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法律文书 / 正文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感悟体会【五篇】推荐

2021-10-02 15:43:29

工作不仅是为了拿份薪水,还为了成长和快乐。不要仅仅为了薪水而工作,还应该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只有踏踏实实的干,用心去干,有责任感,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要怎么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58编辑为您精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感悟体会【五篇】推荐》一文,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摘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牢牢把握“人才振兴”这个关键,做好人才“引”“用”“育”,竭尽全力筑牢人才基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筑巢引凤”,聚拢人才。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短板,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向城市,本地人才不愿留下,外地人才引不进来,导致乡村人才来源萎缩、队伍老龄化、整体素质降低。要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城乡住房、医疗、养老保险、交通网络、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积极扶持,优先推荐乡村人才进入村“两委”、乡镇农技人员编制或行政编制,推荐增补为“两代表一委员”,吸引乡村人才干事创业。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只要能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人才,就要千方百计用起来。比如,年龄偏大的乡村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欠缺,但对家乡感情深厚,参与乡村治理和发展建设的热情较高;
年轻人才经验不足,但学历较高,知识技能丰富;
退休干部、退居二线干部虽然从关键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们有较高的政治优势、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颇具感召力和凝聚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打破以学历论高低、以学历论能力等“歧视偏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是实现发展成效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因材施教”,育强人才。乡村人才大多处于不同行业,平时忙于自身事务,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模式过于单一,课程设置往往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科目上,即使有到实地学习的机会,往往也会变成“走马观花”、旅游“打卡”。要根据乡村建设和发展情况,构建适宜本地人才发展的培养体系,开展“点餐式”培训,对各类乡村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缺什么培训什么,分阶段、分等级、分区域、分时间系统科学培训规划,通过理论辅导、技术指导、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增强综合素质和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夯实创新人才发展根基,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关键要敢以实打实的“硬招”凝聚起硬核人才力量,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第一资源”。

  在厚植沃土精心“育”上出“硬招”。没有土壤,再好的种子也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人才也一样,没有良好发展环境,也不能成长成才、发挥作用。只有培好人才成长沃土,广大人才才能在广袤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是基础。一方面,要善于依托本地特有资源,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加大扶持力度,让各类人才创新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不仅要给位子,还要给“实惠”、给尊重、给荣誉,让人才在科技创新沃土中成长更快,创新创业更具活力。

  在破除陈规科学“考”上出“硬招”。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归根结底,是人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繁琐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凡此种种,不仅妨碍个人成长使用,还会延误发展。把人才评选出来,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关键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保守观念和“条条框框”束缚,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考评内容、细化考评指标、优化考评程序、创新考评方式,减掉无实际意义的报表和审批,为科技工作者“松绑减负”,确保精力能集中和发挥在科技创新中。

  在兼容并蓄大胆“用”上出“硬招”。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科技史证明,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选好用好科技创新人才对建设科技强国至关重要,必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形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良好氛围,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善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也要不拘一格,敞开宽阔的胸怀,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纳贤才,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甘肃岷县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在健全人才体制机制、畅通引才通道、创新育才模式、落实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四项机制”强动力。健全“立体化”人才领导机制。严格落实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度,在全县18个乡镇、32个成员单位和重点行业领域建立人才工作联系小组,构建全县人才工作立体化网络。健全“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政府投入为主,项目帮扶、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机制,每年整合县财政列支资金、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引进,为人才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健全“科学化”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岷县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同时,着力破解人才评价中唯学历、职称、论文等突出问题,分层分类设置评价内容和方式,建立不同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各领域人才特点的评价制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健全“灵活化”培育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政策,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畅通“四条通道”聚合力。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制定《岷县2020年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工作方案》,设立引才岗位101个,计划引进180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核、面试等环节,签约引进158名符合条件人选。按需回引优秀人才。制定出台《“人才回引”工作办法(试行)》,确定回引对象、引进需求、回引条件、回引程序、保障措施,吸引24名岷县籍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回归岷县。柔性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积极与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沟通对接,累计柔性聘请111名专家教授为岷县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和特聘专家。结对共建引进帮扶人才。加强东西部扶贫人才交流合作,接收鼓楼区39名干部在岷挂职,引进鼓楼区63名教育卫生专技人才开展技术帮扶,组织15名教育卫生专技人才到鼓楼区开展学术交流和培训学习。

  开启“四育模式”提能力。围绕特色产业抓培育。依托中医药产业人才培育、蜂产业人才提质、草产业人才增量“三项计划”,建立人才培训基地4个,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2970多人。抽调77名技术人员组成培训团队,对18个乡镇3400多人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借力校地合作抓培育。以落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协议为抓手,采取校地合作、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聘用1支博士后科技服务团为全县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成果论证等服务。建立专家工作站2个,创(组)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平台17个,申报、实施各类人才项目30多个。依托人才项目抓培育。结合实施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建立中药材、蜂、草等产业人才培训基地8个,举办特色产业人才培训班16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实用人才920多人,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核心基地24个13000亩。依托专家服务团抓培育。配合6名省委组织部选派的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省级专家服务团成员,开展了为期10天的脱贫攻坚帮扶服务活动,培训760余人次。

  落实“四项服务”激活力。加强联系服务。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由31名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对口联系33名领军拔尖人才,在元旦、春节期间,对专家人才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人才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人才归属感。强化激励表彰。为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等次县级领军、县管拔尖人才每人分别发放人才津贴2400元、1200元,并利用岷县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加强对人才政策、优秀人才典型事迹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增强人才的社会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强化人才保障。制定《岷县高层次科技人才服务保障办法》,对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享受正常工资待遇的同时,根据职称和学历层次一次性给予2至10万元生活补贴,同时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注重政治吸纳。先后有80多名优秀人才被吸收发展为党员、730多人被选举为村“两委”干部、50多人被推荐担任了“两代表一委员”。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人才是第一资源”,做好人才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就要牢固树立人才观,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以贴心服务引才、聚才、留才,让各类人才百花齐放。

  优化区域环境,吸引人才。环境好不好,往往是吸引人的第一要素,好的区域环境才能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方面,要健全人才引育平台,加速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海外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园、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等人才引育平台,大力推进人才工作室建设,给人才提供足够的学习、实践、交流、提升的机会和平台,让人才有空间干事创业、有舞台施展才华。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重大人才项目等渠道,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展示惜才爱才真心实意,让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都能感受到、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护。

  健全政策体系,聚集人才。政策是硬支撑,彰显了核心竞争力,做好人才工作也需要精心设计政策。要以“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为引领,聚焦落实人才引进、交流培育、认定激励、管理使用、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保障等方面实际需要,制定人才引进、人才认定、人才创业等系列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加大政策落地力度,出台完善配套制度,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并结合人才特点灵活运用,应才所需、因才施策,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蓄积人才能量。

  打造贴心服务,留住人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解除人才后顾之忧的根本,要打好人才服务“情感牌”,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坚持人才需求导向,梳理人才创新创业、落户居留、住房保障、健康医疗、子女入学等服务项目,整合社会资源,明确服务举措,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服务包”工作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管家式”“保姆式”全方位、精准化服务。同时拓展服务渠道,引进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窗口,搭建人才信息化智能化平台,以信息化服务手段对接人才需求,提升服务效能、改善服务体验。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明显,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农村青壮年流失,老龄化日趋严重等诸多问题造成了农村优质人才的持续外流,优秀人才“招不来”,本土人才“留不住”,基层优秀人才供给严重不平衡,农村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要在“引、留、育”上下足功夫,实现人才队伍后继有力。

  搭建发展舞台,盯紧需求,引得进人才。“引得进”的关键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人才流通壁垒。要将人才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搭建好乡村广阔的发展舞台,以回引政策为桥梁,切实完善引进机制,创造出大展身手的干事创业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人才引进还需要有针对性,要以具体措施让实惠政策落到实处,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引进,造成资源和人才的浪费,要立足于本地发展,摸清家底,注重匹配性和实际性,做到精准有效。

  着力基层建设,夯实基础,留得住人才。“留人”的关键在于“留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还要在干部培养用劲用力。要聚焦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头雁”效应,提升聚合力和号召力,切实强化党对人才的全面领导,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切实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要以基层党组织为着力点,突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理想信念,在教育和实践中做到沉得下心、静得下气,激发出干部队伍攻坚克难和艰苦奋斗的热情和激情。

  激发内生动力,充电提能,育得出人才。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能仅靠“引”,还要注重“育”,本土人才具有深厚的家乡情怀和群众基础,更具有扎根沉底的独特优势,因此培养本土人才尤为重要。要切实改善育才培才的“环境”和“土壤”,大力挖掘本地的“土专家”和“田秀才”,注重发掘本土“人才”,建立本土人才发展“信息库”,实行常态化培训和中长期培养,注重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解决人才队伍的后顾之忧,发挥出本土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农村人才“回流”。

  “引才”和“育才”是人才建设的“双翼”,既要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又要实现人才“育得出”“沉得下”。要在“引、留、育”中营造出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快捷搜索: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  人才强国战略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人才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