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范文 > 主持词 / 正文

“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020-08-28 11:46:11

 

 **市“互联网+”服务平台

 建 设 方 案

 (讨论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新模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现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和《“数字**·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以及5月4日陈俊市长在第七次市长办公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1、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组建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近年来,我市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特色鲜明,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与技术支撑。但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由于受行业、领域、资金、人才以及运营模式、服务范围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服务面不广、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互联网+”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贫困老区的**,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充分激发出后发优势,实现网上网下互相推动、同步发展、深度融合,才能在时代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充分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这对于促进全市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建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的需要。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滞后等问题,相关产业发展也由于缺乏系统的科技支撑,呈现出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的态势。因此,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大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有效改善我市产业规模小、实力弱和集约化程度低的状况,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组建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需要。建设创新型**,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社会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让服务企业能够在利用公共资源所构建的平台上开展服务活动,政府也实现了政企分开,完成职能转换。政府通过该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各项社会事务和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同时,也便于对在其平台上开展的各类公共服务活动及其机构进行评估和监控,为促进政府决策合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作用。

  (四)组建服务平台是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要。条块分割体制导致各种社会信息机构和社会组织单位各自为政,一般只从本单位的职能和服务对象来考虑信息资源的配置,造成知识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存在分散、遗漏、重复、浪费情况,同时也加大了知识信息获取的难度和知识流动障碍,不利于区域创新发展。因此,“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在不改变专业服务机构原有隶属关系、资产关系、人事关系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发挥仪器设备、人才资源、科学数据、图书文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使科学资源使用更加便捷。

  二、总体思路和建设原则

 (一)总体思路

 **市“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突出“创新型**建设”这一主线,以建设大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统筹科技资源为手段,以强化全市创新创业孵化能力为重点,以建立共享共建机制为目标,立足本市在科技、金融、信息、人才等方面现有的服务平台优势,

 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支撑体系,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壮大经营主体,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具有较大覆盖面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为创新型**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建设原则

 平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从**科技资源现状和科技创新需求出发,实施整体推进,分步建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整合集成,资源共享:激活存量资源,通过整合优化,大幅提升资源潜能,实现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因地制宜,同步发展:以创新需求为导向,以适用性为标准,以应用促建设,并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进行拓展,形成网络与实体相互推动、同步发展。

      政府引导,多方共建:政府负责对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服务类平台建设的投入;对以经营性为主体的互联网平台市场建设主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引导社会力量建设。   

  3、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

 **市“互联网+”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平台、“互联网+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平台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平台3项建设内容。

  (1)“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近年来,随着企业和社会数据量的增加,原有的行业数据中心已无法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造成海量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信息资源综合了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源,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决策依据信息和数据。因此,建设一个涵盖经济、社会、医疗、环境、工农业、教育、旅游等社会关键领域的大数据中心,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1.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平台(简称市级大平台)是以相关行业(单位)、企业(协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数据为来源,通过有效搜集整合各方数据源,并从中抽取数据并进行分析、挖掘,向相关部门、广大企业、协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市级大平台以建设全市政务云数据中心为先导,重点选取电子商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科技服务、数字生活等10个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并具有大数据基础的行业领域,与政务云数据中心协同建设,探索交互共享、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进而推动大数据在全市各个领域的全面应用。

  --- 公共平台建设

 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布”原则,充分利用市级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市政府系统各部门信息化系统,构建政务服务云平台、市民融合服务云平台、企业综合服务云平台和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服务云平台,形成完整的市政务云数据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在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的框架下,适时建设多个与企业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应用信息服务窗口,形成全市政府系统及政府各部门与企业、市民、社会各方面信息交互共享、一体化的大数据服务模式。引导和推动大数据在电子商务及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物流配送、网络金融、网络信用、市场营销等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大数据技术成果惠及民众,形成社会各方重视挖掘、利用数据,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①2015年,以现已部署和使用的全市电子政务共享平台为基础,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与适时交换,建立满足全市党政机关协同办公和公共服务等工作需要的政务云平台。融合云计算、海量数据库、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整合全市政府系统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全面汇集政府数据、公共服务行业数据以及商业金融数据,并按照信息安全等级管理,分级、分内容向社会公众开放,建立公共数据开放机制,除法律、法规明确不宜公布的信息,一律及时向社会公开。

  ②2016年底实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数据查询、数据下载和各类App(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下载等服务功能。推进数据、平台、应用、终端四位一体的政务及商务应用服务模式,为市民量身打造专属个人的网络空间,初步实现市民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等,随时、随地、随需获取服务,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③2017年,依托市政务云及其地理空间数据库,叠加全市法人库、宏观经济库、诚信(信用)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资源,搭建为企业服务的企业综合服务云平台。同时,采取政府引导、大数据交易平台支撑、商业化运营的方式建设多个领域的信息服务窗口,优先选择电子商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科技服务等领域向社会开放,鼓励大数据企业参与窗口建设,直接为企业、广大市民提供各类专业领域的信息服务。

  --- 行业应用推进

 窗体顶端

 按照“公共服务示范为引领、主要行业应用为驱动”的推广策略,在全面建成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基础上,率先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并逐步渗透和拓展到工业制造、食品安全、智慧交通、公共设施、金融证券、医疗卫生、数字生活、科技服务等其他行业领域,形成大数据集成与产业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①电子商务。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精准营销、销售趋势预测、广告精细管理和市场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建设面向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分析和服务系统。汇聚融合门户、论坛、微博、社交网络、搜索、购物、阅读、点评等线上线下数据,提供用户细分、个性化推荐、行业报告、竞争分析、商业洞察、定价策略等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实现以效果计费的创新营销商业模式。系统服务覆盖80%以上电子商务企业,促进企业从传统营销向互联网营销转型。

  ②医疗卫生。针对临床质量分析、医疗资源分配、医疗辅助决策、科研数据服务、个性化健康引导的需求,建设全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在已有的健康信息数据基础上,汇聚整合医疗、药品、气象和社交网络等大数据资源,形成智能临床诊治模式、自助就医模式等服务模式创新,为市民、医生、政府提供医疗资源配置、流行病跟踪与分析、临床诊疗精细决策、疫情监测及处置、疾病就医导航、健康自我检查等服务。

  ③食品安全。针对食品安全和管理的需求,建设食品安全大数据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数据、食品检验监测数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索证索票数据、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数据,建成食品安全大数据资源库,进行食品安全预警,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促进政府部门间联合监管,为企业、第三方机构、公众提供食品安全大数据服务。

  ④智慧交通。针对交通规划、综合交通决策、跨部门协同管理、个性化的公众信息服务等需求,建设全方位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整合全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的大数据资源,汇聚气象、环境、人口、土地等行业数据,逐步建设交通大数据库,提供道路交通状况判别及预测,辅助交通决策管理,支撑智慧出行服务,加快交通大数据服务模式创新。

  ⑤公共安全。针对公共安全领域治安防控、反恐维稳、情报研判、案情侦破等实战需求,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安全管理和应用平台。汇聚融合涉及公共安全的人口、警情、网吧、宾馆、火车、视频、人脸、指纹等海量业务数据,建设公共安全领域的大数据资源库,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快速响应和高效打击犯罪等能力。探索“以租代建”模式,依托第三方专业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内容托管、数据服务租用的现代运营模式创新。

      ⑥科技服务。针对科技服务数据整合、发展趋势预测、战略决策支持等需求,全面建设科技服务公共平台。通过全方位汇聚我市在科技项目、专家人才、科研成果、专利孵化等方面的信息数据,探索科技服务链整合、供需对接的交互式平台型服务模式。全面建立以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为主要服务模式的科技服务业资源共享体系,建设跨领域科技服务与工程创新平台,为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科技服务

 提供数据支撑,形成跨领域的大数据服务模式。

    ⑦金融证券。针对金融证券领域高频算法交易、数据综合分析、违规操作监管、金融研究报告交易、金融数据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建设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汇聚融合国内外证券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的高通量交易数据,整合行业媒体实时资讯与舆情,为相关机构提供金融监管和风险管控等智能决策支持,为投资者提供金融市场数据和经济数据、投资方向等个性化的金融数据服务。

    ⑧数字生活。针对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建设数字生活大数据服务系统。收集整合流行时尚、行业发展指数、用户消费习惯、收视记录、社交媒体、地理位置等大数据,充分挖掘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兴趣偏好,提升企业辅助决策能力,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商业模式,面向200万以上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衣食住行等生活互动信息。

    ⑨公共设施。针对公共设施养护、管理的需求,建设公共设施大数据服务系统。采集、整合**各类道路、桥梁、隧道和商业楼宇的结构性能、运行状态等数据,为公共设施养护、运营决策以及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实现对公共设施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在全市的路桥隧道和商业楼宇等开展规模应用,形成公共设施运营与养护新模式。

    ⑩工业制造。针对科学评价生产系统规划、降低产品缺陷率等需求,建立制造业大数据系统。整合已有的物理工厂、质量体系、工序数据、成本核算等建模数据,建立仿真工厂,对已有的生产实绩数据进行生产仿真,模拟工厂运行,为工厂实际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收集产品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实时质量数据,实现敏捷的一体化质量监测和管控,并支持产品质量追溯,形成基于大数据的一贯过程质量控制及分析系统,并向第三方提供服务。

  2.目标任务

 窗体顶端

     到2017年底,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及全市支柱产业发展等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形成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1)建成大数据产业。打造1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培育3-5家核心龙头企业、2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引进和培养1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初步形成大数据产业规模。

    (2)形成大数据应用模式。坚持“公共服务示范为引领、主要行业应用为驱动”的推广策略,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金融、科技等行业的全面应用。

    (3)突破大数据技术。引导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向我市集聚,开展虚拟技术、云计算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数据预处理、新型数据挖掘分析、信息安全技术等共性大数据技术研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

  (二)“互联网+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平台建设

 “互联网+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平台立足我市中小企业及相关产业创新需求,通过将区域内分散的各类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和积聚,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全面对接,促进各类科技资源的汇集、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形成集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创新型科技服务载体,为建设创新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 平台建设主要内容

 平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模式创新、政策支撑、服务集成”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通过建立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科技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仪器共享、科技金融、园区建设等7项服务体系,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捷、专业、多样的公共科技服务。

  ①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开展政策指导、企业管理咨询、创业指导、企业诊断、信息服务、技术开发与新技术推广、企业培训、人才招聘以及市场分析等多种服务。接受企业委托进行科技项目立项前的论证与评估服务。负责收集全市科技企业资料,建立科技企业档案;提供产学研服务,促进企业与市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协助企业申请各级各类资助和项目申报;举办或组织企业参加创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市场推广服务,促进孵化成果产业化;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和科技系统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组织实施“首席工程师”服务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等人才服务专项行动。

  ②技术转移服务:负责全市创新方法研究应用与推广;负责全市生产力促进和技术市场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负责科技成果库建设与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开展科技成果发布、评估、拍卖、展览展示等工作,提供科技企业及项目孵化服务;组织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开展引智引资,帮助企业建立技术依托;负责知识产权交易、技术转移、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技术需求征集等工作。

  ③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整合现有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建立科技信息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向我市企业、创业者提供全面的、较完整的本地科技创新信息资源

 ;为中小企业提供法规政策、金融、证券、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开展创新基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专利孵化项目等科技计划项目咨询服务;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网上受理、评估及相关服务工作;在引进常用的重要的国内外科学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向我市企业提供国内外最新的专利、期刊,最权威的标准文件等科技信息服务。

  ④知识产权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及诉讼代理服务;组织知识产权培训、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培训;提供专利技术查新检索、专利数据分析,为企业或行业制定高新技术发展战略提供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商用化相关工作,加快知识产权的产出、转化、应用和扩散。

  ⑤仪器共享服务:承担市内外大型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有偿使用的组织协调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提供仪器设备信息登记、使用咨询、在线预约、需求服务登记等服务;协助仪器共享单位申请国家政府补贴奖励。建立专业分析测试平台,提供各领域专业化分析测试服务。

  ⑥科技金融服务:会同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投融资策划和服务工作;建设科技金融信息平台,开展科技企业信用评价、多渠道投融资服务,促进投融资双方资本对接;加大培育科技型拟上市企业。

  ⑦园区建设服务:面向园区企业主要提供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专家咨询(研究动态、科研领域、成果案例分析)、招商引资、融资担保、信息发布(文件简报、工作动态、新闻公告)、信息检索、互动交流、检验检测、创新项目展示等服务,促进园区企业成果转化、协同设计与技术支撑,产学研合作,投融资服务的集成与融合。

  2. 目标任务

 计划至2016年底,基本完成平台的各项建设任务。

  (1)实现平台互联。平台对上作为 “窗口”与省平台互联互通;对县区、园区作为支撑平台,为市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提供便捷、稳定的全方位服务,同时与其他地市的各类平台进行联网、互动。

  (2)完成系统集成。实现数据系统、大型仪器设备系统、中介系统的集成,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资源的效益。

  (3)发挥平台效益。从2017年起,每年培育中小型企业20户,培养高新技术企业5户以上,聚集高级管理及经营人才超过100人,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20项。

  (三)“互联网+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平台建设

 “互联网+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孵化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简称:孵化信息平台)。它以开展虚拟孵化为核心,以网站服务为手段,以设立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为支撑,以配套相关优惠政策为保障,与商丹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协同建设,吸引创业资本、中介服务机构和研发机构共同参与,可全天候、全方位的为本地和远程的在孵化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企业诊断等服务,弥补常规手段的不足,有效促进市内外各类孵化器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1.平台主要建设内容

 该平台建设以建立“**市创新创业孵化网”为载体,以在线服务系统、企业引进与服务管理系统、物业租赁管理系统、孵化企业管理系统、公共服务活动管理系统、内部公共数据资源快速查询与管理系统、多基地孵化企业数据报送管理系统等7项系统模块建立做为支撑,多角度宣传孵化资源信息,多层次提供政策信息查询,实现与企业的互动功能。平台对外,可集中展示我市孵化资源;对内为孵化管理中心提供完整的、集成的、在线孵化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市孵化业务的集中管控。

  ①在线服务系统:支持企业(项目)在线入孵申请,企业服务需求在线提交,企业(项目)在线引进,优惠政策在线查询以及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在线申报等项业务办理。

  ②企业引进与服务管理系统:支持客户档案管理、日常服务管理、跨部门协作任务管理,对拜访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自动汇总,对拜访完成率进行自动分析以及汇总所有待办(未办结)的日常服务任务。

  ③物业租赁管理系统:支持建立并管理孵化房源的物业信息数据库,提供包括新增项目、基础信息登记、固定信息登记、动态信息变更、项目信息审核、项目信息检索等功能。租赁合同管理模块提供房源租赁从合同的登记、审核、维护,直至租赁合同到期前的提醒,以及续租、退租的一整套台账管理服务。

  ④孵化企业管理系统:主要支持正式入孵企业档案管理、入孵申请管理、孵化企业年度复审管理以及孵化企业的毕业、结业、淘汰管理。

  ⑤公共服务活动管理系统:支持公共服务活动计划管理、公共服务活动现场及档案管理、公共服务客户及联系人管理、服务机构及专家资源数据库管理,为系统用户提供邮件群发和短信通知功能,提供公共服务记录统计与查询。

  ⑥内部公共数据资源快速查询与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于以上业务模块积累沉淀下来的数据,为了查询及利用便捷,为工作人员及领导提供的方便查询功能。包括当前入驻企业、在孵企业、可租房源、日常服务记录等项内容的查询。

  ⑦多基地孵化企业数据报送管理系统:主要由报送数据管理、多基地孵化企业查询与统计和数据模板管理三个模块内容组成,主要为孵化信息平台内部提供统计和查询。

  2.目标任务

 计划至2016年底,基本完成平台的各项建设任务。

  (1)开展咨询门诊。由孵化信息平台牵头组织行业的专家学者,通过互联网络为在孵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全天侯的在线咨询,每年提供信息咨询不少于220次、开展企业诊断服务不少于60次。

  (2)进行网络授课。为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在线教育12期,提高创业者的素质和水平,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3)促进成果转化。利用高校院所的研发、试验和培训资源,每年在线引进项目15-30个,组织培育科技成果60项以上,推广和转化成果20项以上。

  (4)组织宣传展示。通过孵化信息平台分期开展管理实务讲解、创业心得交流、管理误区探讨、创业案例分析等交流活动12次;开展创业文化、资源展示、孵化动态等栏目宣传20期。

  (5)进行政策普及。通过汇聚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网址链接,引导创业企业熟悉各相关部门的办事流程,学习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把握行业动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管科技的副市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平台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具体事项的协调。各协作部门和单位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完善和细化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单位)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共同推动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市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奖励扶持办法、发展规划等相关制度办法,强化政策保障;市发改委负责将“互联网+”发展纳入“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向中、省争取发展资金;市财政局负责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的保障与落实;**学院要充分发挥科研力量,做好项目的科研攻关、可行性论证,为平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农业、林业、畜牧、卫生、水务、工信、住建、交通、国土、环保、电力、电信、移动等相关单位按照职责权限,全力做协调服务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一要加强资金扶持。从2015年起,市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互联网+”平台项目的扶持、奖励、培训以及相关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二要强化场地支持。要为“互联网+”平台建设划拨专用建设场所,统筹安排好建设场地和空间布局。三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在利用传统信贷业务支持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创新金融扶持形式,以各种方式引入风险投资、战略投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四要加快人才培育。整合我市人社、扶贫、农业、科技等部门及高校(院所)的培训资源,积极与省内外知名院校开展合作,组织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引进高端人才和培养大量技能型支撑人才相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五要规范运行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建设标准和平台管理办法,促进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良好运转,为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提供科学、合理、规范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持续稳定地发挥效益。

      (四)强化宣传推广。宣传部、文广局等部门要根据我市平台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互联网+”专题宣传推广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广告牌、宣传标语等传统媒介和微博、微信、网站、论坛等新兴媒体,宣传政策趋势,普及基础知识,播报发展动态,形成人人熟知“互联网+”、户户发展“互联网+”的生动局面。要及时调查跟踪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情况,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加大对发展“互联网+”平台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优秀团体的宣传力度和媒体曝光度,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互联网+”发展的良好环境。

  /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