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企划文案 / 正文

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0-10-09 15:21:07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家国情怀,是古代文人士子最浓烈的精神底色。《新课标》指出,语文应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九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24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是辛弃疾眺望破碎山河时,写的一篇经典的爱国作品;《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是革命领袖毛泽东,眺望北国风光时,写的一部赞美祖国山河的作品。从古至今,在历史的画卷里,一个个仁人志士仿佛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他们正在深情的凝“望”着祖国的寸寸山河,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屈的脊梁。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以读促思,理解词的内涵。

 2.体会词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品味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以及历代词人“望”中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以读促思,理解词的内涵,体会三问三答、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代文人深刻的情感意蕴,感悟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凭栏远望,目之所及,悠悠深情,油然而生。辛弃疾,从风雨飘摇的南宋走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是他对破碎山河深情的一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来品一品诗词中“望”中的深情。

 二、读“望” 1.释题。

 2.读“望”中深情(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意、读出情味,注意节奏、轻重、抑扬),读后点评。

 3.出示背景:这首词作于嘉泰四年,辛弃疾时年65岁,几经浮沉后,出任镇江知府。此时,已经南归四十四年,然而南宋朝廷却仍然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杨希闵评价:“此有慨于南渡之不振也。”所以才有了这首词深沉苍凉的感情基调。

 三、品“望” 1.在初步了解本词感情的基础上,深入到字里行间,领会辛弃疾望中的深情。在高高的北固亭上,辛弃疾在望什么呢?(辛弃疾在望神州、望兴亡、望长江、望英雄。) 2.出示文中的三问三答,品析问答之中的深情。

 ①“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无疑而问。有一种江山改易的悲叹。你看,我们把语序调整一下,满眼风光北固楼,但是,何处望神州啊!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是的,是一种无奈。

 在山河破碎的南宋,辛弃疾望不见神州,但他还是在望,这是一种渴望,也是一种望而不得的失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啊!带着深情再读一遍。

 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不仅在“望”神州,还在回望历史,纵观千古成败,感慨万千。

 悠悠的,是词人无穷的思绪,和南宋命运的担忧。仿佛这重重的一问,最后化成了一句轻轻地叹息。多少往事,都付一叹中,这一望,原来这是一种怅望。(重问轻答) 化用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满目凄然。化用,更增一种悲壮沉郁之感。

 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是对英雄的赞赏之望,这是词人在用典。词人在赞赏孙权的什么呢?分析孙权的形象。(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对国土坚定的守望。) 3.品“典”中深意。

 ①辛弃疾年少时曾说:“臣以为吴不能取魏者,盖孙氏之割据。”为何此时却极力地赞扬孙权呢?在预习的时候,同学们也提出了相似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品一品用典中的深意,请联系社会背景,小组讨论思考。

  (借古讽今,反衬当今朝廷庸碌无能,怯弱苟安。“生子当如孙仲谋”他是在呼唤一个像孙权一样的明君,可是现实却望不见明君,只能在历史中去望,这是一种渴望,却望而不得的失望。从年少时不欣赏孙权,到年老时极力赞扬孙权,其实也是他对朝廷越来越失望的表现。) ②他为什么不把这种失望直接说出来?比如换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当今朝廷几时有?” (出示:“平生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旋不踵。” “辛稼轩···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于词。”进一步体会“典”中深情。) 下阕,我想请一位同学,把“望英雄”的这份悲愤之情,读给大家听。

 小结:好一个“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望”啊,从望神州、望长江、望英雄,从失望、怅望、悲望、再到渴望,辛弃疾望了一生,盼了一生,可他始终没望见自己的心中所盼。辛弃疾在写下这首词三年后,便溘然而去了,传说在临终前,仍高呼数声杀贼!辛弃疾的一腔热血、一份豪情,就在滚滚长河中悠悠逝去,这一望,其实是一种深情的家国之望。

 四、寻“望”。

 800年前,辛弃疾在望,望了一生,也没有望见那一片北方故土,800年后,有一位诗人也在望,不过,他终于望见了美丽的北国风光,他就是革命领袖毛泽东。毛泽东最爱读辛弃疾的壮词,他曾说:“当今惜无孙仲谋”,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现在,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在已学过的《沁园春·雪》中,来比较这两位英雄的望,有何异同。你看,辛弃疾在问:“何处望神州。”毛泽东说:“北国风光···”辛弃疾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毛泽东在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析异同。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望景之时 南宋 抗日战争时期 都处在国家危难时期 所望之景 萧瑟、悲壮 壮美、色彩明丽 都深情凝望祖国山河 所望之人 孙仲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都是杰出的帝王 所抒之情 失望、怅望、渴望 后来居上的乐观自信、期望 都期待一个更美的神州大地 是的,同样是写景,八百年后,毛泽东望到的景是这样的壮美,可是辛弃疾一生也没有望见。我真想对辛弃疾说一句:“这江山,如你所愿。” 八百年后,毛泽东望到这么多杰出的英雄,字里行间,蕴含后来者居上的乐观自信。毛泽东的“望”,是一种乐观自信的望,是一种希望、一种期望,他期望有一个更美的中国。我真想对辛弃疾说一句:“这份豪情,如你所盼。” 2.析“因”:

 ①析“不同之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一个是爱国臣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一个是革命领袖,更加的自信大气。

 ②析“相似之处”:正如你们所说,他们同样处在国家风雨飘摇、民族危难时期,可是他们始终在深情地凝望着这片土地,即使相隔八百年,即使王朝更迭、岁月变迁,他们的家国之爱始终如一,至死不渝!哪怕“家国雨蒙蒙”但也“一望情深深”!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根基。

 3.出示历史上仁人志士的“望”中深情。

 五、抒“望”。

 1.现在,我情不自禁地抒发我的所望:

 在《南乡子》中,我望见了你——稼轩。

 晚风吹来,吹动了你的衣衫,却吹不走你心头的忧伤。

 英雄难觅,故土难收,知音难遇,痴情难寻。错误的年代,却成就了你惊艳世人的人生。

 在《沁园春·雪》中,我望见了你——毛泽东。

 长城内外、白雪皑皑,是你眼中的锦绣河山;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你胸中的凌云壮志。你是英雄、是豪杰,你是真正的一代天骄。

 2.而你,又在哪里,望见了谁呢?提笔写下你所望的深情吧!(学生提笔抒“望”。) 小结:在同学们的描绘中,那一个个深情的仰望者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岁月在变,历史在变,景在变,人在变,情在变,千百年来,他们有痴望、失望、绝望、也有盼望、希望,而不变的,是他们坚定的守望!用生命誓死的守望!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家国情怀!这,就是至死不渝的家国之爱,就像余光中所说的,“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让我们再读《南乡子》,读出那一份流淌了几千年的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爱 家国雨蒙蒙 一望情深深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