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转正申请书 / 正文

202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09-13 10:53:39

202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码:2505。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10日。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儿童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时,提示他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有耐性的孩子,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完。这种方法是(C)。

A.转移注意力 B.积极鼓励 C.自我暗示 D.言语指导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效果的内部评价的常用方法是(B)。

A.指标体系法 B.行动反思法 C.社会测量法 D.配对比较法 3.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属于(A)。

A.敌意性攻击 B.工具性攻击 C.愤怒的反应性攻击 D.非愤怒的主动性攻击 4.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与常识教育相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 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 C.和生活教育不同的是,社会教育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引领,而不是幼儿生活的简单适应 D.相对于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有更多的内涵与内容,人文教育侧重精神层面的陶冶,而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 5.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用于了解幼儿的动机态度、自我认识、道德认识等方面的发展的方法是(A)。

A.访谈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社会测量法 6.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护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这体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是(C)。

A.情感支持 B.一致性 C.正面教育 D.实践性 7.婴儿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机能性反应,即哭泣、微笑等信号行为与依附、要求拥抱等趋近行为。这时的婴儿所处的依恋发展阶段是(A)。

A.前依恋期 B.依恋关系的建立期 C.依恋关系的明确期 D.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 二、是非判断题 8.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答案]错 9.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答案]对 10.个体的自言自语及言语的内容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对 11.儿童的共情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

[答案]错 12.互助行为只是偶尔出现在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

[答案]错 13.电视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

[答案]对 14.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

[答案]对 1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可以与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无关。

[答案]错 16.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答案]错 17.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是指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

[答案]对 18.随机性和无意性是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之一。

[答案]对 19.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只能做指导者,不应直接参与到角色活动中。

[答案]错 20.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合作绘画有效提高儿童相互协作的能力,通过歌曲让儿童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这种活动安排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原则。

[答案]对 21.观察法适用于活动对象较多、活动相对分散、需要收集的材料比较宽泛的活动。

[答案]错 22.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相关后果法。

[答案]错 三、简答题 23.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 答:(1)及时恰当的强化方式;

(2)儿童对教师的模仿和认同;

(3)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24.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 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25.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

(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

(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

(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 26.教师组织幼儿在位子上坐好。小贝跟老师来说:“老师,佳怡和轩轩在挖桌子上的皮。”老师过去一看。桌子的皮本来就破了,被他们一挖,破的地方更大了一点,桌子上还有很多桌子皮的屑。老师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挖了。这个桌子是你们组的,挖破了你们以后就只能用破桌子了。”说完老师走开了。过了一会佳怡和轩轩又开始挖了。小贝又过来告状。这下老师发火了,把桌子拿掉让他们空坐在那里。他们都看着生气的老师。过了一会,老师问:
“你们还要不要挖?”他们都说不要了。老师又把桌子还给了他们。

请运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该案例中小贝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

答:(1)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这六个阶段是按顺序连续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无法逾越。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阶段2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定向,即按照在自己和别人心目中是一个好孩子的要求来行动;

阶段4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定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阶段;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2)学前儿童处于前习俗阶段,小贝的告状行为表明他的道德认知的水平还处于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小贝认为挖桌子的皮是不对的,而自己去告诉老师是对的,他判断对错的理由是:服从老师就是对的。挖桌子的皮的行为会受到老师的批判和惩罚,因而是错误的;
将错误的行为报告给老师,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因而是正确的。

五、应用题 27.请为中班下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六一节”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建议与延伸适当。

方案与活动设计:
主题目标:
1.进一步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意义,感受“六一”节的快乐气氛,感恩周围的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学习策划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建立初步的计划意识和自主意识。

3.学习调查、组织、协商等方法,提高社会交往的技能。

语言综合活动:“六一”节真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过“六一”节的欢快情景。

2.鼓励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节日中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时刻。

3.培养幼儿愿与朋友分享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园过“六一”节的录象片段。

2.围绕“六一”儿童节启发幼儿谈论、交流。

3.纸、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讲述“六一”节的快乐。

(1)昨天是什么日子?这天你过得怎么样? (2)讨论:为什么觉得快乐?你都做了哪些事?(帮助幼儿回忆过“六一”节的情景:一起布置教室、玩趣味游戏、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等) 2.讲述别人的快乐。

(1)昨天杨老师把小朋友在玩游戏时高兴的样子都拍下来了,我们来看一看录象里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2)你看到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3.讲述最感兴趣或最高兴的一件事。

“六一”节使你最感兴趣或感到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4.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快乐。

(1)“六一”节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快乐,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2)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把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事画下来。(播放歌曲“快乐的六一”) (3)把先画好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幼儿结伴欣赏并交流作品。

(4)集体欣赏,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一下作品。

5.下一节课我们再把这些画打扮一下,老师把它们订起来做成一本“六一”小画册,早上爸爸妈妈送你来的时候,请他们翻翻我们的小画册,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