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就职演说 / 正文

卫生法律法规教案

2020-05-06 08:20:18

  卫生法律法规教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9.17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卫生法的调整对象与特征,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2.掌握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3.掌握卫生法律责任。

  4.熟悉宪法,卫生法律,卫生法规,卫生规章,国际卫生条约,卫生法律关系的概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预习与法律有关的概念。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 陈述熟悉的法律的名称. 2. 什么是法? 结合自己生活谈谈哪些时候用到了法。 激发学生对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性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 巧设疑问: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2. 分类归纳:卫生法律的种类。 列举自己生活中碰到过的卫生法。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对卫生法的种类有全面的了解.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1. 重点分析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 2. 详略结合讲解卫生法律法规的各项概念.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卫生法律法规的相关概念。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1. 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卫生法律法规概念。 2. 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实践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1. 强调重点,难点。 2. 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复习课程内容,巩固有关名词解释及理论. 通过课后复习巩固掌握

 具体内容: 一.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保护人体生命健康为目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卫生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卫生法律法规调整对象:是国家卫生行政机关,医疗卫生组织,企业单位,公民个人和国际组织及其内部,因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人们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及卫生状况,保护和增进公民健康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卫生法律法规的特征:与自然科学联系紧密,吸收大量的道德规范和技术规范,内容具有广泛性,采用多种调节手段,反映社会共同需求。 四. 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保护公民身体健康,全社会参与,卫生监督,预防为主,中西医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五.卫生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六.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失。 七.卫生法律关系与责任:卫生行政责任,卫生民事责任,卫生刑事责任。 八.卫生法的渊源与体系 九.卫生法律法规的作用: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卫生法律法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选择题:P22-P23

  2.问答题:什么是卫生法?

  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我国卫生领域已出台的法律有10部,内容涉及卫生检疫,传染病防治,红十字会,母婴保健,食品卫生,献血,执业医师,药品管理,职业病防治法十个方面,另外国务院制定的卫生行政法规也有近30部。多年来这些法律法规为规范我国卫生领域的管理,推动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章是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基本原则,卫生法律关系和基本特征,卫生法的渊源和体系,作用等内容的阐述。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宪法,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规章,国际卫生公约等概念,掌握卫生法律关系,卫生法的调整对象与特征,基本原则,卫生法律关系的变更与消灭。理解卫生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效力等级,卫生法的作用,了解卫生法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 学 设 计 案例名称 卫生立法与实施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9.26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卫生立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2.掌握卫生法的适用及效力范围。

  3.掌握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4.熟悉卫生立法的程序。 5.熟悉卫生行政处罚的定义,原则,类别及程序。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卫生法实施的具体案例。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为什么要实行卫生立法? 2.什么是卫生立法?。 结合自己生活讨论为什么要实行卫生立法。 激发学生对学习卫生立法的兴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巧设疑问: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分类归纳:卫生行政执法方式分哪几类. 列举自己生活中碰到过的执法方式。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卫生行政执法.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3. 重点分析卫生立法,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与特征. 4. 详略结合讲解卫生法的适用及效力范围.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卫生法的有关知识.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3. 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卫生立法,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 4. 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卫生行政执法。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实践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3. 强调重点,难点。 4. 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复习课程内容,巩固有关名词解释及理论. 通过课后复习巩固掌握

 具体内容: 一.卫生立法的概念: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二.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遵循宪法基本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坚持法制统一,坚持民主立法,坚持从实际出发。 三.卫生法的实施: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卫生法律法规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施的活动。 四.卫生司法:指特定国家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卫生法律规范处理具体卫生案件的活动。 五.卫生守法: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卫生法规定,行使卫生权利,履行卫生义务,从而使卫生法律规范得以实现的活动。 六.卫生法的解释:指对卫生法律规范的内容,含义,概念,术语等所做的必要的说明。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七.卫生行政执法:指国家卫生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执行,适用卫生法律法规,实施国家卫生管理的活动。 八.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特征:是组织而非个人,拥有独立的卫生行政执法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卫生管理活动,能够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九.卫生行政执法的方式: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处罚.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卫生行政执法的认知情况,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选择题:P38-P39

  2.问答题: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卫生立法是卫生执法,卫生司法的前提和基础,在国家卫生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卫生立法活动必须以宪法为法律依据,以社会经济条件为物质依据,以卫生方针政策为政策依据,以保护人体健康为思想依据,以医药卫生科学为科学依据。同时卫生立法必须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坚持法制统一,民主立法,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卫生法的实施是卫生法运行的主要环节,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卫生法律规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得到惯彻和实现的活动,包括卫生守法,卫生执法,卫生司法和卫生法律监督。 卫生行政执法是卫生法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法律法规适用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卫生行政执法具有主体的特定性,职权的法定性,特殊的目的性,内在的科学性,操作上的技术性等特性,方式包括卫生行政许可,处罚,监督检查,强制措施,处理等,其中卫生行政许可和卫生行政处罚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教 学 设 计 案例名称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10.8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医疗机构审批程序,执业登记的条件和内容。

  2.掌握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3.掌握医疗机构权利,义务。

  4.熟悉医疗机构的概念,分类及医疗机构的名称。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医疗机构医疗广告。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常见的医疗机构有哪些? 2.医疗机构如何进行分类? 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医疗机构进行描述。 激发学生对学习医疗机构的相关法律的兴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巧设疑问:什么是医疗机构? 2.分类归纳:医疗机构的分类及名称. 列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医疗机构.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对医疗机构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5. 重点分析医疗机构设置原则. 6. 详略结合讲解医疗机构设置条件.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医疗机构设置原则及条件。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5. 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医疗广告的真伪。 6. 指导学生了解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处罚。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实践使学生对医疗广告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5. 强调重点,难点。 6. 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复习课程内容,巩固相关名词解释与理论。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 一.医疗机构的概念与分类:指依法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分为公有医疗机构,民办医疗机构,中外合资、合作形式医疗机构。 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条件与原则:公平性原则,整体效益原则,可及性原则,中西医并重原则。 三.医疗机构的审批。 四.医疗机构的登记:条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内容,校验,名称。 五. 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尊重患者权利,按规定收费,病历保存,加强药品管理,承担预防保健工作等。 六.医疗机构的监督与评审制度:医疗机构的权利义务,医疗广告管理,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的评审与处罚。 七.社会民办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 八.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医疗广告的认知情况,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选择题:P63-P64

  2.问答题:医疗机构设置原则有哪些?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是国家机关对医疗机构设置与管理的依据和行为规则,是国家机关依据法律授权而制定的医疗机构设置与管理的法律,法规,条例和规章等具有强制性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我》及其实施细则等医疗机构管理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医疗机构的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医疗机构管理法律的颁布实施,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医疗机构的行为,医疗机构内部与外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本章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阐述了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设置审批,登记管理,执业管理与监督,违法行为处罚,特殊医疗机构的法律制度等规定。

  教 学 设 计 案例名称 执业医师法律制度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10.15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执业医师概念。

  2.掌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注册的法律规定。

  3.熟悉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规则。

  4.熟悉执业医师的法律责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乡村医生执业规则。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陈述卫生技术人员的概念. 2.什么是执业医师法? 结合自己生活讨论执业医师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学习执业医师法的兴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巧设疑问:什么是医师资格? 2.分类归纳:医师资格考试的种类. 列举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考试种类.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医师资格考试的种类.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1.重点分析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规则. 2.详略结合讲解执业医师考试的条件和注册.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规则,考试条件,注册。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执业医师法。 2.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执业医师法。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实践使学生对执业医师法有更好的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1.强调重点,难点。 2.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选择题. 2. 完成课后问答题 通过课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具体内容: 一.卫生技术人员:受过高等或中等医药卫生院教育或培训,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依法取得执业资格或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从事医疗,预防,药剂,护理或其它专业的技术人员,是医疗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主体。 二.执业医师法:调整医师执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医师资格:国家确认的,准予从事医师执业的资格,是公民从事医师执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身份,具有法律效力。 四.执业医师考试的种类和条件。 五.医师执业注册:组织管理,注册程序,不予注册的情形,重新注册,注销注册,变更注册。 六.医师执业规则:权利义务,执业医师的规则. 七.医师考核培训 八.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概念,注册,执业规则,培训考核。 九.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乡村医生执业规则的认知情况,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选择题:P84-P85

  2.问答题:试述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遵循的执业规则.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加强卫生技术人员执业法制管理,目的是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其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执业医师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护医师的合法权益,保障医师依法执业,更好地维护人民健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对执业医师法,执业医师考试种类条件,医师执业注册,医师执业规则,医师考核与培训,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帮助。

  教 学 设 计 案例名称 执业护士执业药师管理法律制度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10.22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执业护士,执业药师的概念。

  2.掌握执业护士,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与注册的法律规定。

  3.熟悉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规则。

  4.熟悉执业护士,执业药师的法律责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劣药假药。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陈述我国护士执业立法现状. 2. 什么是护士? 结合自己生活谈谈护士在心目中的形象。 激发学生对学习执业护士管理法律制度的兴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巧设疑问:什么是执业药师? 2.分类归纳:执业药师法律责任. 谈谈药店药师在心目中的形象.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执业药师法律责任.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1.重点分析护士的权利和义务及执业规则. 2.详略结合讲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注册管理制度.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护士的权利和义务及执业规则。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执业护士考试。 2.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执业护士注册。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实践使学生对执业护士管理法与执业药师管理法有更好的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1.强调重点,难点。 2.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选择题. 2. 完成课后问答题 通过课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具体内容: 一.护士:指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技术专业人员。 二.我国护士执业立法现状。 三.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与注册管理. 四.护士执业规则,权利和义务. 五.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六.执业药师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七.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制度与注册制度 八.药师执业规则 九.继续教育 十.法律责任 : 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劣药假药认知情况,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选择题:P85-P86

  2.问答题:简述执业护士的权利和义务。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护士工作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执业管理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有护士立法的目的,护士执业考试制度,护士执业许可制度,护士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违法责任。为了加强护理专业化人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护理人才,我国的护理立法将不断完善。 执业药师分为药学和中药学两个类别,我国1994年开始实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为加强药学技术人员和药品市场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我国先后制定了《药品管理法》,《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学生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教 学 设 计 案例名称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10.29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医疗事故的概念。

  2.掌握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

  3.熟悉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4.了解医疗事故的分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医疗事故的分级。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例举医疗事故案例. 2.如何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讨论哪些情形属于医疗事故。 激发学生对学习医疗事故法律法规的兴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巧设疑问:医疗事故分哪几级? 2.分类归纳:归纳四级医疗事故的内容. 列举医疗事故分级的案例.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医疗事故的分级.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1.重点分析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2.详略结合讲解病历资料的管理与监督.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1.指导学生了解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 2.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应用相关法律条例。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实践指导使学生对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1.强调重点,难点。 2.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选择题. 2.完成课后问答题. 通过课后复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具体内容: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疹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二.医疗事故处理立法现状 三.医疗事故分级主:一级,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它后果的。 四.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病历资料的管理与监督,医疗事故的报告制度。 五.医患法律关系的概念的概念,性质,类型。 六.医患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内容,客体。 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组织,工作原则,法律地位,鉴定程序. 八.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非诉讼解决,诉讼解决,赔偿。 九.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医疗事故的认知情况,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选择题:P99-P100

  2.问答题:什么是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分哪几级?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是调整在处理医疗队事故过程中医患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我们首先要了解我国医疗事故处理立法现状,明确医疗事故的概念,是确定医疗损害赔偿的前提,其次掌握医疗事故的分级,是进行医疗损害赔偿的客观需要,最后要熟悉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是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和减少医疗事故所造成的损害的重要保证。 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我们要明确医疗事故的概念,了解医疗事故的分级,熟悉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以便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医疗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医疗活动是高风险的社会活动,探索防范医疗风险法律制度,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与医疗实践的发展。

  教 学 设 计 案例名称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11.5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药品管理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2.掌握药品标准及新药,仿制药,新生物制品的管理。

  3.熟悉药品审评及特殊药品管理的规定。

  4.熟悉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劣药假药。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陈述药品的概念. 2.如何预防假药劣药。 讨论生活中假药劣药的情形。 激发学生对学习药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兴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巧设疑问:常见的特殊药品有哪些? 2.分类归纳:四类特殊药品的管理规定. 列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特殊药品.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特殊药品.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1.重点分析假药劣药的管理. 2.详略结合讲解药品管理的法律责任.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假药劣药的管理及法律责任。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识别药品广告的真假。 2.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对药品广告及不良反应报告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1.强调重点,难点。 2.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选择题. 2.完成课后问答题

 通过课后复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药品管理法律制度.

 具体内容: 一.药品概念:人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药品管理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是调整药品研究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条件,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药品包装管理。 四.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开办的条件,药品的质量管理,药品流通管理,执业药师管理。 五.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临床制剂管理,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

 六.药品标准:制定药品标准的原则,标准的颁布与修订,标准的内容。 七.新药,仿制药,新生物制品的管理. 八.特殊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管理,精神药品管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放射性药品管理。 九.药品分类管理规定: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 十.药品监督的法律规定:药品监督机构及其职责,药品检验机构及其职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价格与广告管理. 十一.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假药劣药的认知情况,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选择题P120-P121

  2.问答题:什么是假药,劣药?哪些情形属于假药劣药?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是国家对药品进行管理的依据。建立和健全药品管理法律制度,是国家实现对药品的监督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管理措施。学习和掌握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对于科学合理使用药品,保护和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是对药品管理法的概念,适用范围,药事管理,药品监督等内容的阐述。通过学习要求掌握药品管理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掌握药品标准及新药,仿制药,新生物制品的管理;熟悉药品审评及特殊药品管理的规定;熟悉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了解药品价格及广告管理以及药品管理法律责任。

  教 学 设 计 案例名称 献血法律制度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11.12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献血,采血,供血,血站,血液制品的内涵。

  2.熟悉采供血机构,医疗临床用血机构,血液制品生产与经营机构的管理及执业许可。

  3.了解献血法律制度的适用及其立法意义。

  4.了解违反献血法律制度所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血液制品。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陈述献血法的立法意义. 2.献血是否有害健康? 结合自己生活谈谈无偿献血的意义。 激发学生对学习献血法律制度的兴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巧设疑问:常见的血液制品有哪些? 2.分类归纳:无偿献血的法律责任. 列举自己生活中见过或家人使用过的血液制品.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法律责任常识.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1.重点分析临床用血的管理. 2.详略结合讲解临床用血的原则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临床用血的管理。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1.指导学生在输血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指导学生理解合法输血。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实践使学生对献血法律制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1.强调重点,难点。 2.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选择题. 2.完成课后问答题 通过课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献血法律制度。

 具体内容:

 一.献血法的概念与立法意义:指调整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无偿献血的含义,主体,组织和领导。 三.采供血机构及其管理:血站的设置与审批,血站的管理 四.采血管理与供血管理 五.临床用血的原则:采用成份输血 六.临床用血的管理 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申请,输血 八.血液制品的概念:血液制品是特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九.原料血浆的管理:单采血浆站的设置,原料血浆的采集 十.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经营机构的设置,生产经营管理 十一.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血液制品的认知情况,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选择题:P131-P132

  2.问答题:临床用血的原则是什么?

  什么是血液制品?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血液是生命之源,输血已成为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现阶段人造血液不能广泛应用,且价格昂贵。因此医疗临床用血只能靠公民献血来解决。血液在采集贮存使用过程中,如果放松管理,放松检测,放任自流,不仅输血安全难以保障,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贯彻实施献血法律制度,依法管好血用好血,促进我国血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课程围绕献血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介绍了献血法的概念,适用与立法意义,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并对采供血,临床用血,血液制品等方面的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献血,采血,供血,血站,血液制品等概念,熟悉采供血机构,医疗临床用血机构,血液制品生产和经营机构的管理及执业许可,了解违反献血法律制度所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 学 设 计 案例名称 母婴保健法律制度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11.19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母婴保健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立法意义。

  2.熟悉孕产期保健的法律规定。

  3.了解母婴保健法的适用范围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4.了解婚前保健的服务内容

  5.了解违反母婴保健法的法律责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婚前保健常识.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陈述母婴保健法的概念. 2.母婴保健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结合自己生活谈谈母婴保健法的立法意义。 激发学生对学习母婴保健法的兴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巧设疑问:婚前保健服务内容有哪些? 2.分类归纳:母婴保健法的适用范围. 列举婚前医学检查包括的主要疾病.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母婴保健法的适用范围.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1.重点分析孕产期保健内容. 2.详略结合讲解产前诊断与终止妊娠.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孕产期保健。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1.指导学生了解严禁对医学需要外的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2.指导学生学习母婴保健法的法律责任。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实践使学生对母婴保健法律法规有更深刻地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1.强调重点,难点。 2.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选择题. 2.完成课后问答题

 通过课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母婴保健法律制度。

 具体内容: 一.母婴保健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立法意义:调整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母婴保健法的适用范围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三.婚前保健服务内容:婚前卫生指导,卫生咨询,医学检查 四.孕产期保健内容:母婴保健指导,孕妇产妇保健,胎儿保健,新生儿保健 五.医学保健与医学意见 六.产前诊断与终止妊娠 七.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严禁对医学需要外的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八.医学技术鉴定:医学技术鉴定组织,鉴定人员,鉴定程序 九.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母婴保健的认知情况,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学习指导P140-P141选择题

  2.问答题:婚前保健服务内容有哪些?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母婴保健法是在调整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婚前保健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婚前保健服务内容包括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并提出婚前医学检查意见。 孕产期保健是母婴保健的中心环节。孕产期保健内容包括母婴保健指导,孕妇产妇保健,胎儿保健和新生儿保健,并进行医学指导,提出医学意见。此外,还对产前诊断与终止妊娠,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医学技术鉴定等作了相关的规定上,严禁进行医学需要外的胎儿性别鉴定。

  母婴保健法律制度将母婴保健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法制化,这就要求医疗保健机构和母婴保健人员必须依法行医,如果违法,应视情节轻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教 学 设 计 案例名称 公民生命健康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科目 卫生法律法规 教学对象 2013级护 授课教师 ** 课时 2学时 教材版本 人民卫生出版第2版 授课时间 2013.11.26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紧扣教学大刚和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公民生命健康权益,病人权益,初级卫生保健概念。

  2.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指标,内容。

  3.熟悉掌握人囗与计划生育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计划生育服务的法律规定。

  4.掌握医疗保健法律制度,中国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法律制度.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依法行事,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刚毕业于初中进入卫校学习,对卫校的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卫生法律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学生要全面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考查课尽量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 2.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采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帮助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计划生育概念。 2.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科学感知 导入新课 1.陈述健康概念及重要性. 2.如何获得人体健康。 结合自己生活习惯讨论如何获得健康。 激发学生对学习公民生命健康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兴趣. 二.分类归纳 学生互动 1.巧设疑问:公民生命健康权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分类归纳:八大类病人权益. 举例讨论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通过分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病人的权益. 三.探索新知 拓展思维 1.重点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制度及颁布实施的意义. 2.详略结合讲解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认真听讲并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PPT并及时与课本内容结合。 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四.知识应用 实践指导 1.指导学生理解有关计划生育及技术服务的法律责任。 2.指导学生理解医疗保障法律制度。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 通过实践使学生对计划生育法律责任及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有更好地理解。 五.整理归纳 总结检测 1.强调重点,难点。 2.知识回顾。 个别提问回答与集体回答相结合. 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学习。 六.课后实践 勇于突破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选择题. 2.完成课后问答题

 通过课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命健康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具体内容:

 一.公民生命健康权益的概念及主权内容:基本权利,特定权利 二.病人权益:病人的生命权和身体权,病人的健康权和平等的治疗权,病人的疾病认知权,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病人的保护隐私权,病人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病人的诉讼权,病人的求偿权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指标,内容:合理布局原则,社区参与原则,预防为主原则,适宜技术原则,综合利用原则。 四.中国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法律制度 五.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险法律制度 六.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制度,《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的意义 七.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生育政策的法律规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规定,对实行计划生育夫妻奖励措施的规定,对计划外生育子女的公民实行经济限制的规定。 八.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内容,机构及人员 九.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计划生育的认知情况,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课后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选择题:P154-P155

  2.问答题:病人权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八、帮助和总结 生命健康权益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公民具有受到法律保护平等享有生存和获得健康的权益,维护病人权益是公民生命健康权益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与实施初级卫生保健通过为全体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实现维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益的目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一部基本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正式纳入国家法治轨道。本章根据有关法律,阐述了公民健康权益的主要内容,病人权益的主要内容及法律保障,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指标,内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的意义,主要内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法律规定等。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