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范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正文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之我见
2020-04-07 16:02:15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之我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略抒管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位于当前我国政府工作三大攻坚战之首,而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现阶段我国重大风险的来源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研判政府性债务风险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思路和举措。 一、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有效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政治任务 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既是各级政府重要的经济社会工作,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作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行动,切实做到坚决贯彻、全面贯彻、精准贯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把做好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彻底摸清债务底数,从严从实规范举债行为,依法依规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财政约束,严控债务增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用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讲政治、讲忠诚、讲担当。
(二)有效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是一项非常紧迫的艰巨任务 有效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骨头”。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攻关时期,需要跨越非常规性和常规性两大关口。从跨越非常规性关口看,政府性债务风险能否得到有效防范化解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切实增强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控债务风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强化“红线”“底线”思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从跨越常规性关口看,政府性债务风险逐渐成为地方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的“拦路虎”和“绊脚石”,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难题,切实增强打好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严重性、危害性、紧迫性,树立与风险赛跑的意识,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首要战役。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原因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原有落后的市政基础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配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道路交通、产业发展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项目建设,导致近年来政府性债务剧增。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是有多种原因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财权与事权的长期不匹配是导致县级财政缺口扩大、政府性债务增加的根本原因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在1994年正式确立的,其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比例。按照划分原则,通常将税源较为集中的全国性的大税种划归中央政府,而税源较为分散,税收收入较少的地方性小税种一般被划归到地方政府。随着政府层级的递减,可享受的税收比例也就跟着减少。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管理需要,中央政府将支出责任大量下放到地方政府,导致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日益增多,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靠有限的可用财力应付日常运转和保障经济发展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提升公共服务与民生建设。例如,我县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亿元,而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了53.8亿元,收支缺口36亿元,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虽然上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资金缺口进行了补助,但面对收支矛盾的压力,地方政府不可避免还要通过举债融资才能有效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从而保障各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这是县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落实上级配套资金产生大量债务。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实施了一批改善民生的大项目和好项目,但这些项目带来的配套压力也是难以想象的,在实施这些项目中,不可避免地因政策的财政配套资金到位不了引发政府性债务。比如我县在实施 “通乡”、“通村”等交通工程建设中,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是硬指标,必须要保证完成,但配套资金对县级财政来说是无法跨越的难关。还有农村公路硬化项目,虽然中央、省里都有补助,但仍需县财政配套,即使上级补助资金全部到位,乡村两级仍有很大的自筹资金缺口,无奈只能形成拖欠。 (三)政策性支出增加形成的债务 一方面财政供养人员逐年增多,财力的增长赶不上人员经费的增长;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几次大幅度调资,虽然上级给予转移支付补助,但其补助数额与人员经费需求相差甚远,县财政自身配套的支出压力巨大。 (四)发展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 地方政府为改变公益性事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先后利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了城乡道路、城市污水处理、卫生疾病控制、农田水利、造林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而这些项目大部分都属于纯公益,自身不具备偿债能力,这些资金的偿还最终只能由县级财政负担,形成了政府性债务。 (五)为化解金融风波而形成的债务 早些年,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管理体制的漏洞,农村合作基金会、供销社股金服务部、信托投资相继出现了经营问题,各级政府靠中央专项贷款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而这些基金会、服务部没有偿还能力,这部分中央专项贷款最终让各级财政兜底,形成政府性债务。例如我县为了社会大局稳定,每年年底都需筹措大量资金用于兑付“三会一部”,这也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六)历史原因形成的债务 90年代初,为支持地方企业发展,培植新的财源,政府在实际可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贷款、职工集资或担保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以周转金的形式投入企业,但部分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效益,无力偿还借款或贷款时让财政兜底,形成政府性债务,如我县的8.13工程。 三、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的对策与建议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本质要求和全社会的共识,有序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打好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攻坚战,需要我们克服畏难情绪,综合施策,勇于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 (一) 严守政治纪律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处于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首,既是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充分认清地方政府性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紧迫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立与风险赛跑的意识,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首要战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自觉遵循经济规律,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坚决杜绝依靠过度举债保增长的做法,绝不能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规范债务管理 一是坚持从严从细从紧规范债务管理,严控债务规模。按照“严控增量、化解存量”的总体思路,对政府性债务实行规模控制、限额管理。不得突破债务限额举债融资,债务主管部门务必切实加强对各融资平台债务的事前规划、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切实规范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将政府性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融资公司举债行为。坚决执行中央、省、市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相关政策,投融资平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除有收益或能自主经营的项目方可依法依规融资外,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严禁借政府购买服务名义等方式变相举债融资。三是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存量债务,依法依规妥善处理隐性债务,严防债务风险,建立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制定完善债务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实行政府性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逐步形成“责、权、利”相对等,“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 (三)严格监督管控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责任机制,严控债务规模,积极推进债务化解。二是建立健全债务考核问责机制,违规举债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违规举债或担保、违规使用债务资金、风险防控不力的单位严格问责,终身追责。三是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统计监测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债务资金绩效考核机制,对每一笔债务资金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债务资金用到实处。五是健全债务风险防控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债务风险防控组织领导体系,落实工作台账,定期组织召开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解决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重大问题。 (四)合理运用PPP模式,减轻财政负担 PPP模式全称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为了提高政府提供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能,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达成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同来明确双方在合作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政府将某种特许经营权授予私人组织,采取合作方式,使双方都能收获了比单独经营管理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归根到底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增加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解决城市发展的资金困境,从而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五)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地方财政硬实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地方政府要解决债务问题,应根据自身实际,以经济增长为导向,把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好、业态模式新、产业特色鲜明的优势企业;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始终把开放招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举措,广辟途径抓招商,完善机制抓项目,努力招引一批能够形成上下游带动的龙头型、骨干型企业,扩大实体经济规模,广开税源,大力创收,提高地方财政硬实力。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上一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评价体系
- 下一篇:市纪委关于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汇报
猜你喜欢
- 2024-01-20 2024年校长发言:“两个结合”是保持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时代要求【精选推荐】
- 2024-01-19 2024主题党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2024-01-14 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 2024-01-08 2024年校长发言:“两个结合”是保持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时代要求【精选推荐】
- 2023-12-26 2024年校长发言:“两个结合”是保持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时代要求【精选推荐】
- 2023-08-03 马的优秀作文6篇(完整文档)
- 2023-07-01 2023年度党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
- 2023-06-12 2023年度幸福哲学
- 2023-05-31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方案(范文)(完整)
- 2023-05-15 2023党课: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中资本逻辑批判及其现实启示
- 搜索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07-21
- 新时代中国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信念4篇 05-12
- 反假考试2019理论模拟试题(一) 05-04
- 关于申请解决临时聘用人员工资的报告 05-07
- 关于“执法规范化”学习心得体会 04-10
- 十四五规划编制指示学习心得体会发言2 10-04
- 内部控制开题报告 10-11
- 2020年党支部工作情况报告 07-01
- 体检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04-06
- 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发言 04-28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