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条据书信 > 道歉信 / 正文
心理学培训,边缘性人格障碍
2020-11-03 20:10:13 ℃边缘性人格障碍 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边缘性人格障碍 如何获得 中文名 边缘性人格障碍 展开 简 称 BPD 展开 类 型 心理障碍 展开 释义 一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 展开 外文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展开 领 域 精神科 展开 表 现 多样性的、跳跃性的和不稳定 展开 概况简短说哈:我遇到过的、能够被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来访者,都极聪明、社会功能很好,甚至也都在各自领域非常出色.当然,他们感觉很糟糕的时候,会像暴风骤雨.可是:1. 所谓“边缘性的特征“,我们每个人都有啊.只是有的时候明显一些,有时候不那么明显.显示全部 · · 16回答 · 边缘性人格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怎么自我治疗? · 48 · 知乎用户这两种问题不大可能同时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本病的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与其他显示全部 · · 12回答 ·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是施害者还是受害者? · 30 · Adela,专研俩方向:各类手游及各色人格他们童年是父母(通常)的受害者,成年后的他们,进化为对他人(尤其是亲密关系)的巨大施害者.曾陪伴这类人走过一程,那种其身边人都被拖下泥潭恶水、整日过得黑天暗地的感觉再也不愿经历.深觉他们就不应该存在于人世间,自己活着痛苦无比,还严重伤及身边无显示全部 · · 21回答 · 找不到合适的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咨询师怎么办? · 19 · 知乎用户呃,其实,可以尝试满怀期望地等待.听起来可能有一点消极,但或许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而且这里的等待可以是多维度、积极的.那要等什么呢?等理论研究的进展.人格障碍的概念从被提出来到发展出对应的治疗技术不过几十年间的事.不要觉得漫长,能发现自己可能是人格显示全部 · · 15回答 · 我的女朋友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吗? · 11 · Asa,麦克雷爱好者看了这个问题和描述,让我觉得一定是我男朋友提的.ˊ_>ˋ显示全部 · · 14回答 · 抑郁与边缘性人格障碍,现高三,不想毁了自己,怎么做? · 17 · 匿名用户“我会患上我感兴趣的疾病,并且久治不愈.“对于此类情绪问题答主一向持以嘲讽态度,毕竟太多事情只能依靠自救,旁人说再多,也不过是从中寻取些许慰藉,慰藉过后,不免是陷的更深.不知题主病情几何,不知题主现状如何.反正没睡,随便扯扯.答主现年大一,一年高显示全部 · · 102回答 · 为什么说「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咨询师杀手」? · 3237 · 苏德中,CEO, Winnovator Group Inc. (幸福创客)这亦是我回应这题目最主要的初衷.相比之下, @清流 老师的答案更加言简意赅,也更清晰地说明了为什么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有「咨询师杀手」这种称呼——虽然我们需要强调这种称呼是不合理.为了科学及有效解释题主的疑惑,我与有丰富显示全部 · · 53回答 ·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如果遇到了他所认为的抛弃,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 99 · darthyoda并非专业人员,不过有一些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四点:一:自我身份识别障碍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就处在“人格发展整合性时期“,对自我认知并不稳定,但会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丰富形成对自己的认识.而BPD患者长期停留显示全部 · · 9回答 · 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不良影响(非生物学因素)会使得子女也形成人格障碍吗? · 218 · leo kang,CAPA在读,独立心理治疗师还是不说的好.而且呢,要精确的诊断,其实也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的,是需要看病理成因的.比如,丧失理智的暴怒,自恋人格障碍的人也有.那么如何区分自恋人格障碍和边缘人格障碍,就需要非常仔细的、长时间的 “小心求证“ 了.《分裂、投射》说回到边缘人格的最典显示全部 · · 84回答 · 一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生活是怎样的? · 443 · 李大元,nowhere girlunstable personality disorder),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想到哪说到哪,可能不成体系,见谅.如果吓到谁也请见谅,毕竟这些都是人格中 前面有些回答内容一看就完全不是bpd,说是中二还差不多,求别误导人.给自己扣个人格障碍的帽子很酷还是怎么地?心理和精神科的显示全部 · · 40回答 · 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相处太久后是一种什么体验? · 21 · 哲二,逆增上缘边缘型人如何影响亲友边缘型人在痛恨自己之余,也会指责别人也痛恨他们,变得吹毛求疵又极易发怒,使得别人最终真的想离开他们.指责他人,是为了让自己能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边缘型人格障碍不是麻疹,并无传染性.可是长期被这样对待的人,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显示全部 · · 15回答 · 如何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 · 12 · 砚谷墨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BPD人群大多有着灾难性的童年经历和成年后混乱的客体关系,常常会产生“我不认识自己、我不认识他人、我不认识这个世界“的感觉.所以,它也被视为所有人格障碍治疗中挑战性最大的一种.对于BPD的治疗,检验的不仅仅是咨询师的承受力,更检验着咨询师的个人品显示全部 · · 13回答 · 为什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总是要频繁地将身边亲近的人赶走? · 27 · J3rry边缘型人格是介于精神紊乱症状边缘的.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有以下明显特点:1.对孤独和被抛弃极端恐惧;2.在他们的观念中只有黑与白,非常极端,并且这种观念的转变有时往往在一瞬间.3.自己永远是对的,无法忍受别人对自己的任何批评;4.具有极强的掌控欲,这种现象显示全部 · · 15回答 · 如何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 · 12 · 砚谷墨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BPD人群大多有着灾难性的童年经历和成年后混乱的客体关系,常常会产生“我不认识自己、我不认识他人、我不认识这个世界“的感觉.所以,它也被视为所有人格障碍治疗中挑战性最大的一种.对于BPD的治疗,检验的不仅仅是咨询师的承受力,更检验着咨询师的个人品显示全部 · · 13回答 · 为什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总是要频繁地将身边亲近的人赶走? · 27 · J3rry边缘型人格是介于精神紊乱症状边缘的.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有以下明显特点:1.对孤独和被抛弃极端恐惧;2.在他们的观念中只有黑与白,非常极端,并且这种观念的转变有时往往在一瞬间.3.自己永远是对的,无法忍受别人对自己的任何批评;4.具有极强的掌控欲,这种现象显示全部 · · 13回答 · 童年经历糟糕、边缘型人格障碍、没有知己、常常陷于自己感情中,如何走出来? · 14 · 匿名用户朋友们,我忍不住想要说一句:请不要再说多参加社交活动了!边缘性人格障碍不等同于“内向“,“害羞“,这类患者的一大特点,是无法将内心敞开给别人,对人与人的亲密关系做不到真正信任.因此,即使参加再多的社交活动,对社交只会徒增恐惧,而不会有什么帮助显示全部 · 查看更多以上内容来自知乎 1基本概述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理障碍,也可以说是一种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跳跃性的和不稳定的。可以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也可以有“过敏性幻觉”和“过敏性关系妄想”。表现为前者,就常常被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或者“恐惧症”等各种类型的神经症;
表现为后者,会被一些粗心的医生诊断为“精神病”。最典型的是不同的医生,做出不同的诊断,因而,患者会带着一大堆诊断来就诊。诊断的混乱一方面是医生粗心的结果,更常见的原因是因为患者情感和表现的不稳定,一时一个样。我参加过一个德国专家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会诊,三个医生就有三个诊断、三种看法。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情绪是极不稳定的,非常缺少安全感和恒定性,也导致和别人的关系忽冷忽热,总是在最好和最坏两个极端跳跃,所以,难以和别人形成持久、稳固的人际关系。
2成因介绍 相对于其他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很复杂。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和五十年代病患处于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的边界的理论。但是这种观点并不反映当前的思维。事实上,一些倡导团体有争取改名,比如称之为情绪调节紊乱。
同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产生原因仍然在调查中,并且还没有知道阻止的方法。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遗传学。一些研究双胞胎和家庭的学者认为人格障碍会遗传。
·环境因素。很多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都有一个童年被虐待的经历,被忽略或者强行离开照料或者爱护自己的亲人。童年遭受到情绪极不稳定的父母的影响,导致人格的部分分裂,无法将好与坏两极融合,无法对世界产生统一和综合的观念。从而,对于世界缺少安全感,形成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期待,而这两者都不是现实的,只好在这两极震荡——形成一种极其不稳定的人格。
·脑部异常。一些研究表明,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控制调节情绪,冲动和侵略。此外,某些大脑化学物质有助于调节情绪,如五羟色胺,功能不一定一样。
最有可能,结合这些问题导致边缘型人格障碍。
3人群特点 边缘性人格障碍在最近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认识和研究正帮助提高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和了解。同时,它仍然处在一个倍受争议的情况下,尤其当女性病患远远多于男性病患时,质疑了性别偏见。尽管缺乏确切的数据,但是在美国有1~2%的成人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BPD)。此项数据来自于一项统计:每33个妇女中有一个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而男性是每100个中有一个此种病患,并且通常是在刚成年阶段。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主要为女性——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表现不稳定。病征在成年早期即已显露,但随年龄增长趋于缓和或稳定。患者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在精神科和其他各类卫生保健机构中,此类人格障碍最为多见。
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感到他人的关心时,他们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为抑郁,物质滥用,饮食障碍和过去遭受的虐待寻求帮助。但当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与此同时还伴有对世界,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彻底转变——从黑到白,从恨到爱。反之亦然。他们的观念永无折中之时。当他们感觉被抛弃时(亦即彻底孤独),他们会自我隔离或极度冲动。有时因为对现实观念的贫乏,他们会表现出精神病样思维的短暂片段,例如偏执性想法和幻觉。这些人在人际关系上要比A组患者更加紧张和戏剧化。他们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更多思维过程障碍,而且更多地把攻击性转向自身。他们比戏剧性人格障碍患者更愤怒,更冲动,对身份认识陷入混乱。他们试图唤起保护人强烈的,发自内心的抚爱。但患者病情的反复,虚构的不满以及违反治疗计划,常使保护人——包括医生——对其沮丧失望,视其为拒绝帮助,怨天尤人。常用的应对机制是分裂,显露,疑病与投射。
相反对于挥之不去的印象,新的证据表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们过一段时间往往可以好转并且他们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4研究进程 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这个疾患从发现到确定为临床诊断名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01年的Pinel的观察,他发现有些精神病患者仍然保持着理性。1837年,Prichard提出其实人们认为的很多“无理由的疯癫”的人其实是有精神疾患,只不过这种精神疾患主要以情绪、习惯、气质的不同体现出来。他们观察到的很多患者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者。1890年,美国人Rosse第一次使用“边缘”这个词来形容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一组患者。1907年,Kraepelin描述了边缘状态,并认为这种情况和体质性的病态人格性低劣有关。1909-1919年,Pelman和Clark也分别讨论了边缘心理状态,边缘性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关系。
1921年,Kraepelin提出,边缘类型是一个广阔的但无一定标志的领域,这一状态介于疯癫和正常人的各种离奇表现之间。1928年,Reich强调,性格障碍,尤其是有冲动性格的人,都是边缘患者。1930年,Partridge研究了“体质性病态人格低劣”中的社会病态人格(sociopathic personality)并提出排除这个诊断。同年,美国人Oberndorf注意到美国很多精神病学家在使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治疗边缘精神病的患者,而这种倾向其实是和当时的国际主流不一样的。1938-1957年,精神分析家Stern研究治疗了很多“边缘”患者,并且开始初步描述、总结了边缘人格的症状。1942年,精神分析师Deutsch描述了“好像”人格(as-if personality),其实便是今日所言的边缘人格。1949年,Hochand Polatin用“假性神经症性精神分裂症”来描述一组患者,后Schmideberg把他们命名为“边缘”者。
1954年,Knight结合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的理论来描述、分析、治疗边缘患者。1955年,Glover也提出,性格障碍是一种边缘状态。这个时期,美国的精神病学家已经走在全世界研究边缘患者的前沿,而且他们主要是接受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研究这些案例。从50年代末一直到70年代中期,对边缘状态的研究开始大规模展开,积累了很多的案例。精神分析师Kernberg总结了精神分析界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边缘人格结构”(borderline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术语,并且理清了其诊断要点。Gunderson等人把精神分析界的这些描述性案例经验工作进一步整理,变成了可操作的定义。DSM-Ⅲ的诊断标准基本上就是按照他们的工作框架来进行的。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至今,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迅猛发展的时期。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等各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成为国际精神病学界的主流研究课题之一,和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研究齐头并进。
5主要症状 根据最新版的《》的定义,BPD放在AxisⅡ。边缘性人格疾患的主要征状如下:
⒈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抛弃。
⒉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⒊认同障碍:自体形象(selfimage)或自体感受(sense of self)持续明显不稳定。
⒋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⒌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伤行为。
⒍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
⒎长期感到空虚。
⒏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更在乎自己给别人的印象、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表现。
边缘性障碍患者经常对自己是谁得感觉很不确定。因此,他们的自我印象或者自我意识经常变换很快。通常他们认为自己是邪恶的或者很坏,并且有时可能觉得他们根本不存在。这种不稳定的自我印象可能导致频繁的更换工作、朋友、目标、价值观和性别意识。
关系经常处于动荡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都有过对他人的爱恨经历,他们可能在某时理想化一个人,然后突然急剧转向愤怒和仇恨,那是超过轻视甚至误解的。这是由于此类病患又难以接受的灰色地带——事情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举例来说,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的眼中,一个人要么是善要么是恶。同一人也可以一天好一天邪恶。
另外,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经常从事冲动和冒险行为。这种行为经常伤害到他们,无论是在感情、金钱或是身体方面。比如,他们可能鲁莽驾驶,可能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非法药物或去狂热消费或赌博。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为了放松情绪经常有自杀行为或者进行自我伤害。
6临床表现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症状:
第一,紊乱自我身份认同(Self-identity)。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对诸如“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缺乏思考和答案。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的紊乱往往开始于青春期,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显然出现了自我身份认同的滞后,长期停留在混乱的阶段,其自我意象不连续一致且互相矛盾。这反映为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第二,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和兴奋感和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往往会被长期的、慢性的、弥漫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包围。心境状态有快速多变的特点。特别在遭遇到应激性事件时,患者极易出现短暂发作性的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但是其情绪往往缺乏抑郁症所特有的持久悲哀、内疚感和感染力,也没有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早醒、体重减轻等。
第三,显著的分离焦虑。他们被形容成“手拿脐带走进生活,时刻在找地方接上去”。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如乞求甚至自杀威胁。对孤独非常害怕,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刺激性行为和物质如饮酒,滥交、吸毒等来排遣空虚孤独感。
第四,冲突的亲密关系。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在两个极端间摆动。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亲近的人争吵。一会觉得对方天下第一,一会又把对方说的一钱不值。反复的关系破裂,人际关系中冲突不断。和他们相处的人经常会感觉很累,但是又无法抽身而出。
第五,冲动性(impulsivity)。常见的冲动行为有酗酒、大肆挥霍、赌博、偷窃、药物滥用、贪食、淫乱等。50%~70%的患者有过冲动性的自毁、自杀行为,8~10%的患者自杀成功。是一种高自杀率的疾病。突发性的暴怒、毁物、斗殴、骂人也是常见的冲动行为。
第六,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在应激情况下,容易出现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牵连观念,如短暂的或情景性的、似乎有现实基础的错觉或幻觉等,一般来说这些症状 比较轻微,历时短暂,精神压力解除后能很快缓解,抗精神病药物也有效。
7诊断标准 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最具有权威性的诊断标准是DSM-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这个诊断标准首先是起源于1967年时,在精神分析师Stern和Knight的工作基础上,Kernberg提出了边缘人格结构(borderline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BPO)的概念。边缘人格结构包括了多种的严重人格障碍,这些人格障碍的共有特点是:1)身份认同弥散(identity diffusion);
2)原始防御机制,如分裂、理想化、否认、投射、付诸行动和投射认同;
3)现实检验能力一般来说是好的,但是很难承受变动和失败。
在这个基础上,1975年,Gunderson&Singer回顾了以往有关边缘人格的临床观察的研究,并提出了几个描述性的标准,包括情绪烦躁,冲动行为,人际关系不佳,精神病样的认知,社会不适应。并发展了一个半结构性的研究工具DIB(the 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Borderlines)。1978年,Gunderson&Kolb等利用DIB对33例边缘人格患者进行统计研究,确定了7条诊断标准。1979年,Spitzer,Kernberg,Grinker等人又进一步进行了大样本的研究,确定了BPD的八条诊断标准,供1980年的DSM-Ⅲ使用。到了1994年,对DSM-Ⅲ的诊断标准进行了300多项研究,终于确定了现在的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九条诊断标准。
8行为模式 一种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同时有明显冲动性的行为模式,开始于成年早期,出现在各种情境中,至少有下述5项:
·疯狂地努力以避免真正或想象中的被抛弃(不包括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伤)。
·一种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其特征为在理想化和贬低这两个极端之间变化。
·身份(认同)的紊乱: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出现明显的、持续的不稳定。(注:不包括正常的青春期时的不确定性) ·至少在两个对自己有潜在损害的方面有冲动性(例如:花钱、性、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不包括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反复的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自杀威胁,或者是自伤行为。
·明显的心境反应引起情感不稳定(例如:严重的发作性的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且很少超过几天)。
·长期的空虚感 ·不恰当的强烈的愤怒,或难以控制愤怒(如:频繁地发脾气,不断地生气,反复地打架) ·短暂的、与应激相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9风险因素 童年的人格形式。它的形成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或者还有你的童年经历。一些人格发展相关因素增加了正在发展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危险性。
这些措施包括:
·可遗传性。如果一个直系的家庭成员-母亲,父亲或兄弟姐妹-有这种疾病的话,那么你处于更高的风险中。
边缘性人格障碍·童年虐待。很多患有这种障碍的人都表明在童年时期受到过性或身体虐待。
·忽视。一些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在童年时期严重缺乏关爱,被忽略甚至被遗弃。
10自我检测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经常感到被误解,觉得孤独、空虚、无望。他们常常充满了自我厌恶和自我憎恨。他们可能完全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具有破坏性并且为此很忧伤。冲动可能造成赌博、违章驾驶甚至触犯法律的问题。你可能会发现你生活的很多地方都受到了影响,包括关系,工作或上学。
如果你注意到你自己的这些事情,请告诉你的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正确的治疗能够帮助你感到好转并且帮助你生活的更加稳定、更加有意义。
如果你发现在你的家庭成员或者朋友中有这些情况,请告诉他们就医或者找心理咨询师。但是切记你不能强迫任何人去寻求帮助。如果你为此关系忧伤过度,你会发现它有助于帮助治疗自己。
由于研究和确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工具有很多,除了上述的DIB外,还有DIPDⅣ(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DSM-Ⅳ Personality Disorders),IPDE(the International Personality Disorder Examination),SIDP-Ⅳ(the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DSM-Ⅳ Personality),PDI-Ⅳ(th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Ⅳ),SCID-Ⅱ(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AxisⅡPersonality Disorders)等。其中临床研究运用最广泛的自然是SCID-Ⅱ和DIB-R,这两个工具度已经有中文译本。而且前者作了信、效度检验。
11诊断条件 诊断人格障碍立足于体征和症状和完全的心理测评。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必须符合精神失常的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准中阐述的特征(DSM)。这本手册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出版发行,被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用来诊断心理状况和被保险公司用来报销治疗。
精神失常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说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不稳定的关系情况、自我印象和情绪,也有冲动的行为。这些往往产生于刚成年的阶段。
对于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至少有下列体征和症状的五条必须要具备:
·强烈的害怕被抛弃 ·不稳定的关系情况 ·自我印象的不稳定 ·冲动行为和自我毁灭行为 ·自杀行为或者自我伤害 ·情绪起伏大 ·长时间的感情空虚 ·强烈的愤怒 ·时段性的偏执,与现实失去联络 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通常是面向成人的,而不是儿童或者青少年。这是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出现的体征和症状是和成熟相联系的。
12并发症状 边缘型人格障碍会破坏一个人生活得很多方面。关系、工作、学习、社会活动、自我印象—所有的都会被消极影响。频繁的失业和婚姻的破裂是很平常的。自我伤害,比如割脉或者焚烧,可导致结疤和频繁就医。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群中自杀的比率很高,达到了10%。
另外,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有其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
·抑郁症 ·滥用药物 ·焦虑症 ·饮食失调 ·躁郁症 ·其他人格障碍 由于他们的冒险、冲动行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较容易意外怀孕,感染性病,发生机动车事故和打架。他们可能也被卷入虐待关系,成为施虐者或受虐者。
13治疗方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近几年通过针对有这个障碍的病人的专门技术已经得到提高。治疗包括:
心理治疗 这是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治疗。辩证行为疗法(DBT)是专为治疗障碍疾病的。通常进行个人,集体和电话咨询,辩证行为疗法以教人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忍受痛苦和改善关系为基础。
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治边缘型人格障碍,但它们可以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如抑郁,冲动和焦虑。药物可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焦虑药物。
住院治疗 有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需要在精神病的医院或诊所进行更强烈的治疗。住院治疗还可以使他们免于自我伤害。
由于治疗可以加强和长期,当人们找到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有经验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时,他们面临着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14自我保健 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一起生活会很困难。你可能会意识到你的行为和思想也都是自我毁灭或者损坏,感觉无法控制它们。治疗可以帮助你学会处理和管理自我情况的技巧。
帮助你管理你的情况并且对自己感觉良好的其它事情包括:
·严格坚持你的治疗计划 ·如期出席治疗会议 ·实践健康的方式来减轻痛苦的情绪,而不是进行自我伤害 ·不要责怪自己有障碍,但明确你的责任以获得治疗 ·知道哪些事物可能会引发愤怒或冲动行为 ·不要因为有这种障碍而感到尴尬 ·获得相关问题的治疗,例如对滥用药物进行治疗 ·教导你了解这种障碍,所以你能明白产生的原因和更好的治疗方法 ·和其他有这种障碍的人分享见解和经验 15忠告介绍 这里没一条能够保证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得到康复的正确途径。人们可能会在刚成年的阶段情况似乎更糟,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可逐渐好转。很多有这种障碍的人在他们的三十到四十岁间还是找到了更加稳定的生活。其内心的痛苦得以减轻,他们继续维持着原有的爱好,并享受着有意义的事业。
16表现特征 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性人格障碍 按照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边缘性人格障碍一般有6个表现症状,如果有三个符合就可以被确诊为边缘性人格障碍。为什么我的标题是“被忽视的心理疾病”呢?因为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在咨询中,我们的来访者并不是以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问题的主线来找心理医生的,他们会以情绪问题、亲密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来进行心理咨询。但最终发现,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是伴随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而且,存在这一方面问题的当事人,已经占全部来访者的百分之二十。这是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发现。
有一些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来访者,有可能会从诊断到咨询都被忽视掉,这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一是由于没有诊断准确,所以咨询就会从情绪或是关系上面去进行,使咨询没有针对性,这样就会影响到咨询效果。第二个是,如果咨询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没有一个清晰的理念,这个问题还会不经意间伤害到咨询师。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本身对关系不确定,没有一个稳定的关系模式和认知。他要是极度的崇拜你,就会盲目地幻想,把你幻想成一个很完美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移情很严重的人,边缘性人格障碍发生移情的机会很高。但是他有可能从一个移情状态到另一个移情状态,就是他有可能把你贬得一文不值,他会说你不好,你不是一个好人,从而攻击你,但攻击的同时他又离不开你,他可能天天说你不好,但是天天又在找你。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不只是对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的人,他们最主要的表现是在关系上,有以下几个表现特征:
我恨你,但我又离不开你 这个特征最主要的表现是在亲密关系上。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他可能会将某个人看得很完美,成为他心中的偶像。当有人胆敢评价他的偶像,而评价的标准和他不一致的时候,他不会考虑这个评价是否客观,是否正确,他会立刻进行反击,会做出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来保卫他的偶像,以表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例如,爱慕刘德华的杨雪娟就是典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她认为自己把你当神一样的看待,全都是为了你好,可你却不为我考虑,从而就会贬低你,所以就会有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做出一些自杀的行为来引起你的注意。
但是,这样人际关系的认知在不久之后就会发生转变,当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的时候,就会完全推翻自己的判断,会觉得自己的偶像很不好,一无是处,这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许多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自己的咨询室里对这样的来访者,通过保安把他们赶出去;
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每天等待在这里的崇拜者。一旦确定你不像他幻想中的情景那样对他好,就会有攻击行为和举动来引起你的关注。我们的同行就有被他的来访者威胁自杀,导致休假一个月才缓过来的例子。也有因为遇到这样来访者,自己受到伤害,而选择“退出江湖”,结束自己的心理咨询职业生涯的例子。
我的一个座右铭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如果我的心理咨询职业生涯结束了,可能会有三个原因:“梦游被人打伤”,或者“被梦游的人打伤”,又或者是“梦游的时候打伤了别人”。
在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反复过程中,和他相处的人是备受煎熬的,尤其是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更是在折磨中跟他相处。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可能会被他想象成完美的人,但是很快又会被否定。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极端的完美与贬低之间的过程中来回的转换。他在转换的过程中,他是不会离开你的,他不是说我恨你就离开你,他是不离开你的,他会依赖你。一会觉得你完美,一会又觉得不好,关系上极不稳定。他们的攻击往往指向自己亲密的人,所以如果我们看到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就要小心和他在关系方面的问题了。
我随时有可能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 这种人会以一种疯狂努力的方式去避免真正的或是想象出来的被抛弃的可能性。他害怕被别人忽略和抛弃,他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他是不会让别人先说“再见”的,他总是先别人之前说,他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想象着随时可能被抛弃,所以他宁愿先放弃,还有就是把事情做的很好,去避免他想象出来的被别人抛弃,那他就会在关系中努力的去做,做什么呢?控制!争取让所有的事件自己都能够把握到,争取让所有的人都被自己控制住,一旦有一些事件是自己不知道的,或是一些环节是他不知道的,比如一些人有几天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他就会变的很慌张,甚至是有一会不见,他的电话就会紧跟来,他要知道来龙去脉。你做的事情要很详细的讲给他听,不然他会幻想出来,自己没有参与这件事情,所以就被遗弃,因为随时都可能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努力做什么呢?就是以上的控制。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与人的相处时象八爪鱼一样的抓住你不放,他周围的人甚至会感受到爱如潮水一样,就是爱如潮水一样把你淹死,他是对你好,打着对你好的旗,但是你是那么的不舒服和充满压抑感。
打着旗号是对你好,他也坚定的认为这是为你好,做很多的事就是为不被忽略,这后面的动机是他害怕被抛弃、被忽略。这种被抛弃、被忽略有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可能不是现实存在的,但无论这是不是现实存在的他都会很在意,很紧张,所以他会很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来预防他担心的事情的发生。
我害怕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的人会变成一种控制性人格,脾气爆燥,所有的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达不到就不行,打着爱的旗号,关心别人、理解别人的旗号来控制别人,极度的没有安全感,这种人的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比较混乱。
我一直在怀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对自我的认同,这种认同是个性稳定性的特征,我们知道一个人最稳定的部分就是个性,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对生活、对人生、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态度不是那么轻易就转变的,所以有的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自己的认知也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认知,如果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一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上有一些障碍了,个性上面相对来说就不是很稳定。对自我的形象也是,一会觉得自己长的好,一会觉得不好,反复之间,没有了客观的评估,这是这个类型的人比较显著的表现。
他一直习惯于怀疑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我们一般的个性不会因一点小事情而改变自己对生活的价值观,人生的认知。除非是遇到大的突发的事件,有新的感悟,重新领悟人生,再去排列自己在人群中的角色,再去认知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在这次大的地震灾害中失去了亲人的人,他会去重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这时候你会发现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这种转变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的生活确实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才说,经历了重大事件的人们,在经历这些事情以后会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一个新的理解,重新去排列自己对人的理解。如果他的生活中没有这么大的应激的状态,但还总是怀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话,我们就要考虑他人人格是否不稳定,是否有问题。
那么这种情况可能产生的表现症状还有就是疑病症或者体相障碍,怀疑自己的身体不够完美,怀疑自己有艾滋病,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啊,也有一些人可能出现性心理的障碍。
我应该受到惩罚,因为我不够好 当一件事情因为我们自己没做好而出现了不好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内疚的情绪;
然后我们会怪自己没有做好,怪自己为什么不那样做就好了,这就是自责;
自己做错了事情,那就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就开始了自虐的行为。这一类的人在内心里对自己的认知是相互冲突的,他认为自己是应该受到一定惩罚的,所以他有自我毁灭的倾向,自我毁灭其实就是自虐。
自虐有三种表现方式:一、我不够好,所以我要采取行动来惩罚自己,有什么方法呢,就是直接的伤害自己;
二、我为了达到毁灭自己、惩罚自己的一个效果,我不自己动手对自己这样做,而是对别人动手,以达到因别人受到我的伤害而反过来伤害我的一种方式。我们说这种自虐是穿着马甲出来的,比如说我借了别人的钱不还,等着别人来找我,打我、骂我,这就是一种自虐;
三、第三种是穿了更多的马甲出来,他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乱,很没有趣,有些事情在理论上和客观现实上他完全可以做的很好,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他就会把事情做砸,总是会发生一些事件,使这个事情不能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这种事件循环性地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发生,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具有隐藏性的自我毁灭的倾向。
这一类的人还会具有逃避的特点,就是说我什么都不做了,出家当和尚去、当尼姑去,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什么也不做,表面上看是一种隐居的生活和享受自然,而实际上,是以消耗自己的生命时光来毁坏和影响自己的价值,或是摧毁创造自我价值的条件而达到自我的毁灭。这些人会有这些行为,我们要理解这些行为是由情绪产生的,这种人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只要拿出来,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自虐性的人格障碍。
我在心理空间的理论里面,是这样看到自虐的。内疚、自责、自虐是三兄弟,内疚是老三,自责是老二,自虐是老大。内疚是心理空间内的情绪区域出现的情绪问题,但没有得到内化和外在帮助的解决,就可能会上升到认知的部分,就是会转移到心理空间内部的人各区域,到这个区域之后就是自责了,自责是一种认知,逻辑是,我不好,所以我要受到惩罚,这个时候还在意识层面,对自己的一种谴责,并不一定才去行动。但到自责之后,没有得到化解,就可能会上升为行动。我不好所以我要受到惩罚,应该受到的惩罚是…….然后才去行动去实现惩罚,以求达到自我内在心理空间的再次平衡,但这个平衡不是符合心理空间的和谐原则的。也是在潜意识里完成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我说是穿着马甲出来。
我要死给你们看,这样你们才会关注我 边缘性人格障碍这类人的表现行为就是反复的自杀,发生自杀行为,或者表现一种自杀的姿态。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想好了要自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一次就可以做到,或者是他确实在心理层面受到了较大的创伤,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在某一个时空下面想好了的。
但是这一类的人他不是想好了,他是反复的表演给人看的一种行为,甚至是表演给自己看,表演的背后的动机是为了让你们关心我,关注我,只有这样你们才会重视我,才会觉得我的存在。这一类的人再严重一些会变成表演性的人格障碍,所以经常“狼来了…狼来了…”让身边的人无所适从。在自杀成功里面有一部份是这样的人,他们自杀不经意的成功了,结果是“误杀”了自己,而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想法,他们只是在表演而已。采取极端行为和态势来引起关注的表现,这是这类人的“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绪 这一类的人情绪是一会开心,一会烦恼,心境的长期不稳定。我们一般人的情绪情感空间里的情绪是3:7的,就是说3分是负面的,7分是正面的,不开心只是一个时间。这一类人的心境的情绪反应极度不稳定,容易被激惹,一会焦虑持续了几个小时,一会脾气暴躁又持续了几个小时,一会又开心得不得了几个小时,他的情绪反应不是持续几天的反应,而是一会时一会的,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情绪根本无法控制,属于情绪失控的状态,这也是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标准之一。
空虚的感觉持很长时间无法解决,长期的空虚和孤独感不以时间为转移,不以所在的环境为转移,内心里总是充满了空虚。这一类的人我们多见于性瘾者,性瘾者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极度的空虚,而这种极度的空虚和孤独转化为一种身体上的亢奋,亢奋聚焦到生殖系统上,一天手淫很多次,经常去找应召女郎进行性行为,去缓解自己心理的空虚,或是通过一夜情,用性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空虚感和孤独感,而没有用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方式来缓解。既便他是处在人群中,他内心里始终会有长期的空虚感,所以,这些症状多会转化为性瘾者。
性瘾者在国外有专门的心理治疗小组,参加者都是性瘾者,他们定期聚会,在小组导师的带领下解决内在心理动力的紊乱和不健全问题,来实现症状的改善。我们的团体心理治疗还处在心理教育与心理预防的阶段。
偏执、分离,但我不是精神分裂 短暂的应激及有关的应激观念,遇到一些事件会有一些极端的想法,这个极端的思想和很多人都不一致,这一类的人会演变成偏执性的人格障碍。或者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分离性的症状,心理学上叫做解离性人格。就精神分裂症来说,精神在一种失控的状态下,外面的一个行为的自我的表现与内在的一个空间自我是分裂的。而解离性人格是分离的,它有时候又合在一起,所以不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又不能诊断为神经症,神经症主导是两种观念不相上下,两个自我,两个观念互相冲突;
精神分裂是二种力量互不来往;
而这种解离性人格,他时而合并,时而分开,合并也好,分开也好,大多倾向于偏执或者解离状态。
从上面的八个标准或者说现象来判断,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这种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多这种人呢?这就是在人格的社会化过程当中,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当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和人格成长的环境,不好的教育导致了不好的结果,现在道德的模式,人际交住的模式、亲密关系的模式都在趋向于多元化,让我们无所适从。如果我们处在一个时代,我们的价值观全部一样,也不会出现人格上过大的偏差,就是有偏差也基本是一个类型,不会很多类型都有。所以现在正是处在一个混乱的,正处于转型的社会当中,我们的社会道德体制、亲密关系模式、人际之间的信任是多元和混乱的,在混乱的模式下面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或者符合上面提到的二条,或者三条,或者更多。这类人一旦形成这样的模式,就会影响到对自己的评价、快乐的程度,幸福感,还有亲密关系的相处能力。对自己不认同,不认同自己的价值,别人也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崇拜和攻击,自大和自卑,这一类的人在增多,却没有被我们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所重视,更不要说一般的人了,所以有些人受到了伤害还不知道。这也是我的题目用“被忽视的心理疾病”的原因。
我目前处理这类型的个案的时候,一般是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整合来访者的认知、情绪、人格,结合辩证思维、辩证行为,使他能重新认清自己的认知,这个过程是通过咨询师与当事人的人格互动的场来处理过去的客体关系的过程。有时候我也会把这类人在进行个体治疗的同时,放在小组治疗中。这个就是混合治疗,在小组中验证自我认知促进心理重建,也可以建立有效的社会会支持系统。然后逐渐把这个类型的人聚集起来才去小组治疗模式,这可能是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式。目前,因为实际操作的难度,还在尝试中。
17人格障碍 301.83 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感情的不稳定以及显著的冲动性;
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
1、疯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遗弃。注:不包括第5项所指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2、一种不稳定的强烈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从极端场想化到极端的贬低之间变来变去;
3、身份障碍:对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的显著和持久的不稳定变化;
4、至少在二个领域方面出现冲动性,有潜在的自我毁灭可能性,例如,浪费、性、药物滥用、卤莽的驾驶、狂吞滥饮。注:不包括第5项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者自伤行对;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而情绪不移定(例如,心境恶劣强烈发作,激惹,既焦滤持续数小时,很少会超过几天);
7、长期的空虚感;
8、不合适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的发怒(例如:常发脾气、发怒、殴斗);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对于广大社会朋友来说,你们需要注意,不要对号入座,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对应上面的一种以上,只是层度和表现不一样,并不是对应了,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如果你发现有疑惑的话,尽量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交流,然后再确定你的判断。
18案例分析 例一 ×××,男性,41岁,大学文化,工程技术人员。
因感到妻子身上有放射线发射而不敢与之见面而就诊。
单位陪诊人员介绍:该同志业务水平很高,工作努力,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只是长期不敢回家,觉得妻子身上有射线发出,使自己浑身难受,紧张出汗。开始时,不能与妻子同在一室,后来不能见面,再往后听到妻子的脚步声就浑身发抖,这样一来,工作也受影响。
咨询师问求助者:你真的感到妻子身上有放射线吗? 求助者:真有。但别人感觉不到。
咨询师:可是你妻子在有关单位进行过检查,没有发现身上有放射线。
求助者:可能仪器本身灵敏度不够。我是真的感觉到射线的伤害,我不会说谎。
咨询师:您是否愿意把你丈夫的情况详细地介绍一下。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把夫妻关系的情况谈谈。
求助者的妻子:我们结婚16年了。在他生病之前,夫妻关系一直很好。记得是三年前,有一次他在朋友家喝酒,醉了。当晚有一次性生活,出了许多汗,有点像虚脱。第二天他觉得不舒服,我和他一起看病。是在某中医院,一位中医问过病情和病前情况,诊断说大汗亡阴,虚症,要好好治疗,要节制房事,服用的多是补药。过一段时间分居了。我觉得他仍然有性生活的要求,但却努力克制住自己。开始虽然分居但还是在一起吃饭、看电视。后来,他说,有我在旁边时他浑身不舒服,所以就不能在一起看电视或聊天,但见面说话还是可以的。再往后连见面他也怕,所以只好他先回家做饭吃饭,他吃完饭走后我才能回家,有事只能让孩子传达信息。这样生活了一年多。最近,更严重了,如果他在家,即使我在另外房间里也不敢大声说话,每当他听到我讲话也害怕,甚至听到我的脚步也害怕。理由是觉得我身上有放射线能伤害他。他能感觉到,我自己和孩子都感觉不到。我去有关单位做过检测,什么放射物质都没有。
对该例进行说理疗法时,求助者从道理上可以接受咨询师的意见,但坚持说自己的感觉是存在的。后来请有关专家进行暗示治疗,两次暗示均已成功,症状消失。
此例的心理紊乱已严重到心理疾病边缘,已产生了类似妄想的思维活动,感觉的异常也近乎躯体幻觉。但就其发病原因来看,心理因素似乎是主要因素而不单纯是诱发因素,所以仍可以试用心理疗法。当然,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如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时,必须立即转送精神病科。
例10×××,女性,22岁,初中文化,待业。
求助者5岁时,父亲因有外遇和母亲离婚。母亲再次结婚后,跟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家庭基本和睦。自幼学习很好,老师也很喜欢。初中时,老师很喜欢她,做杜会工作也很积极。有一次打扫卫生,有一堆土没有人收,老师错怪是她的责任,批评了她,当时觉得很委屈,哭了一场,但此事没和任何人讲,只是闷在心里。不久,和老师的关系不太好了,觉得班里的同学也躲着自己。后来突然闻到自己的脚有一种怪味。心想,可能是别人感觉到我的脚有怪味而不慝意与自己接近。去医院治疗,咨询师说是心理作用,脚没有任何病。自己不甘心,上街买各种药洗脚,但自己还是能闻到脚的怪味。现在待业,几次别人介绍工作也不敢去。因为怕自己的脚有气味影响别人,招致别人的讨厌。
此例求助者的感觉,肯定是异常,而且持续了好多年。如果属于精神分裂症的感觉异常,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之后,其他症状也会充分表现出来,但事实上多年来并未出现其他症状,所以,在临床心理学范围内只能认为是一种边缘状态。同样,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应警惕转化为精神病的可能。
例二 ×××,女性,50岁,初中文化水平,干部。
现病史:走路时总想重复地多走几遍,接触水时怕水里有死人。
既往史:1969年曾做人工流产,当时心里不太同意,手术后感到身体不适,休息近两个月,心情总是不好,总想自己可能落下了后遗症。1973年机关人员下放,求助者当时正给孩子做棉衣,为了下放的事与领导吵架,边哭边赶制孩子的衣服。衣服做好后,觉稃衣服里可能有虫子或硬东西,怕伤着孩子,又把衣服拆了重做。事情过去后,有几年时间比较平静,没有任何精神刺激,类似情况均未发生。1970年因为和同事闹意见,哭了一场,哭后洗脸时总觉得没洗干净,反复洗几次,后来每天洗脸都要反复洗,又过了一段时间,症状自行缓解。后来,凡遇精神不愉快的情况都有这类动作出现,持续了一段时间自行缓解。
该例的强迫症状是明显的,但持续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这又与强迫症略有差异,在没有精神刺激或精神活动不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时,不会出现症状。看来,症状的出现的确是反应性的。如果将求助者归人反应精神病和强迫性神经症也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又没有那样严重,所以在临床心理学范围内便可将其归人边缘状态。然而,该例如果遇到更强的精神刺激时会不会发作精神病呢?我们说这种可能性要比别人大得多。因为这类人对精神病是易感的,他们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活动与行为都是正常的,但局部症状却预示着他们身上潜藏着发作精神病的可能性。
例三 ×××,男性,36岁,中专,机关轿车司机。
性格内向,工作认真,爱整洁,做事有条不紊。因与原单位同事关系不好而调入新工作单位已经一年近来怀疑有病,常去医院各科进行检查,神经科咨询师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治疗无效,来求助。咨询中了解到如下事实:同事们发现他每天早上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要把暖瓶重新摆放,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有时笑而不语,有时神情诡秘,眼光有些异样,遂转告其家人,建议带他看咨询师。
在向他问及原由时,他只说这个单位的人还不如原单位,想把他挤走,安插他们自己的人。来咨询时,发现其环顾四周眼神飘忽不定,行为拘谨。交谈中提出要为他保密的要求,因为单位有一人向他喝水用的暖瓶投毒,采取小量多次反复进行的手法,因为他有每天早晨起来大杯泡茶以备出车时饮用的习惯,声称共有3把暖瓶,有可能3把都投毒,待他用过之后再更换水,也有可能对方查看自己习惯用哪一把专门投毒。现在还说不准,正在“调查”,以揭露他们的罪行。向他解释,毒物可以化验检查时,他认为这种想法太幼稚,因为对方早已将能做检查的人收买,只有靠自己慢慢“调查”了。
由于他怀疑自己已经有慢性中毒,损害脏器,所以不断去医院检查,而且各种阴性结果都不能说服他“没有病”,曾被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但他的“疑病”是建立在“迫害妄想”的基础上的,编制荒谬的逻辑关系而坚信不移,虽然观在尚能工作,但已开始影响人际关系,即便不马上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也是属于疾病边缘。[1]
猜你喜欢
- 2023-11-03 2023年度实用的同事道歉信3篇(精选文档)
- 2023-10-25 给万芳的道歉信4篇
- 2023-10-23 2023年致同学的道歉信12篇
- 2023-10-18 给同事的道歉信15篇(范文推荐)
- 2023-10-15 发货道歉信3篇【优秀范文】
- 2023-10-11 给老婆深情道歉信4篇
- 2023-10-10 2023年发货道歉信3篇(精选文档)
- 2023-10-08 英语版道歉信推荐1篇
- 2023-09-26 2023年学生致老师道歉信7篇【通用文档】
- 2023-09-25 2023年度给同事的道歉信15篇
- 搜索
-
- 2020年党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09-02
- 财务总监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06-12
- 在村级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 10-21
- 2020年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范 06-04
- 按纲建队形式分析 06-17
- 银行风险监管指标及算法 06-18
-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际经济法 11-03
- 最新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民主(组 03-24
- 预备党员考察意见(四个季度) 06-10
- 关于开展“六文明”活动实施方案 11-21
- 网站分类
-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