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正文

(精华版)电大专科《供应链管理》判断名词配伍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02)

2020-10-14 20:45:06

(精华版)电大专科《供应链管理》判断名词配伍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02) 盗传必究 一、判断题 (×)1.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供应环节的全面管理。

(√)2.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是从局部的功能实现走向全局的功能集成的设计方法。

(×)3.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合作伙伴满足需求即可。

(√)4.无论绩效评估的结果是过低还是过高,其结果都会导致业务流程重组成本的增加。

(×)5.为了做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供应链企业之间信息的交互频率比传统企业信息传递的频率大得多。

(√)6.多级库存控制策略可以分为中心化控制策略和非中心化控制策略。

(×)7.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不同,但所选择的目标成本法基本一样。

(√)8.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需求和供应信息是逐级传递的。

(×)9.客户价值是客户的一种感受和体验,是可以准确计算的。

(√)10.在重组供应链业务流程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成本的降低,避免在降低成本时损失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和盈利基础。

(×)11.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过去关注客户转移到关注产品上来。

(√)12.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反映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

(√)14. 供应链的构成由其成员决定,当成员及相互商业关系发生变化后,原来的供应链就会发生变化。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是在稳定的运行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要求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柔性和敏捷性。

(√)16. 客户关系管理是把客户,尤其是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作为管理的中心,将企业的运营围绕着客户来进行。

(×)17. 合作伙伴之间兼容就意味着没有摩擦和冲突。

(√)18. 在库存费用与缺货费用之间取得一个均衡点是确定产量的一个标准。

(√)20.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上下游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一种“双赢”机制。

(×)21. 供应链节点企业产需率指标越接近于1,说明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不协调,准时交货率低。

(√)22.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23. 供应链是一种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即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形成为一个网链结构。

(√)24.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管理模式。

(×)26. 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一些有形和无形的供应链中,有些企业是可以例外的。

(×)27.原则上,在对商品进行分类时,要以是否方便顾客来进行。

(√)28.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

(×)29.供应链合作就意味着只能使用单一供应源。

(√)30. 从AM和BPR两者的作用对象来看,BPR强调对一个企业内部流程的再造,而AM模式强调对企业之间关系的再造。

(×)31.合作伙伴关系有可能受到团队中强势群体的操控,但这并不影响弱势伙伴潜能的发挥。

(×)32.订货成本是供应链中的核心成本之一,它只要下降几个百分点,就能够急剧地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利润。

(√)33.在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利用GPS实现货物的远程跟踪管理。

(√)34.在绩效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指标的选取问题。

(√)35.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

(√)37.物流一体化管理产生予物流效率背反现象,其后上升为供应链管理。

(×)38.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由质量型需求向数量型需求转化。

(√)39.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可能分布在本国的不同地方,也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

(√)40.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风险在于:一个伙伴的失败或不合作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处于非有效运作状态,形成巨大的损失。

(×)41. 产品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经过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三级传递,最终去向是供应商。

(×)42.供应链管理模式不是层级管理,也不是矩阵管理,而是科学化管理。

(√)43. 当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发生改变时,需要其他企业的计划也作出相应的改变,这样供应链才能获得同步的响应。

(√)44. 再订货点是用来明确启动补给订货策略时的货品单位数。

(×)45. 公司内部不存在客户关系。

(×)47. 目前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相对比较完整和系统,因此可以把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直接移植到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中。

(√)46.现代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47.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过程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的特点。

(×)48.库存在应付需求不确定性时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库存又是一种资源浪费,应该无条件地实施零库存。

(√)49. 缺货成本是指发生缺货时所带来的销售额损失及顾客的良好愿望损失,它是在一个订货完成周期内的预期缺货量与单位缺货成本与年订货次数的乘积。

(×)50. 供应链绩效评价只有定量指标,没有定性指标。

(√)51.物流一体化管理产生于物流效率背反现象,其后上升为供应链管理。

(√)52. 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下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上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

(√)53. 商业零售业是条码应用最成熟的领域。

(√)54. 在实施方式上,BPR是自上而下,TQM则是自下而上的实施过程。

二、名词配伍 题一:
1.( D )是指一种每一个公司都能开发自己的产品和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的组织结构,包括有创新精神的管理组织、有知识且被适当授权的员工、采用柔性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制造技术。

2.( C )是指通过对客户行为长期地、有意识地施加某种影响,以强化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通过培养公司的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对该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更积极的偏爱或偏好,留住他们并以此作为提升公司营销业绩的一种策略与手段。

3.( B )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也·就是供应商一制造商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一买主关系、供应商关系。

4.( A )是指分销商或供应商的一种业务过程,通过把商品类别作为战略业务单位进行管理,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分销商(主要是指零售商)或供应商(主要指厂商)的商品类别效率与赢利能力。

正确答案:商品分类管理 正确答案: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正确答案:客户关系管理 正确答案:敏捷制造 题二:
1.( D )是指除了能创造特殊价值,长期控制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工作外,还要协调好整条链中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控制整个增值链的运行,成为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继承中心、管理控制中心和物流中心。

2.( C )是指以作业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其核心是“过程”观点和“再造”观点。

3.( B )是指除了提供数据外,还可能包括信息的传递、加工和转化的过程,以便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数据格式、数据语义的需要。

4.( A )是指用来明确启动补给订货策略时的货品单位数。当需求量或完成周期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须使用合适的安全库存来缓冲或补偿不确定因素。

正确答案:再订货点 正确答案:信息集成 正确答案:业务流程重组 正确答案:核心企业 题三:
1.( B )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它是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

2.( A )2001年,我国发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 D )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4.( C )是指通过对客户行为长期地、有意识地施加某种影响,以强化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通过培养公司的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对该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更积极的偏爱或偏好,留住他们并以此作为提升公司营销业绩的一种策略与手段。

正确答案:供应链管理 正确答案:安全库存 正确答案:客户关系管理 正确答案: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题四:
1.( D )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也就是供应商——制造商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买主关系、供应商关系。

2.( C )是指分销商或供应商的一种业务过程,通过把商品类别作为战略业务单位进行管理,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分销商(主要是指零售商)或供应商(主要指厂商)的商品类别效率与赢利能力,是ECR的核心组成部分。

3.( B )是指除了能创造特殊价值,长期控制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工作外,还要协调好整条链中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控制整个增值链的运行,成为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继承中心、管理控制中心和物流中心。

4.( A )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在各节点之间进行商务活动,即通过电子技术来实现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

正确答案:电子供应链管理 正确答案:核心企业 正确答案:商品分类管理 正确答案: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题五:
1.( C )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 D )是指分销商或供应商的一种业务过程,通过把商品类别作为战略业务单位进行管理,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提高分销商(主要是指零售商)或供应商(主要指厂商)的商品类别效率与赢利能力,是ECR的核心组成部分。

3.( A )是指通过对客户行为长期地、有意识地施加某种影响,以强化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4.( B )是一种新型的标杆管理方法,它是将标杆管理的思想、工作方法贯穿于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第三方物流及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

正确答案:客户关系管理 正确答案:供应链的标杆管理 正确答案:供应链 正确答案:商品分类管理 题六:
28.( A ) 2001年,我国发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45-2001)中对它的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9.( B )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它是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

30.( D )是以作业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其核心是“过程”观点和“再造”观点。

31.( C )是一种新型的标杆管理方法,它是将标杆管理的思想、工作方法贯穿于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第三方物流及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

A. 供应链 B. 安全库存 C. 供应链的标杆管理 D. 业务流程重组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