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转正申请书 / 正文

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观|根据本课程为满足可持续发展不需要

2019-12-02 07:35:59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观主要表现在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具有审美特征的课程设计,关注价值和联系的课程内容,问题引领的课程组织,可选易行的课程实施原则以及强调收获与生成的课程评价等。这些课程理念和教学设计对促进我国新课程实施和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观;课程设计;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师们如何将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它们不仅包括对新课程理念、知识如何领会,而且还包括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新课程设计的课堂示范、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方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这些在国家和省实验区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中尽管也有所涉及,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们的实际需求,他们需要更多的、更详尽的、更具体的示范性培训。关于新课程实施的教师培训,的确需要在探讨一种既科学规范而又生动活泼培训模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向他们输入新的课程观念。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观念和培训模式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和长处,认真探讨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等问题,相信对我们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并有效地进行教师培训会有所裨益。

一、课程目标着眼于发展的理念

国外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立足于通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派遣专家到各国,以一种链接式多级培训的方式对教师教育工作者、教研员、教师进行培训,向广大的教师和儿童青少年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而且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6000万教师设立远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介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并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与我国新课程目标相似,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有三维目标,即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技能与能力,知识与理解。其中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主要包含生态保护、对未来负责、真正高质量的生活、公平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每个方面的子目标都有简明的表述:如对生态保护要做到欣赏、关心和保护;对未来负责要做到不因自己的发展而影响或危及未来的发展;真正高质量的生活是社会、经济、生态和政治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公平的目标表现在同代人之间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以及公平地分配有限的资源等。[1]

这种解释,实际上为教师如何理解和达成目标奠定了基础。其他两种维度的目标也分别对内容作了具体的描述,以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要获得的学习结果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如技能与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如表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进行讨论,与他人合作,个人与群体为可持续发展负责等)、学习与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最难能可贵的是,专家们根据这些课程目标为整个可持续发展课程设计了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探究式教学活动,每个课程模块、单元、活动都作了精心巧妙的策划,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并且着眼于受训教师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教学方法、评价技巧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素质的发展,使接受培训的教师在讲授、示范、游戏、参观和行动等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教学活动中体验、感悟出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认同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愿意为之采取行动。我们认为,新课程教师培训需要的正是这种效果。

二、课程设计采用审美视角

以往的课程设计,更多地关注学科知识和现象的科学结构和设计规范,如了解需要、设定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汲取经验、考虑平衡和顺序等方面。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设计,更多强调的是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表现形式的艺术性相互交融,将传统上满足探索过程本身需要的解决问题方式,与情景中智力活动的愉悦、审美体验结合起来,在结构排列、内容穿插、背景布置、问题安排、活动组织上做到匠心独运。如在教学策略单元中的叙述故事活动有一个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员通过倾听一个修道院的故事,然后组织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生活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并在这个平台上理解衡量这种方式的六个重要原则,即与自然和谐相处、讲究生活质量、自主自立、多样性与多选性、以小为美、合作与和睦等。[2]

这种课程的具体设计,试图把教学对象与教学主体之间的感觉、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挖掘出来,并通过一系列提问激发活动者的直觉和想象力。其他单元的活动也有通过情境中不完整的、冲突或争议话语的表述、场景变化、视觉交流、问题呈现等来表现审美的意境。课程的设计者不仅采用视觉对称、颜色悦目、动态感等来表现课程的形式美,而且还通过逻辑演绎和情感共鸣的交织来达到内容美的效果,把科学知识的艺术处理与教学主体的审美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概括地说,这种课程活动设计主要利用了几个审美体验的效果:1.运用视觉化和听觉化,即通过情境、比喻、格言等激发学员们的想象力和设身处地的体验,从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2.采用知识的体悟方式,即借助活动、游戏、图表、照片以及聆听音乐达到科学探究与艺术表达交融的效果,使学员们学会对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表达和分享;3.引入移情知识,即通过理解、认同和分享他人的情感、体会,使之感到情感上的接纳和态度上的认可;4.形成归属感,即关注对本土知识、民族智慧、文化传统和理想生活方式的理解等;5.激活深层文化和激发内在动机,并试图在竞争、合作和独立学习之间取得平衡。[3]通过这些效果的运用,让学生由衷地感到:可持续发展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不仅是理性的,同时也是美好的。

三、课程内容强调价值与关联

过去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有效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技术理性,而较少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奇心、兴趣和增进理解力与判断力以及潜能发挥的实践理性。因此,这种立足于技术理性的课程内容往往有几个不足之处:1.与应用情境(尤其是社会或社区)脱节;2.过于强调系统知识而忽略实践知识;3.虽然也关注问题的解决,但往往不考虑真实世界中模糊的、非限定的、疑难的问题。而这些被忽略的、与学生生活和未来密切关联的方面,往往对发展他们的职业能力、生存技能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的价值。[4]

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和学科领域非常广泛,或多或少地与中小学开设的所有课程有关,并采用更为艺术、通俗的形式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通过实践表达出来,并加以检验。而且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说,大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的知识,包括了人类的知识中结构良好领域和结构不良领域两种知识。[5]传统学科知识往往前者居多,而它们又常常停留在以字面编码为主的初级学习;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前者,而且也包括了属于高级学习的后者,尤其以后者居多。因此,其学习方式容易接纳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特征: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许多广泛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中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下和行动的实践中理解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性,并把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经验灵活地运用到新的具体情况中,对问题进行恰当的表征。

例如,该课程所涉及的主题都是与世界发展、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真实问题,是人类现在或未来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生活质量、为未来着想等等。具体透过可持续发展的视野来看,这个课程引导学员(包括老师和学生)探求全球的现实,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并争取主动,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里进行公民、健康、消费等方面的教育,认识文化、宗教、本土知识、妇女、人口、饥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旅游和社区,怎样利用讲故事、价值澄清与分析、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户外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许多内容和命题,也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如该课程中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三个命题,启发学员用生态系统的方法拓宽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眼界:1.每件事情都与其他事情相关;2.人类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3.忽略了人类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就不可能有长久持续的经济发展。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