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自传 / 正文

“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命题的实质

2020-08-13 20:03:08

“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命题的实质 1、命题的提出 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理论。他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邓小平强调了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命题的理解 “发展才是硬道理”虽然七个字,却揭示了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结论。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它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

第三,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它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并且对于知道我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从18世纪末,由于封建统治者不顾顺势,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当清朝统治者沾沾自喜于“康乾盛世”的余辉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远远被甩在了后面。于是,这个衰落的封建帝国沦为侵略的对象。近代中国,遭受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沙皇俄国及日本的两次侵略。事实证明,“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回忆和沉痛教训![1] 3、“中国发展得越好,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认为,在和平与发展这两个主题中,和平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

温家宝总理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近两年针对经济运行中突出问题而实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总体形势良好。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进一步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使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的努力,靠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靠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成功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

中国的发展增强了亚太地区的经济互补性,激发了经济增长的活力。从1999年到2004年,亚太地区一直保持了6%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正在加快,到2010年将初步建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1.2万亿美元贸额的自由贸易区,成为继北美欧盟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的自由贸易区,届时将会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通过扩大开放,为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拓展了空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吸纳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加工制造环节。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累计吸引了56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其中70%以上集中在制造业。由于中国处在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处在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这就客观上推动了其他国家向更高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目前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四分之一左右,日本、英国、法国也都在15%至20%之间,明显高于中国不足10%的水平。

联合国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做贡献的 重要舞台。多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内一直和77国集团密切合作,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在非洲发展、贸易、债务以及官方发展援助等问题上,中国始终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还以实际行动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经济,非洲国家从中受益匪浅。为推动非洲的发展,中国长期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并减免了一些非洲重债国家的债务。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地在非洲国家投资,在矿产、石油、农业等许多行业设立了合资公司。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在扩大,这是事实。但是,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它是如何利用其实力为本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贡献的。中国正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2] 4、“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心里拥护社会主义,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相信社会主义,也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
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一切要靠在实践中探索。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起,我们就只能主要根据实践经验而不是书本教条,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历史新时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在曲折中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当我们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最终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绝不否认前进道路上会出现困难与曲折。社会主义制度虽然走过80多年的历程,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同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较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仍处于艰辛的成长过程之中。正是从这个意义说,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还只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序幕。我们深知,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另一种全球化的最终替代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斗争——失败——再斗争,高潮——低潮——更高潮,这是社会主义全球化实现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替代的必经历程。[3] [4] 5、“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我们的发展。” 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对内要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要实现国家统一;
对外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都要靠我们自己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战胜各种困难要靠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经济不发达,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目前,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短期内不会改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在经济领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一些原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垄断经营的局面被逐步打破,民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深度上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钱没有以前好挣了,日子没有以前好过了,有的铁饭碗也面临危机,他们能没有一点牢骚吗?但这些牢骚的背后是市场活力的增强,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对此我们要坚定信念,不为这些牢骚所干扰和误导,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出现了过度追求企业经济效益而损害员工合法权益,压榨工人的违规违法行为。比如超时加班、克扣拖欠工资甚至不惜损害工人健康,工人也多有牢骚和不满。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加强劳动执法,严格依法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在政治领域,依法行政的要求日趋严格,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日趋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日趋透明和民主,一些思想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的领导干部也有了牢骚,因为不断推进的行政体制改革让这些官员倍感压力,体会到官也越来越难做了。但这显然不是坏事。改革让行政管理更加高效,官员更加勤政,更加重视群众的声音,更加重视百姓的利益,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正在不断变成为民谋福利的具体行动。

在社会领域,涉及民生的各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在打破原有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模式,建立新的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出现了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一些职工遇到了再就业难题,生活一时陷于困顿。他们对改革也产生了一些看法,有了一些牢骚。党和政府对这些群众遇到的苦难和牢骚高度重视,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的投入和扶贫帮困的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学习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并加快完善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使他们早日走上工作岗位。实践证明,绝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在党和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主观努力下,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工程已经成为企业改制、体制创新、调整优化劳动力结构的重要手段,以及保持企业竞争力和提高劳动力适应性的有效途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正在成为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稳压器。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
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作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
归根到底,彻底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才是硬道理。[5] [6] 6、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的问题都必须靠自己的发展,但要真正解决发展问题还必须善于把握时机。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我国的国情要求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国情又不允许我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继续走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必须充分认识解决城乡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能不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快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社会真正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是对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性考验。

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在经济上获得了极打的发展,60年代后,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抓住了战后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果断的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起飞。而我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把握住这次历史机遇。从70年代末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带集体,抓住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有力时机,果断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使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迹,创造了经济史上的奇迹。邓小平对形势的分析从来就是运用二分法,既看到严峻的挑战,也看到发展的机遇;
既看到不利的困难,也看到有利的时机。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再次反复强调要利用机遇,把握机遇,不可错过机遇,以实现发展。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 7、结论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优势。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在未来发展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就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2]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 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 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