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理论之树常青——浅析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其理论意义

2023-02-04 13:45:10

李佳轩

如果将人类思想发展史比作群星璀璨的夜空,那马克思一定是其中很闪亮的一颗,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无产阶级反剥削的理论导师,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发展有两个重大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发现了剩余价值,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此为代表,马克思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入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事业做出了创造性回答——马克思主义思想,由此开始为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践做出了理论指导,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马克思在考量社会历史和发展动因时,是从实现人的活动为出发点,以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为标准,这些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基础。马克思从研究社会发展阶段和人类生产实践入手,将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首要作用和在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出来,将“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作为一切社会生产的要素去看,将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供求关系、竞争规律及货币流通一起看作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规律,这种对不同表现形态要素的普遍性认识,成就了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两个绝不会”理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1]

这一结论之所以对人类思想发展起到了变革性作用,是因为它解释了社会的权力变革受所在社会经济结构和被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程度限制,只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才能带来社会结构的发展,才能带来处在社会结构中人的发展。所以社会的变革从不因为某个人、某个群体思想意识的发展而变动。相反,人们的意识被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这就是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的超越。社会革命的发生需要满足内涵的生产力要求,需要完成社会基本矛盾的变革,需要伴随社会整体财富的积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资源的充分涌流。社会主义社会正是在一次次满足这些条件后才能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理论也由此产生。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发现了剩余价值,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中,将商品从自身生产出发,经历货币、资本、积累、剥削、再剥削的过程揭示出来,资本主义不仅内含着激发资本家积极性的内因,也包含了造成社会经济失衡的矛盾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过程让无产阶级不断从事辛苦劳作却所得寥寥,资本的相互竞争不断加大剩余价值的压榨力度,然后资本主义经济实现高度活跃,无产阶级的生产者只获得了一无所有的贫穷。马克思用剩余价值学说给无产阶级注入一针清醒剂,只有消灭资本主义这个“每个毛孔里都渗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才能消除加诸在每个人身上的剥削,才能建立起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才能让许多个劳动力作为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劳动者与自身劳动、与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才能在生产和分配上明了,人不再被生产资料奴役,终于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的所有重要著作都来源于他对现实世界的思考,青年马克思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表达人生的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867年后,他投身革命实践,从参与欧洲工人运动开始,他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文件、发表对“巴黎公社”的评论、关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并逐渐开始了对俄国革命的关注,他的理论不仅仅饱含对被压迫者的悲悯更充满了斗争的力量。他既不奢望从书中寻找现成的答案,也不依靠臆想空谈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通过参加变革现实的革命实践与各国各派工人做思想交流,从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出发,期待着形成一个共同接受的纲领,一个来源于哲学、历史、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体系。

实践中被检验的理论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当今世界围绕历史显示的各种讨论都无法忽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一切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梗桔。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2]因此,我们也更加明白,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目标后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突飞猛进,还需要经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富起来”的目标,才能过渡到党的十九大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实现“强起来”的目标。也更加明白,历史性的解决绝对贫困之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什么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首要任务。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在马克思两大理论贡献的指导下,为实现大部分人的幸福而不懈奋斗。笔者想到年轻时代的周恩来誓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到年轻时代的毛泽东“齑其躬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人的一生岁月短暂,人类思想发展更浩如烟海,但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是因为始终在实践中获得滋养一样,人在自然界中的发展也需要始终怀着一些不变的初衷。正如恩格斯所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注释:[1][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摘自《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生产力马克思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马克思像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1期)2021-11-22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2期)2021-06-05马克思“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正义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2期)2021-06-05论马克思的存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2期)2020-07-21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新生代(2018年19期)2018-11-14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15期)2015-12-03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