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条据书信 > 分手信 / 正文

党员干部要在读书中用好“三面镜”党课体会

2021-04-27 12:04:33

  品书香,养浩然之气;
悟书韵,修从政之德。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全民读书、知识共享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58报告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党员干部要在读书中用好“三面镜”党课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品书香,养浩然之气;
悟书韵,修从政之德。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全民读书、知识共享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用读书净化思想、在读书中向优秀共产党员王杰同志学习,用好读书“三面镜”“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在新时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升华思想境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用读书“透视镜”让自己从精神上“高贵”起来,在荣誉上不伸手。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主席曾引用明代翰林学士谢缙“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来讽刺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现而今,很多人在荣誉面前迷失自己,对组织工作的艰巨性总是因工作繁忙而淡忘,甚至放弃了学习,造成了理论上的不适应和本领上的恐慌,把不务实的不良风气带到工作中甚至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也颇有点“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意思在里面。新时代党员干部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加强学习,在不断地阅读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读书就是最廉价的高贵。爱读书的人看世界总觉得天高海阔,不仅能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田、更能从诗歌史书中升华思想、开阔格局。他们善于以聪慧的心灵、质朴的追求、善解人意的修养,真正体会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说:“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经验都在书里,无需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新时代党员干部升华思想、提高境界,需要站在“先贤们”的肩膀上,在阅读党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将美丽写进心灵,用知识武装自己,让崇高和尊严引领自己的目光。于基层工作坐得住“冷板凳”,不在一时一处的荣誉上斤斤计较,既要熬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也要守得住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善用读书“变焦镜”让自己从品质上“升华”起来,在待遇上不伸手。说起待遇,总有人喜欢横向比较,说话聊天三句话不离薪资待遇,似乎早已经忘记自己当初备考公务员时的初心。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向我们讲述了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地方到中央、从质朴知青到大国领袖,习近平同志是如何坚持用好读书这面“变焦镜”为我们今天治国理政提供了“活水之源”和“青春之木”。新时代的选调生本就是带着初心和使命被下派到条件最艰苦、矛盾最尖锐的基层开展工作,一味在薪资待遇上作比较只会让自己徒增烦恼。要克服基层客观条件与自身成长环境的不适应就需要从阅读中寻找共鸣,让自己即便是身着“粗缯大布”,满身的泥土芬芳也能透过“腹有诗书”散发清香。用好读书这面“变焦镜”要读好历史这本教科书,既要“横”向广读书、多涉猎,又要“纵”向深读书、攻专业,抑郁时从中望见苏轼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坎坷之旅中的豁达不羁,在思想上汲取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
迷茫时从中醒悟王阳明在贵州“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龙场悟道”精神,向内求己以知足常乐;
挫折从中体会“王安石变法”面临的内忧外患,在实践中“蹚水过河”,不断在摸索中前进、绘好乡村振兴的政治蓝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巧用读书“反光镜”让自己从实践中“忙活”起来,在物质上不伸手。人的一生,要面临很多物质上的诱惑,“物质上不伸手”是说党员干部在物质上要公私分明,以“入乡随俗”的心态在基层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一个在物质上不伸手的人心中就只有工作,一个一心只有工作的人自然会公私分明,但同时在基层工作中也需要谨防“粗茶淡饭”中的“糖衣炮弹”,始终秉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与基层老百姓做好“君子之交”。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毛主席“一床棉絮”的初心到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率先垂范地践行在物质上不伸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明确“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用好读书“反光镜”对照自身存在的不足,努力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找回初心、继续前进。


快捷搜索:要在  党员干部  用好  三面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