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礼仪文书 / 正文

区人社局年度就业创业工作总结及打算

2020-05-12 10:55:51

 区人社局就业创业开展情况

  20**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委的的正确领导下,就业创业工作坚持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为重点,深入分析我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政策落实,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全区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年1-10月份,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00144人,同比增长7.6%,完成青岛市下达就业目标的192.6%。其中本市城镇人员就业22567人,同比增长10.6%,农村劳动力就业32826人,同比增长4.3%;外来人员就业44751人,同比增长8.7%。截止10月底,组织举办招聘洽谈会154场,提供就业岗位65622个,达成就业意向23000人。10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9%,处于较低水平。

  政策性扶持创业4722人,完成市全年目标任务的102.7%,累计带动就业14200余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扶持资金4440万元,其中创业补贴1815万元,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2**.6万元,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917.8万元,家庭服务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91.9万元,贷款贴息398.7万元。发放

 创业担保贷款4600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政策。为落实政府鼓励就业创业责任,从创新理念、强化责任和协调联动入手,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行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号)文件进行责任分解,将促进就业创业责任落实到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外,为落实政府鼓励就业创业责任,强化考核导向,区政府与各镇(街道)签订了《20**年政府就业目标管理责任书》,纳入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

 (二)精准服务,促进就业。一是摸清本地劳动力资源底数,实施精准化服务。以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为重点,开展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收集掌握“用工需求、求职需求、培训需求、创业需求”四种需求信息,开展就业援助和需求对接“两大配置服务”,建立“4+2”就业服务工作机制,提高本地劳动力就业成功率。积极配合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前期组织滨海街道等5个镇(街道)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试点工作,累计调查30170人,摸出有就业、培训和创业需求人员7297人,并指导街镇对有需求人员提供了精准服务。5月底以就业中心名义印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动态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全区所有街镇全面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和动态管理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搭建便捷的供需交流平台。始终坚持天天办市场与周三集中办市场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大力开展“送就业岗位下乡到村”活动,把劳动力市场搬到老百姓

 家门口。另外,创新互联网+招聘洽谈会方式,通过建立人力资源QQ群即时通讯平台,搭建起企业与求职人员的双向交流平台。三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管理。对重点项目进行了梳理、核对,并及时向项目属地镇(街道)人社服务中心作了安排部署,各镇(街道)认真、及时地对重点项目逐一进行对接。目前,列入考核范围的83家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对接完毕,对用工、培训等需求信息全部录入青岛市一体化业务系统。四是打造真情“零工市场”,精准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江山路零工市场通过发布劳务用工信息、提供劳动保障相关业务的咨询、受理、法律维权等服务措施,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为零工提供人性化服务。市场运营管理单位通过在市场内举办衣物慈善义捐和推行“一元早餐”等各项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新区“有温度”的服务,同时也提高零工市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群众对市场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五是扎实做好就业登记业务,适时监控就业指标进度。今年以来,就业登记业务实现深度融合,东西区统一了政策依据,统一了办事标准和业务流程,实现了东西区窗口服务的统一

 和规范。建立就业指标动态监测制度,按月提报就业指标完成进度,按季度提报就业运行情况分析,为保证全区就业形势平稳运行提供决策参考。

 (三)多措并举,促进创业。不断完善创业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力求创业服务精准化,多渠道鼓励引导大众创业。一是完善融资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打造高效、快捷的贷款融资“绿色通道”。今年我们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在政策上已完全覆盖东西区,全力帮助创业人员破解创业资金难题。二是强化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各镇(街道)基层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对现有创业者进行分类管理,并依托区大众创业培训中心和农民创业孵化培训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评估、跟踪管理等专业性服务,助推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三是在精准创业的基础上,加大扶持创业力度。对有创业需求的创业者,通过创业指导等方式,掌握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全面开展“六个一”公共创业服务,力争为每一位有创业意向的人员提供有个性化服务,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难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注重载体建设,打造新区“创业高地”。结合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建设具有新区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一是加快企业创

 业孵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场地等资源优势,鼓励企业盘活现有的闲置厂房和楼宇,建设与产业布局协调发展的创业孵化基地,积极推进青岛西海岸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企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吸引城镇失业人员入驻创业。二是加快特色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各镇(街道)结合新区特色小镇建设及当地的产业发展特点,建设特色专业化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场镇青岛西海岸凤凰电子商务街,主要围绕农村产业服务支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人员因地制宜围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开展创业。三是加快电子商务类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区域经济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打造了N+工坊创业孵化基地、华商创客汇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利用新区区域优势,发展全市创业人才、技术、资本和孵化模式的集聚区和发源地,打造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引擎和青岛市创新创业新名片。

 (五)分类施策,精准扶贫到位按照青岛市人社局《关于坚决做好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我区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为在劳动年龄内贫困人口统一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情况精准识别卡”,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通过实施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和结对帮扶扶贫等措施,确保有就业意愿和工作能力的贫困人口基本能上岗,

 确保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自主创业,确保贫困人口享受平等公共就业服务。同时,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致富,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

 三、2017年工作打算

  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加大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推动就业服务实现个性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实现全区2017年新增就业45000人,政策性扶持创业2000人,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具体工作措施如下:

 (一)扎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抓住20**年我区总体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发展的时机,重点做好政策宣传、促进就业、相关民生服务工作,促进更高质量就业。有效结合传统宣传和网络宣传方式,增强宣传的长效性和广泛性。做到政策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让材料入门入户,让政策入心入脑。继续组织举办综合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开展定向招聘服务和“送岗位到镇村”活动,通过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帮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上岗就业。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基础信息管理,实现重点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岗位需求等信息纳入网络化、动态化管理,为重点项目提供招工、培训“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加强江山路零工市场管理,完善市场功能,拓宽业务范围,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扎实做

 好劳动力资源调查与动态管理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等基础工作。加强就业数据统计与就业形势分析,及时为整体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优化创业服务,提供创业支撑。积极引导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鼓励城乡劳动者积极投身自主创业,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创业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有创业需求的创业者,通过创业指导等方式,掌握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主动帮助创业者选择经营项目,确立经营方向,有效的丰富和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同时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通过政策落实、培训提质、服务增效、活动助力等措施,推动创业创新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放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突出抓好创业载体建设,引领创业。按照扶一批、建一批、转一批的思路,引导建成一批与当地产业结合,具有社会化和市场特色的创业孵化载体。新建或改建一批专业化、有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对通过认定的市级、区级、街道(镇)三级创业孵化基地按政策规定给予一定资金奖补;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型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就近就地创业提供服务;整合发展一批农民创业园,为农民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四)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掌握困难群

 体人员个人信息和就业意向,采取岗位援助、信息援助、政策援助、保障援助等多种手段,更有针对性的实施就业援助行动。为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创业服务,落实相关创业政策,全面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介补贴、等政策性补贴。同时,积极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以开展“春风行动”为契机,搭建劳务用工对接平台,有针对性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17年,着重引导就业困难人员转向家庭服务行业就业,根据家庭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带动就业效率高的特点,在各类招聘会上,引导就业困难群体人员有意识的转向家庭服务行业就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到对家庭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五)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合理补充、配置工作人员,提高队伍整体工作质量,提升中心各项业务的办理效率。加强对街道人社中心业务指导,加强人员管理与业务培训,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业务讨论会,学习业务,形成共识,统一对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