表面结露的新风管道,冷冻水的供、回水管,供热管道,制冷机的吸气管道,膨胀阀至蒸发器的液体管道,蒸发水箱、大型氨制冷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等。空洞房间内的风管如不保温,影响空调精度时亦应保温。
保温层按规定包扎好和加上防护层后,均需按规定着色。对于架空管道,水平风管安装在建筑物上时,多选用吊卡;垂直风管多采用支架。
8.2空调系统的消声
8.2.1降低空调系统噪声的主要措施
空调系统消声的任务是降低噪声。降低噪声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降低声源噪声;切断传声途径或增加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工作场所的吸声处理。其中以降低声源的噪声最为有效。
空调机房的降低噪声措施:
空调机房中由于有通风机、制冷机、水泵和其它热湿处理设备等,是噪声源集中的地方,在采取降噪声措施时应注意:
(1)空调机房应尽可能远离要求隔声的房间,其降低噪声措施应以隔声减振为主,吸声为辅。
(2)空调机房应设有隔声套间,并设置隔声门;
(3)消声器不宜安装在机房内,假如安装在机房内,它的外壳检查门及经过消声后的风管应有较好的隔声能力。
8.2.2消声器的设计和选用
1.风管系统消声设计的步骤
设计的步骤为:
(1)绘出风管系统图,根据空调房间的性质,确定室内允许的噪声值;然后再依据系统的风量和风压及确定的噪声标准选择通风机。
确定室内允许的噪声油然后再依据系统
(2)计算通风机各频带的声功率级。通常先根据运行工况分别计算送风机和回风机的声功率级,而后再计算两台通风机联合运行时的总声功率级,最后计算出各频带的声功率级。
(3)计算各频带下风管系统(包括直线风管、弯头、三通、变径管、风口反射等)和房间噪声的自然衰减值。
(4)根据通风机及其它噪声源的声功率级,管道系统及房间的噪声自然衰减值,确定各频带下消声器所需的消声量。
(5)根据送风量选择合适的流速,从而确定消声器有效流通截而积。在选择流速时应兼顾消声器的消声性能、空气动力性能以及气流的再生噪声。一般说室式消声器的风速不宜大于5m/s,通过消声弯头的风速不宜大于8m/s,除微穿孔板消声器外,通过其它类型消声器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微穿孔板消声器中的风速亦应小于15m/s。
(6)根据消声器的有效流通面积,参照各种消声器的性能,选择合适类型和型号的消声器。
2.选择消声器时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以下间题:
(1)在选择消声器时,除了考虑消声量和阻力损失外,还需兼顾防火、防潮、防腐、施工和费用等因素。
(2)一般情况下空调工程中主要是消除125、250和;500HZ频带的噪声,因为高频噪声比较容易消除,故应选用对低、中频消声效果好的消声器。
(3)在选用消声器时,应优先考虑利用管道构件作消声器,例如尽量选用消声弯头这类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与阻性消声器相比,使用条件严格、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故多用于吸收某一范围的低频噪声,但因其消声范围窄,选用时应注意其消声的频率范围。室式消声器其消声量一般短小,欲达到较大的消声量,需多个室式消声器串联,这样流动阻力增加较多,故尽量少用。但像消声静压箱这样既作管道附件的情况例外。
(4)实践证明,在等长条件下,消声器分段设置比连续设置效果好。另外当声源或消声器前端噪声强时,消声器的消声效果能充分体现出来,当噪声弱时,消声器的气流噪声会掩盖消声器的消声效果。因此同一消声器在不同声强下会具有不同的效果,故应合理配置消声器。
8.3空调装置的减振
1.减振材料和减振器:
常用的减振材料有橡胶、软木和酚醛树脂玻璃纤维板等。橡胶是很好的弹性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常见的是整块硬橡胶,其相对变形量小,只能经适当加工(如打孔、开槽)增加它的相对变形量后,方可用于高转速的设备中。一般应采用弹性较好的天然橡胶,丁腈橡胶或氯丁橡胶。
软木是普遍采用的减振材料,但市场上供应的保温软木一般已炭化,相对变形量小,自振频率高,和硬橡胶块一样只能用于高转速的设备;最好采用弹性较好的天然软木。
酚醛树脂玻璃纤维板俗称冷藏保温板,其相对变形量可超过50%,且残余变形小,失去载荷后,仍可立即恢复。它无毒、无味、不腐、不蛀、不易老化,是理想的减振材料。施工时最好采用预制混凝土机座,将其放在硬质纤维板上。若现场浇注混凝土机座时,应加用油毡,使混凝土和纤维板分开,防止砂浆漏入纤维板影响减振效果。
在空调工程中,有多种型式的减振器产品可供选用。对于减振要求高的基础,常采用橡胶剪切型减振器,它有较低的自振频率和足够的阻尼,且安装方便、价格便宜。
2.管道的减振:
为了防止振动由风管、水管等传递出去,在管道的吊架、支架和穿墙处应采用减振措施。管道上常用的一些减振措施有法兰盘减振、风管隔声、风管与土建结构连接减振、风管与结构接触减振、风管支吊架减振等。
附表1
东外墙冷负荷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31.1
30.6
30.8
32
33.9
36.2
38.5
40.3
41.4
41.9
42.1
42
41.7
41.3
2.2
1
0.94
31.30
30.83
31.02
32.15
33.93
36.10
38.26
39.95
40.98
41.45
41.64
41.55
41.27
40.89
25
4.3
3.8
4.0
5.1
6.9
9.1
11.3
13.0
14.0
14.5
14.6
14.5
14.3
13.9
A
22.2
K
0.9
126
117
120
143
179
222
265
299
319
329
333
331
325
317
附表2
西外窗冷负荷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38.2
37.8
37.3
36.8
36.3
35.9
35.5
35.2
34.9
34.8
34.8
34.9
35.3
35.8
2.2
1
0.94
37.98
37.60
37.13
36.66
36.19
35.81
35.44
35.16
34.87
34.78
34.78
34.87
35.25
35.72
27
10.98
10.6
10.13
9.66
9.19
8.814
8.438
8.156
7.874
7.78
7.78
7.874
8.25
8.72
A
34.35
K
0.9
401
390
375
360
346
334
323
314
305
302
302
305
317
331
附表3
南外墙冷负荷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35
34.6
34.2
33.9
33.5
33.2
32.9
32.8
32.9
33.1
33.4
33.9
34.4
34.9
1.6
1
0.94
34.40
34.03
33.65
33.37
32.99
32.71
32.43
32.34
32.43
32.62
32.90
33.37
33.84
34.31
27
7.404
7.028
6.652
6.37
5.994
5.712
5.43
5.336
5.43
5.618
5.9
6.37
6.84
7.31
A
20.71
K
0.9
175
168
161
156
149
144
138
137
138
142
147
156
165
174
附表4
南外窗冷负荷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0.18
0.26
0.4
0.58
0.72
0.84
0.8
0.62
0.45
0.32
0.24
0.16
0.1
0.09
A
30.35
0.85
261.8
0.96
0.6
700
1011
1556
2256
2801
3268
3112
2412
1751
1245
934
622
389
350
附表5
西外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0.11
0.14
0.17
0.18
0.19
0.2
0.34
0.56
0.72
0.83
0.77
0.53
0.11
0.1
A
10.05
0.85
580
0.96
0.6
314
400
485
514
542
571
970
1598
2055
2369
2197
1513
314
285
附表6
玻璃外窗逐时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6
26.9
27.9
29
29.9
30.8
31.5
31.9
32.2
32.2
32
31.6
30.8
29.9
3
29
29.9
30.9
32
32.9
33.8
34.5
34.9
35.2
35.2
35
34.6
33.8
32.9
25
4.00
4.90
5.90
7.00
7.90
8.80
9.50
9.90
10.20
10.20
10.00
9.60
8.80
7.90
K
3.01×1=3.01
A
40.4
486
596
717
851
961
1070
1155
1204
1240
1240
1216
1167
1070
961
附表7
人员形成的冷负荷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0.58
0.17
0.13
0.1
0.08
0.07
0.06
0.05
0.04
0.04
0.03
0.03
0.02
0.02
60.5
90
0.93
2937
861
658
506
405
354
304
253
203
203
152
152
101
101
73.3
6135
9072
6996
6794
6642
6540
6490
6439
6388
6338
6338
6287
6287
6236
6236
附表8
照明散热冷负荷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0.89
0.9
0.91
0.91
0.92
0.93
0.94
0.95
0.95
0.95
1
0.8
1667
1187
1200
1213
1213
1227
1240
1253
1267
1267
1267
0
0
0
0
附表9
202房间总冷负荷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东墙
126
117
120
143
179
222
265
299
319
329
333
331
325
317
南墙
175
168
161
156
149
144
138
137
138
142
147
156
165
174
西墙
401
390
375
360
346
334
323
314
305
302
302
305
317
331
玻璃
486
596
717
851
961
1070
1155
1204
1240
1240
1216
1167
1070
961
南窗
700
1011
1556
2256
2801
3268
3112
2412
1751
1245
934
622
389
350
西窗
314
400
485
514
542
571
970
1598
2055
2369
2197
1513
314
285
人员
9072
6996
6794
6642
6540
6490
6439
6388
6338
6338
6287
6287
6236
6236
照明
1187
1200
1213
1213
1227
1240
1253
1267
1267
1267
0
0
0
0
设备
641
641
641
641
641
641
641
641
641
641
641
641
641
641
新风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25559
总冷负荷
38669
37085
37631
38345
38955
39550
39869
39832
39628
39447
37633
36599
35035
34875
一层水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附表11
编号
负荷(w)
流量(kg/h)
公称直径
流速(m/s)
管长(m)
比摩阻(Pa/m)
动压(Pa)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0
85350
14677.56
80
0.801
1.2
110.02
320.94
0.5
131.96
160.47
292.43
1
85350
14677.56
80
0.801
0.1
110.02
320.94
1
11
320.94
331.94
2
82310
14154.77
80
0.773
2.26
102.65
298.49
1.5
232.3
447.73
680.03
3
79270
13631.99
80
0.744
3.7
95.53
276.85
0.1
353.46
27.68
381.15
4
76230
13109.2
80
0.716
3.7
88.66
256.02
0.1
328.05
25.6
353.65
5
73190
12586.41
70
0.963
1.86
194.25
463.52
0.1
360.53
46.35
406.88
6
70150
12063.63
70
0.923
1.6
179.04
425.82
0.1
287.18
42.58
329.76
7
65330
11234.74
70
0.86
3.2
156.18
369.31
0.1
499.77
36.93
536.7
8
60510
10405.85
70
0.796
1.79
134.86
316.83
0.1
240.86
31.68
272.54
9
55690
9576.96
70
0.733
1.91
115.09
268.36
0.1
220.28
26.84
247.11
10
50870
8748.07
70
0.669
1.29
96.86
223.92
0.1
124.56
22.39
146.95
11
46050
7919.17
70
0.606
1.91
80.18
183.5
0.1
153.46
18.35
171.81
12
41230
7090.28
50
0.893
8.57
231.59
398.59
0.1
1984.86
39.86
2024.72
13
5160
887.36
20
0.695
0.1
477.23
241.58
1.5
47.72
362.37
410.1
14
5160
887.36
20
0.695
2.04
477.23
241.58
2
975.94
483.17
1459.11
15
3040
522.79
15
0.746
20.37
815.88
277.86
13.2
16620.46
2258.31
39205.78
二层水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附表12
编号
负荷(w)
流量(kg/h)
公称直径
流速(m/s)
管长(m)
比摩阻(Pa/m)
动压(Pa)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0
107230
18440.24
80
1.007
1.23
170.52
506.58
0.5
210.03
253.29
463.32
1
107230
18440.24
80
1.007
0.1
170.52
506.58
1
17.05
506.58
523.64
2
104190
17917.45
80
0.978
2.77
161.34
478.27
1.5
446.98
717.4
1164.38
3
98240
16894.24
80
0.922
3.46
144.09
425.2
0.1
498.65
42.52
541.17
4
92290
15871.02
80
0.866
3.36
127.8
375.26
0.1
429.95
37.53
467.47
5
86340
14847.81
80
0.811
1.94
112.48
328.43
0.1
218.6
32.84
251.44
6
83300
14325.02
80
0.782
1.67
105.02
305.71
0.1
175.11
30.57
205.68
7
77350
13301.81
80
0.726
3.21
91.16
263.6
0.1
293.02
26.36
319.38
8
71400
12278.59
70
0.939
1.77
185.22
441.13
0.1
328.17
44.11
372.28
9
65450
11255.37
70
0.861
1.91
156.73
370.67
0.1
299.98
37.07
337.05
10
59500
10232.16
70
0.783
1.3
130.59
306.34
0.1
169.8
30.63
200.43
11
53550
9208.94
70
0.705
1.91
106.8
248.13
0.1
204.42
24.81
229.24
12
47600
8185.73
70
0.626
2.02
85.37
196.06
0.1
172.6
19.61
192.21
13
41650
7162.51
50
0.902
3.21
236.14
406.75
0.1
759
40.68
799.68
14
35700
6139.29
50
0.773
3.03
175.79
298.84
0.1
533.16
29.88
563.05
15
35700
6139.29
50
0.773
0.1
175.79
298.84
1
17.58
298.84
316.42
16
35700
6139.29
50
0.773
2.07
175.79
298.84
1
364.75
298.84
663.58
17
29750
5116.08
50
0.644
1.86
124.23
207.53
0.1
231.48
20.75
252.24
18
23800
4092.86
40
0.861
0.84
301.6
370.87
0.1
251.87
37.09
288.95
19
17850
3069.65
40
0.646
1.91
174.28
208.61
0.1
332.62
20.86
353.48
20
11900
2046.43
32
0.566
1.05
162.59
160.4
0.1
170.89
16.04
186.93
21
5950
1023.22
20
0.802
9.57
625.92
321.22
12.2
5987.11
42291.67
48278.78
三层水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附表13
编号
负荷(w)
流量(kg/h)
公称直径
流速(m/s)
管长(m)
比摩阻(Pa/m)
动压(Pa)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0
66450
11427.3
70
0.874
1.22
161.35
382.08
0.5
196.94
191.04
387.99
1
63410
10904.6
70
0.834
2.61
147.5
347.92
1.5
384.27
521.88
906.15
2
60370
10381.8
70
0.794
3.45
134.26
315.36
0.1
463.21
31.54
494.75
3
57330
9858.99
70
0.754
1.86
121.64
284.4
0.1
225.77
28.44
254.21
4
54290
9336.2
70
0.714
1.59
109.63
255.04
0.1
174.76
25.5
200.26
5
51250
8813.41
70
0.674
1.93
98.24
227.28
0.1
189.46
22.73
212.18
6
48210
8290.63
70
0.634
1.59
87.46
201.11
0.1
139.41
20.11
159.53
7
45170
7767.84
70
0.594
1.88
77.3
176.55
0.1
145.04
17.66
162.69
8
42130
7245.06
50
0.912
1.59
241.39
416.18
0.1
384.77
41.62
426.39
9
39090
6722.27
50
0.847
2.47
209.1
358.29
0.1
516.34
35.83
552.17
10
36465
6270.85
50
0.79
0.93
183.06
311.78
0.1
170.25
31.18
201.42
11
33425
5748.07
50
0.724
1.84
155.04
261.96
0.1
285.05
26.2
311.25
12
30385
5225.28
50
0.658
0.93
129.31
216.48
0.1
120.15
21.65
141.8
13
27760
4773.86
50
0.601
2.54
108.95
180.69
0.1
276.54
18.07
294.6
14
24720
4251.07
40
0.895
1.59
324.34
400.1
0.1
517
40.01
557.01
15
21680
3728.29
40
0.785
1.84
252.31
307.74
0.1
463.89
30.77
494.67
16
18640
3205.5
40
0.675
1.59
189.21
227.49
0.1
301.6
22.75
324.35
17
15600
2682.72
32
0.743
1.41
271.71
275.64
0.1
384.24
27.56
411.81
18
15600
2682.72
32
0.743
1.85
271.71
275.64
1.5
502.59
413.47
916.06
19
11700
2012.04
32
0.557
3
157.47
155.05
0.1
472.88
15.51
488.38
20
7800
1341.36
25
0.651
3
306.23
211.81
0.1
919.59
21.18
940.77
21
3900
670.68
20
0.525
8.85
281.22
138.01
12.2
2488.95
21132.73
23621.7
四层水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附表14
编号
负荷(w)
流量(kg/h)
公称直径
流速(m/s)
管长(m)
比摩阻(Pa/m)
动压(Pa)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0
87190
14993.98
80
0.819
1.35
114.61
334.93
0.5
154.45
167.46
321.91
1
87190
14993.98
80
0.819
0.1
114.61
334.93
1
11.46
334.93
346.39
2
84565
14542.56
80
0.794
3.09
108.1
315.07
1.5
334.4
472.6
807
3
81940
14091.14
80
0.769
1.94
101.77
295.81
0.1
197.84
29.58
227.42
4
79315
13639.72
80
0.745
2.92
95.63
277.16
0.1
278.82
27.72
306.54
5
76275
13116.94
80
0.716
2.12
88.76
256.32
0.1
188.6
25.63
214.23
6
73650
12665.52
70
0.969
1.33
196.61
469.37
0.1
260.55
46.94
307.49
7
70610
12142.73
70
0.929
0.64
181.3
431.42
2
115.55
862.84
978.39
8
67985
11691.32
70
0.894
2.59
168.58
399.94
0.1
436.23
39.99
476.22
9
64945
11168.53
70
0.854
2.27
154.42
364.97
0.1
351.08
36.5
387.58
10
62320
10717.11
70
0.82
1.14
142.69
336.06
0.1
163.31
33.61
196.92
11
57720
9926.05
70
0.759
0.79
123.23
288.28
0.1
97.87
28.83
126.7
12
55095
9474.63
70
0.725
2.71
112.75
262.66
0.1
305.79
26.27
332.06
13
50495
8683.58
70
0.664
2.23
95.51
220.63
0.1
213.17
22.06
235.23
14
47870
8232.16
70
0.63
1.27
86.29
198.29
0.1
109.96
19.83
129.79
15
43270
7441.1
70
0.569
0.64
71.26
162.01
0.1
45.3
16.2
61.5
16
40645
6989.68
50
0.88
2.87
225.33
387.36
0.1
646.82
38.74
685.55
17
36045
6198.62
50
0.781
2.09
179.05
304.64
0.1
374.63
30.46
405.09
18
33420
5747.21
50
0.724
1.05
155
261.89
0.1
162.05
26.19
188.24
19
15600
2682.72
32
0.743
0.1
271.71
275.64
1.5
27.17
413.47
440.64
20
15600
2682.72
32
0.743
1.78
271.71
275.64
1.5
482.5
413.47
895.96
21
11700
2012.04
32
0.557
3
157.47
155.05
0.1
472.88
15.5
488.38
22
7800
1341.36
25
0.651
3
306.23
211.81
0.1
919.59
21.18
940.77
23
3900
670.68
20
0.525
8.86
281.22
138.01
12.2
2491.53
21132.73
23624.25
五层水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附表15
编号
负荷(w)
流量(kg/h)
公称直径
流速(m/s)
管长(m)
比摩阻(Pa/m)
动压(Pa)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0
87900
15116.1
80
0.825
1.24
116.4
340.41
0
144.61
0
144.61
1
84860
14593.3
80
0.797
3.38
108.82
317.27
1.5
368.11
475.9
844.01
2
81820
14070.5
80
0.768
1.92
101.49
294.94
0.1
195.28
29.49
224.77
3
78780
13547.7
80
0.74
3.75
94.41
273.43
0.1
354.12
27.34
381.46
4
75740
13024.9
80
0.711
1.19
87.58
252.74
0.1
104.56
25.27
129.83
5
72700
12502.1
70
0.957
0.87
191.76
457.34
0.1
166
45.73
211.74
6
69660
11979.4
70
0.917
1.08
176.64
419.89
0.1
190.73
41.99
232.72
7
66620
11456.6
70
0.877
3.76
162.15
384.04
0.1
609.78
38.4
648.19
8
63580
10933.8
70
0.837
1.18
148.26
349.79
0.1
175.56
34.98
210.54
9
60540
10411
70
0.797
0.88
134.99
317.14
0.1
118.17
31.71
149.89
10
57500
9888.22
70
0.757
1.05
122.33
286.09
0.1
128.49
28.61
157.1
11
54460
9365.43
70
0.717
3.79
110.29
256.64
0.1
418.01
25.66
443.67
12
51420
8842.65
70
0.677
1.09
98.86
228.79
0.1
108.11
22.88
130.99
13
48380
8319.86
70
0.637
0.97
88.05
202.54
0.1
85.06
20.25
105.31
14
45340
7797.08
70
0.597
0.99
77.85
177.88
0.1
77.01
17.79
94.79
15
42300
7274.29
50
0.916
3.85
243.26
419.55
0.1
936.88
41.95
978.83
16
39260
6751.5
50
0.85
1.09
210.84
361.41
0.1
230.56
36.14
266.7
17
36220
6228.72
50
0.784
1.39
180.72
307.61
0.1
251.98
30.76
282.74
18
18400
3164.23
40
0.666
1.85
184.61
221.67
1.5
341.48
332.5
673.98
19
13800
2373.17
32
0.657
3
215.2
215.7
0.1
646.25
21.57
667.82
20
9200
1582.12
25
0.768
3
419.13
294.66
0.1
1258.64
29.47
1288.11
21
4600
791.06
20
0.62
9.28
383.87
191.99
12.2
3560.77
27358.22
30919
六层水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附表16
编号
负荷(w)
流量(kg/h)
公称直径
流速(m/s)
管长(m)
比摩阻(Pa/m)
动压(Pa)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0
104540
17977.6
80
0.981
1.29
162.38
481.49
0
209.02
0
209.02
1
104540
17977.6
80
0.981
0.1
162.38
481.49
1
16.24
481.49
497.73
2
101500
17454.9
80
0.953
2.55
153.42
453.89
1.5
391.4
680.84
1072.24
3
98460
16932.1
80
0.924
1.53
144.71
427.11
0.1
221.36
42.71
264.07
4
95835
16480.7
80
0.9
0.37
137.39
404.64
0.1
50.44
40.46
90.9
5
92795
15957.9
80
0.871
5
129.15
379.38
0.1
646.13
37.94
684.07
6
89755
15435.1
80
0.843
0.65
121.16
354.93
0.1
79.24
35.49
114.74
7
87130
14983.7
80
0.818
1.24
114.46
334.47
0.1
142.24
33.45
175.69
8
87130
14983.7
80
0.818
3
114.46
334.47
0.1
124.63
33.45
33.45
9
87130
14983.7
80
0.818
4.84
114.46
334.47
0.1
554.39
33.54
554.39
10
84090
14460.9
80
0.789
0.47
106.94
311.54
0.1
50.12
31.15
81.27
11
81050
13938.1
80
0.761
1.92
99.67
289.42
0.1
191.67
28.94
220.61
12
78010
13415.3
80
0.732
4.62
92.65
268.11
0.1
428.25
26.81
455.06
13
74970
12892.5
70
0.986
1.92
203.44
486.34
0.1
391.2
48.63
439.83
14
70150
12063.6
70
0.923
0.36
179.04
425.82
0.1
63.57
42.58
106.15
15
67110
11540.8
70
0.883
4.51
164.44
389.71
0.1
742.06
38.97
781.03
16
62290
10712
70
0.82
0.44
142.55
335.74
0.1
63.28
33.57
96.85
17
59250
10189.2
70
0.78
1.29
129.54
303.77
0.1
167.63
30.38
198.01
18
43650
7506.45
40
1.58
7.62
973.39
1247.49
4.2
7412.41
26938.1
34350.5
七层水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附表17
编号
负荷(w)
流量(kg/h)
公称直径
流速(m/s)
管长(m)
比摩阻(Pa/m)
动压(Pa)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0
87900
15116.1
80
0.825
1.21
116.4
340.41
0
140.56
0
140.56
1
84860
14593.3
80
0.797
3.19
108.82
317.27
1.5
347.49
475.9
823.39
2
81820
14070.5
80
0.768
1.92
101.49
294.94
0.1
195.28
29.49
224.77
3
78780
13547.7
80
0.74
3.75
94.41
273.43
0.1
354.12
27.34
381.46
4
75740
13024.9
80
0.711
1.19
87.58
252.74
0.1
104.56
25.27
129.83
5
72700
12502.1
70
0.957
0.87
191.76
457.33
0.1
166
45.73
211.74
6
69660
11979.4
70
0.917
1.08
176.65
419.89
0.1
190.73
41.99
232.72
7
66620
11456.6
70
0.877
3.76
162.15
384.04
0.1
609.79
38.4
648.19
8
63580
10933.8
70
0.837
1.18
148.26
349.79
0.1
175.56
34.98
210.54
9
60540
10411
70
0.797
0.88
134.99
317.14
0.1
118.17
31.71
149.89
10
57500
9888.22
70
0.757
1.05
122.33
286.09
0.1
128.49
28.61
157.1
11
54460
9365.43
70
0.717
3.79
110.29
256.64
0.1
418.01
25.66
443.67
12
51420
8842.65
70
0.677
1.09
98.86
228.79
0.1
108.11
22.88
130.99
13
48380
8319.86
70
0.637
0.97
88.05
202.53
0.1
85.06
20.25
105.31
14
45340
7797.08
70
0.597
0.99
77.85
177.88
0.1
77.01
17.79
94.79
15
42300
7274.29
50
0.916
3.85
243.26
419.55
0.1
936.88
41.95
978.83
16
39260
6751.5
50
0.85
1.09
210.84
361.41
0.1
230.56
36.14
266.7
17
36220
6228.72
50
0.784
0.97
180.72
307.61
0.1
175.61
30.76
206.38
18
18400
3164.23
40
0.666
1.9
184.61
221.67
1.5
350.71
332.5
683.21
19
13800
2373.17
32
0.657
3
215.2
215.7
0.1
646.25
21.57
667.82
20
9200
1582.12
25
0.768
3
419.14
294.66
0.1
1258.65
29.47
1288.12
21
4600
791.06
20
0.62
8.77
383.87
191.99
12.2
3366.96
27358.22
30725.2
八层水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附表18
编号
负荷(w)
流量(kg/h)
公称直径
流速(m/s)
管长(m)
比摩阻(Pa/m)
动压(Pa)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0
46285
7959.59
70
0.609
1.29
80.95
185.37
0.5
104.46
92.69
197.15
1
46285
7959.59
70
0.609
0.1
80.95
185.37
1
8.1
185.37
193.47
2
43660
7508.17
70
0.574
2.98
72.48
164.94
1.5
216.01
247.41
463.42
3
41035
7056.75
50
0.889
2.07
229.49
394.83
0.1
474.76
39.48
514.24
4
38410
6605.33
50
0.832
3.63
202.19
345.93
0.1
733.68
34.59
768.28
5
35785
6153.91
50
0.775
1.2
176.59
300.26
0.1
212.37
30.03
242.39
6
33160
5702.49
50
0.718
0.83
152.71
257.83
0.1
126.52
25.78
152.3
7
30535
5251.07
50
0.661
0.49
130.53
218.62
0.1
63.4
21.86
85.26
8
27495
4728.29
50
0.595
4.93
106.99
177.26
0.1
527.62
17.73
545.34
9
24455
4205.5
40
0.885
0.6
317.71
391.56
0.1
191.59
39.16
230.75
10
21830
3754.08
40
0.79
0.92
255.66
312.01
0.1
234.99
31.2
266.19
11
19205
3302.67
40
0.695
1.18
200.26
241.49
0.1
237.24
24.15
261.39
12
16580
2851.25
32
0.789
3.73
305.2
311.36
0.1
1138.07
31.14
1169.21
13
13955
2399.83
32
0.664
1.12
219.82
220.58
0.1
245.84
22.06
267.89
14
11330
1948.41
32
0.539
0.96
148.21
145.4
0.1
141.68
14.54
156.22
15
8705
1496.99
25
0.726
0.62
377.22
263.81
0.1
234.7
26.38
261.08
16
5665
974.21
20
0.763
4.62
569.99
291.18
0.1
2634.52
29.12
2663.64
17
3040
522.79
15
0.746
6.8
815.88
277.86
12
5547.14
22251.88
27799
附表19
九层水管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
编号
负荷(w)
流量(kg/h)
公称直径
流速(m/s)
管长(m)
比摩阻(Pa/m)
动压(Pa)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0
104540
17977.6
80
0.981
1.39
162.38
481.49
0
225.66
0
225.66
1
101500
17454.9
80
0.953
2.55
153.42
453.89
1.5
391.4
680.84
1072.24
2
98460
16932.1
80
0.924
1.53
144.71
427.11
0.1
221.36
42.71
264.07
3
95835
16480.7
80
0.9
0.37
137.39
404.64
0.1
50.44
40.46
90.9
4
92795
15957.9
80
0.871
5
129.15
379.38
0.1
646.13
37.94
684.07
5
89755
15435.1
80
0.843
0.65
121.16
354.93
0.1
79.24
35.49
114.74
6
87130
14983.7
80
0.818
1.24
114.46
334.47
0.1
142.24
33.45
175.69
7
87130
14983.7
80
0.818
2
114.46
334.47
0.1
213.75
33.45
33.45
8
87130
14983.7
80
0.818
4.84
114.46
334.47
0.1
554.39
32.41
554.39
9
84090
14460.9
80
0.789
0.47
106.94
311.54
0.1
50.12
31.15
81.27
10
81050
13938.1
80
0.761
1.92
99.67
289.42
0.1
191.67
28.94
220.61
11
78010
13415.3
80
0.732
4.62
92.65
268.11
0.1
428.25
26.81
455.06
12
74970
12892.5
70
0.986
1.69
203.44
486.34
0.1
343.14
48.63
391.77
13
70150
12063.6
70
0.923
0.59
179.04
425.82
0.1
105.86
42.58
148.44
14
67110
11540.8
70
0.883
4.22
164.44
389.71
0.1
693.61
38.97
732.58
15
62290
10712
70
0.82
0.4
142.55
335.74
0.1
57.6
33.57
91.18
16
59250
10189.2
70
0.78
1.63
129.54
303.77
0.1
210.95
30.38
241.33
17
43650
7506.45
40
1.58
7.82
973.39
1247.49
4.2
7607.09
26938.1
34545.2
附表:20
全空气系统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12704
1250
500
2.38
5.65
0.44
0.00
1.04
0.00
1.04
95.25
95.25
1
12704
1250
500
2.79
5.65
0.44
0.25
1.22
4.67
5.89
94.21
94.21
2
11513
1000
500
1.91
6.40
0.60
0.17
1.15
4.10
5.25
88.32
88.32
3
11116
1000
500
1.57
6.18
0.56
0.04
0.88
0.90
1.78
83.07
83.07
4
9528
1000
400
2.04
6.62
0.77
0.07
1.58
1.81
3.38
81.28
81.28
5
9131
1000
400
1.44
6.34
0.71
0.04
1.03
0.95
1.97
77.90
77.90
6
7543
1000
320
2.04
6.55
0.93
0.05
1.89
1.26
3.15
75.93
75.93
7
7146
1000
320
1.44
6.20
0.84
0.05
1.20
1.13
2.34
72.77
72.77
8
397
320
160
2.53
2.15
0.33
6.95
0.83
19.01
19.83
70.44
70.44
9
397
320
160
0.25
2.87
0.71
0.00
0.18
50.43
50.60
50.60
50.60
风系统1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6-7-31-32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95.25Pa。
附表:21
一层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2227
400
250
1.41
6.19
1.45
0.00
2.06
0.00
2.06
93.83
93.83
1
1855
400
250
12.23
5.15
1.03
0.20
12.63
1.57
14.20
91.77
91.77
2
1105
400
120
6.66
6.39
2.92
1.38
19.41
16.63
36.05
77.57
77.57
3
455
200
120
2.41
5.27
2.62
0.22
6.30
1.80
8.09
41.53
41.53
4
280
120
120
3.46
5.40
3.63
0.08
12.57
0.69
13.26
33.43
33.43
5
220
120
120
3.68
4.24
2.32
0.28
8.54
1.49
10.02
20.18
20.18
6
60
120
120
2.73
1.16
0.22
23.44
0.61
9.26
9.86
10.15
10.15
7
60
120
120
0.57
1.16
0.22
0.42
0.13
0.17
0.29
0.29
0.29
风系统1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27-28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93.83Pa。
附表:22
二层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5910
630
400
1.72
6.51
0.91
0.00
1.56
0.00
1.56
70.49
70.49
1
3660
400
400
3.82
6.35
1.11
0.04
4.22
0.95
5.17
68.93
68.93
2
2910
400
400
7.41
5.05
0.72
0.13
5.33
1.96
7.29
63.76
63.76
3
1610
320
250
6.67
5.59
1.35
0.12
8.99
2.21
11.20
56.47
56.47
4
1060
320
160
2.42
5.75
1.99
0.04
4.82
0.78
5.60
45.26
45.26
5
885
320
120
4.62
6.40
3.13
0.13
14.48
3.14
17.62
39.66
39.66
6
335
320
120
4.21
2.42
0.52
2.41
2.19
8.34
10.54
15.33
22.05
7
550
250
200
2.64
3.06
0.59
3.45
1.55
18.99
20.53
22.05
22.05
8
275
200
160
1.36
2.39
0.50
0.25
0.67
0.84
1.51
1.51
1.51
风系统2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35-36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70.49Pa。
附表:23
三层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2178
400
250
2.62
6.05
1.40
0.00
3.65
0.00
3.65
140.38
140.38
1
1290
250
250
1.74
5.73
1.62
0.05
2.82
0.97
3.79
136.72
136.72
2
1230
250
250
2.40
5.47
1.49
0.05
3.57
0.88
4.45
132.93
132.93
3
1110
250
200
2.53
6.17
2.16
0.16
5.46
3.59
9.04
128.48
128.48
4
1050
250
200
2.29
5.83
1.94
0.05
4.44
1.00
5.45
119.44
119.44
5
870
200
200
1.17
6.04
2.36
0.05
2.76
1.08
3.84
113.99
113.99
6
810
200
200
1.71
5.63
2.07
0.05
3.54
0.93
4.47
110.16
110.16
7
750
200
200
1.33
5.21
1.79
0.05
2.37
0.80
3.17
105.69
105.69
8
570
160
160
3.82
6.18
3.26
0.36
12.45
8.12
20.57
102.51
102.51
9
450
160
160
3.46
4.88
2.10
0.14
7.26
1.97
9.23
81.94
81.94
10
330
120
120
3.56
6.37
4.93
1.35
17.53
32.25
49.78
72.71
72.71
11
60
120
120
2.65
1.16
0.22
27.93
0.59
22.06
22.64
22.93
22.93
12
60
120
120
0.55
1.16
0.22
0.21
0.12
0.17
0.29
0.29
0.29
风系统3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6-7-8-9-10-53-54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140.38Pa。
附表:24
四层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2808
500
400
3.13
3.90
0.39
0.00
1.22
0.00
1.22
102.49
102.49
1
1920
500
250
1.22
4.27
0.66
0.20
0.80
1.07
1.87
101.26
101.26
2
1820
500
250
2.67
4.04
0.60
0.10
1.59
0.48
2.07
99.39
99.39
3
1495
400
250
2.47
4.15
0.69
0.08
1.71
0.41
2.11
97.32
97.32
4
1395
400
250
1.85
3.88
0.61
0.10
1.13
0.44
1.57
95.21
95.21
5
1295
400
250
2.67
3.60
0.53
0.10
1.42
0.38
1.80
93.64
93.64
6
970
250
250
2.32
4.31
0.95
0.84
2.21
4.60
6.82
91.84
91.84
7
870
250
250
1.94
3.87
0.78
0.14
1.51
0.62
2.13
85.03
85.03
8
680
250
200
4.85
3.78
0.87
0.08
4.21
0.34
4.54
82.90
82.90
9
580
200
200
1.89
4.03
1.11
0.14
2.09
0.67
2.76
78.36
78.36
10
300
160
120
5.13
4.34
2.05
0.16
10.50
0.89
11.39
75.59
75.59
11
200
120
120
1.93
3.86
1.95
0.14
3.75
0.61
4.37
64.20
64.20
12
100
120
120
4.23
1.93
0.55
6.22
2.33
6.82
9.15
59.83
59.83
13
100
120
120
0.40
1.93
0.55
0.42
0.22
50.46
50.68
50.68
50.68
风系统4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6-7-8-9-10-11-54-55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102.49Pa。
附表:25
五层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2588
500
250
3.01
5.75
1.15
0.00
3.46
0.00
3.46
135.90
135.90
1
1700
500
250
1.34
3.78
0.52
0.34
0.71
2.86
3.57
132.44
132.44
2
1600
400
250
0.89
4.44
0.78
0.31
0.70
3.61
4.31
128.87
128.87
3
1500
400
250
3.94
4.17
0.70
0.05
2.74
0.51
3.25
124.56
124.56
4
1400
400
250
0.89
3.89
0.61
0.05
0.55
0.45
0.99
121.31
121.31
5
1300
400
250
1.18
3.61
0.53
0.05
0.63
0.38
1.01
120.32
120.32
6
1200
400
250
0.89
3.33
0.46
0.06
0.41
0.39
0.80
119.31
119.31
7
1100
400
250
3.99
3.06
0.39
0.06
1.56
0.33
1.90
118.50
118.50
8
1000
250
250
0.89
4.44
1.01
4.94
0.90
57.52
58.43
116.61
116.61
9
900
250
250
1.12
4.00
0.83
0.07
0.93
0.66
1.59
58.18
58.18
10
800
250
250
0.89
3.56
0.67
0.07
0.60
0.52
1.12
56.59
56.59
11
700
250
200
3.95
3.89
0.91
0.10
3.61
0.89
4.50
55.47
55.47
12
600
250
160
0.89
4.17
1.22
0.07
1.09
0.72
1.81
50.97
50.97
13
500
250
120
1.17
4.63
1.87
0.12
2.18
1.52
3.70
49.16
49.16
14
400
250
120
0.89
3.70
1.24
0.13
1.11
1.05
2.16
45.47
45.47
15
300
250
120
4.16
2.78
0.73
0.18
3.04
0.82
3.86
43.31
43.31
16
200
120
120
1.95
3.86
1.95
2.93
3.80
25.71
29.51
39.45
39.45
17
100
120
120
4.93
1.93
0.55
0.97
2.72
2.13
4.84
8.43
9.95
18
100
120
120
4.43
1.93
0.55
3.11
2.44
6.82
9.26
9.95
9.95
19
100
120
120
0.40
1.93
0.55
0.21
0.22
0.46
0.68
0.68
0.68
风系统5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6-7-8-9-10-11-12-13-14-15-16-62-63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135.90Pa。
附表:26
六层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2268
400
250
2.93
6.30
1.51
0.00
4.40
0.00
4.40
265.24
265.24
1
1380
250
250
1.70
6.13
1.84
0.08
3.13
0.89
4.02
260.84
260.84
2
1230
250
250
5.06
5.47
1.49
0.14
7.51
1.23
8.75
256.82
256.82
3
1080
250
250
1.71
4.80
1.17
0.16
1.99
1.09
3.08
248.07
248.07
4
960
250
160
6.81
6.67
2.93
5.86
19.97
76.77
96.73
245.00
245.00
5
660
250
160
4.91
4.58
1.46
0.54
7.15
3.34
10.49
148.26
148.26
6
560
160
160
0.70
6.08
3.15
3.34
2.21
36.35
38.55
137.77
137.77
7
460
160
160
1.37
4.99
2.18
0.22
2.99
1.62
4.61
99.22
99.22
8
300
120
120
4.83
5.79
4.13
0.50
19.93
4.94
24.87
94.61
94.61
9
100
120
120
4.34
1.93
0.55
15.20
2.39
16.67
19.06
69.74
69.74
10
100
120
120
0.40
1.93
0.55
0.42
0.22
50.46
50.68
50.68
50.68
风系统6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6-7-8-51-52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265.24Pa。
附表:27
七层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2588
500
400
4.18
3.59
0.34
0.00
1.41
0.00
1.41
63.21
63.21
1
1700
500
250
1.34
3.78
0.52
0.10
0.71
0.42
1.13
61.80
61.80
2
1600
400
250
0.89
4.44
0.78
0.62
0.70
3.61
4.31
60.67
60.67
3
1500
400
250
3.94
4.17
0.70
0.10
2.74
0.51
3.25
56.36
56.36
4
1400
400
250
0.89
3.89
0.61
0.10
0.55
0.45
0.99
53.11
53.11
5
1300
400
250
1.18
3.61
0.53
0.10
0.63
0.38
1.01
52.12
52.12
6
1200
320
250
0.89
4.17
0.78
0.46
0.70
2.35
3.05
51.11
51.11
7
1100
320
250
3.99
3.82
0.66
0.12
2.65
0.52
3.16
48.06
48.06
8
1000
250
250
0.89
4.44
1.01
0.52
0.90
3.03
3.93
44.90
44.90
9
900
250
250
1.12
4.00
0.83
0.14
0.93
0.66
1.59
40.97
40.97
10
800
250
250
0.89
3.56
0.67
0.14
0.60
0.52
1.12
39.37
39.37
11
700
250
200
3.95
3.89
0.91
0.20
3.61
0.89
4.50
38.26
38.26
12
600
250
160
0.89
4.17
1.22
0.14
1.09
0.72
1.81
33.76
33.76
13
500
250
120
1.17
4.63
1.87
0.24
2.18
1.52
3.70
31.95
31.95
14
400
250
120
0.89
3.70
1.24
0.26
1.11
1.05
2.16
28.25
28.25
15
300
160
120
4.16
4.34
2.05
0.58
8.52
3.22
11.74
26.10
26.10
16
200
120
120
1.95
3.86
1.95
0.14
3.80
0.61
4.41
14.36
14.36
17
100
120
120
4.43
1.93
0.55
6.22
2.44
6.82
9.26
9.95
9.95
18
100
120
120
0.40
1.93
0.55
0.42
0.22
0.46
0.68
0.68
0.68
风系统7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6-7-8-9-10-11-12-13-14-15-16-62-63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63.21Pa。
附表:28
八层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2588
500
400
4.18
3.59
0.34
0.00
1.41
0.00
1.41
63.21
63.21
1
1700
500
250
1.34
3.78
0.52
0.10
0.71
0.42
1.13
61.80
61.80
2
1600
400
250
0.89
4.44
0.78
0.62
0.70
3.61
4.31
60.67
60.67
3
1500
400
250
3.94
4.17
0.70
0.10
2.74
0.51
3.25
56.36
56.36
4
1400
400
250
0.89
3.89
0.61
0.10
0.55
0.45
0.99
53.11
53.11
5
1300
400
250
1.18
3.61
0.53
0.10
0.63
0.38
1.01
52.12
52.12
6
1200
320
250
0.89
4.17
0.78
0.46
0.70
2.35
3.05
51.11
51.11
7
1100
320
250
3.99
3.82
0.66
0.12
2.65
0.52
3.16
48.06
48.06
8
1000
250
250
0.89
4.44
1.01
0.52
0.90
3.03
3.93
44.90
44.90
9
900
250
250
1.12
4.00
0.83
0.14
0.93
0.66
1.59
40.97
40.97
10
800
250
250
0.89
3.56
0.67
0.14
0.60
0.52
1.12
39.37
39.37
11
700
250
200
3.95
3.89
0.91
0.20
3.61
0.89
4.50
38.26
38.26
12
600
250
160
0.89
4.17
1.22
0.14
1.09
0.72
1.81
33.76
33.76
13
500
250
120
1.17
4.63
1.87
0.24
2.18
1.52
3.70
31.95
31.95
14
400
250
120
0.89
3.70
1.24
0.26
1.11
1.05
2.16
28.25
28.25
15
300
160
120
4.16
4.34
2.05
0.58
8.52
3.22
11.74
26.10
26.10
16
200
120
120
1.95
3.86
1.95
0.14
3.80
0.61
4.41
14.36
14.36
17
100
120
120
4.43
1.93
0.55
6.22
2.44
6.82
9.26
9.95
9.95
18
100
120
120
0.40
1.93
0.55
0.42
0.22
0.46
0.68
0.68
0.68
风系统8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6-7-8-9-10-11-12-13-14-15-16-62-63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63.21Pa。
九层风管水力计算
编号
风量(m^3/h)
宽/直径(mm)
高(mm)
长(m)
风速(m/s)
比摩阻(Pa/m)
局阻系数
沿程阻力(Pa)
局部阻力(Pa)
总阻力(Pa)
支管阻力(Pa)
节点资用全压(Pa)
0
2048
500
200
2.79
5.69
1.36
0.00
3.80
0.00
3.80
118.90
118.90
1
1160
250
200
1.73
6.44
2.34
0.34
4.05
4.16
8.22
115.10
115.10
2
1100
250
200
4.64
6.11
2.12
0.10
9.85
1.10
10.95
106.88
106.88
3
800
200
200
2.26
5.56
2.02
0.12
4.56
1.09
5.65
95.93
95.93
4
740
200
160
4.67
6.42
3.09
0.48
14.41
5.84
20.25
90.28
90.28
5
680
200
160
2.11
5.90
2.63
0.12
5.55
1.23
6.78
70.03
70.03
6
560
160
160
5.11
6.08
3.15
0.08
16.10
0.87
16.97
63.26
63.26
7
440
160
120
1.62
6.37
4.18
0.10
6.76
1.19
7.96
46.29
46.29
8
280
120
120
5.34
5.40
3.63
0.18
19.38
1.55
20.93
38.33
38.33
9
100
120
120
4.35
1.93
0.55
13.06
2.40
14.32
16.72
17.40
17.40
10
100
120
120
0.40
1.93
0.55
0.42
0.22
0.46
0.68
0.68
0.68
风系统9最不利环路为通过管段0-1-2-3-4-5-6-7-8-50-51的环路,最不利阻力损失为118.90Pa。
附表:29
参考文献
[1]赵荣义.简明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郭庆堂.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周邦宁.中央空调设备选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潘云钢.高层民用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陆亚俊等.暖通空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卜增文.空调末端设备安装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
[7]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
[8]马最良、姚杨.民用建筑空调设计[M].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
[9]林太郎等著,贾衡等译.工业通风与空气调节[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10]贺平、孙刚等.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11]彦启森、石文星、田长青.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
[12]方修睦等.高层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3月
[13]赵荣义、范存养等.空气调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孙一坚.简明通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5]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S].GB50019—2003.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16]MiloradBojic,NovakNikolic,DanijelaNikolic.AsimulationappraisalofperformanceofdifferentHVACsustemsinanofficebuilding.EnergyandBuildings,InPress,CorrectedProof,Availableonline12January2011
[17]ZhenjunMa,Shengweiwang,XinhuaXu.Asupervisorycontrolstrategyforbuildingcoolingwatersystemforpracticalandrealtimeapplications.
- 上一篇:**公司工资集体协商实施方案
- 下一篇:公路日常养护考核办法
猜你喜欢
- 2024-01-20 党群干事转正工作总结
- 2024-01-08 党群干事转正工作总结
- 2023-12-05 装修采购文员转正自我总结篇3篇
- 2023-11-03 2023转正的自我总结15篇(精选文档)
- 2023-11-03 转正定级表自我鉴定7篇【优秀范文】
- 2023-11-02 2023年度出纳会计试用期转正总结10篇
- 2023-11-02 人事部转正总结3篇(完整)
- 2023-11-02 转正教师个人工作总结8篇(完整)
- 2023-10-29 2023年度转正自我鉴定8篇【完整版】
- 2023-10-27 转正总结人事文员5篇【精选推荐】
- 搜索
-
- 乐山大佛景区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及建议 06-11
- 党支部肃清流毒影响专题教育和组织生活 06-06
-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生产与运作 11-08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学习研讨发 04-26
- 【思想汇报:将爱进行到底】 得得得将 12-25
- 202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 09-13
- 乡镇党委会会议纪要 10-14
- 2017年预备党员转正党小组会议记录 03-13
- 家长会结束祝福语 家长会给家长的寄语 11-27
- 新版行政机关普通公文版头模版设置教程 07-06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