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庆典致辞 / 正文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优质公开课

2020-11-01 16:20:59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

 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 各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来, 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 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

 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PPT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

 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

 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 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 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删除,课堂不讲)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 江水红得像什么? 绿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 一个“瑟瑟”, 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 那种鲜明的色彩美, 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 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

 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 用他手中的彩笔, 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

  以上两句, 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词 《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 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 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三四句:

  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齐读三、四句。PPT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什么可爱? 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

 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

 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

 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 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

  )月似(

  )PPT

 (

  )似(

  )(

  )似(

  )

 (露:宝珠、玛瑙、水晶

 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

  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 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 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

 六、感情朗读:

  在白居易的眼里, 远处的残阳美, 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 天上的新月美, 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配乐齐背诵)

 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PPT

 八、拓展延伸: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

 ?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

 《雪梅二首(其一)》赏析

  【原作】

 雪梅二首(其一)—— [宋 ]卢梅坡

 雪梅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卢梅坡: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雪梅争春未肯降:意思是说,雪花飞扬,梅花竞放,好像它们 都是为了争得春色而谁也不肯认输。降(xiáng):认输,服输。

 骚人:诗人。阁:同“搁”,放置。

  费评章:费心思评判。评章,评论,评判,评议的文章,这里 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须:虽,虽然。

  逊:差,不如。

  输:此处有“少”的意思。

  一段香:一片香。

  【古诗今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 人, 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 但是雪花却少 了梅花的一片幽香。

  【赏析】

 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很少,仅存 的几首诗中,《雪梅》二首最为有名。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 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示性。当属精品,值得一赏。尤其评梅之语, 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

  古往今来,诗人往往大多都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雪和梅 透露着春的信息, 梅因雪更显出高尚品格的缘故吧。

 南朝苏子卿在 《梅花落》 中说“只言花是雪, 不悟有香来”。

 王安石在 《梅花》 中说“遥 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晁补之在《盐角儿》中说“开时似雪,谢 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当代毛泽东 在《卜算子·咏梅》 中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 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丛中笑。”虽然角度不同,但不外乎以雪、梅为报春的使者,冬去春 来的象征。

 但在卢梅坡的笔下, 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 都认 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装点了春光, 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诗人从视觉—— 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 一色一香, 一长一短, 观察入微, 评判独到。

 这种写法, 实在是新颖别致, 出人意料, 巧妙地道出了雪、 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

 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 梅的争春, 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 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

 取 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万不可以己之长而轻人之短。

 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炼,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