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道歉信 / 正文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2020-09-08 20:08:26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对照要求学、联系实际学、躬身实践学,深入研读了本书的92篇重要著作,深深感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这部重要著作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之作,展现出强大的真理穿透力;
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定向领航之作,展现出强大的思想引领力;
是指引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砥砺奋进之作,展现出强大的实践推动力;
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的扛鼎之作,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下面,紧紧围绕如何营造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浓厚氛围,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进行了些许思考。谈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体会之一:坚持好干部标准,重政德、凭实绩、看担当选人用人,让务实重干成为干部的自觉追求、永恒追求 (一)严把政治关,让忠诚干净的干部“有位子”。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位要求、第一标准。年轻干部优秀不优秀,首先要看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要旗帜鲜明地把政治品德摆在选人用人第一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在大是大非面前看立场、在党性磨炼中看定力、在推动落实中看担当、在服务群众中看表现,大力选拔对党忠诚、勇于负责、服务群众的优秀干部,坚决不用口是心非、欺上瞒下的“两面人”,确保优秀年轻干部首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可靠人。

(二)严把素质关,让求实务实的干部“有舞台”。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逐步走向成熟,需要时间的积累、岁月的打磨、阅历的沉淀和实践的历练。这就要求我们,在衡量年轻干部素质素养时,要坚持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看,要知人之长、知人之短,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推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让广大干部更愿谋事、更爱干事、更想成事。特别是对综合素质过硬、各方面比较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于打破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观念,大胆使用在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

(三)严把品行关,让知重负重的干部“有空间”。要体现“干得好就要用得好、品行正就要立标杆”的鲜明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品行正派的干部,引导干部向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上聚力用心,向清白为官、干净干事上作出表率。同时,既要看急难险重时的表现,也看日常工作的表现;
既要看工作圈的表现,也看生活圈、社交圈的表现。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量,做出科学安排、合理使用,让干部心气更顺、干劲更足、激情更旺、斗志更强。

体会之二:推行差异化考核,分区域、划类型、论岗位设标定档,用创新思维激励干部放开手脚、大展才华 (一)推行因岗定责,确保把工作考“准”。区分各地发展基础、功能定位和职能部门的业务特点、工作要求,量身定制考核指标,有区分、有侧重的适当调高个别考核指标权重,让工作业绩可查、可看、可量化、可考核。特别是根据各地实际和党政班子分工,探索建立逐人明职责、设指标、定档次的全新考核模式。

(二)推行台账管理,确保把工作考“实”。创新推行责绩纪实管理制度,每年年初指导各级班子和干部科学制定年度履职目标,建立责绩纪实台账。通过日常记账、季度报账、半年评账、年底结账、媒体晒账,构建覆盖干部履职全过程的动态数据库,把干部自我考核与组织印证有机结合起来,如实客观评价每名干部的工作业绩。

(三)推行能上能下,确保把工作考“严”。在精准“考”的基础上,注重科学“用”,体现严细作风,把考核结果作为发现优秀干部、推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提拔重用干部原则上要参考近三年的考核结果,并与单位领导班子配备、人员编制调整挂钩。

体会之三:探索立体式管理,建立严约束、重关爱、能容错的制度体系,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一)探索全方位监督机制,念好“紧箍咒”。将从严要求贯穿于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全过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探索建立干部“特殊档案”,准确掌握干部“8小时内外”的现实表现,督促干部从严律己、改进作风。对使用后在任职岗位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反映较好的,要有进一步的培养使用措施;
对工作表现平庸、得过且过、碌碌无为或其他不良情形的,要坚决作出调整。

(二)探索科学化容错机制,撑好“保护伞”。适时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积极探索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举措。特别是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在推动发展、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敢闯敢试中的工作失误大胆容错、视情免责,让干部放下思想负担、放开手脚,大胆闯、大胆试。

(三)探索亲情式关爱机制,架好“连心桥”。开展“向组织说句心里话”活动,收集干部诉求建议,逐条分析研究,认真予以落实。在家庭遇到重大变故时,要主动上前、主动倾听、主动帮助,以解燃眉之急。特别是对父母有病需要照顾的,应予以就近安排工作,体现组织关怀。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